陳國強院士迎來三喜,好學生學醫、醫學教育改革加速、全社會尊醫

2020-09-11 大樹成長營

第36個教師節前後,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醫學院院長陳國強院士的心情不錯,不僅僅在於交大醫學院為全國抗疫作出傑出貢獻,有10名先進個人、1個集體受到表彰,更主要在於半年多前他提出的三大問題,如今新學期伊始,這些問題都有了答案和積極回應。

對這位心懷家國的醫學教育工作者來說,看到「好學生學醫增多、醫學教育改革加速、全社會尊醫」等氛圍的形成,無疑是感到欣慰的。正如他在論文中所言:我們相信風雨過後是陽光, 這次疫情一定會被戰勝!,但也將有力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建設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徵程!

一喜:「一流」醫學生增多

猶記得,2月16日疫情爆發不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官微發布了「致高三學子的一封信:愛醫學,即刻就是最好的時刻!」,在學子中引起廣泛共鳴。

半年後的高考錄取中,全國多所醫學類高校的分數線呈現普漲趨勢,交大醫學院尤為明顯。陳國強院長在教師節座談會上介紹,今年交大醫學院本科招生實際錄取680人,在全國範圍內醫學院招生排名又創新高,有招生計劃的30個省區市,一半的省份招生錄取分數線進入綜合性院校前五,全部有招生計劃的省份進入前七名。

交大醫學院在上海綜評批次招生計劃90人,入圍137人,面試入圍分達562分,位列上海理化雙選專業組首位,本科批次錄取分數線名列上海各高校第2位,全國近700所在滬招生高校一本批次的第2位。

陳國強院長認為,這既說明交大醫學院已經具備吸引優秀考生的強大吸引力,更給學院和教師帶來巨大壓力和使命感。面對「一流」的醫學生,必須努力推動既適合醫學教育發展,也適應優秀學生的教育教學改革,將他們培育成為更優秀、更卓越的有益於國家和人民的優秀人才。

二喜:醫學教育改革提速

2月18日,陳國強院士在主流媒體上發表《《痛雖未定,亦需思痛——疫情下我們必須反思醫學教育》一文,在教育界、醫學界獲得高度讚許。

文章指出,流行病學專業隊伍的短缺,疫情早期臨床醫務人員防護意識和能力不足帶來的傷亡,充分暴露了醫學教育的缺乏系統性安排,在預防和應對公共衛生危機中存在明顯短板——重「技」而輕「道」,重「治」而輕「防」,重「專」而輕「全」。

另一方面,由於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投入過低,公衛人員待遇未能得到有效保障,社會地位偏低,導致公共衛生學科發展明顯弱化,也與臨床醫學脫節,以致高層次公衛人才培養乏力,人才流失嚴重。

而最新的醫學教育改革意見中,明確提出應加快高水平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深化醫學院校與疾控中心、傳染病醫院的醫教研合作。

有關提議也有望得到落實:在制定落實醫學教育發展中長期規劃頂層設計方面,應在醫學教育與衛生服務的有效協同下,研究制定醫學教育2030中長期發展規劃,並將醫學院校發展納入醫教協同機制下的統一管理。

三喜:全社會尊醫氛圍濃

2月23日,由陳國強院士牽頭交大10餘名專家,在《中國科學:生命科學》雜誌發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下的思考》重磅文章,其力度之大、思考之深,在全社會引發廣大關注。

文章從公共衛生防控體系、應急響應機制、科技創新、醫療供給與儲備等十大方面的問題進行系統梳理, 並在此基礎上著重就加強公共衛生和疾病防控體系、完善應急防控體系、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公民知識普及力度、構建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以及國家生物安全體系等提出相關建議。

隨著社會經濟恢復正常化,上述提議都得到了重視,而在剛剛舉行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凸顯了全社會尊醫的良好氛圍。

醫務工作者被譽為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他們堅毅地守衛著祖國人民的生命安全線,理應得到全社會的尊重。而陳國強的院士的「三喜」,也是全體醫學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期盼。

