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多所大學介紹臺灣院校時 避用「國立」字眼

2020-12-12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訊)據港媒2月17日消息,香港多所大學在涉及與臺灣地區高校交流的新聞稿或介紹校長、教授在臺學歷時,將中英文校名中的「國立」或「National」字樣刪除。

報導稱,經查詢發現,12所香港大專院校中,有4所高校出現上述情況,包括中大、科大、城大及珠海學院。

這則新聞起因於1月初香港科技大學的一份新聞稿。

截圖來自香港科技大學官網

1月8日,香港科技大學宣布,委任澳門大學現任學術副校長、計算器科學及工程學者倪明選擔任該校首席副校長。在提到倪明選的學士學位經歷時,直接使用「臺灣大學」一稱,沒有「國立」二字,英文新聞稿中亦為「Taiwan University」,沒有「National」一詞。

港媒稱,查閱倪明選曾於2010至2014年期間就任香港科技大學校長特別助理時,學校官網對其學歷介紹中,使用「國立臺灣大學」的稱謂,英文名稱中也有「National」。

對此,科技大學回應稱,因為「臺灣大學」的用法較為外界熟悉,所以當天校方新聞稿採用這一稱謂,便於溝通。

據悉,倪明選在臺灣大學取得電機工程學理學士學位,博士畢業後,曾在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任計算器科學與工程系教授等職務,後又先後在科技大學、澳門大學任職多年。根據澳門大學官網目前顯示,倪明選的中文個人簡介中未提及其本科畢業學校,但英文版履歷中則出現「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的表述。

然而,在這則新聞稿過去一個月後,港媒17日又再次發布專題新聞,進行延伸報導。

報導查詢了全港8所教育資助委員會大學,以及香港公開大學、香港樹仁大學、香港恒生大學及香港珠海學院的官方網站,並抽查部分院系來自臺灣地區教職員工的履歷,發現各校處理臺灣院校名稱時,做法各不相同。其中,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及珠海學院,均在提及包含「國立」字樣的臺灣院校時,去除「國立」字樣。

香港科技大學現任校長史維的履歷介紹頁面中,在提到其本科母校「國立清華大學」時,使用「臺灣清華大學」一說。而在去年1月18日,學校官方發布的委任史維擔任該校第四任校長的公告中,則用「臺灣新竹的清華大學」這一說法,英文為「Tsing Hua University in Hsinchu, Taiwan」。

報導還提到,查閱過去科技大學海外交流夥伴的大學名單及其他教授的履歷,在英文表述中,部分出現「National」一詞。

不過,香港科技大學在最新回復港媒詢問時表示,對1月初的解釋沒有補充。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簡介頁面

2018年1月18日,史維出任香港科技大學新任校長的新聞稿。截圖來自香港科技大學官網

同樣畢業於臺灣「國立清華大學」的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在香港城市大學官網履歷介紹中則使用「臺灣國立清華大學」的稱謂,未刪去「國立」兩字,而且其獲得臺灣「中研院」院士的經歷也直接使用「中央研究院院士」的說法。

截圖來自香港城市大學官網

不過,報導指出,去年香港城市大學在與臺灣「國立交通大學」的校際交流新聞稿中,稱對方為「新竹交通大學」。對此,香港城市大學回應稱,「國立交通大學」及「新竹交通大學」的稱謂,均已獲得廣泛採用,新聞稿發布前已知會對方,對方亦同意使用該名稱。同時,郭位校長也表示,自己的校長簡歷中使用「國立清華大學」,沒有去除「國立」一詞。

截圖來自香港城市大學官網

香港中文大學「臺灣研究中心」網站上,交流院校介紹中關於「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成功大學」等5所校名中含有「國立」字樣的院校,均去除「國立」一詞;對於臺灣「中研院」則使用「中央研究院」的稱呼。

對此,香港中大表示,對所有合作院校絕對尊重,不同部門會按照具體情況與外地院校交流。

截圖來自香港中文大學「臺灣研究中心」網頁

珠海學院的中國文學系教職員工網頁顯示,有個別副教授的母校是臺灣「國立政治大學」,網站使用「臺灣政治大學」稱呼,也有助理教授的履歷中使用「臺灣大學」。對此,珠海學院回復稱,以上數據由教職員工入職時提供。

截圖來自珠海學院中國文學系網頁

報導稱,記者曾聯絡相關教職員工,但均未作出回復。後又通過郵件和電話向臺灣清華大學及臺灣大學詢問,但在新聞發布前,兩所學校均未予以置評。

據臺灣「中央社」2月18日援引珠海學院一位不具名學者的話稱,香港大專院校不使用「國立」字樣的情況確實存在,但這是院校或系所的個別情況;校方高層或各校系所各自負責相關教授學者的數據,可能各自態度不同,比如某些系所可能認為有必要刪除「國立」,有些則認為沒必要。

