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們繼續來聊一聊《紅樓夢》。在《紅樓夢》中,焦大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角色,雖然他出場的時間很短,但是他所提供的信息相當重要,直接導致了《紅樓夢》整個故事情節的推進,此人角色雖小,但意義重大。那麼此人究竟是何方神聖呢?從尤氏對王熙鳳講述的焦大當年的「光榮事跡」,我們可以得知焦大是個非常忠心的奴才。當年隨著賈家先人出生入死,為國徵戰,還救了主子的命。當年寧國公昏死沙場,是焦大把主子從死人堆裡背回來,自己挨著餓,唯有一點吃的給主子,兩天沒水喝,得了一碗水,給主子喝,自己喝馬尿,這麼著才撿回寧國公一條命。一個開創家業的大功臣,在主子穩坐江山後,他卻沒有翻身農奴把歌唱,依然還是一個老奴僕,甚至還不被人待見,這是為什麼呢?
這麼一個忠誠的奴才,為什麼沒有被賈敬、賈珍之人重視並贍養起來呢?原因當然不止一方面,一方面有焦大自身的原因。焦大是有些倚老賣老的,自恃當年救助有功,也不把如今的賈珍、賈蓉等人放在眼裡,平時除了吃酒就是罵人,這樣的一個人,每天如此,年年如此,換成任何人可能都無法忍受。但如果因此就說焦大是刁奴,就相當於把寧國府摘得一乾二淨了,從冷子興對寧國府的評價中,我們可知,焦大為什麼會醉罵,為什麼會混成這樣。寧國府賈敬、賈珍二人,一個愛好燒丹鍊汞,什麼都不管,一個不喜讀書,到處尋歡作樂,寧府幾乎被他給翻了過來。在這樣骯髒糟糕的環境中生存的老奴僕老忠僕焦大,從當年跟隨太爺們南徵北戰,建功立業的環境中走出來的焦大,他怎麼可能看的上一代不如一代的賈府子孫?你讓他如何不罵?如何不恨?其實焦大意不在此,他之所以罵的如此之狠,正是因為沒人把他的話當回事,而他也沒想到賈府的子孫會如此敗家敗業,如此對待他。也正是因此,他更不被賈珍等人看重。
雖然焦大喝酒罵人,但他的罵卻不是空穴來風,他在寧府生活了那麼多年,可以說是對寧府最知根知底的一個老僕人了,看到這些不肖子孫的種種作為,由不得他不罵。他是在替太爺們不值,替太爺們教訓這些子孫。如果用四個字形容焦大對賈府子孫的態度,那就是「怒其不爭」。焦大雖恃功而驕,一味託大,但對賈家是絕對忠心的,正是出於這份忠心,他對賈家目前的狀態是痛心疾首的,他作為創業者,深知創業艱難,看到後世子孫如此驕奢淫逸,一代不如一代,糟蹋了前人拼了性命艱難創業賺下的家當,所以他才以喝酒麻醉自己,酒後所言都是出自肺腑,是對賈家的痛心和傷心,可見,焦大是個「忠僕」。
從另一方面來說,想必焦大沒念過什麼書,不會懂得老子說的「功遂人退,天之道」的境界,他永遠自恃勞苦功高,永遠佔據著道德的的制高點,以主流意識形態來批判一代不如一代的賈府子孫。他的老資格,他的失落,他的恨鐵不成鋼看起來都特別正義,但就是沒有奴才視角,很平等甚至居高臨下,這讓他的主子們很不舒服。中國的奴才習氣可謂根深蒂固、源遠流長。做奴才的,必須無獨立人格,在靈魂上自我勞役,主子的好惡就是其全部價值取向,紅樓裡的眾丫鬟奴僕莫不如是,越是對主子忠心的義僕就越得如此。焦大這德性,哪是當奴才的料?在他眼裡,他忠的也是當年的太爺,早不是這群紈絝子弟。
無論焦大如何倚老賣老,終究是太爺手裡用出來的奴僕,結果因為醉罵,竟被一幫小廝「揪翻捆倒,拖往馬圈裡去。」後來又「用土和馬糞滿滿地填了他一嘴。」賈府如此對待一個老忠僕,令人寒心,而這也正預示著它的末日正在加速到來。魯迅說:焦大的罵,並非要打倒賈府,倒是要賈府好,不過說主奴如此,賈府怕是要弄不下去罷。所以得到的是馬糞。這焦大假使能做文章,恐怕也會有一篇《離騷》之類的吧。但焦大終究不是屈原,他無法寫出一篇《離騷》,他只能夠「往祠堂裡哭太爺去」,但是,在忠心與痛心這兩點上,相信焦大和屈原是一致的,只有忠心到了極致,才會痛心到了極致,而且,整個賈府皆醉,唯有喝醉了的焦大清醒,這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場面,焦大與屈原是何等相像。
我們現在常說的一句話是:真話最傷人。焦大之所以混的不好,主要不是因為他喝醉酒罵人,倚老賣老,而是他活得太明白,太清楚,而寧府本身就是一筆糊塗帳,人人安富尊榮,只知道享樂。焦大親眼看到當年太爺們如何九死一生掙下了這份家業,後來又親眼看著太爺們掙下的家業在這群子孫手裡敗掉,他怎麼不恨?而正是因為他的恨,他的明白,讓他一直得不到優待。無論什麼人,難免都有過時之虞。美女遲暮,英雄過氣,風頭一去,終會冷清。躺在功勞簿上罵罵咧咧,總難得現世安穩,也不會讓人心生愉快。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讚留言和關注,我們下一期再見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