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原因很簡單

2020-12-23 文化與歷史

金聖歎先生曾經說過,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水滸教人造反,三國教人謀略。

下文說的水滸和三國說的都是原著,不是電視劇裡的水滸和原著,要知道電視版的水滸和三國在劇情描寫很多地方都不一樣,最為致命的的是,電視拍出來要像人們展示這個世界的美好,大家要相信人性本善,每個人作惡都是迫不得已,可真實的水滸中,那可純粹是光怪陸離的深刻揭露,比如西門慶潘金蓮這段,遠非電視上那麼簡單,原著中的套路是:約出來——共度歡樂時光——試探——步步逼近———成功。或者約出來——共度歡樂時光——試探——步步逼近——不成功——因為你掌握了「小」技能——繼續約——繼續共度歡樂時光——繼續試探——繼續步步逼近——循環,直到成功!而電視劇僅僅一個照面+王婆就搞定了。

為什麼說少不看水滸原著)?——怕學壞

水滸傳的悲劇大都是自己作,可勁作。

水滸傳的一大特點,極其重要的一點就是真實,這種真實不是那種現實主義的簡單寫實,而是把這個世界最殘酷的真相展現出來,把人看到了骨子裡。

水滸非常真實,他把人性中的醜惡寫到了極致,最為重要的是,這本書裡還給出了如何解決問題的答案,也有人說,如果把水滸看透了,在現實中,也會混的如魚得水,風生水起。

整本書一再的給讀者展現的是一個這世界本就是這樣充滿坑蒙拐騙,尤其是底層人性的醜惡,本人上班也有八九年,遇到的坑蒙拐騙也是見了太多,這個世界的醜惡真是無處不在,所以,水滸某些方面,非常寫實。

所謂【少不看水滸】,原因在於,少年涉世不深,如果社會中的少年讀了水滸,讀懂了水滸,全都仿效這些「英雄好漢」的行為而看不透劇情背後的悲涼個江湖險惡,很容易被書中好漢們的快意恩仇和替天行道所吸引,因為更容易好勇鬥狠,讓醜態成為常態,加之少年凡事都不講個輕重,這個世界那才叫一個恐怖。所以說,在少年世界觀還未定型的時候,切莫讀水滸。

為什麼說老不看三國?(原著)——怕多想

三國演義的悲劇來自於不可控。

三國演義主要講的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董卓廢帝立帝、袁紹割據天下、劉備收攬人心、關羽忠義無雙、張飛豪氣幹雲、孫家三代奮進、周瑜火燒赤壁、諸葛亮鞠躬盡瘁、司馬家族堅韌半生扮豬吃老虎、呂布無敵天下。。。

整本書裡,最聰明的、最厲害的、最陰險、最能打、最有智慧的人最後都沒有一統天下,而是遠遠不如他們的鼠輩司馬炎——一生辛勞,究竟為何?

老一輩人一生辛勞,殫精竭慮,奮鬥一生,打下偌大的家業,最後子孫不爭氣,白白給他人做了嫁衣,你讓老人們如何放心?

所謂【老不看三國】,原因在於,古時候的老和現在的老概念不一樣,現在的老年人指的是60歲以上,古人壽命短,所以老是指30歲以上的人、有政治頭腦的人,為什麼不讓你讀三國?是因為怕你推翻他的統治,當「老年人」看了三國後,他們看懂了各種計謀,不免緬懷自己過去的遭遇,猛然醒悟後,便開始打擊報復那些人和那些事,所以勸慰老人老不看三國,多多修身養性,豈不更好?