港媒則引用臺灣「中研院」前副研究院林泉忠的觀點表示,「臺大」、「清大」的簡稱中的確不需要「國立」兩字,上述院校的情況應該只是校方的各自做法;在過去幾十年的兩岸交流中,關於稱謂的問題一直存在,雙方基於交流意願會在來往信函中使用適當的稱謂。

其實,香港院校與臺灣地區高校的交流中,過去也曾因為刪除臺灣高校校名中的「國立」一詞而發生過爭議。

2016年,香港特區政府康文署(康樂及文化署)在「胡塗戲班」的表演簡介中,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校名中的「國立」兩字刪除,引發臺灣校方抗議。2014年,康文署主辦「新視野藝術節」,邀請臺灣「雲門舞集」到港表演《稻米》。 舞團藝術總監林懷民在節目場刊的介紹中被指「於1983年創辦臺北藝術學院舞蹈系(現為臺北藝術大學)」,省去「國立」兩字。

2016年時,香港民政事務局長劉江華對相關情況回復稱,「康文署與香港不同藝術團體經常有交流合作,都是基於合作和互相尊重,會檢視康文署與各個藝術團體在交流溝通和一些協作方面,會繼續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

相關焦點

  • 香港多所大學提及臺灣院校時 將"國立"字樣刪除
    (原標題:香港多所大學介紹臺灣院校時 避用「國立」字眼)
  • 解讀:去臺灣讀大學其實比香港容易的多
    有意願去境外讀大學的考生們在三四月份就要開始留意港澳臺高校的招生信息了。今年是臺灣高校赴大陸招收本科生解禁的第三年,「大陸生赴臺讀大學」這一「新鮮事」也漸漸撥開迷霧,越來越多考生把去臺灣讀大學當作一個新的選擇。
  • 臺灣最好的十所大學,臺灣大學、國立清華大學、成功大學位列前三
    臺灣最好的大學有哪些、排名情況怎樣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所關心的問題。根據最新QS世界大學排名榜單可以看出,2020年臺灣最好大學排名前3名是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成功大學,以下是具體榜單,供大家參考。
  • 國立交通大學,臺灣知名院校之一!
    國立交通大學位於新竹大學路1001號,以光復校區為主。國立交通大學是在臺復校的臺灣知名院校之一。國立交通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並稱「飲水思源 五校一家」。國立交通大學擁有多項之最,最傑出的研究、最精緻的校園、最先進院系、最優秀的校友等等。國立交通大學教學上更是因在管理學、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出色科研及教學成果而極負盛。國立交通大學走出了很多頂尖優異的人才,很多校友還獲得美國工程院及國內中央研究院院士的榮譽。可見國立交通大學不但在國內是數一數二的大學,在世界上也是一流學府。
  • 臺灣「國立」大學縱橫島內,私立大學校名千奇百怪,刷新網友認知
    國內高校數量眾多,整體校名規範也是有章可循,基本上看校名就可以知道一所學校的定位和優勢;相信大夥國內高校的文章也看乏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幾所臺灣的高校,校名毫無章法可言,腦洞大開。
  • 臺灣淡江大學院校介紹
    臺灣淡江大學(英文簡稱:TKU,中文簡稱:淡江),前身為成立於1950年的淡江英語專科學校,先後開設三年制及五年制課程,為當時的中華民國中央政府遷臺後第一所成立的私立高等教育院校;1958年改制為四年制文理學院;1980年獲準升格為大學。以下是智課選校帝小編整理的臺灣淡江大學院校介紹的相關信息。
  • 世界國際化大學排名公布,內地香港臺灣9所高校上榜
    香港大學在而排第3位的是香港大學,同時位列亞洲第1,另一所進入榜單的是香港中文大學,排第27位。(見下圖)THE編輯Phil Baty指出,香港有兩所大學排在首三十名是好消息,國際化是香港院校成功吸引最好學生、學者和員工的元素,並創造最有效率的教學環境及「出產」最好研究。香港大學回應稱注意到排名結果,確信透過實踐其願景藍圖,能進一步提升港大在國際間的聲譽。香港中文大學表示,會繼續追求教研卓越,貢獻香港、中國內地及鄰近地區。
  • 2017世界國際化大學排名公布,內地香港臺灣9所高校上榜
    在而排第3位的是香港大學,同時位列亞洲第1,另一所進入榜單的香港地區學校是香港中文大學,排第27位。內地有5所大學上榜,排名依次為:北京大學(120位)、南京大學(128位)、中國人民大學(136位)、清華大學(142位)和復旦大學(145位)。
  • 港府禁印臺灣學校「國立」兩字 臺舞臺劇監製簡歷不合格
    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署(康文署)上周禁止一名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的舞臺劇監製在與官方合作的活動中,在場刊上印上「國立」的字眼。戲班最後決定抽起有關的資料,拒絕登出「被刪減」的個人簡歷。 事件引起臺灣輿論廣泛關注和熱議。
  • 臺灣四所最著名的國立大學
    內地考生入臺讀大學早已不是新鮮事,很多同學都被臺灣大學獨有的氛圍和學術環境吸引,小編整理臺灣最著名四所國立大學的相關資料,和同學們分享。  「國立」臺灣大學1945年,改制為「國立」臺灣大學。1949年,臺大成為島內投注最多社會資源的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是許多莘莘學子嚮往的理想之地,她不僅是臺灣的最高學府,也是臺灣建校時間最長,佔地面積最大的「巨型」高校,據說,佔據臺灣面積的近百分之一。  拋開臺大的育人、學術研究功能,僅就她的校貌而言,絕對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氣息相互交融的生態旅遊勝地。
