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網丨69.8%受訪大學生認為高校教師能幫助學生開闊眼界

2020-09-10 麗水抽屜

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如期而至。在防疫常態化的大背景下,今年的教師節也顯得與眾不同。經歷了一個學期的線上學習後,各地高校陸續安排學生秋季返校。開學季正逢教師節,大學生們會去拜訪老師嗎?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1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開學返校,78.8%的受訪大學生會去拜訪老師,博士生拜訪老師的比例最高(93.8%),其次是本科生(79.6%)。69.8%受訪大學生認為高校教師能幫助學生開闊眼界,62.1%的受訪大學生表示可以引導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新學期返校,78.8%受訪大學生會去拜訪老師

劉浩(化名)在河北石家莊上學,今年大三。他開學後就去看了系主任,「我們有幾門專業課都是這位老師教的,非常親切,對我們專業的了解比其他老師更多」。劉浩表示,老師於他而言是長輩,也是朋友,學習上的困惑他常向老師傾訴、請教。

「疫情來襲讓我更加珍惜與老師的緣分,學生一茬一茬地換,他們始終如一地盡心盡力,培養了一代又一代人才,這份堅守和責任心值得我們敬重和學習。」劉浩說。

北京某高校研究生朱淼(化名)這兩天和同門策劃著教師節給導師送什麼祝福,「不用什麼貴重的禮物,能表達心意就好。」朱淼說,導師就像他們的大家長,會給他們送水果,有年中秋節還叫他們去家裡吃飯,「給了我們生活上的溫暖和學業上的指引。」

湖南某高校大學生於薇(化名)說,闊別8個月,特別想念老師和同學們,返校後正趕上教師節,特別開心。「我會給有聯繫方式的老師都發教師節祝福信息」。

返校後,78.8%的受訪大學生會去拜訪老師,其中60.3%的受訪大學生已經去了,18.5%正打算去。有41.9%的受訪大學生認為,「珍惜師友」應該是本學期的校園生活主題。

進一步分析顯示,博士生返校拜訪老師的比例最高(93.8%),其次是本科生(79.6%)。

69.8%受訪大學生表示高校教師能幫助學生開闊眼界

「在選擇就業還是考研上,老師結合我自身的情況,給了很多中肯的分析和建議。在我迷茫的時候,他會根據自己的經歷和社會閱歷,告訴我怎麼做。老師是我大學裡的指路明燈,指引我如何更好地認識社會、與社會接軌,我特別感激我的老師。」劉浩說。

在朱淼眼裡,老師就像是大學裡的家人,會照顧到學生的情緒和心理健康。「更重要的是,老師會帶領學生們在研究領域鑽研精進,成為專業人才」。

於薇認為,大學階段的學習區別於中學階段,主要就在知識的轉化與落地,催化這一「化學反應」的就是大學老師。「到了大學,學生更能體會什麼叫『學以致用』,課程也更注重理論聯繫實際。我曾加入一位老師的項目,有特別深的感悟,我所學的專業力量是如此之大,用途如此之廣泛,能為人們日常生活、科研工作都提供特別大的幫助」。

某國家級科研機構副研究員範霖羨(化名)認為,大學校園裡,老師會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以及探索與鑽研的方法,這在書本上是找不到的。同時,大學生也要積極與老師溝通,更要懂得自我規劃和管理,才能收穫更多。

大學校園裡,老師能給學生帶來什麼?69.8%的受訪大學生認為是可以幫助學生開闊眼界,62.1%的受訪大學生表示是引導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58.2%的受訪大學生表示老師是他們步入社會的領路人,35.4%的受訪大學生認為能引導學生向學科領域深耕細作,提高研究能力。

