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參加展覽--談展覽攝影作品的裝裱

2021-01-09 藝術中國

文\鮑昆

在前一篇《如何參加展覽--談展覽攝影作品的呈現》之後,一些朋友留言問我如何裝裱的問題,才想起把這個環節忘說了。

這些年大家手頭錢富裕多了,有錢的激情也經常用在展覽的攝影作品上。在各個攝影節上,可以看到千奇百怪的照片裝裱,一些朋友在這方面用盡了心思,花了很多的錢。我們可以看到有用兩百年以前歐洲貴族愛用的洛可可風格的堆石膏油畫框、用原木表皮臨時釘制的所謂「原生態」畫框、用各種彩色鋁型材做成的相框、當下收藏最時髦的「三明治」畫框裝裱等等。

中國古話說,人靠衣服馬靠鞍。說的是人和物還是需要適當包裝(化妝)的,這樣才能顯示出身份來。按這個道理,上面所列舉的各種包裝(化妝)似乎都有道理。不過我要提醒大家的是,中國這句老話發明的時候,是中國還窮的時候。那時,你要讓別人高看你一眼,爭取辦事兒時有點份量,你就得體面一些。怎麼體面?就是要「捯飭」點值錢的穿戴在身上。對方不見得尊重你,但肯定尊重錢,誰讓大家都錢少呢?所以,「捯飭」是窮時代的基本現象,要不怎麼叫「窮捯飭」呢?越窮,就越要「捯飭」。

現在不同了,工業革命最大的本事就是最後讓什麼都不值錢,什麼都跟以前滿街堆著賣的蘿蔔白菜一樣。現在不是滿街都是擺攤賣房子、電視機等各種貴重物的嗎?蘿蔔白菜現在反而金貴了,價格不說,起碼有了包裝不在地上堆著賣了。在未來的高度物質化社會中,最最金貴的還是人本身,越來越不會因為你開著「寶馬」吉普車就多得到點尊敬,反而可能會迎來鄙視,人們會認為你腦子有問題,不知道為這個世界的清潔儘量少禍害一點。

回到攝影上來,這個行當中最後最最珍貴的還是作品,是你眼睛和心靈留下的那個影像。要展覽,是請人們提意見和傳播;要裝裱,是為了讓作品更工整和完美。說白了,裝裱只能是錦上添花,而不能喧賓奪主。所以,那些什麼堆著石膏花紋漆著金漆的,用原木表皮誇張地顯示原生態的都屬於喧賓奪主了。人們是看你的作品呢,還是看比作品還晃眼的包裝呢?

那到底什麼樣的作品裝裱屬於恰到好處的呢?

首先要確定在什麼樣的場所展出,什麼目的。目前攝影作品的展覽場合基本有三大類,它們是——社會公共文化空間,帶有權威特點的不同級別的美術(藝術)館和博物館、面對收藏家的藝術品畫廊(也有點公共空間的意思)和各種各樣的攝影藝術節了。每個場合不同的目的和對象將決定展覽作品的裝裱方式和投入程度,不能一概而論。

1, 在藝術館和畫廊展出的,因為主要面對的對象應該是業內的專業人士和社會上的收藏人士,作品的裝裱需要比較講究,但也不能裝裱喧賓奪主。所以在這兩個空間展出的作品裝裱反而顯得樸素簡單。但其實不簡單,這種簡單是表面的,是為了不喧賓奪主,是為了突出作品。為了這些目的,簡單的表面後面恰恰是昂貴。因為這樣裝裱對材料和工藝要求都極高,價格自然也不菲。在這樣空間,裝裱主要分為無框和有框兩類。無框是將作品直接冷裱在鋁塑板上,利用鋁塑板本身的平整性給作品一種乾淨利索的時代感。這種裝裱板材非常重要,價格差很大。裝裱工藝有一定的難度,目前在全國只有北京的幾家能夠保證不出氣泡,其他城市好像還沒有。有框的一類內分傳統的有框類和時下以鋁塑板為主要基材的加框。後者是目前很時尚的所謂「三明治」方式,也叫「懸浮框」裝裱,將裱在鋁塑板上的作品再用龍骨支在底材上,造成懸浮感覺立體感,外再加框。這種裝裱方式效果很好,但價格不菲,並不是多數人的選擇。傳統的有框裝裱方式就是卡紙和外框,但由於所選材料的不同價格可謂雲泥之別。外框絕對不能用傳統的繪畫作品外框,應以簡潔明快為準,也就是在線條之外不需任何裝飾。框材有木質和鋁型材兩種,本色或白色、黑色的木框都是比較流行的。鋁型材相對使用較少,因為總是給人廉價的感覺,其實好的鋁型材價格還要高於木質的。

