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世報:這個社會在極嚴厲地懲罰不讀書的人

2021-02-19 獨家網

來源:悅心理(ziyusan818)

所有偷過的懶,都會變成打臉的巴掌


小學的時候練書法,周末要背著墨水瓶去老師家,瓶子沒擰緊,墨水把包裡的文具都染髒了,生悶氣,覺得書法太討厭,難學又惹禍,學了幾天再也不願意去。

後來念高中,語文作文總拿不到理想的分數,硬著頭皮問老師原因,他說「文筆不錯,可惜字醜了些。」學校組織作文比賽的時候,老師甚至主動建議我,「寫完找個字好看的同學幫你抄一遍,否則得獎的可能性很小。」

大二的時候考駕照,帶我的教練脾氣很不好,我被罵哭兩次,羞辱智商N次,跟自己賭氣,說過陣子再學,後來乾脆就沒再去駕校,如今即將畢業的我,依然沒有駕照。

過年回家,我所在的小城市的計程車,春節是不開計價器的,10塊錢的路程,能漫天要價地說30,不坐拉倒。家人在忙,家中有閒置的車,可是我不會開啊,我只能去攔計程車,送上門給他們宰客。

還有半途而廢的遊泳,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美術,明天再背吧的單詞……它們都在後來某個猝不及防的瞬間,跳出來為難我。

因果報應真的是恆久存在的真理,所有偷過的懶,都會變成打臉的巴掌。

記得蔡康永寫過:1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真的是這樣。

這個社會在極嚴厲的懲罰不讀書的人


每當有人勸你努力讀書,考個好大學,以後找個好工作的時候,你是不是嗤之以鼻?即使為了不忤逆家長做出口是心非的應允。

你心裡是不是也在想: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中,大學生畢業連工作都找不到,更不用說買房買車、結婚生子的恢弘願景了;在這個萬眾創業人人有機會改變自身階層的時代中,大學生大多會把腦子讀壞,連交際能力都堪憂,能有啥出息……

總之,在你的腦子裡已經將讀書無用奉為圭臬,將賺錢至上視為信條。甚至在網絡上流傳著各式各樣的讀書無用論段子,例如,XX初中輟學,然而他的小夥伴卻最終考入了名牌大學,十年後,身為部門經理的XX,已經開始考慮到底要不要錄用他名牌大學畢業的小夥伴……

千萬不要拿這樣個別的例子去忽悠那些還心智未開的年輕人。因為這樣的人只是少數,大多數不愛學習的孩子,長大之後卻發現,自己用幾年瘋狂的青春,換來了一生的卑微與底層!

記得朋友圈曾瘋狂流傳過這樣一個帖子:兩排名單,第一排列的有傅以漸、王式丹、畢沅等9人,第二排列的也是9人,分別是李漁、洪升、顧炎武、金聖歎、黃宗羲、吳敬梓、蒲松齡、洪秀全、袁世凱等9人。估計大部分朋友圈的人都不認識第一排,而熟知第二排上的人。帖子最後揭曉的答案是:前者全是清朝科舉狀元,後者全是當時落地秀才。因此結論是「讀書無用論」。

這可是嚴重的偷換概念!第一排人你不認識,但不代表人家當時在社會上不知名,生活的不好;第二排人大家現在都知道,但在他們生活的那個社會,卻並不招人待見的。

更重要的是,比例!成為蒲松齡、金聖歎這樣的人,能有幾個?還有,如果我列舉既學習好,在他們當時社會生活安逸,也廣為後世所知的人,會更多!

同樣,沒有上個大學而自主創業獲得成功、賺取了大錢的人,在當下中國確實大有人在,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這樣的人,或許就有我們的親戚和朋友。但是,中國沒有上個大學的至少超過十億人吧,他們中有成為富豪、老闆及在其他方面成功的,不是很正常嗎,但是他們的成功比例是多少呢?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人,反智思潮一樣不弱,並不認為上大學是必須的一條路。

那時候有沒有學士學位對收入的影響非常低,25-32歲大學畢業的薪資對比高中畢業的薪資,平均年收入也就多了9千美金的樣子;五十年後的今天,兩個群體收入差別翻了一翻,更關鍵的是崗位佔比數,靠高中文憑能找到工作崗位佔比從之前的72%降到了38%,收入低,崗位少,生活直接崩盤,成了去年川普的鐵粉。

香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富豪田北辰,參加了香港本地一檔叫做《窮富翁大作戰》的真人秀節目,按節目的要求體驗了一把時薪只有25港幣的環衛工的生活。

田北辰在體驗了兩天清潔工生活、嘗盡底層心酸後,一語中的:「這個社會在極嚴厲地懲罰讀不成書的人!」

這句話說得真狠。

 努力讀書,你才能選擇想要的生活


就像龍應臺對兒子安德烈說的:「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孩子,總有一天,你會長大,你要肩負起自己的人生。你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每天埋頭苦幹卻只能勉強維持溫飽嗎?你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拼命硬幹卻只能蝸居在地下室嗎?