您是如何理解「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呢」?指出您的觀點,互相討論!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人們常說「少不看水滸,老不讀三國」?
    三國和水滸都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所以在我國有很多的人喜歡看這兩本書,但是為什麼會有」少不看水滸,老不讀三國」這種說法呢?少不看水滸,我覺得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水滸傳主要講的是草莽義氣,而且書中很多都是教人如何謀反,所以會給很多的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甚至很有可能一些孩子學習其中的情節,給社會帶來許多的不穩定因素,不利於國家的發展。
  • 為什麼說「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
    民間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此文不表其他,專門就這一句話來談一談我的看法,為什麼人們常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呢?這其中到底有何特殊的寓意呢?  人的一生離不開三個重要的階段:少年,中年,老年。放眼當下的廣大民眾,我們的一生在這三個階段做著怎樣的事情呢?
  • 俗話說「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是什麼意思?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自古有之,在我上中學的,歷史老師還告訴我們一句話: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做為中國古代小說的最傑出代表,有"四大名著"之稱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為什麼不讓特定年齡的人看呢?
  • 金聖歎所說的「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究竟是什麼意思?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句文學史上流傳甚廣的話,相信大家都曾經聽過。這句話據傳是我國著名的文學批評家金聖歎所說。話中的「三國」、「水滸」是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對於這兩部傳世的名著,歷代的文學評論家在做點評時也曾高度評價過這兩部作品的文學價值和藝術成就。
  • 為何會有「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地說法?是一種心理暗示?
    可是這些人大多數不知道其實在不同的時期,古代的語言是不一樣的,他們適應不了古代的生活。不要說走上人生巔峰了,他們連跟古代人說話都做不到。這也就是為什麼出土的文獻資料不是專家很少人能看懂的原因了,其實對於古代的書籍我們接觸比較多的就是四大名著了。
  • 為什麼說「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
    1、老不看三國:這人啊,一旦老了,就喜歡回憶往事,評價自己這一生遇到的人和事。人一旦到了一定歲數,就會自然的有一種看破人生的感覺,喜歡教育一下後生。但是看了三國以後,突然明白這裡面太多的陰謀詭計了,就跟老版《三國演義》主題曲一樣: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想得多了,難免老淚縱橫,不利於身體健康。
  • 老人常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那西遊和紅樓有什麼禁忌呢?
    說道我國歷史上的四大名著,很多人一定都非常的熟悉,尤其是在改編成為了電視劇之後,很多人更是十分的感興趣,而在明清時期,很多讀書人甚至將其奉為了名著,而著名的書評家金聖歎就說過:「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但是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就是老人常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那西遊和紅樓有什麼禁忌呢
  • 俗語「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話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是什麼意思?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語文老師就跟我們說「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其實是一種非常無聊的說法,我們的教育總會有這樣一個誤區,或者說是推卸責任,喜歡把對孩子教育的缺失,推卸到外物身上。
  • 怎麼理解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這句話有道理嗎?稱號不是白來的
    怎麼理解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這句話有道理嗎?稱號不是白來的。   老不看三國,少不讀水滸。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雖不知這句話出自何人之口,光是這句話能流傳這麼久,這麼遠。就知道此話說的肯定要一點道理。
  • 民間常說:「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後半句更經典,卻少有人知
    我們的先輩就留下了這樣一句話「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它的意思就是說少年不能讀水滸,老年人不能看三國。對於這句俗語,想必很多人都曾聽過,它背後是否有道理呢?咱們一起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年少的人不應該讀水滸傳呢?原因就在於水滸傳所講述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其中有108個好漢,他們每個人都是有情有義,有血有肉的形象。甚至很多故事情節都有一點血腥,很多好漢也有很多不良習慣。
