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

2021-02-13 烏蒙野譚

四大名著包羅社會百態、人間萬象,自誕世以來就深受人們的喜愛。民間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此文不表其他,專門就這一句話來談一談我的看法,為什麼人們常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呢?這其中到底有何特殊的寓意呢?

  人的一生離不開三個重要的階段:少年,中年,老年。放眼當下的廣大民眾,我們的一生在這三個階段做著怎樣的事情呢?少年時求學,無憂無慮,天真爛漫不諳世事;中年時,結婚生子,掙錢養家發展事業,為人處事成熟穩重;老年時,開始做減法慢慢放下,看著兒女成家立業,手裡抱著孫子,多了一分淡泊少了一分爭鬥,有兒養老膝下有孫,安度晚年便是幸福。正所謂什麼樣的年齡做著什麼樣的事情!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在我看來就是對人之心性的最忠正的解讀。

  古人的人生三階段和今人有何區別呢?說實話區別不大。古人少年時讀書考取功名,如辛稼軒雲「少年不識愁滋味」;中年為官,宦海沉浮只為建功立業,志在遠方;老年時,急流勇退,解甲歸田,無論功名富貴,都沒有時間再去過於執著,正如蔣捷的解讀鬢已星星也,聽雨僧廬下,看慣了悲歡離合也就就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又有幾何?

  根據人生各個階段的心性來看,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的說法是很有道理的。

  少年人正值純真無邪的年齡,涉世未深,不知社會的複雜、現實的殘酷、人心的多變,對世界充滿好奇,思想上處於毫無防備全面開放的稚嫩期,學什麼都快,這個時候讀水滸就顯得不合時宜。

  少年人看水滸傳,看到的更多的是兄弟義氣,江湖地位,血腥暴力和強者為尊的殺戮。

  一言不合就取人性命之流,潑皮無賴遊手好閒收保護費的蔣門神之流,水滸傳中比比皆是。就連被稱為梁山泊好漢的李逵都是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少年人眼中的108位好漢打家劫舍劫富濟貧都成了替天行道的英雄行徑,在當下這個仇富心理日趨嚴重的社會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力。鼓上蚤時遷偷雞摸狗的盜竊行為反而被認為是技藝高超,繼盜蹠之後被青少年奉為盜祖神偷。母夜叉孫二娘和菜園子張青在路口開黑店以人肉為餡包包子的行為讓人不寒而慄,他們更像是當下碎屍案的老祖宗。武松血濺鴛鴦樓,殺了不少無辜之人,「殺一個是殺一百個也是殺」這樣的狠話出自打虎英雄之後更是讓人震驚,少年人反而單純的以為武松是個有血性的男人。宋江不造反而是選擇招安徵方臘害死眾兄弟更是激發了無數少年的憤怒情緒。如果把這樣的情緒述諸當下,那就是無數的憤青和噴子。

  從內容上來看,《水滸傳》並不適合青少年去看,少年人看到的往往會轉化為負能量。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只是圖一時快意,卻不能救世人不能改變社會。少年人看多了這樣的作品,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到他的三觀。有的人沉浸於網絡中虛擬的殺戮,有的人就在學校裡成了「小霸王」。想當年熱血的古惑仔系列電影不就對無數少年產生了惡劣的影響了嗎?《水滸傳》裡面的強寇悍匪與古惑仔裡面的大佬黑幫無異。

  每個中年男人都有一個「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的野心,每一個人年少時也都有著這樣那樣的夢想。少年人懷揣夢想,躊躇滿志的踏入社會,無人不想創一番事業,當經歷了世事到老了,極少數的人功成名就成了「英雄」,絕大多數的人依舊籍籍無名,成了眾生中最平凡的一員。

  三國的世界是野心家的世界是夢想家的世界。人老了再談野心和夢想反而會讓人恥笑。三國是一個誕生英雄和謀士的時代,這個時代裡充滿了波詭雲譎和三十六計,充滿了談笑風生和兵不厭詐。五虎上將的英雄事跡和諸葛亮的無雙智謀讓年輕人崇拜的同時只會讓老年人感慨唏噓。當一個平凡一生的老人看透三國,發現自己一生一事無成卻依舊懷有一顆志向遠大的心,卻沒有了年少時的激情和中年時的精力,沒有時間再去建功立業為夢想奮鬥,那該是何等的落寞?