努力讀書,學習一些技能,並不一定能讓你成為百萬富翁,卻至少可以讓你選擇一份喜歡的工作,而不是被迫地讓工作來選擇你。

有一段父親給兒子說的經典的話,告訴了我們努力讀書和不讀書的大不同。

兒子剛上學不久就問當農民的父親,人為什麼要讀書。父親說,一顆小樹長1年的話,只能用來做籬笆,或當柴燒。10年的樹可以做檁條。20年的樹用處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一個小孩子如果不上學,他7歲就可以放羊,長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基本幹不了別的。

如果小學畢業,在農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術種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築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當個小商小販,小學的知識夠用了;如果初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一些機械的操作了;如果高中畢業,他就可以學習很多機械的修理了;如果大學畢業,他就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梁了;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他就可能發明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

努力讀書,你才能結交更優秀的朋友


孩子,我從來不認同一定要交有用的朋友這種功利的看法。但是不得不承認,結交一些優秀的朋友,能使你受益終生。和一群優秀的朋友來往,你能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

比如責任、比如堅持、比如好習慣;和一群優秀的朋友來往,你能更好地了解自己,更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和一群優秀的朋友來往,你們可以一起成長、一起進步,一起變得更優秀。

然而,不努力讀書,你很難結交到這些優秀的朋友。朋友圈、朋友圈,朋友都是一個圈子裡的人。努力刻苦的人很難與不學無術的人成為好朋友,不是因為看不起或是配不上,而是因為兩種人的價值觀不同,沒有共同語言,很難交流。

寫在後面


孩子,我只是想叮囑一句——長大之後沒有兒戲,校園之外沒有溫室!請記住,外面的世界不會輕易原諒你!那些你曾經在學習上偷過的懶,在未來都會以另外的一種方式回贈給你,請不要因為現在短暫的安逸,而一輩子生活在社會的底層 !

當你不想學習,或者厭惡學習的時候,請記得告訴自己,現在的努力都是以後能有更多可以選擇的機會,請不要被偷過的懶,變成的打臉的巴掌!


