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納中心發明無損調控微納尺度含缺陷晶體力學性能的新方法

2020-12-27 西安交大新聞網

早在2008年,單智偉教授與合作者們就在《自然材料》報導了微納尺度單晶鎳中的「力致退火」現象,即通過對微納尺度的單晶體施加載荷並使其發生塑性變形, 晶體內部的缺陷密度將大大降低甚至為零,同時材料的強度得到明顯提升。由於該發現迥異於人們基於已有知識的判斷,即塑性變形通常使晶體內部位錯密度升高,因而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隨後該現象在多種面心立方晶體中得到了驗證。但是,基於模擬計算和一些實驗觀測,人們普遍認為體心立方金屬不會有力致退火現象,原因是體心立方金屬的螺位錯具有不共面的特性,通常表現出一系列不同於面心立方金屬的變形行為。經過對已有工作的仔細梳理和分析,單智偉教授等認為在合適的尺寸範圍內,體心立方金屬中也應該存在類似的力致退火現象。通過巧妙的實驗設計,研究團隊以令人信服的證據證實了上述推測,從而推翻了此前人們對於該問題的認知(黃玲等,《自然通訊》,2011)。

儘管力致退火現象的普適性得到了證實,但是其應用前景卻得到了質疑,原因是力致退火的過程總是伴隨著顯著的塑性變形,從而使樣品幾何發生明顯的改變。能否在不改變樣品幾何的條件下將其內部的缺陷去除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知道如果要把一根半埋於土壤中的柱狀物直接拔出來是比較困難的,但是如果我們先將其進行多次小幅晃動,則最終可能較輕鬆地將其拔出地面。受此啟發,可以推斷,如果對含缺陷的晶體施加一循環載荷,控制好力的幅值,使其足夠大,能使缺陷動起來並在鏡像力的幫助下逐漸從材料表面湮滅和逃逸,但同時又足夠小,不在晶體內產生新的位錯,就有可能在不改變樣品幾何的條件下,使得材料中的缺陷密度大幅降低,甚至到零,也就是實現「力致修復」。如果上述想法得到實現,其在納米壓印等領域就可能得到有效的應用。

基於上述想法,藉助於定量的原位透射電鏡納米力學測試裝置,選取亞微米單晶鋁為研究對象,研究團隊的王章潔博士對其進行了低應變幅的循環加載,發現在幾乎不改變材料外觀幾何的情況下,微納尺度單晶鋁內的缺陷逐漸被驅逐出樣品,導致缺陷密度大幅度下降,進而使得材料的強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時發現,可以通過控制應變幅和循環周次等來調控材料內的缺陷密度,進而調控材料的屈服強度。另外,課題組還發現可以通過檢查力和位移曲線是否有滯後環以及環的大小來診斷被測材料中是否有可動缺陷以及其數量的多少。這些發現不僅對於理解小尺度材料內的缺陷在循環載荷下的演變規律具有顯著的科學意義,並且對於調控對缺陷敏感的功能材料的性能有重要的啟發意義和應用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當塊體材料經受循環加載時,通常會引起材料內部缺陷的增殖與聚集,並進而引起裂紋萌生,並在承載應力遠小於宏觀屈服應力的情況下發生斷裂,也就是所謂的疲勞斷裂,它也是很多工程構件失效的主要形式。對微納尺度材料進行循環加載可導致「力致修復」與塊體材料中循環加載所導致的疲勞破壞的效應完全相反。這一事實再次表明,作為連接連續介質力學和量子力學的橋梁,微納尺度材料的結構與行為的內在機理和規律不能通過外推已有的宏觀材料的機理和規律來得到,而是具有其獨特性,必須通過創新實驗方法和思路來加以揭示和解釋。

近日,西安交大微納尺度材料行為研究中心(簡稱「微納中心」, http://nano.xjtu.edu.cn)在美國科學院院刊 (PNA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在線發表(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5/10/14/1518200112)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即在不改變樣品外觀幾何的條件下,可以通過小應變循環加載的方式來診斷和調控微納尺度單晶材料中的缺陷,進而達到調控其力學性能的目的。 該論文的作者包括微納中心的新講師王章潔博士、孫軍教授和單智偉教授,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博士生李慶傑,清華大學的崔一南博士、柳佔立副教授和莊茁教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道明博士,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Subra Suresh 教授。該研究工作得到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73項目及111項目的資助。

