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 Wang,廈門大學法學學士,香港大學普通法碩士(MCL),紐約大學法學碩士(LLM ),紐約州律師。在美國求學期間,James曾擔任Yearbook o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Law & Policy的學生編輯,並獨立在美國法學期刊發表學術論文。James曾在世界銀行總部實習,在方達律師事務所上海辦公室實習,在美國律所Cleary Gottlieb Steen & Hamilton LLP香港辦公室工作。現於律政留學擔任高級諮詢顧問,幫助中國學生申請海外頂尖法學院。
筆者有幸曾在美國與香港兩地頂尖的法學院攻讀LLM(嚴格地說,筆者在港大拿到的學位叫MCL,不叫LLM,但MCL和LLM項目並無本質區別,都是一年制授課式項目,故以下都統稱LLM),畢業後也都曾留在當地工作或實習,所以對美港LLM比較這個問題有一點心得。
兩地的LLM有一些相同點。比如,課程內容上,美國和香港的法學院十分相似,都是以教授普通法課程為主,也有許多國際法與比較法的課程;教學方法上,不同於大陸法學院填鴨式的模式,美國與香港的教授注重與學生互動,尤其是在小課(seminar)上與學生互動頻繁;師資力量上,別的學校筆者沒有發言權,至少筆者就讀的NYU和港大的教授都非常非常優秀,學術成就上,港大的教授的平均水平或許不如NYU,但至少在教學上絕大多數都非常棒。
下面,筆者就為大家比較美國和香港LLM的不同點以及各自的優劣。
在筆者看來,兩地LLM最大的區別就是能否考Bar,而根據筆者混跡法律圈多年的經驗,這一點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很多學生都會不自覺地把留學和求職割裂開來,申請學校時只考慮求學本身的問題(比如學費、生活費、學校名氣、專業方向以及是否喜歡學校所在城市等等),而不考慮(或者囿於所知信息有限,無法全面而準確地考慮)畢業後的求職問題,更遑論考慮畢業三年、五年、十年後的職業發展問題。
筆者認為,對於中國大陸法學生,考取一個普通法國家或地區的律師資格,是赴海外留學最重要的目的之一(想讀博走學術路線的除外)。原因在於,如果想在外所發展,成為正式的律師(Associate),一般必須要有普通法的Bar;若沒有,只能做Paralegal/Legal Assistant/Legal Consultant等輔助人員,職業上升的天花板十分明顯。眾所周知,美國LLM能讓中國學生取得考紐約和加州Bar的資格,而香港LLM畢確不能考香港Bar(事實上,香港Bar不是考的,而是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請見LLM、JD和PCLL:關於香港法學院申請和就業的一切)。從這一點看,美國LLM完勝香港。
筆者見過太多例子,已經取得香港/英國/歐洲大陸/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LLM學位,在外所升不了Associate,必須再赴美國讀一個LLM考Bar。或許有人傾向於讀香港LLM的目的是為了省錢,但如果最終還是要去美國再讀一個LLM,其實不僅沒有省錢,還多花了許多錢和一年時間。如果不去外所,美國Bar不是必須的,但在求職時也是非常重要的加分項。據筆者觀察與估計,國內紅圈所和一線精品所,尤其是最頂尖的那幾家,近年來所招聘的新人,接近一半都有美國Bar。
不能考Bar是香港LLM最大的劣勢,而香港LLM最大的優勢就是花費低。
美國LLM一年的學費約為6-7萬美金,其他雜費與生活費約為2-4萬美金,所以一年總花費(不算遊山玩水與畢業後留下來複習考Bar的花費)約為8-11萬美金,相當於55-75萬人民幣。若畢業後要留在美國複習考Bar,還需要再花費約3-6萬人民幣。
香港LLM一年的學費約為13-16萬港幣,其他雜費與生活費與學費相當,也約為13-16萬港幣,所以一年總花費為26-32萬港幣,相當於23-28萬人民幣,不到美國花費的一半。
此項香港完勝美國。