2, 在攝影節上展出作品的裝裱就千差萬別了。因為那裡展出空間複雜多變,要看組委會在空間設計上訴求考慮了。比如平遙前年就增加了畫廊展區,那裡的展覽裝裱完全可用畫廊模式。但多數攝影節的空間都是相對簡陋臨時性的,面對的觀眾也更為大眾化,所以裝裱應該力求簡易和一次性。

如果尺幅不大可用KT板裝裱,能夠達到平整性要求。這是攝影節展覽最主要的裝裱方式。有的朋友在KT板外側一般都加黑色塑料扣邊兒,造成視覺上的假鏡框感覺,另外也起到保護KT板不至於被輕微的磕碰破壞邊緣。由於這種方式太大規模的使用,在效果上已經給人形成「窮人美」的感覺。建議在運輸時如果包裝精細一點,不如不用那個「邊兒」,因為它對你的作品展出不但不能增色反而減色,和你的願望適得其反。我認為用KT板最好是四面「出血」的方式,不加框最好,既簡單又明快。

由於現在輸出材料非常多樣性,一些國際性的展品因為考慮到參加攝影節是臨時性的活動,沒有必要把「原作」加上高額的運輸費和保險費來參展,所以他們往往採用一些如捲軸現場抖開懸掛和將作品不裝裱直接在牆上用釘子釘的方式。這其實是個無奈的辦法,但一陣被我們認為是一種新型的裝裱展出方式,認為很時髦。這是誤會,其實是無奈之舉。不過這種無奈之舉倒是給了大家一種可能性的啟示,就是展覽表現其實有很大的自由度。在各種各樣的裝裱樣式背後,觀眾真正感興趣的還是作品本身,所以無論何種裝裱都要記住不能喧賓奪主的原則。

需要指出一些要規避的錯誤裝裱。很多朋友掛出的作品是在原影像之上又進行了一次平面設計。比如,最普遍的是把作品和圖注設計在一起並列印輸出在一個幅面上。更有甚者,許多朋友還要在這個小小的平面內再加上一些花裡胡哨的裝飾,比如一個裝飾性的書法字什麼的。這些都極大地破壞了原始作品的感染力,因為觀眾已經無法認真地將眼光停留在你的作品上,他們會感覺在看一個像雜誌報紙一樣的印刷品。這樣裝裱是不可以的。攝影作品和圖注是必須分開的。不要留下電腦製作的痕跡,因為電腦太簡單,不要讓一處的簡單給人造成整體簡單的印象。

3, 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當下攝影作品的所謂「創作完成」已經不是過去的那種以摁下快門作為劃分點的標準了。由於攝影的前期的普及型和簡單性,圖像製作的簡單化和低廉化,造成人們對平面視覺藝術欣賞的更高要求。一件攝影作品和一個攝影計劃的最後完成,是以你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以什麼方式曝露展現等諸多因素綜合實現之後才算的。攝影展覽也是一次綜合性的視覺藝術,一切都以最後的展出為主。成功的專業的布展,會讓一般的作品生色;同樣,失敗的布展,則一定讓優秀的作品大打折扣。

4, 藉此機會也給各個攝影節提一個建議,不妨考慮批量購買一些畫框和卡紙,作為標準展框在每次攝影節前向藝術家們出租。這是一種服務,既可提升攝影節展示的檔次,也可得到藝術家攝影師們的歡迎,免得他們每年為此勞神費力,破費不菲。我記得1982年我和凌飛等人辦展覽時,中國攝影家協會就提供了由義大利藝術家贈送的鏡框給我們使用,效果非常好。我們摔壞了好像還賠償了,不過沒收租金。

