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九成受訪大學生希望有更多跨校選課機會

2020-12-11 中國青年報

近些年,在一些高校比較集中的地方,高校間相互開放了課程,供學生跨校選課。這種模式既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也促進了高校間教育資源的共享。對於高校互選課,大學生們怎麼看?

近期,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924名高校在校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2.5%的受訪大學生認為高校互選課可以讓學生體驗不同的校園文化,69.9%的受訪學生認為可以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96.4%受訪大學生希望有更多跨校選課的機會。

受訪大學生中,文科生佔33.3%,理科生佔50.0%,工科生佔15.6%,其他佔1.1%。

84.5%受訪大學生表示,如果有機會會跨校選課

李葉(化名)是北京語言大學的一名學生,從高考填報志願開始,她就關注到了北京學院路地區21所高校組成的「教學共同體」,這些高校相互之間開放了一些選修課程、跨校輔修專業課程。

「我們班上22個同學裡,有5個同學選了這學期校際間的互選課。不過由於疫情原因,這學期沒能開課,學費也退回了。」李葉說,校際互選課在大一學生中比較受歡迎,「大一專業課不多,大家有更多時間可以上選修課,年級高了,選修課學分一般就修夠了,會在專業課上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

調查顯示,71.0%的受訪大學生所在學校開展了與其他學校的課程互選。96.4%受訪大學生希望高校多給學生提供跨校選課的機會。84.5%的受訪大學生表示,如果有機會,自己會跨校選課。

湖南某高校大一學生崔祺(化名)介紹,他所在的學校以商學類專業為主,比起綜合性大學,選修課的選擇空間比較有限。他非常希望能有校際間的互選課,「如果能有這樣的機會,我會希望選修一些人文類的課程,比如唐詩鑑賞之類的」。

72.5%受訪大學生認為高校互選課可以讓學生體驗不同的校園文化

「學院路地區21所高校之間開放的互選課可以周末上,這樣一來,學生平時晚上能少上點兒課,每天課程安排不至於太滿。」李葉覺得,學院路共同體的校際互選課,時間安排得比較好,而且高校開設的課程,很多都體現了學校特色,非常有助於學生廣泛汲取知識。

調查顯示,72.5%的受訪大學生認為高校互選課可以讓學生體驗不同的校園文化,69.9%的受訪學生認為可以提供多樣化的學習機會,61.5%的受訪學生覺得可以整合與共享教育資源。高校互選課的其他益處還有: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54.0%)、調動學生學習興趣(42.4%)和擴大學生交友範圍(29.4%)等。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研究員盧曉東,曾對我國高校的學分制和成本分擔機制進行了研究,以山東濟南長清大學城為例,探討了高校間跨校選課的問題。盧曉東認為,對於一些區域內距離較近、學科互補性強的高校來說,開放互選課,有助於推進通識教育。

西南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唐智松教授認為,可以在較大範疇內推廣高校間的校際互選課的活動,這樣做會帶來幾方面的好處,「一是能促進高校相同課程建設的校際競爭,有利於打造一大批的精品課程;二是能促進高校相同課程執教教師之間的競爭,有利於促進執教教師不斷地提高教學水平;三是為大學生課程學習提供了更多機會,有利於大學生的學業發展;四是有助於打破高校間課程教學的封閉狀態,有利於高校之間的合作性競爭;五是能推動搭建教育『立交橋』活動,有利於建設學習化社會」。

雖然這學期沒能正常開課,但是李葉對校際間的互選課還是充滿了期待,她期待著恢復正常教學後,還可以再繼續選課。「我之前選到的犯罪心理等課程,都非常熱門,我特別喜歡看偵探小說,希望可以通過選修課來補充這方面的專業知識」。

開設高校互選課,70.4%受訪大學生認為應採取公平合理的考核方式

雖然崔祺希望學校能有校際互選課,但他也擔心,如果有這樣的機會,選課過程是否順利,「我們選自己學校的選修課都要搶,我這學期原本打算選4個學分的課,結果有兩個學分沒選上。我聽說一些高校間的互選課有專門的選課平臺,不知道開放課程後選課人多了,能不能順利選上。另外就是學分的相互認定,以及期末考試,都需要安排好」。