 

相關焦點

  • 材料力學行為尺度效應研究進展
    近日,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納尺度材料行為研究中心研究生餘倩,在導師孫軍教授、肖林教授,和該研究中心教授馬恩、單智偉的悉心指導下,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李巨
  • 第四屆微納光學技術與應用交流會
    )-基於碳管的超管光致電子發射研究甘雪濤(西北工業大學)-二維材料的二次諧波江濤(同濟大學)-石墨烯三階非線性光響應:表徵、調控與機制研究倪振華(東南大學)-二維材料光譜學表徵與缺陷工程史浩飛(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石墨烯可調諧微納光學器件研究陶立(東南大學)-二維X烯材料及其微納電子器件王鵬(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
  • 《微尺度》(Small)出版清華大學微納材料研究專刊
    清華新聞網4月22日電 4月16日,《微尺度》(Small)專刊《清華大學微納材料研究》(「Nano/Microscale Materials Research at Tsinghua University」)正式出版。主封面以納米材料構築的清華大學二校門為設計元素,展示了清華大學在微納尺度物質科學研究的新進展。
  • 鈣鈦礦微納雷射器研究進展
    此後,藉助於不同的形貌調控,納米線、納米片、單晶、量子點、亞微米球等微納雷射器相繼出現,同時伴隨著回音壁模式(WGM)、法布裡-珀羅(F-P)模式及隨機模式雷射在不同種類的鈣鈦礦中實現。鈣鈦礦是具有通式ABX3結構的一類化合物,A位通常是一價陽離子,可以是有機基團,也可以是鹼金屬離子;B位通常是二價陽離子;X位現在一般為滷素元素。
  • 光電器件微納加工技術——光刻工藝與雷射直寫
    MEMS微型傳感器及微機械結構圖 微納加工技術是先進位造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國家高端製造業水平的標誌之一,具有多學科交叉性和製造要素極端性的特點,在推動科技進步、促進產業發展、拉動科技進步、保障國防安全等方面都發揮著關鍵作用。微納加工技術的基本手段包括微納加工方法與材料科學方法兩種。很顯然,微納加工技術與微電子工藝技術有密切關係。
  • 論文評述|增強微納光纖上的單層螢光用於低閾值雷射
    ,文章首次以微納光纖為襯底,用CVD(化學氣相沉積)合成單層MoS(二硫化鉬),最終增強了單層MoS的螢光量子產率,並借特殊襯底成腔,形成了低閾值雷射。然而由於缺陷等問題困擾,其螢光量子產率較低一直是國際難題。另一方面隨著材料尺寸減小到微納尺度,比表面積和懸掛鍵數目增大,因此微納材料的化學活性不同於其宏觀本體同類物。這預示著,具有化學活性增強的二氧化矽微納材料不僅可以被用作生長二維材料的基底,而且還能用其懸掛鍵來調控二維材料的光電性能。
  • 中國科學院微納生物機器人治療腫瘤方面取得新突破
    打開APP 中國科學院微納生物機器人治療腫瘤方面取得新突破 深圳先進院 發表於 2020-12-16 12:06:28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所長蔡林濤研究員、集成所徐天添副研究員、集成所吳新宇研究員等合作在微納生物機器人治療腫瘤方面取得新突破。
  • 微納製造有哪些「神技」?為你揭開微納米製造技術的神秘面紗!
    2 雷射微加工雷射技術被譽為20世紀四大重要發明之一,隨著小型電子產品和微電子元器件需求的激增,雷射微加工已成為雷射在工業應用中發展極快的領域之一。目前,這種加工方法最大的缺點就是加工效率低。4 曝光+刻蝕目前微納製造領域最常用的一種微細加工技術是LIGA(德文縮寫,Lithographie,Galanoformung和Abformung,即光刻、電鑄和注塑)。
  • 10月蘇州-微納光學技術與應用交流會
    主辦單位:中國光學工程學會承辦單位:中國科學院納米器件與應用重點實驗室蘇州大學功能納米與軟物質研究院蘇州納米科技協同創新中心發光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微納光電子集成技術專家委員會大會主席:許祖彥 院士(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李述湯 院士(蘇州大學)呂躍廣 院士(軍委科技委)王立軍 院士(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 航空航天特種MEMS研究團隊:莫道微納尺度小 方寸之地舞大風