受訪大學生中,男生佔47.1%,女生佔52.9%。就讀專科的佔10.3%,本科的佔80.7%,碩士研究生佔8.2%,博士研究生佔0.8%。

來源:中青報·中青網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69.8%受訪大學生認為高校教師能幫助學生開闊眼界
    78.8%受訪大學生返校後會去拜訪老師新華社供圖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如期而至。在防疫常態化的大背景下,今年的教師節也顯得與眾不同。經歷了一個學期的線上學習後,各地高校陸續安排學生秋季返校。開學季正逢教師節,大學生們會去拜訪老師嗎?
  • 78.8%受訪大學生返校後會去拜訪老師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1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開學返校,78.8%的受訪大學生會去拜訪老師,博士生拜訪老師的比例最高(93.8%),其次是本科生(79.6%)。69.8%受訪大學生認為高校教師能幫助學生開闊眼界,62.1%的受訪大學生表示可以引導學生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 84.3%受訪大學生認為大學是提升文學素養關鍵時期
    56.3%的受訪大學生認為高校對學生的文學素養培養缺乏明確定位和標準,49.7%的受訪大學生直言當下高校整體缺乏文學氛圍。84.3%的受訪大學生認為大學時期是培養和提升文學素養的關鍵時期,90.4%的受訪大學生希望學校強化對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受訪大學生中,文科生佔45.8%,理工科生佔51.4%,其他佔2.8%。
  • 超九成受訪大學生希望有更多跨校選課機會
    近期,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24名高校在校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2.5%的受訪大學生認為高校互選課可以讓學生體驗不同的校園文化,69.9%的受訪學生認為可以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96.4%受訪大學生希望有更多跨校選課的機會。
  • 52.6%受訪大學生建議高校就業指導早一點開始
    這導致有的學生畢業找工作臨時抱佛腳,更容易遇到困難,不知如何應對。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3名高校在校生或畢業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2.1%的受訪大學生希望學校增加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和幫助,受訪大學生最希望得到職業發展、職業定位和決策等方面的指導。52.6%的受訪大學生建議高校就業指導面向各年級學生,51.2%的受訪大學生希望創新就業指導課程內容與形式。
  • 九成受訪大學生認為暑期社會實踐對成長有幫助——--用一個暑假做...
    九成受訪大學生認為暑期社會實踐對成長有幫助—— 用一個暑假做好這一件事       「姐姐,世界上有平行宇宙嗎?那裡也會有一個我嗎?」「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我在另一個星球上面。」
  • 67.8%受訪大學生希望在大學裡提高社交能力
    在大學裡,67.8%的受訪大學生希望能夠提高社交能力,62.4%的受訪大學生希望完善自己的性格。受訪大學生中,大一新生佔56.0%,在校大學生佔44.0%。男生佔47.2%,女生佔52.8%。在初入大學時,75.1%的受訪大學生表示自己心情激動,其中,19.8%的受訪大學生表示迫不及待、躍躍欲試,55.3%的受訪大學生表示充滿憧憬和嚮往。也有15.1%的受訪大學生表示當時感到迷茫和忐忑,5.8%的受訪大學生坦言自己有點緊張。
  • 九成受訪大學生認為暑期社會實踐對成長有幫助
    近日,中青校媒就「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課題面向全國高校1724名學生展開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75.58%被調查者曾在這個暑期參與過社會實踐活動,包括線上(27.65%)及線下(46.93%)兩類形式。
  • 近九成受訪大學生曾期末通宵複習
    57.7%的受訪大學生覺得這是因為平時學習不認真,臨時抱佛腳,56.2%的受訪大學生歸因於課業壓力過大,被迫通宵複習。  受訪大學生中,大一學生佔6.3%,大二學生佔28.7%,大三學生佔37.7%,大四學生19.8%,研究生佔7.1%,博士生佔0.4%。
  • 調查:過半數受訪大學生課餘閱讀時間日均不足1小時
    【來源:中國新聞網】4月21日,一份高校師生閱讀習慣調查報告顯示,紙質書仍然是大學生的閱讀首選,此外,過半數受訪大學生課外閱讀時間日均不足1小時,電子產品的幹擾是最主要因素。研究顯示,電子產品雖能輕鬆裝下浩如煙海的文字,但紙質書仍然是大學師生讀書的首選,其獨有的閱讀感受是其他媒介難以替代的。 不過,如影隨形的手機已然成為不可忽視的「閱讀利器」,35.6%的教師和40.3%的學生認為手機是最主要的閱讀媒介。
