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看《三國》,老不看《西遊》,有人說諸葛亮弔孝是假戲真做?

2020-12-23 建安視角

少不看《三國》,老不看《西遊》,有人說諸葛亮弔孝是假戲真做?(王建安 攝影)

日前,河南省安陽縣彰德實驗中學的飯廳內,該校的王瑞喜校長為大家上了一節特殊的教研課,《三國演義》之「臥龍弔孝」。

說這節課特殊,講的高考寫作,上課後卻是先收看影視資料。其次,在高中教材中找不到這節課的相關教材、講義。再次,課堂上的聽眾特殊,除了該校高二年級的80多名學生、老師外,還有外校的老師以及學生家長等30多人旁聽、觀摩。

播放影視視頻資料前,王瑞喜校長導入開篇,小時候,還沒見過《三國演義》的書,老人就講:少不看《三國》,老不看《西遊》。我曾質疑過這句古語,老人家解釋說,三國的計謀太多,裡邊的人物處事太「短」。

可是高考指定的必讀書目就有《三國演義》,看來必須研讀。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研讀《三國演義》中「臥龍弔孝」的祭文,文中涉及的人物有諸葛亮、周瑜、魯肅、孫權以及程普、甘寧等,他們的為人處事「短」嗎?

課堂上,二十多分鐘的影視視頻資料播放結束後,王瑞喜校長從《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弔孝祭文的文眼、立意到生詞、詞義等逐層講解,從臥龍弔孝祭文的起、承、轉、合到高考作文的結構層次、寫作思路,由淺入深。

王瑞喜校長的精彩授課,贏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聽課的學生和老師均感覺受益匪淺。隨後,王瑞喜校長又布置了三道課後作業:一是從本節課中你學到了諸葛亮與周瑜的什麼智慧和品格?二是諸葛亮弔孝是假戲真做,你怎麼看?三是假如諸葛亮先去世,周瑜會去弔孝嗎?

安陽縣彰德實驗中學創辦三年來,堅持國學修煉踐行與文化課學習雙管齊下,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創造了「彰德中學」現象,受到了教育主管部門的讚譽,得到了社會、家長及學生的普遍認可。安陽縣彰德實驗中學首屆畢業生,喜報頻傳,全校本科上線22人,其餘學生均已專科上線。其中,袁海洋、王新茹兩名同學被鄭州大學錄取。

該校參加河南省普通高中學生水平測試,2017級學生在上屆合格率70.49%的基礎上,提升了27人百分點,達到了97.7%,絕大多數同學不僅能畢業,且能通過單招順利進入大學深造。彰德中學,不僅僅是文化課也贏了,德育與品格教育也贏了,贏的是立德樹人;不僅僅是學生贏了,家長也贏了,同時,也是社會贏了。