香港只有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三所法學院,而美國有兩百餘所法學院,所以沒有辦法籠統地比較香港和美國LLM的認可度,因為排名不同的學校的認可度差別極大。
根據筆者混跡法律圈多年的觀察,美國排名前14的法學院LLM,即使是前14裡吊車尾的西北、康奈爾與喬治城,在國內的認可度也高於香港大學一個到兩個檔次。香港大學LLM的含金量最多相當於美國前14「門神」,即排名15、16的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如果再考慮到美國LLM可以考Bar的因素,香港大學LLM一紙文憑大約相當於排名17-30之間名氣較大或地理位置較好的法學院(比如南加州大學、範德堡大學、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波士頓大學、喬治華盛頓大學等等)的LLM文憑,再加上紐約/加州Bar。
至於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城市大學的LLM,由於其錄取標準較低、招生人數較多,在中國大陸法律市場的認可度十分有限,大約只相當於美國30-50名法學院的LLM。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圳與廣州的法律市場,對香港LLM的認可度要略高於北京和上海的法律市場。
美國LLM畢業後絕大多數都會回國,留在美國工作非常艱難。即使是前14(甚至是前6、前3)的法學院畢業,也極難找到Vault排名前100的大所的工作機會。如果非常想留在美國,一般只能找到非常local的律所,尤其是華人所,做移民和房地產買賣等看起來不那麼「高大上」的業務。當然,筆者並不認為業務類型本身有高低之分,有人真心熱愛做移民律師,做的很開心,也做出了一番成就。比如筆者就讀的排名第6的NYU,就有若干年前畢業的LLM前輩做移民律師,在一家大型移民所工作幾年後就自己門戶,在紐約開了一家自己的移民所,做的風生水起。還有一位前輩,畢業後做房地產律師,後來乾脆轉行做房地產中介,也很成功。此外,即使在美國找到了工作,畢業後的OPT(上百名中國留學生OPT被延遲,我們該怎麼做?)只能保證在美國工作一年,接下來的H1-B籤證就需要抽籤,靠運氣決定。因此,想通過讀LLM移民美國,難上加難。
香港LLM畢業後留港工作就相對容易多了。首先,香港LLM畢業後拿的是IANG籤證,不是一般的工作籤證,續籤條件十分寬鬆。只要是從事法律相關專業,有僱主願意聘用,都能以「1+2+2+3」的模式續籤,直到連續居住7年後便可成為香港永久居民。一般來講,如果是港大的LLM,畢業後大多能找到外所的Paralegal/Legal Assistant職位;中大與城大的LLM直接進外所比較困難,一般要去local firm一段時間,伺機再跳槽到外所。
在住方面,美國的居住品質一定比香港高。香港的居住條件如何,相信就不用筆者贅述了。雖然在紐約、洛杉磯以及灣區等地方,房價並不比香港便宜,但房屋一定會比香港寬敞,不會有在香港居住的壓抑感。如果學校在美國的小城鎮甚至是鄉村,那麼住的一定是又大又便宜的「豪宅」。
在吃方面,香港是美食之都,價格也會比美國便宜很多。就算吃不慣粵菜,周末也可以去深圳吃。在美國,中餐一般都是又貴又不正宗。在紐約、加州等華人多的地方,不管價格與口味如何,至少還有很多中餐廳與中國超市。如果學校不幸位於華人不多的小鎮或鄉村,連買自己做菜的原料都困難。
在玩方面,香港彈丸之地,雖然也有很多美麗的山、島與漁村可以玩,但遠遠比不上美國的大好河山。美國不論是歷史人文類的還是自然風光類的景點,都遠勝香港。
筆者認為,如果一輩子只打算讀一個LLM,在家庭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還是去美國讀,畢竟美國Bar能給未來的職業發展提供極大的空間。但若是完全沒有去外所的想法,讀香港LLM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不再乎讀兩個LLM所花費的時間與金錢,在美國與香港兩地都學習與生活過,也是非常不錯的人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