    西工大新聞網3月10日電(記者 高瑩)在一根頭髮絲大小的尺度下,想要讓機械很好地動起來,似乎是件令人難以想像的事。其實,當使用噴墨印表機裡的微噴頭,汽車安全氣囊裡的微加速度計,測量血壓的微壓力傳感器,雷射雷達裡的微振鏡晶片時,肉眼幾不可見的核心器件,正在微納米尺度空間裡舞動。
  • 微納隔熱板產品特點及典型應用
    微納隔熱板為非纖維類材料,不含任何有機物,導熱係數極低。對於要求隔熱效率數倍於常用材料、最薄隔熱厚度、更低冷麵溫度和超級高效節能的高溫爐襯系統,微納隔熱板是理想的首選。       一、微納隔熱板產品特點       1、超低的導熱係數。
  • E-jet列印微納製造系統:防水&可變視場仿生人工複眼製造
    為了滿足多種用途的要求,高集成度、微型化和可調節性能已成為微光學系統發展的顯著特點。因此,迫切需要探索一種靈活方便的微透鏡陣列製造方法。例如,具備防水性能和可變視場(FOV)成像功能的微透鏡陣列,可以作為具有先進功能的人工複眼製作微型醫學內窺鏡,應用於潮溼或狹窄複雜的微腔管道環境中。然而,目前受複雜製造工藝和精度的限制,具有防水功能,視場可調性能的人工複眼仍面臨極大的技術挑戰。
  • 影響微納雷射粒度儀性能的因素有哪些
    微納儀器具有很高的空間帶寬積,可以處理很高的信息密度,樣品窗後置散射光不受傅立葉透鏡孔徑的限制,在小顆粒範圍可分辨0.1微米的粒度差;我們研製的我約束自由擬合軟體不受任何歷代函數約束,因此對部分粒度級內顆粒的微量變化非常敏感。因而保證微納儀器具有極高的解析度。  微納儀器為什麼能測亞微米顆粒?
  • 信息學院王瑋教授課題組在納流體晶體生化傳感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微米納米加工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王瑋教授課題組在納流體晶體生化傳感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reconfigurable ion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的學術論文(DOI: 10.1039/C7LC00722A)在線發表於微納機電系統領域重要期刊《晶片實驗室》(Lab on a Chip)上。
  • 西安交大任曉兵團隊:「缺陷」讓材料更智能—新聞—科學網
    西安交通大學前沿院院長任曉兵團隊用一項歷時近十五年的研究成果告訴人們:缺陷,能夠讓材料更智能。 這個「基於晶體缺陷調控的鐵性智能材料新物理效應」項目,剛剛摘得2016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人類社會正在高速進入智能時代,智能材料正是實現各種智能化功能的基礎和載體,我們研究的就是其中的鐵性智能材料。」任曉兵介紹說。
  •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2D晶體的缺陷調控及其光電性能研究
    其中,2D二硫化物屬於層狀二硫化物,其與石墨烯具有相似的結構特點,所以2D二硫化物具有十分優異的電子以及光學性能。然而,2D二硫化物晶體的無序狀態極大的限制了其進一步應用,同時不同的合成和處理方法所引入的缺陷導致其電子結構具有很大的差異。更重要的是,目前關於缺陷對光電子性能的影響仍沒有完整的理論體系。因此,研究2D二硫化物的缺陷及其光電性能具有重大意義。
  • 浙江大學微納電子學院正式入駐蕭山
    供稿:蕭山日報社今天上午,「我的中國芯」浙江大學微納電子學院搬遷入駐儀式暨2020級研究生開學典禮在浙江大學杭州國際科創中心啟動區塊舉行。這是繼7月杭州科創中心首期開園以來,蕭山迎來的又一件大事、喜事,也意味著,浙江大學微納電子學院正式入駐蕭山。
  • 幾分鐘造好手錶外殼連電路,微納級3D列印見過沒?
    以新材料為突破口新材料,是這個團隊的「秘密武器」。他們已掌握超過百種墨水的合成方案,除了電子行業常見及迫切需要的材料,還有許多常人認為無法應用於3D列印的材料,他們都可以研製,包括金、銀、銅等金屬及合金、陶瓷、聚合物基介質材料、磁性材料、柔性導電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