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廣州的舞臺永遠不缺精彩的劇目。上周已經開演的易卜生名著《玩偶之家》本周繼續,看過的觀眾說「經典果真是經典」;另一部名著《羅密歐與朱麗葉》則被開心麻花改成了「喜劇」,這部爆笑舞臺劇《莎士比亞別生氣》讓人從頭笑到尾;60後、70後熟悉的《閃閃的紅星》也來了,這次是海派芭蕾演繹紅色經典;純粹的現代舞《須彌芥子》,凝聚的肢體能量與氣場足以令觀眾屏住呼吸;瑞典哈根二重奏則以長笛與吉他的默契配合,為觀眾呈現優美的旋律……孩子們的快樂也不能少,《汪汪隊立大功》系列舞臺劇首次來廣州了!
瑞典哈根長笛吉他二重奏
音樂
瑞典哈根長笛吉他二重奏
激情交織古典與吉他名曲
演出時間:8月24日
演出地點:廣州大劇院
8月24日下午,瑞典哈根長笛吉他二重奏將登陸廣州大劇院實驗劇場。
成立於2010年的瑞典哈根二重奏由長笛演奏家薩瑞德·希德班與古典吉他演奏家瓊瑤金·倫德斯組成,他們憑藉著高超的演奏技藝和對古典樂本能的熱愛成就了激情澎湃的演奏風格。通過對長笛與吉他這一室內樂二重奏組合潛力的不斷探索,將其音樂性提升到較高水準。二重奏舞臺上極佳的默契合奏為觀眾呈現優美的旋律,同時也表達了他們對人生的感悟。
2010年,哈根二重奏成立後在瑞典的第一次巡演大獲成功,隨後到澳大利亞、美國、英國、愛沙尼亞、立陶宛、丹麥、挪威和葡萄牙進行演出。他們經常改編各國的傳統民謠,以精湛的技藝演繹多樣化的曲風,使之成為自己獨樹一幟的風格。
哈根二重奏於2013年發表的第一張專輯《足跡》,表明了他們對於傳統古典音樂的關注,這張專輯還融合了多種音樂風格,包括阿根廷探戈、美國民謠、印度拉格、瑞典民謠。2016年發行的第二張專輯《秘密房間》是為兒童入門古典音樂而做。第三張專輯《瑞典的色彩》是特別為長笛與吉他二重奏所作的新興瑞典音樂。哈根二重奏致力於傳播瑞典作曲家的作品,首演了多個瑞典作曲家比如班傑明·史塔恩、艾美·林德詩彤、馬蒂亞斯·萊斯的音樂作品。
本場曲目:巴赫的《E小調奏鳴曲 BWV1034》、莫扎特的《「阿佩喬尼」A小調奏鳴曲》、舒伯特的《C大調長笛協奏曲-行板 K.V.315》等。
《玩偶之家》劇照
話劇
《玩偶之家》
經典果真是經典
演出時間:8月16~25日
演出地點:十三號劇院
作為2019年廣州話劇藝術中心名著系列的演出劇目,由「鬼才」導演吳熙執導,實力演員萬景、王放、倪超、張皓天、陳煥煥、谷籽等人傾力出演的《玩偶之家》正在十三號劇院熱演,將持續演至8月25日。
《玩偶之家》是「現代戲劇之父」易卜生「社會問題劇」的代表作。19世紀末易卜生筆下的「娜拉出走」,代表了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時代發展至今,女性越發獨立,「娜拉」要擺脫「玩偶」從屬地位的訴求早已是超越性別的存在,更是一個「人」在現實社會中尋求人格獨立的存在。
該劇8月16日在十三號劇院首演,隨即在劇迷圈引發了熱議。「總結一句,經典果真是經典,劇挺好看的」,有觀眾表示,「看著紙上的經典人物實實在在地活躍在舞臺上的感覺妙不可言,虛偽的海爾茂、天真的娜拉、獨立的林丹太太、咄咄逼人的柯洛克斯泰,四個主要人物之間的性格碰撞與事件聯繫,一步步揭露了看似和諧、實則充滿壓迫與壓抑的家庭本質。」「酒香不怕巷子深,十三號劇院易卜生《玩偶之家》講的是娜拉的覺醒,場景布局精良,演出到位。話劇就是立體的小說,讓你在短時間內去了解一個故事,在觀看中去感悟思考。」