  人到暮年,心性就變得淡泊,心境也更開闊。經歷了世事,再執著於爭鬥,只會讓人覺得你是老頑固;在職場上,你要把更多的機會讓給年輕人而不是故意刁難,否則肯定有人腹誹你倚老賣老;在對待美色上,更要禁得住誘惑,而不是成了老色鬼為老不尊;在看待金錢上,和兒女打官司爭財產,又會被人詛咒稱為老不死。

  三國講得更多的是爭鬥,而老人更應該放下不是嗎?

來源:多彩貴州網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原因很簡單
    金聖歎先生曾經說過,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水滸教人造反,三國教人謀略。或者約出來——共度歡樂時光——試探——步步逼近——不成功——因為你掌握了「小」技能——繼續約——繼續共度歡樂時光——繼續試探——繼續步步逼近——循環,直到成功!而電視劇僅僅一個照面+王婆就搞定了。為什麼說少不看水滸(原著)?
  • 為什麼人們常說「少不看水滸,老不讀三國」?
    三國和水滸都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所以在我國有很多的人喜歡看這兩本書,但是為什麼會有」少不看水滸,老不讀三國」這種說法呢?少不看水滸,我覺得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水滸傳主要講的是草莽義氣,而且書中很多都是教人如何謀反,所以會給很多的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甚至很有可能一些孩子學習其中的情節,給社會帶來許多的不穩定因素,不利於國家的發展。
  • 俗話說「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是什麼意思?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自古有之,在我上中學的,歷史老師還告訴我們一句話: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做為中國古代小說的最傑出代表,有"四大名著"之稱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為什麼不讓特定年齡的人看呢?
  • 金聖歎所說的「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究竟是什麼意思?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句文學史上流傳甚廣的話,相信大家都曾經聽過。這句話據傳是我國著名的文學批評家金聖歎所說。話中的「三國」、「水滸」是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對於這兩部傳世的名著,歷代的文學評論家在做點評時也曾高度評價過這兩部作品的文學價值和藝術成就。
  •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古典名著中的文字描述著怎樣的人性道理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這句話是金聖歎的評語,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我們要先分析一下當時的背景。金聖歎是清朝人,為人孤傲,率性而為,個人主義,能文善詩,以才子自居,狂放不羈。因此才會說出「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這樣的點評。
  • 怎麼理解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這句話有道理嗎?稱號不是白來的
    怎麼理解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這句話有道理嗎?稱號不是白來的。   老不看三國,少不讀水滸。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雖不知這句話出自何人之口,光是這句話能流傳這麼久,這麼遠。就知道此話說的肯定要一點道理。
  • 為何會有「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地說法?是一種心理暗示?
    可是這些人大多數不知道其實在不同的時期,古代的語言是不一樣的,他們適應不了古代的生活。不要說走上人生巔峰了,他們連跟古代人說話都做不到。這也就是為什麼出土的文獻資料不是專家很少人能看懂的原因了,其實對於古代的書籍我們接觸比較多的就是四大名著了。
  • 俗語「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話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是什麼意思?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語文老師就跟我們說「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其實是一種非常無聊的說法,我們的教育總會有這樣一個誤區,或者說是推卸責任,喜歡把對孩子教育的缺失,推卸到外物身上。
  • 老人常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那西遊和紅樓有什麼禁忌呢?
    說道我國歷史上的四大名著,很多人一定都非常的熟悉,尤其是在改編成為了電視劇之後,很多人更是十分的感興趣,而在明清時期,很多讀書人甚至將其奉為了名著,而著名的書評家金聖歎就說過:「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但是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就是老人常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那西遊和紅樓有什麼禁忌呢
