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那西遊和紅樓有什麼禁忌呢?

2020-12-23 大國鑑史

說道我國歷史上的四大名著,很多人一定都非常的熟悉,尤其是在改編成為了電視劇之後,很多人更是十分的感興趣,而在明清時期,很多讀書人甚至將其奉為了名著,而著名的書評家金聖歎就說過:「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但是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就是老人常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那西遊和紅樓有什麼禁忌呢?那麼究竟是什麼禁忌呢?下面就讓小編一起來帶大家看看吧!

首先是少不看水滸,為什麼說小孩子在小的時候不能夠看三國呢?因為一般的年輕人尤其是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心裡都十分的叛逆,並且十分的容易衝動,在水滸傳中講述的就是江湖中的打打殺殺,快意恩仇,看誰不順眼就要動手,最後一幫子人拉幫結派一起造反。而這正是很多年輕氣盛的人最容易被接受的,但是他們並沒有注意到梁山好漢的結局。最後死的死,傷的傷,散的散。

然後是老不看三國。對於很多的老人來說,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頤養天年,如果是閒不下來的話,也可以找一點有意義的事情來做,但是並不推薦看三國。因為在三國故事中講述的都是一些權謀,陰謀,比如最有名的三十六計,而他們的目的是為了爭奪天下。但是老人如果經常讀這些書的話,那麼就會潛移默化的接受這些影響,最後因為一些爭權奪利的事情,影響了身心健康。

而對西遊和紅樓也是有禁忌的。男不看西遊。而對於一個男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腳踏實地,努力賺錢去養活自己的老婆孩子,但是在西遊記中,大多數東西都是非常虛幻和虛假的,尤其是像什么女兒國,還有什麼蠍子精,玉兔精等等,都會讓男人迷失在裡面。而且對於唐僧師徒來說,他們的目的只有雷音寺,其他的妖魔鬼怪都是一棒子打死。而這也是告誡男人,不要因為一個目的而忽略了身板的風景。

最後是女不看紅樓。在紅樓夢中,講述的女子篇幅是相當大的,而且應該是只有一個男主角賈寶玉,而其他的女性後果都是十分悲慘的,林黛玉因病去世,還有史湘雲,賈元春,賈探春等等。而這些女性的悲情人生,很容易引起女子們的多愁善感,對自己和家庭都非常不利。