  • 解讀:去臺灣讀大學其實比香港容易
    ■新快報記者 何寧 實習生 李思文  近日,香港各高校招生計劃陸續出爐,也預示著今年港校報名到了最後的階段。有意願去境外讀大學的考生們在三四月份就要開始留意港澳臺高校的招生信息了。今年是臺灣高校赴大陸招收本科生解禁的第三年,「大陸生赴臺讀大學」這一「新鮮事」也漸漸撥開迷霧,越來越多考生把去臺灣讀大學當作一個新的選擇。
  •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清華蟬聯榜首,5所香港高校...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3日公布2020年亞洲大學排名,清華大學蟬聯榜首,北京大學排名第2位,比去年躍升3位。香港則有5所高校排名下跌。據排名顯示,內地除清華北大外,中國科技大學闖入前十,為第10名。
  • 臺灣大學、臺灣國立交通大學專家訪問半導體所
    應照明中心張韻研究員的邀請,臺灣大學光電系主任林恭如教授、臺灣國立交通大學光電系郭浩中教授、廈門大學張保平教授一行,於11月14日來到半導體所參觀訪問。  郭教授在他的報告中介紹了LED半導體照明在產業應用中的優勢,尤其在液晶背光源和通用照明方面得到廣泛應用。指出由於載流子溢出、空穴注入效率低、俄歇複合及量子限制斯塔克效應(QCSE),LED的量子效率在大電流密度下會出現所謂的效率下降現象(efficiency droop),而efficiency droop現象嚴重限制了LED在高功率密度下的應用。
  • 勤為帆留學案例:新加坡國立大學和香港大學等世界名校伸出的橄欖枝
    新加坡國立大學和香港大學計算機碩士錄取Becky的選校目標剛進入勤為帆時,Becky就明確表示只想申請新加坡國立大學這一所學校。但考慮到,她的標化成績還沒出分,僅僅申請一所院校風險太大。於是,我結合她的背景以及申請需求,給她詳細介紹了新加坡和香港的幾所頂尖CS碩士項目,並分析了各個項目的特點,最終我們確定院校申請目標為: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香港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這四所。信任和用心將直接影響申請結果從剛開始接觸,我就能感受到Becky對事情非常有主見,這跟她做事風格有關,目標清晰,條理性強,執行力也夠。
  •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 時間:2001-04-09 17:18   來源: 「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研究所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外國語文學研究所 「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歷史研究所
  • 香港嶺南大學
    嶺南大學(Lingnan University),簡稱「嶺大」,誕生於1888年的廣州 ,現為香港八大公立大學之一,世界博雅院校聯盟成員 、亞洲博雅大學聯盟創始成員、京港大學聯盟成員、粵港澳高校聯盟成員、滬港大學聯盟成員、國際高等商學院協會(AACSB)認證成員。
  •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獎學金介紹 澳洲國立優勢
    2009年10月英國TiMEsHigher Education最新排名顯示,澳洲國立大學穩居世界17位,澳洲排名第1位。澳洲國立大學優勢:●精算--全球金字塔尖端的高薪職業●MBA--全球頂尖MBA之一●被列世界一流大學,與哈佛、劍橋等著名學府比肩●4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出自澳洲國立大學●與包括牛津、劍橋、加州大學等在內的世界75所院校有交流學生項目。
  • 中國大學排名,前十名有4所香港的大學
    中國排第一的大學當屬清華大學,2020QS世界大學排行榜裡,清華大學排第16名,比去年上升一名。第二名是北京大學,世界排名22名。 儘管在經費上浙江大學超越了北京大學,但整體實力來說,北京大學還是很雄厚的。
  • 香港唯一一所為所有本科生提供四年全宿的高等院校:嶺南大學
    嶺南大學(Lingnan University),簡稱「嶺大」,誕生於1888年的廣州 ,現為香港八大教資會資助的公立大學之一,亞洲博雅大學聯盟創始成員,世界博雅院校聯盟 、京港大學聯盟、粵港澳高校聯盟、滬港大學聯盟成員,國際高等商學院協會(AACSB)認證會員。
  • 國立臺灣大學王凡教授到軟體所交流
    7月11日,應計算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邀請,國立臺灣大學王凡教授到中科院軟體研究所進行訪問,並作題為Model-Checking Iterated Games的學術報告。在報告中,王凡教授介紹了其研究組在迭代博弈論方向的最新工作。迭代博弈論研究經濟學、系統協議等領域中的博弈策略設計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