相關焦點

  • 策展人視角下的攝影與展覽 | 吳笛對談沈宸
    因為當時我的很多興趣(包括策展的方法)都不僅局限在攝影這個媒介當中,我還是希望能夠拓寬一部分策展的工作。當然,我並不是說我離開了攝影,我仍然持續在關注以及會研究攝影。吳笛:明白,因為我看了一些空白空間的展覽,包括一些相關的媒體報導,空白空間的展覽是面向整個當代藝術,包括各種媒介的作品。
  • 2020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美術作品展覽徵稿啟事
    展覽地點: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   三、作品徵集對象   面向全國書法、繪畫等藝術工作者及美術愛好者、體育界人士公開徵集作品,力爭以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反映體育的豐富內涵和體育人的不懈追求與努力。   七、參展作品要求   1、內容   凡2018年以後創作的,未參加過體育文化博覽會展覽的,以表現全民健身活動、競技體育比賽、中華傳統體育文化、中華體育精神和奧林匹克精神、備戰奧運、抗擊疫情為題材,有獨特的創新理念和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反映出我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的藝術作品,均可報名參展。
  • 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書法篆刻作品展覽徵稿啟事
    文化部聘請相關領域專家組成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書法篆刻作品展覽藝術委員會,藝術委員會負責展覽的策劃、學術諮詢以及參展作品的評選工作。2.篆刻作品:提供作品印屏,需附印邊款兩枚。原則上印屏尺寸不超過四尺三裁(69×46cm),豎式。3.參展作品由展覽辦公室統一裝裱。
  • 河南省美術作品展覽徵稿通知2021年6月5日
    2、作者寄送作品照片參加初評,照片尺寸不小於10寸,同一畫種每位作者寄送作品照片不得超過2張,照片背面請註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稱、作品尺寸、創作時間、詳細通訊地址、聯繫電話。3、本次展覽中國畫、油畫、雕塑、水彩·粉畫、漆畫、綜合材料作品裝框後最大尺寸不得超過200cm(寬)×240cm(高),雕塑作品重量不得超過100公斤,不接收易損、易碎作品。
  • 安徽省第二十一屆攝影藝術展覽開幕
    安徽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郭萬清,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何穎,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王豔,省文聯副主席、省攝協主席許國,省攝影家協會原主席陳志勇,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處長範偉軍,省攝協部分主席團成員以及參展作者代表、攝影工作者和新聞媒體代表等參加開幕式。
  • 邱縣老年書畫作品展覽暨青少年大賽邀您來參加!
    邱縣老年書畫作品展覽暨青少年大賽邀您來參加!> 「叢臺酒業·窖齡原漿」杯邱縣「新時代 新擔當 慶七一 頌黨恩」老年書畫作品展覽暨青少年大賽
  • 筆墨傳承 詩意華章 ——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書法篆刻作品展覽 徵稿啟事
    文化部聘請相關領域專家組成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書法篆刻作品展覽藝術委員會,藝術委員會負責展覽的策劃、學術諮詢以及參展作品的評選工作。2.篆刻作品:提供作品印屏,需附印邊款兩枚。原則上印屏尺寸不超過四尺三裁(69×46cm),豎式。3.參展作品由展覽辦公室統一裝裱。
  • 我的書法展覽投稿與日常書寫
    但是,咱關於展覽,一無所知。怎麼辦?學!剛準備投展覽的時候還沒有手機微信,沒有這麼多鋪天蓋地的培訓信息,我在百度上搜索著書法展覽投稿等關鍵字,出來的信息很單子,多是已經展出的信息或者徵稿信息之類,罕有教你如何打造展覽作品的資訊。
  • 把展覽融入群眾工作生活 「我眼中的全面小康」攝影作品展30日開幕
    這些作品均以親歷者、目擊者的角度,從小切口反映大主題角度,展示了黨的十九大以來我省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現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本次展覽優選600多副攝影作品對外展出,展出時間將從9月30日持續至10月31日。
  • 展覽||何平手機攝影作品展正在文薈館展出,歡迎參觀!
