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新聞訊(吳曉琨 張斌)「各位旅客,請大家儘可能拉開距離,測溫後進站,進站候車時也不要聚集,要分散就座……」 2月22日,8時許,牡丹江站候車大廳裡,身穿防護服、臉戴護目鏡和口罩,全副武裝的客運值班員劉洋向進站旅客大聲提示著。他一會兒守在測溫儀顯示屏前盯控進站旅客的情況,一會兒又去給二次測溫的旅客送去體溫計,幾分鐘的時間,他的防護服裡就忙出了汗。
疫情發生後,牡丹江站為旅客測溫工作量加大,劉洋主動向車間遞交請戰書,要求守在客流最密集的進站口。
可是劉洋患有心臟病,13歲的兒子也生病在家,在這節骨眼上參與最繁忙的測溫工作,自己身體咋辦?兒子咋辦?劉洋請父母幫忙照顧孩子,自己的口袋裡也裝好了常用的口服藥,心無旁騖地走上了測溫一線。
「這裡是鐵路疫情防控的前沿陣地,守住這個關口,就能堵住疫情傳播,我是值班員,就應該我來守。」劉洋說,從春節後開始,他就帶領班裡16名客運人員,除了在車站入口處完成查驗票證、查堵危險品任務之外,又承擔起在新設置的測溫點給進站旅客逐一測溫的艱巨任務。
每個測溫口由兩名工作人員把守,由於春運期間旅客來往頻繁,兩人幾乎寸步不離開崗位。為了減少上廁所頻次,劉洋甚至不敢喝水,隨時準備處理現場突發情況。只有吃飯的時候,劉洋會被另一組替換下來離開。
「每個班上崗,劉洋不帶水杯,也看不到他喝一口礦泉水,幾乎很少看到他去衛生間!」與劉洋搭檔的辛長吉說。
春節期間,隨著疫情的擴散,車站將原有的手持測溫槍,升級到現在的紅外線測溫儀。在測溫儀顯示屏前,劉洋目不轉睛地盯著屏幕,認真觀測數據,對體溫超過37.3℃的旅客,他就使用水銀體溫計進行二次複測。
臨近中午時分,劉洋觀測到紅外線測溫儀報警,顯示一名男性旅客有發熱跡象,他隨即上前請這名旅客配合體溫複測。
「我是著急跑過來的,體溫才升高,再說,這個水銀體溫計誰都用,別給我測......」旅客很不耐煩地回答。
「您別擔心,我們的體溫計每次使用後都會消毒,你不放心,我再拿酒精棉消一次毒……」劉洋拿起酒精棉說。
委婉的語氣,誠懇的態度,終於得到了旅客的理解和配合,6分鐘後,體溫計顯示結果36.4℃正常,劉洋在做好相關登記後將其放行。
春節前後,劉洋使用水銀溫度計複測旅客13人,發現2名發熱旅客被送至留驗站,他還積極配合公安部門,勸返有武漢出行史的旅客,其中3位旅客被成功勸返,取消了行程。
休班時,劉洋經常在班組微信工作群裡轉發防護常識、健康知識,心理諮詢,還時常推薦一些輕鬆舒緩的音樂,幫助同事們掌握防控知識,緩解心理壓力。
每天工作結束,劉洋回到值班室,摘下緊緊勒在眼臉處的口罩、護目鏡,臉頰、耳後都會出現深深的勒痕。
「我們就像是守門員,把風險阻隔在外,這點苦不算什麼。」劉洋笑著說。
(由鐵路部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