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女性在做了媽媽之後都會努力地學習做菜,希望自己的廚藝可以徵服寶寶的胃。但是要想每一道菜餚都可口讓寶寶滿意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畢竟有些媽媽天生在做飯這件事上就不是個一點就通的「小天才」。
前段時間,網絡上一位寶寶大哭的視頻走紅。視頻中這位寶寶拿著小勺子,看著碗裡的飯邊哭邊說:「難吃」。這位寶寶今年四歲了,看他胖乎乎的樣子也可以知道一定是一個小吃貨。這天當媽媽將飯菜給他時他吃了幾口便傷心地哭了起來,邊哭還邊說:「難吃,難吃。」一旁的媽媽看到了哭笑不得地問道:「媽媽做的飯難吃嗎?」小男孩抽泣地說:「難吃」。媽媽逗孩子說:「那你可以忍一下嗎?」寶寶痛苦而堅決地回答:「忍不了了。」
後來這位媽媽自己說,她的廚藝的確不怎麼樣,而且那天又發揮失常,將西紅柿炒雞蛋放了太多的鹽,一道蔬菜湯也是過於爛,想著兒子平時很懂事以為孩子能夠接受,結果卻遭到了孩子來自全身的抗拒。看來這位媽媽還是高估了孩子的接受能力。
其實這位媽媽也不必太傷心,小孩子的想法比較單純,好吃的食物他們就會大快朵頤,而難吃的食物孩子們可能就會看都不看一眼。這件事情我是感同身受的,因為在我家寶寶三歲左右的時候就發生過這樣類似的一件事。
作為一位寶媽,我的廚藝也是令人堪憂的,所幸孩子的爸爸廚藝特別好,所以平時家裡的飯菜和寶寶的輔食多數時候也是孩子爸爸做,我就只有打下手的能力。可是那次孩子爸爸的臨時出差就讓我們措手不及。由於沒有提前給孩子準備好食物,我就被迫「上陣」當起了寶寶的廚師,我按照食譜上的樣子一步步小心翼翼地做飯,當我滿心歡喜地將做好的食物端給寶寶時,寶寶只吃了一口就不吃了,等我再餵他時他竟將身子離食物遠遠的還大哭了起來,我一嘗才發現竟然沒有熟,而且鹽還放的太多了,於是挫敗大腦我只好將做好的食物倒掉了。
食物是孩子獲取營養的直接來源孩子只有愛吃飯才會有一個好身體,但是有的寶寶在面對各種美食時卻沒有展現「吃貨」的特徵,十分抗拒吃飯。那麼,寶寶為什麼不愛吃飯呢?
1、微量元素的缺乏
影響孩子食慾的微量元素是鋅,鋅的缺乏會導致孩子的味蕾發育差,因此孩子就會對吃飯不感興趣。家長們可以通過一些輔食來增加孩子鋅的攝入,例如:牛肉、羊肉、豆類、堅果以及一些魚類都含有豐富的鋅元素。
2、消化能力慢
孩子的消化能力嗎,慢主要是因為孩子的運動比較少,因此代謝能力就會減弱。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應該加強孩子的運動,以此促進孩子的消化能力。
3、吃過多的零食
孩子愛吃零食也是讓孩子不能好好吃飯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小孩子愛吃的甜食會導致孩子沒有飢餓感,孩子的正常食物消化就會被打亂。
4、孩子積食
孩子積食主要是因為孩子的飲食沒有規律,暴飲暴食所導致的。體內積食會使得孩子不想吃飯,也可能會有口臭、肚子脹等情況。
1、飯前不要吃零食
孩子在吃飯之前家長不應該給孩子吃零食,零食會使孩子產生飽腹感,從而影響孩子的食慾。
2、吃飯時要專心
孩子在吃飯時飯桌上最好不要有其它的玩具,不要讓孩子在吃飯時看動畫片。父母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沒有外界擾亂的吃飯環境,否則孩子很可能因為其它事物的幹擾而沒辦法專心吃飯。
3、飯菜要好看且好吃
小孩子往往比大人更注重外表,當他們看到配色豐富的食物時就會勾起孩子吃飯的欲望,但不僅要好看更要好吃,過於平淡的食物孩子沒有吃的興趣,味道過重的食物更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4、注重營養搭配
小孩子正處於成長的關鍵時期,因此父母在為孩子做食物的時候更要注重食物的營養搭配。肉類、豆製品、各種果蔬都要有均衡的搭配,讓孩子在吃飯時獲取更多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