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山大學科技城大動作來了:推動學分互認、教師互聘、課程互選
湘江邊、嶽麓山下,嶽麓山大學科技城簇擁了20多所高校院所、57個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匯聚了40餘名「兩院」院士、10餘萬名科研人員、30餘萬名在校大學生,是全省當之無愧的自主創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轉化地、高端人才集聚地。
如何建設最美大學城、領先科技城、一流創業城,推進大學科技城高質量建設發展?三湘都市報記者9月4日獲悉,省教育廳已出臺《關於推進嶽麓山大學科技城建設和發展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將在「人才培養和產教融合」等方面,大力推進大科城發展。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京 楊斯涵 實習生 殷淵
學分互認、教師互聘、課程互選
湖南大學的學生可不可以去中南大學上課?可以!學分還可以互認!根據《實施意見》,將推動開展教師互聘、課程互選、學分互認。大科城高校在確保各自教學需求的基礎上,通過互開課程和名師講壇等多種方式開展教師互聘工作,最大限度共享各校優勢特色學科專業的教師資源。
在確保本校學生選課需求的前提下,選擇有共性需求的優質精品課程或部分課程富餘學位,供其他高校的學生自主申請選修,在線開放課程實現跨校選修,由學生根據個人需求自主選修。共同建立校際學分認定和轉換制度。學生跨校選修課程,經所在學校審核同意,由課程開設學校進行考核並頒發課程證書或出具課程成績,抄送學生所在學校教務部門進行審核認可。
離崗創業教師,可享在崗人員同等權利
圍繞湖南重點產業導向,推動大科城高校依託本校優勢學科,在大科城建設特色鮮明、科技創新成果突出、產業匹配度高的眾創空間或創新創業基地,引導和支持大學生在大科城創新創業。進一步鼓勵高校教師保留教職離崗創業,對於離崗創業、落戶大科城的教師和科研人員,可保留人事關係,與原單位其他在崗人員同等享有參加職稱評聘、考核獎勵、崗位等級晉升和社會保險等方面的權利。
大科城高校要建立孵化器培育平臺,鼓勵高校與企業在大科城共建孵化載體,聯合打造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積極鼓勵大科城高校的合作企業、校友企業在大科城建立研發基地、進行科技成果孵化,共同建立技術轉移轉化服務機構,並推動孵化企業從大科城向開發區、產業園區轉移。
依託大科城高校和企業現有的國家級科研機構和學科群,加強合作交流,推動實現多學科交叉前沿領域重大原創性突破。推動大科城高校和企業的科技創新平臺與儀器設備實現共通互享,將科研設施與儀器的管理和開放共享的網絡信息服務平臺進行對接,實時公開科技創新平臺與儀器設備使用狀態,形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體系健全、共享高效的創新平臺體系。在此基礎上,鼓勵和支持高校向大科城創新創業人員開放實驗室、圖書館等資源。
聲音
老師:落實需高校之間協商配合
能去隔壁學校「蹭課」還能拿到學分的消息傳出以後,大科城內眾多高校師生對此充滿期待。記者調查發現,讓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等高校的學生可以跨校選課、學分互認的呼聲由來已久,相關部門甚至還拿出過實施方案,但最後因為各種原因沒有落實。湖南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歐福永認為,政策要真正實施,還需要高校之間相互協商配合。「各所高校的學生管理制度不同,師資水平也存在差異、課程資源也有差別,不解決這些問題,就很難建立學分互認制度。」
學生:期待課程互選儘快實現
記者也發現,高校的一些「金課」往往已經吸引了很多外校學生前來「蹭課」。比如中南大學徐海老師的《名偵探柯南與化學探秘》選修課,不僅備受本校學生關注,還有很多外校學生會慕名前去學習觀摩。中南大學大三學生陳航宇表示,希望各校能開放一些特色課程供外校學生選修。在具體選課時,還需要打造一個網絡選課平臺,方便大家選課。
湖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鄒玉鳳對「教師互聘」的舉措也很期待。她表示,自己經常會在朋友的帶領下,悄悄去旁聽中南大學名師楊雨教授的課或講座。「如果今後各校的名師都能到相鄰的學校『串門』講課,那我們足不出校就能得到名師大咖的指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