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就有「科學家」宣稱,太陽系是被超級文明設計出來的,因為在太陽系中存在的巧合實在是太多了,而這些無巧不成書的組合讓地球誕生了文明,繼而開始研究人類所在的太陽系是不是認為製造的!
這就像是一個《普羅米修斯》中講述的故事,人類追尋著創始者的足跡,一直到創始者誕生的地方!那麼太陽繫到底特殊在哪呢?
太陽繫到底有哪些可疑之處?
曾經太陽系有九大行星,2006年IAU將冥王星開除了,因為冥王星實在太小,而且在它軌道附近還發現了不少類似大小的天體,所以冥王星只能與它們一起被貶到了矮行星行列。但在這八大行星裡,仍然有讓我們目瞪口呆的地方。
神奇的地月系
近在咫尺的月球又太多的謎團,首先它自轉和公轉一致,所以我們看不到它的背面,還有一個則是月球的視直徑和太陽是一致的,因此能形成完美的日全食,人類科學中有很多現象都是日全食發現的!
比如日珥、日冕層物質拋射活動以及愛因斯坦發現的引力彎曲光線等,因為月球完美地擋住了太陽,使得它周圍不可見的星星和各種活動瞬間就像布滿水珠的玻璃上擦了一道口子,一切都看到了!這對人類科學的進步是非常大的,要不然可能很久以後都不會發現這些神奇的現象。
另外從衛星的比例來看月球實在是太大了,按自然形成來看不太可能形成這樣的比例,因為太陽系中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比例。
科學家都懵逼的金星倒轉
金星是反著自轉的,地球上的太陽是東升西落,金星則相反,是西升東落,還有金星自轉非常慢,一年也看不到幾次日出日落,而且還有兩次是因為公轉軌道的變化導致的。
金星反向自轉
所以科學家也是一臉懵逼,這金星實在太謎了,不但倒著轉,而且表面溫度還超過450度,簡直就是個地獄的世界,所以我們也沒機會去金星上欣賞旭日西升,當然金星表面厚厚的大氣層也讓我們根本就看不到太陽,另外金星上的熱風暴能將鋼板颳走一層,所以沒事幹還是不要去的好。
曾經發生洪水的火星
火星的條件和地球有些相似,自轉軸傾斜角度和地球差一點點,一天也差不多是24小時,一年也有四季,也有大氣層和水,所以火星是具備宜居條件的,不過現在的火星一片荒涼。
但火星上有7千米寬、300米深、總長約1500公裡的火星古河床,也有被流水侵蝕而成的赫伯斯峽谷,還有傑澤羅撞擊坑周圍的衝擊平面,幾十年億年前火星的滔天洪水形成了現在的火星地形,由於火星上風化作用及其微小,因此它未來將繼續保持這個面目。
曾經的火星是那麼宜居,火星上到底有沒有文明呢?
太陽系的保護神木星
木星大大小小衛星超過70顆,當然這是有原因的,它的質量是其他行星總質量的2.5倍,個頭實在太大了,所進入太陽系大大小小的天體都會被它「邀請」而成為它的衛星,但有時候也熱情過火了,導致彗星撞入木星!
1994年7月份的彗木相撞就是最近的一次,而發生在歷史上的撞擊那就沒法統計了,因為木星是一顆氣態行星,沒法找到痕跡,所以撞了就算了,木星也不在意,但此無心之舉給地球了一個無比穩定的環境,科學家推測,由於木星的存在,毀滅地球的彗星撞擊從百萬年拉長到了數千萬年才可能發生一起,最近的一次是毀滅恐龍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就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
當然還有土星以及外圍行星和小行星帶以及柯伊伯帶,太陽系是一個神奇的「有機整體」,拉普拉斯曾經在1773年解決了行星平均運動的不變性,1786年證明行星軌道的偏心率和傾角總保持很小和恆定,能自動調整,即攝動效應是守恆和周期性的,不會積累也不會消解,簡單地說太陽系是非常穩定的。
當然穩定的太陽系對地球生命產生是絕對有益的,生命歷經40億年才達到航天時代,萬一要是不穩定,天天瞎折騰,這生命來了又去,去了又來,搞不好到現在地球生命還在水坑裡睡大覺呢。
還有更神奇的是,地球剛好在太陽系的宜居帶,科學家曾經打過比方,說地球在宜居帶裡的可能性就像用鋒利的刀在桌上刻一道縫隙,然後地球剛好在這條縫隙正中的概率!
不過光有地球在宜居帶還不行,太陽系在銀河系第三旋臂獵戶座支臂的邊緣,此處距離銀心大約2.6萬光年,很遠嗎?不遠,剛剛好,因為此處遠離銀心強大的X射線和伽馬射線輻射,太陽系才得以有機會創造出生命!當然如果太遠了也不行,星雲物質密度下降,形成的可能偏向氣態行星。
太陽系真的是超級文明製造的嗎?
答案是否定的!可能很多朋友都會有疑問,既然那麼多巧合,沒有理由不是人造的!當然給出的理由也很簡單,試想我們如果要製造一個恆星系,那麼可能會用到哪些關鍵因素呢?
必備之一:太陽,這是為太陽系提供能量的天體
必備之二:地球,這是生命的基礎的承載天體
必備之三:月球,它是來穩定地球自轉軸的
必備之四:地球處於宜居帶
其餘都是不必要的,因為既然是可以製造了,那麼定製太陽系即可,把所有的小行星帶和其柯伊伯帶統統取消,因為這些因素會給實驗環境帶來幹擾,排出一切外因,用孤立系統做最理想的試驗是必然的選擇。
但很快你就會發現,太陽系實在太囉嗦了,除了這幾個天體外,居然還有7大行星,還有5大矮行星,不計其數的小行星和無法統計的微行星等等,這些因素都造成了試驗環境的不可控,甚至結果可能是隨機的,那麼你想,實驗的主導者為什麼要給自己增加那麼多不確定因素?
而且也將極大的提高實驗成本,即使是超級文明,這預算也是有限的吧,因此最小化系統可能是最佳選,但太陽系明顯就不符合這個要求,因此在科學界,沒有科學家正兒八經地來討論這個話題,這個範圍僅僅局限於神秘論愛好者範圍內,因為科學家有正經事要辦,比如怎麼來做個太陽系,開個玩笑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