相關焦點

  • 陳國強院士:選擇學醫意味著什麼?
    隨著各地陸續公布高考分數線,填報志願又成了讓學生、家長糾結掛心的大事。高考生會不會報考醫學院,在一年一度的高考季都會引起熱議。而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不僅讓高考延遲了一個月舉行,更讓社會大眾,特別是年輕學子對醫學、對醫生這一職業又有了新的認識。
  • 陳國強院士:選擇學醫意味著什麼?
    來源:健康中國隨著各地陸續公布高考分數線,填報志願又成了讓學生、家長糾結掛心的大事。高考生會不會報考醫學院,在一年一度的高考季都會引起熱議。而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不僅讓高考延遲了一個月舉行,更讓社會大眾,特別是年輕學子對醫學、對醫生這一職業又有了新的認識。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國強一行來訪復旦上醫
    袁正宏首先代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向陳國強院士一行表示歡迎。他說,兩家醫學院校歷史淵源深厚,始終相互支持,共同發展。近年來,在部委市三方的關心支持下,復旦上醫充分發揮綜合性大學辦醫學院的優勢,最大限度激發醫學辦學活力,邁出新的發展步伐。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在醫學教育改革發展方面取得了矚目成績,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希望雙方加強交流、攜手並進,共謀醫學教育事業發展,共同為上海科創中心和亞洲醫學中心城市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 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醫學院院長陳國強勉勵學子聽從內心召喚填報...
    陳國強: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對健康長壽的追求越來越高,健康是「1」,如果這個「1」缺失,其他都是「0」。「生命至上」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實踐表明,醫療衛生事業事關人民健康、事關社會穩定、事關經濟發展、事關國家安全。醫者,正是人民健康的守護神。
  •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2020屆畢業典禮隆重舉行 243名學生從仁濟臨床...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醫學院院長陳國強,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執行院長、醫學院分子醫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樊春海,仁濟臨床醫學院院長、仁濟醫院院長李衛平等領導出席本次典禮;加拿大駐上海總領事穆大緯先生作為特邀嘉賓參加典禮。典禮由仁濟醫院黨委副書記牟姍主持。
  • 陳國強院士寄語醫學院新生:國有大疫,更有大醫!你們趕上了一個醫者責任重逾泰山的時代
    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大醫學院院長陳國強教授在儀式上發表了題為《努力吧,少年!》的開學致辭,表達他心目中的醫學之道和對新生的殷切寄望。以下為陳國強院士在新生入學儀式上的致辭全文——開學了,從前很平常,今年不尋常。
  • 沈洪兵院士:推進醫學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我校校長沈洪兵教授關於《推進醫學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專論。全面推進勝任力導向的醫學教育改革,強化整體醫學觀念,建立「系統—整合式」醫學課程體系,推動基礎與臨床融合、臨床與預防融合,提高學生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豐富選修課「菜單」,完善第二課堂體系,促進專業教育與素質教育有效融合,注重人文精神培養和薰陶。
  • 我國醫學教育標準實現國際實質等效——醫學生,有了世界「通行證」
    「WFME專家表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所展現的教育教學水平與WFME認可的歐美醫學院校教育教學水平沒有差別,他們對中國醫學教育的快速發展有了切身感受。」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陳國強說。  「通過了WFME機構認定,中國將可以全面參與世界高等醫學教育標準和規則的制定,這是醫學教育國際舞臺上響起的一種新聲音。」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負責人說。
  • 別總想著「C位出道」,要學會換位思考,上海交大醫學院院長陳國強...
    今天,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2018屆畢業典禮上,1811名醫學生共宣醫學誓言。上海交大醫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國強作畢業致辭,在這堂「最後一課」上,陳國強四次說「憂慮」,告誡畢業生不忘學醫初心。▲陳國強畢業致辭,告誡學生不忘學醫初心在祝賀同學們踏上人生新徵程的同時,陳國強坦誠很擔心這畢業前的「最後一課」僅僅被當成「心靈雞湯」,美味而無營養,他想花點時間談談