相關焦點

  •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句話有沒有道理?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是句流傳已久的俗話,已不知出自何人之口,但傳播範圍的確是廣,幾乎無人不知,對於這句話有人不屑一顧,也有人奉為至理,那麼它究竟有沒有道理呢?其實要讓我說這句話既有道理又沒道理,為何我會這樣說呢?且看我的分析。
  • 少不看《水滸》, 老不看《三國》, 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在民間流傳著這樣的一句俗語,「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而少不看《水滸》值得就是少年閱歷較少,心智淺,世界觀並不成熟,極易被書中的人物或者細節所吸引,就此產生模仿和跟進效應,這對於青年的成長是不利的,極其容易使得少年誤入歧途。
  • 為何老人常說「少不看西遊,老不看三國」?
    歡迎來到他來自江湖12,為您帶來更多的文化故事,如果覺得本文還不錯的話,您可以點個關注哦為何老人常說「少不看西遊,老不看三國」?雖然現在是一個新時代,人們接受的也大多都是一些先進的文化,但是很多的古典名著以及閃爍著屬於他們自己的光輝,因為在他們那些文字背後,不只是記錄一段故事,一段歷史,一段文化,揭示的更是人生百態。關於四大名著,老人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少不看西遊,老不看三國」,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話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是什麼意思?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語文老師就跟我們說「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其實是一種非常無聊的說法,我們的教育總會有這樣一個誤區,或者說是推卸責任,喜歡把對孩子教育的缺失,推卸到外物身上。
  • 為什麼說「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
    1、老不看三國:這人啊,一旦老了,就喜歡回憶往事,評價自己這一生遇到的人和事。人一旦到了一定歲數,就會自然的有一種看破人生的感覺,喜歡教育一下後生。但是看了三國以後,突然明白這裡面太多的陰謀詭計了,就跟老版《三國演義》主題曲一樣: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想得多了,難免老淚縱橫,不利於身體健康。
  • 老人常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那西遊和紅樓有什麼禁忌呢?
    說道我國歷史上的四大名著,很多人一定都非常的熟悉,尤其是在改編成為了電視劇之後,很多人更是十分的感興趣,而在明清時期,很多讀書人甚至將其奉為了名著,而著名的書評家金聖歎就說過:「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但是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就是老人常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那西遊和紅樓有什麼禁忌呢
  • 俗話說「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是什麼意思?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自古有之,在我上中學的,歷史老師還告訴我們一句話: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做為中國古代小說的最傑出代表,有"四大名著"之稱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為什麼不讓特定年齡的人看呢?
  •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這句話蘊含了一個怎樣的深意?
    字面上的意思是說:年少不能看《三國演義》,而年長的時候就不可以看《水滸傳》其實這句話的後面還有兩句,叫做: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一、我們先來說「少不看水滸」水滸傳裡面表達的比較多的就是對抗朝廷,然後就是佔山為王,緊接著各路英雄豪傑大多都是義薄雲天的主, 很多時候路見不平一聲吼看起來很英雄大氣,如果你仔細看了會發現,雖然英雄們殺了不少貪官汙吏,但是濫殺無辜的場面也是不少啊!
  • 為什麼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原因很簡單
    金聖歎先生曾經說過,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水滸教人造反,三國教人謀略。下文說的水滸和三國說的都是原著,不是電視劇裡的水滸和原著,要知道電視版的水滸和三國在劇情描寫很多地方都不一樣,最為致命的的是,電視拍出來要像人們展示這個世界的美好,大家要相信人性本善,每個人作惡都是迫不得已,可真實的水滸中,那可純粹是光怪陸離的深刻揭露,比如西門慶潘金蓮這段,遠非電視上那麼簡單,原著中的套路是:約出來——共度歡樂時光
  • 有一句老話:「少不看三國,老不看西遊」,這個說法是否有道理?
    其實,它還有一個針對四大名著的總結說法,那就是:「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具體為什麼?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老不看三國這裡它說的意思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總是免不了時不時的會去回憶自己過往的人生,在心裡不停地對自己的過去種種經歷和行為進行思考和反思。然後他們也喜歡將自己一生的經歷總結出一些道理話語去告誡後代人,讓他們引以為戒,避免重蹈覆轍!
  • 為什麼說「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
    民間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此文不表其他,專門就這一句話來談一談我的看法,為什麼人們常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呢?這其中到底有何特殊的寓意呢?  人的一生離不開三個重要的階段:少年,中年,老年。放眼當下的廣大民眾,我們的一生在這三個階段做著怎樣的事情呢?
  • 為何會有「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地說法?是一種心理暗示?
    可是這些人大多數不知道其實在不同的時期,古代的語言是不一樣的,他們適應不了古代的生活。不要說走上人生巔峰了,他們連跟古代人說話都做不到。這也就是為什麼出土的文獻資料不是專家很少人能看懂的原因了,其實對於古代的書籍我們接觸比較多的就是四大名著了。
  • 民間常說:「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後半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話很多人都聽過,可是卻很少有人能將閱讀作為日常習慣。
  • 三國時期諸葛亮的師傅,水鏡先生司馬徽
    不喜勿噴大家都知道三國這個時代出現了很多英雄人物,無論是武將還是謀士,而在謀士層次郭嘉、龐統、諸葛亮、荀彧、司馬懿等人可謂是人中豪傑,其中郭嘉為鬼傑、龐統為鳳雛、諸葛亮為臥龍、荀彧幫助曹操一統北方、司馬懿為冢虎,都是當時響噹噹的人物,而這個人在三國並不有名,只出現了那麼幾次,但是他和諸葛亮、徐庶、龐統、甚至司馬懿等人都有著深深的聯繫,
  • 桌遊三國殺--諸葛亮技術流分析
    在三國殺中,諸葛亮是在標準武將當中,技能是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的一個武將,對於剛接觸這類遊戲的玩家來說,諸葛亮應該算是比較容易上手,而且十分強的一個武將了。小編剛開始玩三國殺時也非常喜歡這個武將吶。因為這個武將可以說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在技能方面給人一種可以掌控天地,超控萬物的感覺。
  • 與三國有關歇後語,你知道多少?
    周瑜謀荊州——賠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周瑜病倒在蘆花蕩——氣煞魯肅上了孔明的船——糊裡糊塗魯肅宴請關雲長——暗藏殺機魯肅討荊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魯肅服孔明——五體投地黃忠交朋友——人老心不老黃忠叫陣——不服老
  • 諸葛亮之妻黃月英,謎一樣的三國「醜女」
    《禮記·曲禮上》曰:「名子者不以國,不以日月,不以隱疾,不以山川。」你看,給兒女起名字,是不能用日、月的,黃月英裡含一個月字,肯定不達標。已經很難找到黃月英這個名字最初的由來,月旦君在網上看到有人說,這個名字最早來自於袁闊成先生的評書,評書的本子大多也是民間傳承而來的,所以大約可以確定,這個名字產生於民間說書藝人。
  • 上聯「坐紅樓,讀水滸,說三國,夢西遊」,網友的下聯堪稱經典
    這副上聯可以說並不好對,屬於一副拆字聯。其中的「思君、思國、思社稷」是把「思」這個字單獨拆開來看,所以說「十口心思」。有位網友就別出心裁,他聯繫四大名著,自己寫了一副上聯:「坐紅樓,讀水滸,說三國,夢西遊」。 《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在小說中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有人曾說「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一個人如果沒有讀過紅樓,那麼他讀再多的書也是無用的。這雖然有些絕對,但卻可以反映出這本書的文學地位。
  •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哪三氣?諸葛亮哭周瑜又是為何?
    周瑜和諸葛亮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和諸葛亮的關係也許從一開始便存在對比,但是這是影視劇《三國演義》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對於真實的對比,我們可以從更加專業的書籍中得到。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出色的軍事家,政治家,以及發明家。
  • 歪說三國:諸葛亮和司馬懿戰場對詩,司馬懿膽量不大,酒量更差
    大家好,歡迎大家觀看我的趣味歷史頻道《石馬遷說歷史》,我是石馬遷。今天和大家聊一聊三國時期最有趣最傳奇的一個橋段:諸葛亮巧施空城計有人說,不對,你說諸葛亮不冒險,那空城計怎麼解釋。我們今天就給大家講講空城計的來龍去脈。呂子蒙白衣渡江,關羽被殺,劉備報仇不成,結果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裡。劉備敗走白帝城,一口氣沒上來,託孤諸葛亮。劉備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