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宇吐樓市
在經歷了兩個月的樓市冷清後,房地產市場恢復迅猛,可以說出乎意料,一方面,是因為此前積累的購房需求還是非常強勁的;另一方面,全國各地都紛紛出臺利好措施以恢復市場。
但是市場的復甦很容易被別有用心者利用,成為炒作的工具。
01 樓市升溫,房價透露上漲信號
3月以來,樓市持續復甦,4月市場恢復到80%,5月基本上回到2019年前水平,已經恢復到了100%以上,在部分一二線城市再次出現排隊買房現象。
據諸葛找房數據顯示,2020年5月10個重點城市二手住宅成交量為102619套,環比上漲21.75%,自3月來已連續3個月上漲;同比今年以來首次上漲,漲幅為4.35%,也創下2017年以來同期最高。
我倒認為這種市場的復甦是正常現象,而且也需要這種復甦,畢竟前期的積壓需求集中釋放出來必然會讓市場有一個好的成交過程。但是怕就怕拿來炒作,把這種正常的復甦當成房價將大肆上漲的工具,那基本上就壞了。
好在經濟日報及時引用央行報告發表文章《當前仍需警惕個別城市房價上漲較快對居民消費的影響》稱,保持房地產市場穩定,是對宏觀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貢獻。當前,仍需警惕個別城市房價上漲較快、房地產市場過熱對居民消費的影響。
總算是給未來的房價定了調,不會大幅上漲。
02 新房二手房倒掛,多城市現「萬人搖號」
由於限價等原因,有時候新房的價格比周邊二手房價格要低得多,這也成為很多人擠破了頭也要搶到這種新房的原因之一,開發商也是把這種過度炒作,認為只要買到就是賺到。
按道理來說,新房比二手房價格應該更貴一些,因為新房的品質一般會更高一些,質量也會更好一些,風格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和需求,畢竟二手房還得折舊,理論上二手房應該要比新房便宜。但現實中,新房往往受到政策影響,二手房是分散個體,不受政策的控制,所以出現了價格倒掛。
開發商大肆炒作,購房者似乎也認為這是極好的機會,哪怕價格差並不大,但是大家都看到了未來升值的預期,所以,開發商利用這種機會玩起了套路。
開發商炒作房價的套路之一就是搖號。搖號選房時故意捂盤,同時為了製造一房難求的盛況還會請來不少託。先給你打電話,問你是否買房,如果覺得你沒買房的能力時,就會邀請你當託。這不是段子,這是現實。
據報導,杭州有近6萬家庭報名「搶」900多套房,申請人數太多,開發商不得不包下網吧,24小時不間斷審核購房資質。近期南京、成都等地也出現了「萬人搖號」的現象。
我還是那句話,本來市場復甦是正常現象,但是一旦被拿來炒作很可能會被政策打回原形。
03 該買新房還是二手房?哪個更值得?
其實要問買新房好還是二手房好,哪個更值得全在你個人。不過說到這裡了,我也還是跟大家稍微簡單聊聊。新房二手房各有優長。
但是之所以大家對新房這麼鍾情除了一些原因外,很大在於投資性更高。
首先,就因為倒掛原因,新房在價格上有明顯的優勢。因為限價,所以不少城市出現新房二手房倒掛現象,明顯比周邊二手房價格便宜;其次,我前邊也說了,新房的品質更好,更符合現代人的需求;最後,至於新房裝修更隨意,繳費更少外,大家最看重的就是未來的升值潛力。本來房價上漲空間就大,加上倒掛更是為其未來升值提供了可能的空間。
這就是新房還具有很多優勢的原因,當然是相對而言,比如新房多為期房,未來變數大,二手房所見即所得,變數小。
所以,開發商搞期房搖號也經常遭遇各種購房者回頭找事的情況。
04 經濟日報:價格倒掛警示必須堅持「房住不炒」
既然新房二手房價格倒掛不正常,而且更容易造成被炒房者利用的情況發生,那麼到底該如何防止這種現象發生呢?
經濟日報分別在6月8日和9日發表文章表示,「露頭就打」,各地連續對樓市出「重拳」,幾乎毫不手軟。「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在目前的經濟環境和政策環境下,大部分城市的樓市成交不具備大幅增長的條件。
經濟日報表示,出現新房、二手房價格倒掛現象,表明房地產市場還沒有完全步入良性循環軌道。如果從「房住不炒」定位出發,樓市調控工具箱中最具針對性的措施,不是同時抑制改善性需求的限購,更不是導致新房、二手房市場價格倒掛的限價,而是切實抑制炒房的限貸和限售。
說白了,就是限購限價可能不是最好的調控手段,而應該是限貸限售,這也是不會誤傷剛需和改善人群,而直接打擊炒房的最好手段。
經濟日報解釋說,如果以限購、限價、搖號等為主要手段,看似對新房價格高漲關上了一扇門,但此舉一方面限制了部分改善性需求,因為搖號的隨機性所限,一部分人註定很難得到機會;另一方面,又為炒房賺差價打開了一扇窗。期房銷售如果兩年後建成,再用一兩年、甚至兩三年時間完成了所有手續,也就熬過了限售時限,作為二手房上市就可以賺上一筆了。因為有巨大的利益,難免誘發很多炒房者加入搖號隊伍,拉抬房價。
確實,雖然調控不動搖,但是我們也知道有因城施策的靈活,所以限購限價一定是權宜之計,什麼時候調整可能需要市場驗證。我們的調控是與時俱進的,不是一成不變的,任何對推動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政策都是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