相關焦點

  • 這個社會在極嚴厲地懲罰不讀書的人
    (1)   這個社會在極嚴厲地懲罰不讀書的人   每當有人勸你努力讀書,考個好大學,以後找個好工作的時候,你是不是嗤之以鼻?   你心裡是不是在想:在這個金錢至上的社會中,大學生畢業連工作都找不到,更不用說買房買車、結婚生子的恢弘願景了;在這個萬眾創業,人人有機會改變自身階層的時代中,大學生大多會把腦子讀壞,連交際能力都堪憂,能有什麼出息……   總之,在你的腦子裡已經將「讀書無用」奉為圭臬,將「賺錢至上」視為信條;甚至在網絡上流傳著各式各樣的讀書無用論段子,例如:「XX初中輟學,然而他的小夥伴卻最終考入了名牌大學
  • 這個社會在極嚴厲懲罰不讀書的人
    這個社會在極嚴厲地懲罰不讀書的人每當有人勸你努力讀書,考個好大學,以後找個好工作的時候,你是不是嗤之以鼻?即使為了不忤逆家長做出口是心非的應允。第一排人你不認識,但不代表人家當時在社會上不知名,生活的不好;第二排人大家現在都知道,但在他們生活的那個社會,卻並不招人待見的。更重要的是,比例!成為蒲松齡、金聖歎這樣的人,能有幾個?還有,如果我列舉既學習好,在他們當時社會生活安逸,也廣為後世所知的人,會更多!
  • 田北辰:這個社會正在極嚴厲地懲罰不讀書的人
    這裡的讀不成書,其實有兩個含義,一個是真讀不出來,一個是沒有機會讀。然而無論是哪一種情況,對於這個激烈競爭的社會,結果都是相同的:不讀書,你就幾乎沒有機會。即便在同樣的機會條件下,不讀書的人,也要花費百倍於讀書人的努力,才能獲得同樣的成績。回到我們前面的第一則新聞,清北博士去報考一個街道辦,無論你把這個街道辦說的如何高大上,無論你這個街道辦對接的是任何一個明星企業,但街道辦的社會功能和職責,難道就與全國其他的街道辦有本質的區別了?
  • 這個社會在極嚴厲地懲罰不學英語的人
    學習英語,不僅僅是為了要考上好大學,而是給人生更多的選擇機會孩子,這個社會在極嚴厲地懲罰不學英語的人世界那麼大,不懂英語多尷尬!!努力學英文,並不一定能讓你成為百萬富翁,卻至少可以讓你擁有「第二個自己」,多會一種語言,多一個看世界的角度。
  • 社會正在嚴厲懲罰不讀書不思考的人
    02可見任何時候社會都更願意接納那些善於讀書思考和上進的人。獎勵上進者,也就是懲罰不思進取的人。這個觀點可能不太好理解——愛獎勵誰獎勵誰,我啥也不做,誰還能懲罰我呀。話當然不是這麼說,舉個例子就明白了。
  • 讀書無用?這個社會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轉給孩子看!
    關注勵志學生,獲取考研最新資訊,考研技巧和考研的學習方法讀書無用論正在蠶食孩子們的思想,現在這個社會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從小學,到高考讀書伴隨著我們十多年,考試經歷了無數場。有的人說讀書無用,有的人卻說知識改變了我的命運;有的人說看清北畢業生照樣找不到工作,有的人卻說上了大學我眼界變得更加開闊;有的人說富人沒有文化的很多,有的人卻說世界上的大佬都是名校畢業。思想是伴人前行的發動機,同時也是阻礙人前行的絆腳石。讀書真的沒用嗎?來隨勵志學生一起來看看現在這個社會正如何懲罰不讀書的人!
  • 小學文化偽裝碩士,月薪7萬,社會正在嚴厲懲罰讀書和不讀書的人
    之前有說法社會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由現在來看社會還在懲罰讀書的人。讀書的人,原本應該明辨是非、追求真理、取長補短、知恥後勇的。而今呢,讀書人一旦進入了企業,也就早忘了老師的教誨。走正道畢竟是件效率極其低的事情,不讀書的人就很容易去研究很多制度、規則的漏洞,這讓他們覺得有捷徑可走。他們的口頭禪是「我們書沒讀好多,但懂得不比研究生少」。這樣的案例也比較多,因而進入21世紀後的中國,「讀書無用論」是大行其道。經常聽到的是,某某某老闆都是小學沒畢業,下邊的員工全是高材生。他們講這個話很自豪,但依然無法掩蓋心虛和登不上檯面的尷尬。
  • 世界正在懲罰那些不好好讀書的人
    回看近兩年,眾多高校頻繁打出「勸退重拳」,不禁讓很多人感慨:讀書,這條看世界的路,真的需要且行且珍惜。所有混掉的日子,所有不負責任的半途而廢,最後都會變成了打臉的拳頭,把你打倒在悔恨裡。02世界正在嚴厲懲罰不好好讀書的人「這個社會正極嚴厲地懲罰讀不成書的人。」
  • 現世報 來世報 他世報
    人在世上,只要所造之業沒有受到損壞,必將領受業果報應——一種是現世報,一種是來世報,一種是他世報。   現世報    上半生所做的事情,下半生得到結果,那叫現世報;今年做的事,明年得到結果,那也是現世報。    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現世報。比如說,現在退休了,在家裡安安穩穩地待著,每月拿到退休金,那就是現世報。為什麼?因為你破解不「公平」的命運上半生做的積累,下半生看到了結果。
  • 社會會狠狠的懲罰不好好讀書的人
    初三時,我是小輝同學的班主任,小輝同學是一個有很有「主見」的人,他認為學習沒什麼用!任我如何勸導,他依然我行我素,不思學習,成績很穩定的保持在班級後三名,中招考試以大比分落榜,我多次勸他:上不了高中,讀個技校吧!一技傍身,將來也有個飯碗。小輝不予理會,擼起袖子下海撈錢去了。 一晃兩年過去了,今天見到他有點突然, 「孩子現在在哪發財?」我好奇的問。
