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提到「閱讀」,往往是被當成一種「興趣」或者是「建議」,但是自從新語文時代的到來,或者說得再直白點就是新語文考試時代的到來,「閱讀」成為了所有學生的「必修課」。
如今的語文考試對很多人來說感覺到越來越難,很多人發現了一個非常典型的問題——無論課本學得如何認真,都不足以保證自己的語文成績能夠考得很好。
事實上這是因為我們的語文教學學習更多得是側重「語言學習」,即老師上課的內容按照課本、大綱的要求更加側重於漢語言本身的學習,例如從字詞到句子再到語法、修辭等等。但是我們的語文考試尤其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會明顯加大了「文學素養」的考察。
在題目上我們把前者稱之為「客觀題」,而對後者通常稱之為「主觀題」。
而學生之間語文成績相差較大、較明顯的基本上都是在主觀題上,例如閱讀理解、作文等題目上。
這就使得所有學生在教(學)與考之間如果想獲得更好的成績,就不得去額外補充大量的閱讀。
而提到閱讀,我們就一定繞不過「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可以說是中國文學史中最寶貴的經典作品。其中《紅樓夢》以愛情為主題,被譽為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水滸傳》是英雄傳奇的代表作;《三國演義》是長篇歷史演義的代表作;《西遊記》是神魔小說的代表作。
一般認為這四本書閱讀的順序應該是《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
《西遊記》應該是孩子們接觸最早的作品了,這裡並不是指原著,而是指動畫片或者是電視劇。
很多人知道今天都會對83版西遊記津津樂道,但殊不知這個經典版本的西遊記對比原著來說也應該是屬於「青少版」的範疇。這是因為《西遊記》本身並不是一本表面上看來這麼簡單的書籍,表面上看來是師徒四人取經的故事,而實際上則是「佛道之爭」的問題。
但是對於小學生來說,完全不需要考慮這方面的因素,小編建議孩子四年級之前可以通過動畫片、電視劇、音頻故事等來了解《西遊記》,這個過程的本身其實也是在培養孩子們的閱讀興趣。
等到了四年級之後就可以開始看原版《西遊記》了,但是看的時候需要注意——尤其是自己並未看過原版西遊記的父母一定要注意,如果發現孩子開始看的時候明顯不如還沒看的時候興趣高,甚至是有點看不下去的情況,那麼這個時候就不要去逼著孩子趕緊看、快點幹之類的了。
這是因為看原著的確會讓有一些學生感到晦澀、枯燥。
我提一個解決辦法:先從孩子感興趣的故事看起。
沒錯,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就不用非要從頭開始看了,完全是可以先去挑孩子比較熟悉的故事情節去看。
關於《三國演義》和《水滸傳》,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很長一段時間裡「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都是很多人經常會提及到的問題,但是顯然,在當下的教育背景下,這種問題已經不再成為問題了。
以小編孩子所在地區教育局提供的「必讀書目」為例,這兩本書分別出現在了小學五年級和六年級階段。而我也有注意過,在某些城市,還會提前到四年級作為必讀書。
小編認為《三國演義》如《西遊記》一樣,裡面的故事情節很多孩子早早就能夠通過各種影視劇、評書、故事、圖畫書等等提前獲得了解,且該書故事性很強,閱讀難度並不大,對於一般的四五年級學生來說是可以讀的,尤其是男同學,大都還是會比較喜歡看的。
但是《水滸傳》原著要求在小學階段讀,小編我是持有不同意見的。
我可否認《水滸傳》裡面的很多人物形象塑造的非常經典,而且影視劇拍攝的也很不錯,但是這本書原著中的很多價值導向是不適合孩子們看的,在我看來,別說是小學生了,就算是初中生看都有點早了。
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我認為最合適的閱讀階段,應該是高中以及高中以後。
而《紅樓夢》 小編認為在原著閱讀的要求上,還應該放在《水滸傳》之後才行。
但是跟《水滸傳》一樣,原著通讀可以往後一些,但是一些比較經典、精彩的篇章卻是可以提前閱讀的。比如黛玉進府及葬花、寶釵撲蝶、晴雯撕扇等富有美學意境的段落篇章。
對於四大名著本身來說,讀是肯定要讀的,但是讀哪個版本呢?
小編強烈推薦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彩皮版」。
推薦理由有兩個:
1、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是出版中國古典小說的重鎮,其出版「四大名著」相關出版物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歷史。在數十年時間裡,不斷修訂完善,有些還進行了版本更替,但其底本精良、標點準確,注釋詳盡的基本特點從未改變,它們是伴隨幾代讀者領略古典小說藝術魅力的經典讀本。
2、這是目前人文社發行量最大的一套四大名著,學名是「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本四大名著。
例如:
《紅樓夢》前八十回以最接近曹雪芹原稿的庚辰本為底本,後四十回程甲本為底本,並參校了其他各抄本和程、高刻本。
《水滸傳》以明代容與堂刊刻的百回本《李卓吾先生批評水滸傳》為底本,這個底本故事、文字較為完整、凝練。
《三國演義》是以毛氏父子刪改、潤色的《繡像三國志演義第一才子書》為底本。
《西遊記》以明世德堂本為底本,並參考明崇禎本及清代六種刻本校訂整理而成的。
所以,這套書也成為了大多數地方「必讀書目」中的版本首選。
小編家有三套四大名著,其中一套是我當年看的,另一套是早先給孩子提前買的一本「無障礙」的,但是實際讀起來卻發現想要真的「無障礙」,那就真的只能晚點讀了。而這套則是孩子上學之後根據本地教育局推薦的書目又重新購買的。
用咱們當代的眼光來看,顏色確實是有點「土」。
但是這套書的封面顏色和具體設計,其實都可以算得上是一種「文化」了——紅黃藍綠四種色調是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使用的樣式了。
最後小編想說的是,按照我個人的經驗來看,只是單純的閱讀,對於學生而言其收穫確實是不太容易把控的,尤其是我們必須承認,絕大多數學生讀書這件事本身背後的「驅動力」之一就是為了能夠提高孩子們在語文考試中的應試能力,而普通的閱讀其實是很難讓大多數學生記住的——讀一遍兩遍是不足以記住太多「知識點」的。
所以,父母還是有必要給孩子們就一些主要知識點進行一些鞏固和學習的。
比如小編這裡分享一套西遊記的閱讀理解練習題目,我可以保證,別說是學生了,就算是我很多看過電視劇、聽過故事、看過原著的成年人,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怕是也有很多都答不上來的。但是,如果說下面這些題目我們能夠解答出絕大多數題目的時候,那卻是能夠證明我們的閱讀深度是足夠的。
所以小編建議,讀是一定要讀的,但是讀完之後我們得有收穫,不說下面的問題都會做大,但是如果能夠都看一下的話,起碼算是一個不錯的總結。所以這種補充學習、拓展學習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還是做一下的好。
最後,小編要提醒父母的是,不要太過著急逼著孩子去讀原著,如果發現孩子看不懂、沒興趣,那麼我建議即便是犧牲掉考試中的那點分數也不要去逼迫孩子把閱讀經典當成任務完成!
閱讀的本身應該是快樂的,如此才會真的有收穫,被動、強迫閱讀,只會破壞孩子們閱讀興趣和閱讀體驗,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孩子把閱讀當成負擔。
如果真的遇到這種問題,強烈建議參考上面提到的方式——從精彩的章節入手,而不是要求孩子必須去通讀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