開展跨校選課需要注意哪些問題?70.4%的受訪大學生認為應採取公平合理的考核方式,66.6%的受訪大學生認為要協調好上課時間,59.4%的受訪大學生關注學分的相互認證問題,受訪大學生關注的其他問題還有:教學資源的統籌安排(57.0%)、校園安全管理(37.4%)和選課系統部署(29.2%)等。

唐智松指出,校際間互選課的推廣面臨著一些難點:

第一,部分高校可能因為擔心在這種競爭性的教學模式中,失去未來的新生生源,特別是學校辦學水平、學科專業評級較低的學校,可能會儘可能地迴避參與。

第二,部分教師可能會瞧不起其他學校課程的教學品質,或者害怕在開放性課程教學競爭中失敗,而迴避參與。

第三,辦學水平較高的學校不一定願意和辦學水平相對低的學校互認課程學分,同時,後者的在校學生在通過前者的課程要求上有較大困難。

第四,互認課程的準確性,專業核心課程、專業發展課程及學校特色課程等,可能首先存在課程名稱的互認問題。

第五,在目前各校教學經費的管理模式下,教學過程的實施方面,特別是涉及實驗、實習、實訓等產生費用的課程,可能難以開設。

第六,在目前各高校教學經費的管理模式下,教師工作量及其報酬的計算和支付,還難以精確計算。

「學分學費定價和財務核算是資源共享的基礎。」盧曉東認為,只有推進學分制發展、健全成本分擔機制並行,才能有力推動高校之間課程互選和學生跨校學習。

「高校校際間互選課作為高校一種嚴謹、嚴格的教學模式,是一件好事,但好事辦好需要注意許多問題。」唐智松建議,推廣高校間互選課,要規定好資格,「一是要遴選課程,允許除本校具有優勢資源、特色傳統、特殊要求之外的課程參與該模式教學活動;二是要遴選學校,即學校只對某學科排名與自己相同,或水平高於自己的高校開展相關學分互認;三是要遴選教師,即要求課程教師除博導外均需具備碩士學歷、副教授以上的資格。

他還指出,推廣高校間互選課,要核實好課程,「高校之間可以互認那些課程名稱、代碼相同或相近的課程。課程內容方面,教學大綱相同率要在80%以上,教學時數要相同或相近」。