《玩偶之家》對於觀眾而言,是一個相對熟悉的劇本,但140年前的劇本放置今天,卻依然能帶給人們不同角度的思考。「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無論是『被玩偶』還是『被標籤』,仍然是我們現代需要探討的問題。矛盾衝突是不那麼外化了,但還潛藏在內的意識仍然需要改變,例如被催婚,被催生小孩,被標籤為失敗者等。」
觀眾體驗:劇中的三位女性角色,在我看來有點像現代女性的三種年齡段的意識形態,娜拉是在青年時,勇敢走出自我,而克裡斯汀娜就像娜拉的後續,獨立而有智慧。再到安娜就像晚年的女性,一切的一切都看開看淡。
《莎士比亞別生氣》劇照
《莎士比亞別生氣》
把滿場觀眾帶入戲中
演出時間:8月24日
演出地點:友誼劇院
一幕10分鐘的戲,居然演了3遍3個不同版本,到底是演出還是排練?音響師一邊大口喝酒一邊即興加音效,是劇情需要還是舞臺事故?配角紛紛搶戲,導演臨陣脫逃,父女二人在觀眾席與舞臺間自由穿行……開心麻花爆笑喜劇《莎士比亞別生氣》將於8月24日在友誼劇院上演2場。
《羅密歐與朱麗葉》公演當日,導演突然接到威脅電話,被告知心愛的孫女遭綁架。匪夷所思的是,綁匪並未索要高額贖金,而是對當晚的演出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一直實踐嚴肅藝術的導演為救孫女,只得委曲求全。眼看一場經典話劇就要被改得面目全非,劇團其他成員極力反對,但幕布已經拉開,臺上暗潮湧動,臺下屏息以待,悲劇變作喜劇,演出將如何繼續?
觀眾體驗:《莎士比亞別生氣》把正式演出舞臺變成了排練場,把滿場觀眾帶入了戲中。戲中,開心麻花回歸了傳統的戲劇結構,靠最基本的戲劇衝突、反差情境製造笑料,演出中的音效、燈光也將成為喜劇的助力,可謂玩轉喜劇新花樣。
新穎的實驗性演出形式雖然讓觀眾有點緊張刺激,但一環扣一環的錯位包袱卻讓觀眾從開場笑到結尾。
《閃閃的紅星》劇照
舞蹈
《閃閃的紅星》
海派芭蕾演繹紅色經典
演出時間:8月25~26日
演出地點:廣東藝術劇院
8月25~26日,上海芭蕾舞團歷時兩年全新創排的芭蕾舞劇《閃閃的紅星》將在廣東藝術劇院上演,以當代藝術語言全新演繹這部紅色經典。
「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濃眉大眼、活潑可愛、勇敢機智、堅強不屈的潘冬子,是不少60後、70後幼時心中的少年英雄。芭蕾舞劇《閃閃的紅星》聚焦於人們熟知的銀幕經典,首次以成年潘冬子的視角來回憶往昔,將其童年的種種回憶穿插於艱苦卓絕的行軍之路中。舞臺上,戰士潘冬子和少年潘冬子同時出現,以「超現實」的方式將過去和現在連接在一起。這種蒙太奇式的舞劇敘事方式及故事結構重新理清了人物間的關係,行軍路上的埋伏、急行、夜行也與舞劇的變奏性不謀而合,構築了一個澎湃的夢境。
該劇在編排方面突破了芭蕾慣有的表達方式,尤其是加重了男舞者的戲份,舞步果敢堅毅、剛柔並濟,融合了紅色激情與當代精神。音樂則根據全新的故事結構進行度身創作,保留了《紅星歌》《映山紅》《紅星照我去戰鬥》等經典樂段。舞美、服飾、燈光的設計則將江西的地域元素與芭蕾藝術詩意浪漫的表達樣式相結合,以中國芭蕾的獨有語彙抒發炙熱的革命情懷。