  • 鍾南山院士呼籲年輕人學醫,醫護人員數量少,醫學專業值得報考
    鍾南山呼籲年輕人學醫近日,鍾南山院士呼籲廣大高考生學醫,因為中國現有醫護人員數量太少了,希望更多年輕人投入醫學事業的發展中來,造福更多的老百姓。鍾院士表示,在一些省份最低分的考生學醫,但是在全世界範圍內,只有最高分的學生才能夠學醫。為什麼只有高分考生才能學醫呢?
  • 臨床醫學專業一半學生免學雜費和住宿費!南華大學開啟「醫+X」培養...
    三湘都市報7月24日訊(記者 楊斯涵 黃京)鼓勵工科和理科專業學生跨專業學習、臨床醫學專業50%學生免學雜費和住宿費……三湘都市報記者今天從南華大學獲悉,該校正在推進醫教研協同創新改革,將培養更多一流醫學專業人才。
  • 高三考生學醫好時機!最新消息:臨床醫學通過世界醫學教育認證
    而且醫生職業穩定,待遇豐厚,因而有不少高三考生和家長都青睞學醫,志在懸壺濟世。但許多考生和家長並不一定了解臨床醫學的特殊性:一、從醫之路難度大學醫並不容易,臨床醫學一直被大學生推評為大學最難學的專業之一。
  • 網課升級,多位「院士校長」上線主播,長三角十大醫學院校共享新課程
    當天,由十大高等醫學院校結成的長三角醫學教育聯盟正式推出「與你談科學」系列網絡共享課程,各個院長校長在線聚首,分享了開課要義。網課升級,當在屏幕上見到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上海中醫藥大學、南京醫科大學、蘇州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浙江大學、溫州醫科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醫科大學的校長、院士等專家學者,多平臺上的近10萬在線學習者直呼師資力量太炫目,還有不少聯盟外醫學院校學生也來「學術追星」。
  • 華東師範大學成立醫學與健康研究院
    特別是在公共衛生安全新挑戰下,如何創新醫學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際,中國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勝利。醫學科學性與人文性的雙重屬性呼喚更多綜合性大學辦醫。作為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的高校,華東師範大學致力於發展醫學教育與健康科學,積極探索把教師教育的優勢釋放到健康領域,通過醫教融合推動醫學教育功能的社會化,回應人民對醫療與健康的迫切需求。
  • 中國全科醫學發展迎來時代最強音
    全科醫生需要承擔公共衛生、心理諮詢甚至計劃生育等多位一體的工作,這就要求全科醫生具備良好的溝通和協調能力,能和社區居民打成一片、能和專科醫生無縫銜接,發揮團隊領導和社區領袖的作用。陳竺把全科醫生和全科醫學的要求概括為四個統一:一是要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大醫院的上下統一;二是要實現醫教研的轉化統一;三是要實現預防和治療的體系統一;四是要實現衛生工作和社會治理的協調統一。
  • 17位醫生錄製「尊醫宣言」走紅 述說從醫者苦與樂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本周,一段由北京、上海的17位醫生錄製的時長4分36秒、名為「尊醫宣言」的視頻在社交媒體上走紅,這個宣言倡導的主題是:「尊重醫生,抵制暴力」。  即使如此,醫生們依然平靜地回答:從未後悔,成為醫者。  「我們不是天使,我們是有血有肉的人。」這是短短4分鐘的短片中,17位名醫發出的肺腑之言。他們或因為家庭或因為職業憧憬走上醫學道路,當中也有不少的「醫二代」,如二炮總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韓冰出身醫學世家;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風溼免疫科副主任醫師李徵,他的母親就是一名醫生。
  • 續寫西大醫源 西北大學為48名醫學新生舉辦開學典禮_社會_澎湃新聞...
    值此西北大學建校118周年、西北醫學高等教育奠基者和西北大學原校長徐誦明先生誕辰130周年之際,西北大學醫學院「徐誦明醫學卓越班」迎來新一屆醫學學子和新生力量。全體醫學新生在西北大學附屬醫院副主任醫師、抗疫英雄孫菡的帶領下進行了莊嚴的醫學生宣誓,將銘記學醫初心,維護醫學的聖潔與榮譽。
  • 高考想學醫的學生注意!臨床醫學不是唯一,這兩大專業社會急需
    高考想學醫的學生注意!臨床醫學不是唯一,這兩大專業社會急需在每年的高考後,選擇學醫的學生都佔到很大的一部分比例,臨床醫學專業更是學生的首選,因為這個專業好就業工資高,實際上,現在的這個專業不僅難就業而且學歷要求很高,本科學歷已經不能在滿足社會的需求,其實,想學醫的學生完全沒有必要緊盯這個專業,還有兩大醫學專業十分的熱門,社會需求大,學生好就業,關鍵是工資還很高。
  • 祝賀醫學院10名學生榮獲首屆院士博愛獎學金!
    陳國強在致辭中對所有獲獎的優秀醫學生們表示祝賀,對合作院校的大力支持以及奧克斯集團的慷慨贊助表示感謝。隨後,他對院士+博愛基金的發展理念做了闡述,對基金成立以來開展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做了簡要回顧,對院士博愛獎學金設立的初衷以及評選過程做了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