最後,他認為推廣高校間互選課要做好服務,「要公示本學校本課程允許接納學生的規模、時間、場地等。學校之間要建立校際間教學材料的公開、分享,以及傳遞、保存的工作系統,以便有效地保存教學活動資料」。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超八成受訪大學生表示選修課不只為學分
    超八成受訪大學生表示選修課不只為學分東北大學 馬佳序 中山大學 梁心璐 閩南師範大學 魏翠雲反覆核對課程代碼後,王禕和室友分坐在電腦前。她們準備在學校選課系統開放的瞬間,立即按下「選課」按鈕。近日,中國青年報校媒聯盟面向全國100餘所高校的532名大學生發起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5.1%的受訪大學生表示選修課不只為學分,教師授課水平、考試的難易程度、作業量、課程的實用性都成為影響學生選課的重要因素。
  • 大學生可跨校選課啦 江西14所高校試點學分制改革
    大學生跨校選課,高校之間學分互認,就要來了!我省自2017年開始啟動普通高等學校學分制改革試點,暢通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本校學習與他校學習之間的轉換通道。我省普通高校學分制改革試點正在加快推進。大學生可跨校選課啦 江西14所高校試點十四所試點高校●南昌片區的試點高校為:南昌大學、江西師範大學、江西農業大學、江西財經大學、華東交通大學
  • 大學生跨校去選課,照樣能拿學分
    嶽麓山大學科技城大動作來了:推動學分互認、教師互聘、課程互選湘江邊、嶽麓山下,嶽麓山大學科技城簇擁了20多所高校院所、57個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匯聚了40餘名「兩院」院士、10餘萬名科研人員、30餘萬名在校大學生
  • 3600餘人已經跨校選課成功,這裡面有你嗎?
    自跨校選課系統開放以來,截止到1月16日晚20時,已經有3600餘人次在平臺上進行了選課。給江西省教育廳點讚!我是通過學校的通知知道這件事情的,覺得跨校選課這件事真的很好!我選了江西理工大學的鋼琴歌曲彈奏課程,我個人是對這方面很感興趣的,但我們是專業的醫學院校,沒有這門課程,跨校選課讓我彌補了這方面的遺憾。我最開始選擇了二門課程,但是通過系統我發現跟我自身的專業課程時間衝突了,只好退選了一門課程。希望以後能夠在這個選課平臺上有更多的課程可以選擇。給江西省教育廳點讚!
  • 讓「跨校選課」的改革步伐更快些
    現在機會來了。北大、清華近日發布通告,兩校教務部門達成共識,決定從今年春季學期起,互相開放部分本科課程且互認學分。北大開放27門課程,以人文社科類課程為主;清華開放12門課程,以理工類課程為主。北大提醒學生,清華的成績為等級制,選課同學取得的等級製成績將按轉學分規則由系統自動計入成績單,記為A類通選學分或全校任選學分,成績不計入GPA(平均學分績點)。
  • 大學生選擇困難調查:超九成有選擇困難,主要是購物和飲食方面
    那麼,對於大學生而言,他們是否有選擇困難的情況?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對這種現象持什麼樣的態度?近日,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大學生選擇困難話題,對全國1026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九成學生有選擇困難情況,主要體現在購物和飲食方面,出現選擇困難的主要原因是自身目標不夠明確,超五成學生認為生活中出現選擇困難很正常,超三成學生會因此而影響到情緒和生活。
  • 大學生跨校選修課程開課了
    江西農業大學學生姚敏一直喜歡國學,實施跨校選課制度後,她第一個就選報了華東交通大學的國學課程。聽了老師的精彩講授後,姚敏感到收穫滿滿:「每個學校都有不同特色,開設的課程都是各個學校的精品課程,我覺得跨校選修可以拓寬我們大學生的視野,希望今後有更豐富的課程供我們選擇。」
  • 開學季調查:超九成受訪新生對大學生活有規劃
    大學生都怎麼開始大學生活?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2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3.4%的受訪大一新生期待大學校園生活。76.4%的受訪大學生將大學看作人生奮鬥的新起點。94.5%的受訪大學生步入大學前有過規劃,其中24.9%的受訪大學生有細緻明確的規劃。61.9%的受訪大學生希望學校設置學生意見箱,及時關注學生意見和建議並給予反饋。
  • 選課觀新變化 超八成大學生選修課不只為學分
    近日,中國青年報校媒聯盟面向全國100餘所高校的532名大學生發起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5.1%的受訪大學生表示選修課不只為學分,教師授課水平、考試的難易程度、作業量、課程的實用性都成為影響學生選課的重要因素。  46.2%受訪大學生表示選課時更看重教師授課水平  「請用經濟學原理分析『為什麼男人有錢就會變壞』。」
  • 大學生跨校選修課程開課了 14所高校納入試點範圍
    原標題:大學生跨校選修課程開課了  去年,我省正式啟動普通高校校際學分認定和轉換試點工作,南昌、贛東北、贛南三個片區的14所高校納入試點範圍。  3月14日,記者了解到,10日開始,第一批跨校選修課程已經在華東交通大學、南昌工程學院、景德鎮學院、江西理工大學等高校同步開課。