上海芭蕾舞團成立於1979年,成立40年來,上芭形成了優雅細膩、博採眾長的「海派藝術風格」,打造了一批中西經典劇目。《閃閃的紅星》去年開啟巡演,所到之處引起了「紅星熱」。
觀眾體驗:紅色經典只要能打破舊有思維模式的桎梏,大膽想像和創造,恰當地運用當代藝術表現手段,就能注入當下時代精神,符合當下審美標準。
《須彌芥子》劇照
《須彌芥子》
大千俱在一毫端
演出時間:8月25日
演出地點:天河區文化藝術中心
廣東現代舞團團長、國家一級編導劉琦的力作《須彌芥子》將於8月25日晚在天河區文化藝術中心上演。
劉琦早年從北京舞蹈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後來到廣東現代舞團開啟追求自由的創作之旅。自1994年以來已發表70多部不同類型的作品,屢獲獎項,受到國際同行及評論家的讚譽,多年來受邀到五大洲20多個國家及地區表演,為舞團贏得了榮譽。
《須彌芥子》曾獲2014年度國家藝術基金資助,2015年曾獻演北京舞蹈雙周。《須彌芥子》的創作靈感來自於生活中的小動作。在創作過程中,劉琦讓舞蹈回歸純粹。舞蹈並沒有盪氣迴腸的情節,也沒有撼動山河的氣魄,但其中凝聚的肢體能量與氣場足以令觀眾屏住呼吸。
觀眾體驗:其作品以冷峻的思考和純粹的表達直擊心靈,優雅中蘊藏千鈞之力,善於以不拘一格的創作理念自由穿梭於傳統與現代之間,精巧詩意的獨特韻味又賦予作品鮮明的個人色彩。
《汪汪隊立大功》劇照
親子
《汪汪隊立大功》
首登廣州,連演8場
演出時間:8月22日~25日
演出地點:廣州大劇院
「沒有困難的任務,只有勇敢的狗狗!」這句臺詞小朋友們一定不會陌生。2015年,《汪汪隊立大功》動畫片在中國各大電視臺以及視頻網站播出,受到了小朋友們的喜愛。劇中萊德隊長和狗狗們樂觀向上、團隊合作、積極幫助他人的精神更是受到了家長們的認可,收穫了一大批親子家庭的粉絲。2018年,《汪汪隊立大功》系列舞臺劇首次引進中國,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全國各地小觀眾們的喜愛。
今年美國原版音樂舞臺劇《汪汪隊立大功——救援先鋒》來中國巡演,於8月22日~25日在廣州大劇院歌劇廳連演8場,將為廣州小朋友帶來原汁原味的難忘體驗。七隻英勇、充滿活力的小狗組成的救援隊,在機智勇敢、精通科技的10歲小男孩萊德隊長的帶領下,將如何保護鎮上的居民?
演出現場,小礫的推土機、阿奇的警車、路馬的氣墊船、灰灰的維修車、毛毛的救援車等逼真的舞臺道具以及酷炫的燈光效果和許多動畫片中的經典場景一一生動呈現,小朋友最熟悉的動畫片原聲配音,不僅緊緊抓住孩子們的目光,還充分拓展了他們的想像空間。
觀眾體驗:根據動畫系列精心改編的劇情、不斷變化的場景、絢麗的燈光、逼真的舞臺布景、生動的表演,將引發觀眾的共鳴與互動。「汪汪隊,汪汪隊,我們馬上就到。」「狗狗要飛上天啦!」等極具動感的音樂,讓小粉絲們仿佛置身於汪汪隊成員的演唱會現場。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素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