相關焦點

  • 俗語「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話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是什麼意思?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語文老師就跟我們說「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其實是一種非常無聊的說法,我們的教育總會有這樣一個誤區,或者說是推卸責任,喜歡把對孩子教育的缺失,推卸到外物身上。
  • 為什麼說「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
    1、老不看三國:這人啊,一旦老了,就喜歡回憶往事,評價自己這一生遇到的人和事。人一旦到了一定歲數,就會自然的有一種看破人生的感覺,喜歡教育一下後生。尤其是突然想明白了一件事:握草,敢情當年初戀女友被老孟拐走,是老王搞的調虎離山之計,奶奶個熊的,明天找他拼命……2、少不看水滸:這個就非常好理解了,畢竟誰都年輕過,誰都青春過,誰都義氣過,尤其是人生觀事業觀還沒有完全構建完成的青少年,這種引導有可能是致命的。
  • 俗話說「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是什麼意思?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自古有之,在我上中學的,歷史老師還告訴我們一句話: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做為中國古代小說的最傑出代表,有"四大名著"之稱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為什麼不讓特定年齡的人看呢?
  • 為何老人常說「少不看西遊,老不看三國」?
    歡迎來到他來自江湖12,為您帶來更多的文化故事,如果覺得本文還不錯的話,您可以點個關注哦為何老人常說「少不看西遊,老不看三國」?雖然現在是一個新時代,人們接受的也大多都是一些先進的文化,但是很多的古典名著以及閃爍著屬於他們自己的光輝,因為在他們那些文字背後,不只是記錄一段故事,一段歷史,一段文化,揭示的更是人生百態。關於四大名著,老人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少不看西遊,老不看三國」,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為何會有「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地說法?是一種心理暗示?
    有很多人都夢想著穿越到古代,自己能夠成就一份事業走上人生巔峰。可是這些人大多數不知道其實在不同的時期,古代的語言是不一樣的,他們適應不了古代的生活。不要說走上人生巔峰了,他們連跟古代人說話都做不到。這也就是為什麼出土的文獻資料不是專家很少人能看懂的原因了,其實對於古代的書籍我們接觸比較多的就是四大名著了。
  • 有一句老話:「少不看三國,老不看西遊」,這個說法是否有道理?
    有道理。其實,它還有一個針對四大名著的總結說法,那就是:「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具體為什麼?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老不看三國這裡它說的意思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總是免不了時不時的會去回憶自己過往的人生,在心裡不停地對自己的過去種種經歷和行為進行思考和反思。然後他們也喜歡將自己一生的經歷總結出一些道理話語去告誡後代人,讓他們引以為戒,避免重蹈覆轍!
  • 為什麼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原因很簡單
    金聖歎先生曾經說過,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水滸教人造反,三國教人謀略。下文說的水滸和三國說的都是原著,不是電視劇裡的水滸和原著,要知道電視版的水滸和三國在劇情描寫很多地方都不一樣,最為致命的的是,電視拍出來要像人們展示這個世界的美好,大家要相信人性本善,每個人作惡都是迫不得已,可真實的水滸中,那可純粹是光怪陸離的深刻揭露,比如西門慶潘金蓮這段,遠非電視上那麼簡單,原著中的套路是:約出來——共度歡樂時光
  • 為什麼說「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
    民間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此文不表其他,專門就這一句話來談一談我的看法,為什麼人們常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呢?這其中到底有何特殊的寓意呢?  人的一生離不開三個重要的階段:少年,中年,老年。放眼當下的廣大民眾,我們的一生在這三個階段做著怎樣的事情呢?
  • 民間常說:「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後半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我們的先輩就留下了這樣一句話「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它的意思就是說少年不能讀水滸,老年人不能看三國。對於這句俗語,想必很多人都曾聽過,它背後是否有道理呢?咱們一起來分析一下。而青少年學習和模仿能力特別強,如果沒有人對他們起到正確的引導作用,他們就很可能會學習那些不好的習慣。所以對於辨別是非能力不強的少年,水滸傳很有可能起到不好的引導作用,因此人們才覺得年少不應該看水滸傳。再者就是老年人不應該看三國,老年人生活閱歷要比年輕人多很多,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多了很多心眼。而三國演義當中主張的就是陰謀論,各種各樣的城府心計。
  • 人們常說少不看紅樓老不讀三國?意思指的是什麼?有什麼含義
    但是老一輩的常說年少不看紅樓年老不讀三國。但是具體意思是什麼呢?有什麼含義嗎?為什麼這麼說?但是我問長輩,長輩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只知道是老一輩這樣傳的。嘆紅樓,多情少年無情郎。觀三國,華發不再空悲傷。我們高一語文老師曾說過,《紅樓夢》及其前身《石頭記》,要知道舊社會,男女之間是沒有自由戀愛的權利的,必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 為什麼人們常說「少不看水滸,老不讀三國」?
    三國和水滸都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所以在我國有很多的人喜歡看這兩本書,但是為什麼會有」少不看水滸,老不讀三國」這種說法呢?少不看水滸,我覺得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水滸傳主要講的是草莽義氣,而且書中很多都是教人如何謀反,所以會給很多的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甚至很有可能一些孩子學習其中的情節,給社會帶來許多的不穩定因素,不利於國家的發展。
  • 金聖歎所說的「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究竟是什麼意思?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句文學史上流傳甚廣的話,相信大家都曾經聽過。這句話據傳是我國著名的文學批評家金聖歎所說。話中的「三國」、「水滸」是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對於這兩部傳世的名著,歷代的文學評論家在做點評時也曾高度評價過這兩部作品的文學價值和藝術成就。
  •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這句話蘊含了一個怎樣的深意?
    字面上的意思是說:年少不能看《三國演義》,而年長的時候就不可以看《水滸傳》其實這句話的後面還有兩句,叫做: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一、我們先來說「少不看水滸」水滸傳裡面表達的比較多的就是對抗朝廷,然後就是佔山為王,緊接著各路英雄豪傑大多都是義薄雲天的主, 很多時候路見不平一聲吼看起來很英雄大氣,如果你仔細看了會發現,雖然英雄們殺了不少貪官汙吏,但是濫殺無辜的場面也是不少啊!
  •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句話有沒有道理?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是句流傳已久的俗話,已不知出自何人之口,但傳播範圍的確是廣,幾乎無人不知,對於這句話有人不屑一顧,也有人奉為至理,那麼它究竟有沒有道理呢?其實要讓我說這句話既有道理又沒道理,為何我會這樣說呢?且看我的分析。
  •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古典名著中的文字描述著怎樣的人性道理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這句話是金聖歎的評語,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我們要先分析一下當時的背景。金聖歎是清朝人,為人孤傲,率性而為,個人主義,能文善詩,以才子自居,狂放不羈。因此才會說出「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這樣的點評。
  • 怎麼理解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這句話有道理嗎?稱號不是白來的
    怎麼理解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這句話有道理嗎?稱號不是白來的。   老不看三國,少不讀水滸。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雖不知這句話出自何人之口,光是這句話能流傳這麼久,這麼遠。就知道此話說的肯定要一點道理。
  • 少不看《三國》,老不看《西遊》,有人說諸葛亮弔孝是假戲真做?
    少不看《三國》,老不看《西遊》,有人說諸葛亮弔孝是假戲真做?(王建安 攝影)日前,河南省安陽縣彰德實驗中學的飯廳內,該校的王瑞喜校長為大家上了一節特殊的教研課,《三國演義》之「臥龍弔孝」。說這節課特殊,講的高考寫作,上課後卻是先收看影視資料。
  • 少不看《水滸》, 老不看《三國》, 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在民間流傳著這樣的一句俗語,「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而少不看《水滸》值得就是少年閱歷較少,心智淺,世界觀並不成熟,極易被書中的人物或者細節所吸引,就此產生模仿和跟進效應,這對於青年的成長是不利的,極其容易使得少年誤入歧途。
  • 上聯「坐紅樓,讀水滸,說三國,夢西遊」,網友的下聯堪稱經典
    對聯文化可是我國的瑰寶,如果自己沒有什麼才華,就會很容易捉襟見肘。 一副好的經典佳對,需要言之有物,意境高遠,如果上聯寫的是人物,下聯卻對的是風景,那就是風馬牛不相及了,也是一副失敗的對聯。 明朝的唐伯虎就特別喜歡對對聯,比如在《唐伯虎點秋香》這部電影中,就有一個精彩的橋段,對穿腸以為自己文思泉湧,特地與華安挑戰,曾出一副對聯:「十口心思,思君思國思社稷」。
  • 農村老人常說筷子七寸六分,有很多的含義和禁忌,是什麼呢
    農村老人常說筷子七寸六分,有很多的含義和禁忌?筷子有什麼含義和禁忌呢?筷子是我們特有產物,決計不像前幾天某義大利視頻所描述的那樣,別小看普普通通的筷子,其實筷子的含義是有很多很多的,這也是我們特有的文化底蘊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