  • 新奇、期待和興奮是受訪大學生初入校園時主要感受
    59.8%受訪大學生有明確的目標和規劃  「目標肯定是有的,但詳細的規劃還沒有制訂」。秦鴻鍇覺得,很難判斷規劃是否切實可行,「歸根結底是對大學了解較少,不確定哪些事自己能完成,哪些事可能難度較大或根本不切實際」。  對於大學生活,59.8%的受訪大學生有明確的目標和規劃,18.7%的受訪大學生沒有。
  • 超八成受訪大學生表示選修課不只為學分
    近日,中國青年報校媒聯盟面向全國100餘所高校的532名大學生發起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5.1%的受訪大學生表示選修課不只為學分,教師授課水平、考試的難易程度、作業量、課程的實用性都成為影響學生選課的重要因素。
  • 95.5%受訪高考生希望遠離家鄉去求學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1名學生(包含高考生和在校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6.3%的受訪本屆高考生填志願會自己拿主意。95.5%的受訪高考生希望遠離家鄉去求學。
  • 84.2%受訪高考生願意選擇新專業
    受訪者中,在校大學生佔43.2%,本屆高考生佔41.0%,其他佔15.8%。84.2%受訪高考生願意選擇新專業北京某高校計算機專業大三學生彭傑(化名),計劃考研時選擇與人工智慧相關的專業。他發現近幾年,許多高校都開設了這一專業,他希望可以在人工智慧專業進行學習和研究。「我關注到這兩年,很多高校都積極開設了新專業,比如網絡安全、機器人工程等。」
  • 81.8%受訪大一新生提前做了大學「攻略」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674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1.8%的受訪大一新生開學前做了大學「攻略」。了解專業、做學習規劃是受訪大學生做「攻略」最多的方面。受訪大學生心目中理想的大學生活狀態是充實、豐富、有規律。受訪大學生中,大一新生佔56.0%,在校大學生佔44.0%。男生佔47.2%,女生佔52.8%。
  • 81.8%受訪大一新生開學前做了大學「攻略」
    受訪大學生心目中理想大學生活是充實、豐富、有規律的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杜園春實習生 徐晨視覺中國供圖各高校陸續開學了。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674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1.8%的受訪大一新生開學前做了大學「攻略」。了解專業、做學習規劃是受訪大學生做「攻略」最多的方面。受訪大學生心目中理想的大學生活狀態是充實、豐富、有規律。
  • 傳媒湃|調查報告:超過87%受訪大學生認為應拒吃野生動物
    《報告》顯示,大學生表現出積極的親社會行為,是疫情中的積極行動者。數據統計發現,69.22%的受訪者會向身邊的人普及疫情防控相關知識,57.47%的大學生以各種形式為有需要的人捐款、捐物,49.90%的受訪者會對看到的各種網絡謠言進行批駁。綜合分析後發現,88.22%的大學生存在自發性地科普、轉發、捐款等行為。
  • 新學期校園生活主題 受訪大學生表示是學習和注重防疫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1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5.4%的受訪大學生對新學期返校表示「盼望已久」。大學生普遍在課程成績、等級資格考試、社會實習等方面對自己有較高期待。好好學習、注重防疫和鍛鍊身體是受訪大學生本學期三大校園生活主題。受訪大學生中,男生佔47.1%,女生佔52.9%。
  • 68.0%受訪青年希望高校調整專業培養方案匹配就業
    要促進大學生就業,高校應該怎麼做?前不久,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20名18-35周歲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8.0%的受訪青年希望高校不斷調整更新專業培養方案,與時俱進。 「很多人大學4年都不清楚自己適合的、感興趣的職業到底是什麼。像我就是,現在的這份工作是我爸媽認為好,讓我去應聘的。
  • 新學期校園生活主題 受訪大學生表示是好好學習和注重防疫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1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5.4%的受訪大學生對新學期返校表示「盼望已久」。大學生普遍在課程成績、等級資格考試、社會實習等方面對自己有較高期待。好好學習、注重防疫和鍛鍊身體是受訪大學生本學期三大校園生活主題。受訪大學生中,男生佔47.1%,女生佔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