  •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這句話有沒有道理?
    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是句流傳已久的俗話,已不知出自何人之口,但傳播範圍的確是廣,幾乎無人不知,對於這句話有人不屑一顧,也有人奉為至理,那麼它究竟有沒有道理呢?其實要讓我說這句話既有道理又沒道理,為何我會這樣說呢?且看我的分析。
  • 少不看《水滸》, 老不看《三國》, 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
    在民間流傳著這樣的一句俗語,「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而少不看《水滸》值得就是少年閱歷較少,心智淺,世界觀並不成熟,極易被書中的人物或者細節所吸引,就此產生模仿和跟進效應,這對於青年的成長是不利的,極其容易使得少年誤入歧途。
  •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古典名著中的文字描述著怎樣的人性道理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這句話是金聖歎的評語,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我們要先分析一下當時的背景。金聖歎是清朝人,為人孤傲,率性而為,個人主義,能文善詩,以才子自居,狂放不羈。因此才會說出「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這樣的點評。
  • 有一句老話:「少不看三國,老不看西遊」,這個說法是否有道理?
    其實,它還有一個針對四大名著的總結說法,那就是:「老不看三國,少不看水滸,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具體為什麼?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老不看三國這裡它說的意思是,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總是免不了時不時的會去回憶自己過往的人生,在心裡不停地對自己的過去種種經歷和行為進行思考和反思。然後他們也喜歡將自己一生的經歷總結出一些道理話語去告誡後代人,讓他們引以為戒,避免重蹈覆轍!
  •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這句話蘊含了一個怎樣的深意?
    字面上的意思是說:年少不能看《三國演義》,而年長的時候就不可以看《水滸傳》其實這句話的後面還有兩句,叫做:男不看西遊,女不看紅樓。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一、我們先來說「少不看水滸」水滸傳裡面表達的比較多的就是對抗朝廷,然後就是佔山為王,緊接著各路英雄豪傑大多都是義薄雲天的主, 很多時候路見不平一聲吼看起來很英雄大氣,如果你仔細看了會發現,雖然英雄們殺了不少貪官汙吏,但是濫殺無辜的場面也是不少啊!
  • 為何老人常說「少不看西遊,老不看三國」?
    歡迎來到他來自江湖12,為您帶來更多的文化故事,如果覺得本文還不錯的話,您可以點個關注哦為何老人常說「少不看西遊,老不看三國」?雖然現在是一個新時代,人們接受的也大多都是一些先進的文化,但是很多的古典名著以及閃爍著屬於他們自己的光輝,因為在他們那些文字背後,不只是記錄一段故事,一段歷史,一段文化,揭示的更是人生百態。關於四大名著,老人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少不看西遊,老不看三國」,那麼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水滸」題材遊戲為什麼這麼少丨觸樂
    有許多長久存在的現象,因為習以為常反而很少被提起,比如:「為什麼市面上『水滸』題材的遊戲這麼少?」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說「水滸」題材遊戲少,僅憑印象沒有說服力。在國內最常用的搜尋引擎中以「水滸遊戲」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結果找到373萬個頁面。雖然絕大多數是頁遊、手遊的重複性信息,但一個7位數著實也不能算小了。那麼同等條件下搜索「三國遊戲」,結果是多少呢?2350萬個。
  • 人們常說少不看紅樓老不讀三國?意思指的是什麼?有什麼含義
    但是老一輩的常說年少不看紅樓年老不讀三國。但是具體意思是什麼呢?有什麼含義嗎?為什麼這麼說?但是我問長輩,長輩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只知道是老一輩這樣傳的。嘆紅樓,多情少年無情郎。觀三國,華發不再空悲傷。我們高一語文老師曾說過,《紅樓夢》及其前身《石頭記》,要知道舊社會,男女之間是沒有自由戀愛的權利的,必是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
  • 少不看《三國》,老不看《西遊》,有人說諸葛亮弔孝是假戲真做?
    少不看《三國》,老不看《西遊》,有人說諸葛亮弔孝是假戲真做?(王建安 攝影)日前,河南省安陽縣彰德實驗中學的飯廳內,該校的王瑞喜校長為大家上了一節特殊的教研課,《三國演義》之「臥龍弔孝」。說這節課特殊,講的高考寫作,上課後卻是先收看影視資料。
  •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已成過去式,必讀時代,學生如何讀?
    這是因為《西遊記》本身並不是一本表面上看來這麼簡單的書籍,表面上看來是師徒四人取經的故事,而實際上則是「佛道之爭」的問題。但是對於小學生來說,完全不需要考慮這方面的因素,小編建議孩子四年級之前可以通過動畫片、電視劇、音頻故事等來了解《西遊記》,這個過程的本身其實也是在培養孩子們的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