  • [聖山預言】12卷65「嚴厲的懲罰!」
    或許,他會擴大憐憫; 因為黑暗的門已經開得很大,邪惡的瘋狂正準備貪婪地吃掉眾人。至高無上者那些有福的僕人啊,要進入那聖潔的地方; 並為那些不悔改的罪人深切地祈禱和呼求; 因為,他們在嚴厲懲罰中的痛苦將會非常巨大!我們的救主已經安置了一條十分直的(分界)線!
  • 你會嚴厲懲罰孩子嗎?不要把管教和懲罰混為一談
    如果孩子不守規矩,你就要給他有效的管教,這很重要,但過於嚴厲的懲罰有可能適得其反。你是否歲孩子做過以下事情:我曾經用羞辱的方式來讓孩子守規矩我把注意力放在控制孩子上面,而不是讓他學會自我控制。我絕不容忍任何不守規則的行為我對孩子不守規矩的懲罰遠多於對他良好表現的誇獎。
  • 《規訓與懲罰》讀書報告
    基於此種知識的構建,在從司法體系進入到以監獄為組織形式的懲罰過程中時,人不自覺地完成了從罪犯到過失犯的身份轉換。福柯還強調,對監獄的批評並無法結束監獄的存在,這只會使監獄重新強調教養技術的不變原則,因為這正是監獄再生產自身的巧妙之處。最後,福柯總結道,「禁閉、司法懲罰與各種規訓機構之間的界限在古典時代已經被弄得模糊不清,現在則趨於消失,趨向於構成一個宏大的『監獄連續統一體』。
  • 「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年輕的父母,請放棄嚴厲的懲罰
    導讀:很多時候我們感覺嚴厲的懲罰是很有效的管理孩子的方式,因為懲罰能夠立即制止不良行為,但很多時候我們怎樣是「贏了」孩子,卻並未贏得孩子,沒有創造出一個孩子願意聽、願意合作的氛圍。朋友的孩子今年快高三了,本來按照常規劇情的話,這個時候應該是孩子緊張的備戰高考,父母極力保障後勤,可朋友的孩子卻非常叛逆,根本不與朋友有深入的交流,甚至作出很極端的事情。比如他想要用手機,家長不同意,他就會以絕食相威脅,甚至離家出走;拿錢去打遊戲,家長控制經濟過後,甚至會有一些小偷小摸的行為。
  • 致孩子:老師不管你,才是最嚴厲的懲罰!
    多少孩子,曾誤入歧途每個人小時候,都或多或少地討厭過上學。也許是課本太枯燥,生活太單調,或者老師太嚴厲了,沒有自由。我上初中時,就碰見過這樣的老師。他課講得好,人也風趣。同時,他也是個很嚴厲的班主任。總的來說,是一位讓人又愛又怕的好老師,我們都叫他老班。有次,班上幾個不學無術的小混混在外面打架,鬧得很嚴重。是老班出去幫他們收拾的爛攤子。回學校後,他們一行人被老班帶去了辦公室,狠狠教育了一番。當時帶頭闖禍的混混頭子,一氣之下就走了,再也沒回過學校。
  • 鮑毓明結果公布只能說現世報來得快
    鮑毓明涉嫌性侵養女案調查結果公布:鮑毓明涉嫌性侵幼女不成立,也不存在強姦犯罪;一直以受害者自居的韓某某(李星星)不僅並非未成年人,且對自身的「受害」情況造假。一句話,兩人都沒有涉及刑事,但鮑毓明作為權勢方更應得到懲罰,剛好他是美國國籍又在中國當律師,所以驅逐出境!
  • 不是不報 時候未到(下)
    ,不以惡小而為之!       就算不為自己,也為子女們積點德 !           善報!人人都見過!沒人當成自己的榜樣牢記在心,時刻學習!       惡報!人人也都見過!有的還是親眼見過,血淋淋的教訓,見過不僅不引以為戒,而且立刻忘記!這就是前任腐敗,後任接著腐敗,一連幾任都跟著進去!       善報不會有人注意,也體會不到!因為好事不出門!
  • 請跟孩子們講:讀書和不讀書,是不一樣的人生
    孩子,請不要抱怨讀書累,放眼看看這個世界,那些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的人,終究大多數一輩子都活在社會的底層2孩子,這個社會在極嚴厲的懲罰不讀書的人!每當有人勸你努力讀書,考個好大學,以後找個好工作的時候,你是不是嗤之以鼻?
  • 吃蛇無數變成蛇人 莫非是現世報?(組圖)
    吃蛇無數變成蛇人 莫非是現世報?(圖據網絡)  近日一則打蛇吃蛇無數變成蛇人的新聞引發網友關注。千山山脈裡的一個人,吃了一條蛇。幾天後,他的身上開始變紫變黑,體毛脫落,長出魚鱗狀的表皮,身上奇癢無比還發光,用手一撓身上表皮譁譁地往下脫落。人們看後驚呼:這個人由於吃蛇而變成了一個「蛇人」。太嚇人了。韓永波居住的塔灣村地處深山之中,與千山山脈接壤,村子旁邊的大山上有很多蛇。
  • 懲罰孩子讓人唾棄,心理學家:正確懲罰,恰好是成功的幼兒教育
    但在許多心理學家眼中,懲罰孩子讓人唾棄,已經不是什麼明智的選擇了,他們認為,當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後,能夠汲取教訓,自我改正,家長要慎用懲罰,要學會正確懲罰。但家長也有自己的道理,孩子可能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怎麼辦?不採取一些嚴厲的措施,孩子是不長記性的,還有一些「熊孩子」,簡直就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必須要有能夠加深孩子印象的措施來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