  • 民間常說:「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後半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我們的先輩就留下了這樣一句話「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它的意思就是說少年不能讀水滸,老年人不能看三國。對於這句俗語,想必很多人都曾聽過,它背後是否有道理呢?咱們一起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年少的人不應該讀水滸傳呢?原因就在於水滸傳所講述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其中有108個好漢,他們每個人都是有情有義,有血有肉的形象。甚至很多故事情節都有一點血腥,很多好漢也有很多不良習慣。
  • 為什麼說「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
    1、老不看三國:這人啊,一旦老了,就喜歡回憶往事,評價自己這一生遇到的人和事。人一旦到了一定歲數,就會自然的有一種看破人生的感覺,喜歡教育一下後生。但是看了三國以後,突然明白這裡面太多的陰謀詭計了,就跟老版《三國演義》主題曲一樣: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想得多了,難免老淚縱橫,不利於身體健康。
  • 少不看《水滸》, 老不看《三國》, 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在民間流傳著這樣的一句俗語,「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而少不看《水滸》值得就是少年閱歷較少,心智淺,世界觀並不成熟,極易被書中的人物或者細節所吸引,就此產生模仿和跟進效應,這對於青年的成長是不利的,極其容易使得少年誤入歧途。
  •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句話有沒有道理?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是句流傳已久的俗話,已不知出自何人之口,但傳播範圍的確是廣,幾乎無人不知,對於這句話有人不屑一顧,也有人奉為至理,那麼它究竟有沒有道理呢?其實要讓我說這句話既有道理又沒道理,為何我會這樣說呢?且看我的分析。
  • 有一句老話:「少不看三國,老不看西遊」,這個說法是否有道理?
    其實,它還有一個針對四大名著的總結說法,那就是:「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具體為什麼?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老不看三國這裡它說的意思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總是免不了時不時的會去回憶自己過往的人生,在心裡不停地對自己的過去種種經歷和行為進行思考和反思。然後他們也喜歡將自己一生的經歷總結出一些道理話語去告誡後代人,讓他們引以為戒,避免重蹈覆轍!
  •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這句話蘊含了一個怎樣的深意?
    字面上的意思是說:年少不能看《三國演義》,而年長的時候就不可以看《水滸傳》其實這句話的後面還有兩句,叫做: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一、我們先來說「少不看水滸」水滸傳裡面表達的比較多的就是對抗朝廷,然後就是佔山為王,緊接著各路英雄豪傑大多都是義薄雲天的主, 很多時候路見不平一聲吼看起來很英雄大氣,如果你仔細看了會發現,雖然英雄們殺了不少貪官汙吏,但是濫殺無辜的場面也是不少啊!
  •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已成過去式,必讀時代,學生如何讀?
    等到了四年級之後就可以開始看原版《西遊記》了,但是看的時候需要注意——尤其是自己並未看過原版西遊記的父母一定要注意,如果發現孩子開始看的時候明顯不如還沒看的時候興趣高,甚至是有點看不下去的情況,那麼這個時候就不要去逼著孩子趕緊看、快點幹之類的了。這是因為看原著的確會讓有一些學生感到晦澀、枯燥。
  • 人們常說少不看紅樓老不讀三國?意思指的是什麼?有什麼含義
    我們從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讀紅樓夢,讀三國演義等四大名著。其中發生的一些故事,我們都能娓娓道來。但是老一輩的常說年少不看紅樓年老不讀三國。但是具體意思是什麼呢?有什麼含義嗎?為什麼這麼說?但是我問長輩,長輩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只知道是老一輩這樣傳的。嘆紅樓,多情少年無情郎。
  • 為何老人常說「少不看西遊,老不看三國」?
    歡迎來到他來自江湖12,為您帶來更多的文化故事,如果覺得本文還不錯的話,您可以點個關注哦為何老人常說「少不看西遊,老不看三國」?雖然現在是一個新時代,人們接受的也大多都是一些先進的文化,但是很多的古典名著以及閃爍著屬於他們自己的光輝,因為在他們那些文字背後,不只是記錄一段故事,一段歷史,一段文化,揭示的更是人生百態。關於四大名著,老人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少不看西遊,老不看三國」,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少不讀蘇東坡,老不讀辛棄疾」
    被唐詩宋詞和各種古典名著包圍的我們,都知「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卻不知「少不讀蘇軾,老不讀辛棄疾」。少時讀蘇軾,容易陷入虛無。老來讀辛棄疾,人生過半卻意難平。為什麼少不讀蘇軾?只因:若過早地選擇安逸,它會讓你喪失拼搏的勇氣,蘇軾的淡然不在乎和豪情,源於曾觸摸過星空的自信。老大那堪說。
  • 「水滸」題材遊戲為什麼這麼少丨觸樂
    有許多長久存在的現象,因為習以為常反而很少被提起,比如:「為什麼市面上『水滸』題材的遊戲這麼少?」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說「水滸」題材遊戲少,僅憑印象沒有說服力。在國內最常用的搜尋引擎中以「水滸遊戲」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結果找到373萬個頁面。雖然絕大多數是頁遊、手遊的重複性信息,但一個7位數著實也不能算小了。那麼同等條件下搜索「三國遊戲」,結果是多少呢?2350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