  • 「跨校選課」亟當避免門第觀念
    北大提醒學生,清華的成績為等級制,選課同學取得的等級製成績將按轉學分規則由系統自動計入成績單,記為A類通選學分或全校任選學分,成績不計入GPA(平均學分績點)。清華規定,學生所選的北大課程學分計入學校文化素質核心課學分。「跨校選課」,相當於增加了學生可選課程的總量,擴大了課程選擇面。能共享他校的優質課程資源,修讀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這對學生來說無疑是好事。
  • 近九成受訪大學生曾期末通宵複習
    北京某高校輔導員鄭陽回憶,自己本科時,有過一兩次通宵複習的經歷,不過中間也會休息,並不是一整夜都在複習。「現在通宵複習的學生還是挺多的,可以通宵的自習室在期末時一般都會爆滿。我本科時身邊也有一些同學會在宿舍通宵複習」。  數據顯示,88.5%的受訪大學生表示在期末有過通宵複習的經歷。45.2%的受訪大學生覺得在期末通宵複習的人多。
  • 大學生跨校選修課程開課了-江南都市報-中國江西網首頁
    江西農業大學學生姚敏一直喜歡國學,實施跨校選課制度後,她第一個就選報了華東交通大學的國學課程。聽了老師的精彩講授後,姚敏感到收穫滿滿:「每個學校都有不同特色,開設的課程都是各個學校的精品課程,我覺得跨校選修可以拓寬我們大學生的視野,希望今後有更豐富的課程供我們選擇。」
  • 近九成受訪少年兒童相信未來15年自己有更多機會成長成才
    他們對於祖國未來的發展有哪些期待?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全國少工委微信公眾號,對7881名6—14歲少年兒童進行的「你心目中15年後的中國什麼樣」調查顯示,89.8%的受訪少年兒童確認,未來15年有更多有助於自己成長成才的機會。
  • 52.6%受訪大學生建議高校就業指導早一點開始
    原標題:52.6%受訪大學生建議高校就業指導早一點開始  受訪大學生最希望得到職業發展、職業定位和決策等方面的指導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3名高校在校生或畢業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2.1%的受訪大學生希望學校增加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和幫助,受訪大學生最希望得到職業發展、職業定位和決策等方面的指導。52.6%的受訪大學生建議高校就業指導面向各年級學生,51.2%的受訪大學生希望創新就業指導課程內容與形式。
  • 暨南大學率先開通跨校網上選課系統
    新快報訊(記者 方夷敏 通訊員盧健民鄭爽)記者昨日從暨南大學獲悉,石牌六高校「跨校選課」工作已經開始,與往年學生蜂擁而至,選課人滿為患的局面相比,今年暨南大學的跨校選課就顯得異常「冷清」。原來,暨南大學今年成功開通了跨校學生網上選課系統。
  • 超四成受訪大學生表示:自己或身邊人遇到過金融詐騙
    近日,有媒體報導,安徽一名大學生遭遇校園詐騙案件,損失8萬餘元。此類案件在校園中並非個案,讓大學生了解防範金融詐騙知識,提高金融安全意識顯得尤為重要。為此,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圍繞防範金融詐騙話題,對全國10518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四成大學生表示自己或身邊人曾遇到過金融詐騙,電信詐騙、非法校園貸、釣魚網站系導致被騙的常見類型,超九成受訪者認為大學生被騙原因是防詐騙意識淡薄,近六成表示喜歡通過短視頻獲取防騙知識。
  • 調查:過半數受訪大學生課餘閱讀時間日均不足1小時
    【來源:中國新聞網】4月21日,一份高校師生閱讀習慣調查報告顯示,紙質書仍然是大學生的閱讀首選,此外,過半數受訪大學生課外閱讀時間日均不足1小時,電子產品的幹擾是最主要因素。超半數受訪大學生課餘閱讀日均不足1小時閱讀時間上,近九成受訪大學師生課餘閱讀時間日均在3小時以內。 具體來看,42.2%的大學教師日均讀書1小時以內,46.6%的大學教師日均閱讀1至3小時。
  • 江西首批跨校選修課在14所高校啟動 國學課座無虛席
    來自江西省各個高校的約400名大學生濟濟一堂,現場互動熱烈。 黃曉鶴 攝  中新網南昌3月14日電 (夏宇記者王劍)記者14日從江西省教育廳獲悉,江西省第一批跨校選修課程日前在華東交通大學、南昌工程學院、景德鎮學院、江西理工大學等高校同步開課。2017年秋季,江西省正式啟動普通高校校際學分認定和轉換試點工作,在南昌、贛東北、贛南三個片區的14所高校進行試點。
  • 67.8%受訪大學生希望在大學裡提高社交能力
    大學生們在大學裡都有什麼目標?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674名在校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受訪大學生們在初入大學時,75.1%的人心情激動,其中,19.8%的受訪大學生感到迫不及待、躍躍欲試,55.3%的受訪大學生對大學生活充滿憧憬和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