    何平此次攝影展,予人以新鮮之感,是其所有作品,均用手機拍攝,而其效果與一般攝影機趨近,此其最大特點也。當今之世,玩手機攝影者眾矣,然懂玩者少,精者更少;何平熟習手機,苦心鑽硏,問啞技師。"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善用手機,遂獲佳績。一機在手,行行走走,美景在前,興無盡頭。此中之樂,可與手機攝影發燒友們分享。
  • 南陽市美術家協會:「復興路上·小康生活」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覽...
    龍騰南陽訊7月29日,南陽市美協發布《關於舉辦「復興路上·小康生活」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覽的徵稿通知》,開始面向全市範圍內的美術愛好者公開徵集作品。此次美術作品展覽將於10月中旬—12月中旬在南陽美術館舉辦。
  • 潛意識的遐想:「To Be Or Not To Be」展覽
    傳統的水墨與前衛的粘土相遇,如何找到契合點?催眠!藝術家朱利頁藉助催眠,認識內心最原始的衝動,探究潛意識和藝術語言之間的關係,以及潛意識的各種層面與傳統文化之間的關係,達到某種文化尋根的目的。留在雪白的畫紙上的每一點墨痕,粘土上的每一個指印,遵循著藝術家內心最原始的衝動。獨立領域二:蘆葦蕩裡談藝術。恍然間進入野外,腳踩黑黝黝的土地,耳聽蟋蟀鳴叫聲。
  • 展覽預告 | 「全面小康看杭州」暨杭州市第三屆攝影藝術作品展即將...
    展覽預告 | 「全面小康看杭州」暨杭州市第三屆攝影藝術作品展即將開幕 2020-12-16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萬眾一心·湖南省疫情防控紀實攝影展覽開展
    4月27日,「萬眾一心•湖南省疫情防控紀實攝影展覽」在湖南省文化館開展。此次活動精心挑選了110組(幅)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主題的攝影作品進行線下展覽。這些攝影作品記錄了疫情來襲時的險惡,記錄了醫者仁心、八方馳援的大愛。市民認真觀看展出的攝影作品。
  • 2020「雲間·影」G60科創走廊攝影作品展覽拉開序幕
    2020「雲間·影」G60科創走廊攝影作品展覽拉開序幕 2020-09-03 1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攝影藝術節: 一個也不能少——全國脫貧攻堅攝影展覽
    12月20日至12月30日,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暨第四屆天鵝之城——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在河南三門峽舉行。本屆「一節一展」共本屆包括金像獎頒獎、展覽集群、學術活動、特色活動、採風創作五大板塊內容,著力體現專業性與廣泛性的融合。在展覽板塊中,推出兩個主題展和一個致敬展。
  • 「光影溢彩 醉美校園」——展覽路小學舉辦校園攝影作品展
    為豐富教師們的文化生活,提高大家對校園環境的熱愛,展覽路小學工會舉辦了「光影溢彩 醉美校園」攝影作品展,用鏡頭展現校園景色,留住展小記憶,促進學校發展。在吳志強校長的統籌謀劃、精心設計下,整個校園「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景色怡人。
  • 金藝藝術教育學生參加中國美術學院全國青少年人才選拔大展參賽作品展覽(之一)
    6、為了使學生存放在教室、校園、微信展覽的美術作品效果更好,我校重新設計製作了一批藝術個性、實用的學生美術作品展出標牌(內容:金藝徽標、字體、理念、學生近照、作品名、作者、輔導教師、作品創作用時),讓展覽更加規範。7、建立學生在教室物品遺失登記、存放,通知認領制度,對學生遺失物品進行登記,及時讓學生認領。
  • 展覽項目全揭曉|2020集美·阿爾勒國際攝影季
    6場首次與觀眾見面的法國阿爾勒攝影節精選展覽、10場聚焦華人優秀年輕攝影師的"發現獎單元"展覽、1場最有國際影響力的日本女性藝術家的「日本影匯」展覽、1場中國高等藝術院校攝影探索與發展的「中國律動」展覽、4場「無界影像」展覽,1場「致敬攝影大師」展覽、2場「在地行動」展覽一同亮相廈門,呈現來自法國、比利時、新加坡、立陶宛、美國、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等地共87位藝術家的作品。
  • 首屆世界遺產攝影大展:30組「文化與生活」優秀展覽作品名單將於17...
    11月16日下午,中國·張家界首屆世界遺產攝影大展評委會對「文化與生活,疫情下的你我他」攝影報名展進行現場打分評選,評委會通過投票方式,分別從展覽作品的備選作品中,按票數高低分別評出30組優秀展覽作品,評選結果將於17日晚「世界遺產影像盛典之夜」公布並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