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讀過《紅樓夢》,只不過有一部分人讀了一點就放下了。理由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覺得書中的描寫太瑣碎。其實,《紅樓夢》不止在小處落點,更表現出大局觀甚至宇宙觀。
你可以在這部小說中讀到現實和夢境的完美轉換,讀出電影中特寫的感覺,能讀到相聲裡的包袱、小品中的高潮,還有詩詞以及金句;每一處細微都很用心,同時又包羅萬象,不乏宏觀角度的思考。
第五回,賈母帶眾人去寧國府賞梅,一時寶玉倦怠,秦可卿將賈寶玉帶到自己的房間,笑著說,我這屋子,大約神仙也可以住得了。寶玉前一秒還在環視屋內擺設,嘴上說這裡好,一會兒就隨了秦氏至一所在,也就是太虛幻境。
無論進入夢境前屋裡擺設的描寫,還是進入幻境後,對每一個賦、每一對聯、每一首曲子、判詞,都細緻地寫了,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跟隨寶玉一起進入了一種似懂不懂,見又似未見的狀態,現實和夢境完美轉換時也完全結合了。
重點是,這裡的每一首曲子,每一首詩詞,都非常值得細細品味,它們不僅提前告訴了讀者小說中的眾人的人生走向,更向我們傳達了一種宏觀的因果觀念。
第三回,林黛玉進賈府,不僅像看電影一樣讓我們從她的視角看了一遍賈府的布局,還用電影特寫的手法,描寫了三個姐妹等眾人,尤其是王熙鳳進來那一段,真是嘆為觀止。
感覺就像是在看電視劇時,鏡頭一下被這個人吸引過去,從頭到腳步的特寫,從聲音、眼神到動作,再到後來的一些行為,鏡頭一直在跟著她轉,導演或作者不用告訴我們,此刻,其他人瞬間都變成了配角。
正是這些特寫,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點,也讓我們慢慢地了解到這個大家族人裡的眾多人物之間關係,並沒有哪一處瑣碎是無用的。
第十二回,有關相思局和風月寶鑑的故事,像一個小品一樣,有頭有尾有細節,對話很多,心理描寫也有,有點像整個小說裡可有可無、類似番外故事的那種。有人以為這是曹公用來吸引讀者眼球的插入小故事,只不過表現一下王熙鳳的毒辣手段和賈瑞的自食其果,沒什麼意義。
其實不然,這個故事裡眾人表現出來的人性的東西是不能忽視的,這個故事裡的風月寶鑑的意義也是不容忽視的,不管你是覺得鳳姐太隨意,還是覺得賈瑞自己不爭氣,都請你思考一下,這個故事背後的底層邏輯。
青春期難以平復的心情,受騷擾者理直氣壯地還擊,旁觀者順手牽氣式的嘲笑與為難,封建家長的不理解和痛斥,無關者的冷眼和不容……太多太多,都在圍堵,卻沒有疏導,命到底是喪在誰的手裡?
類似的瑣碎還有很多,有人葬花,有人扔杯子,有人村裡看織布,有人路邊觀通靈,有人用了很多肉料卻只為了吃茄子,有人配個藥要很多機緣巧合甚至等上幾年;姐妹們院裡寫詩,兄弟們學堂裡打架,閨蜜兩個房中聊私密,夫妻門外丫頭坐噓唏……
正是這些瑣碎,這些作者用心的細微處,讓我們深切地體會到賈府裡方方面面的真實樣子,讓我們了解到這個大家族飛鳥各投林之前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所在,讓我們在讀書的同時,逐漸意識到人生的真諦所在,於是我們會總結經驗,反觀自己。
書中當然不止是瑣碎,宏觀的東西也不少,開篇就從宏觀角度講了整部書的來由以及意義所在,更用甄士隱的故事給出一個整部書的故事走向。
《紅樓夢》真的是什麼時候都可以讀的書,真的是非常值得讀的書。不管你讀了多少、讀了多久、讀了幾遍,你總能時不時有新的發現、時不時有新的思考,如此好書,不讀你就真的虧大了
你覺得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