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課觀新變化 超八成大學生選修課不只為學分

2020-12-13 中國教育在線

  反覆核對課程代碼後,王禕和室友分坐在電腦前。她們準備在學校選課系統開放的瞬間,立即按下「選課」按鈕。

  在王禕看來,雖然選不上心儀的課程也能去旁聽,但她總覺得「既上了有意思的課,又能拿到學分」才是最理想的狀態。「時間和精力總是有限的。」王禕說。

  近日,中國青年報校媒聯盟面向全國100餘所高校的532名大學生發起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5.1%的受訪大學生表示選修課不只為學分,教師授課水平、考試的難易程度、作業量、課程的實用性都成為影響學生選課的重要因素。

  46.2%受訪大學生表示選課時更看重教師授課水平

  「請用經濟學原理分析『為什麼男人有錢就會變壞』。」這是四川大學選修課「愛情婚姻經濟學」結業考中的試題,也一度在網絡上走紅。

  上過這門課的葉娉同學表示,老師上課時思路清晰,邏輯縝密,幽默風趣,善於用經濟學理論分析各種案例。這門課無疑是同學們眼中的「香餑餑」。

  黑龍江大學的杜寧寧告訴筆者,選修課「馬克思哲學經典導讀」在學生中非常出名。據他介紹,該課的主講教師是九位大咖級教授,他們面向全校學生,輪流講授哲學經典。年過八旬的張奎良教授也出現在這門選修課的講臺上——頭髮花白,全程站立,滿黑板的講義,依舊激情四射。課程結束後,全班同學不由得起立,鼓掌目送教授離開。張奎良留下辦公地點,邀請同學與他探討哲學問題。杜寧寧認為,「公選課專業性相對較弱,學生聽課效果也差強人意——但當教師融心血於公選課,學生自然報以掌聲和尊重。」

  在中山大學大三學生丁一看來,公共選修課「植物的智慧」也屬於搶手的一類課程。課堂上老師幾乎不點名,但是很少有學生缺席。據她介紹,這門課程內容豐富,老師會結合電影書籍等文學作品分析植物的各種功能,同時布置一些課後實踐作業。丁一選擇的課後作業是種植向日葵,觀察白天向日葵花盤的旋轉情況,記錄向日葵發芽開花凋謝的過程。「老師說第整百位發作業到郵箱的同學還可以得到一本植物圖譜!」丁一覺得這樣的抽獎為課堂增添了許多樂趣。

  中國青年報校媒聯盟調查結果顯示,81%的受訪大學生在選課時看重授課教師的名望和授課水平,57.3%的受訪大學生表示所選「課程內容是自己擅長,想進一步學習」。同時,71.4%受訪大學生會選擇考試簡單,作業少,學分易得的課程。

  對應屆生寇玲來說,大四的選課更讓人糾結。上學期,正在準備碩士研究生招 生考試的寇玲複習任務重,恰巧這時學院一位知名教授新開設了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寇玲明白,修習這門課需要付出很多精力做實驗,在一定程度上會擠壓備考時間,但是如果放棄這門課程會讓自己覺得本科生涯有遺憾。

  寇玲糾結了很久,還是決定選擇了這門課程。「跟隨這位老師學到的治學態度是受益終身的,」寇玲說,「很慶幸自己沒有放棄。」

  中山大學2016級本科生陳碩在大二時選擇由中文系轉入新聞與傳播學院,他坦言,剛入學時,和身邊的很多同學一樣,自己有一種好好學習、利用公選課拓寬知識面的熱情,「希望有很多本專業知識外的收穫」。然而,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他感覺「通過公選課學什麼東西好像是不太現實的」,因為公選課的性質讓人很難自控。在大一下學期,他開始「功利地」把重心放在專業課學習上,而公選課只關心點名與否、考核方法、給分標準等等信息。

  學長學姐的「經驗帖」成為選課重要參考

  「每個大學生都為選課困擾過吧。」陝西師範大學柴丹說,「我們讀高中是沒辦法自己選課的,在大學通過選課感受到了大學『海納百川,兼容並包』的氛圍,想上什麼課就上什麼,也是一種幸福的『煩惱』。」

  每到高校選課季,學生會在社交媒體和校園網絡上發布選課求助帖,相應也會出現各種經驗帖。這些經驗帖絕大多數來自同校的學長學姐。他們作為大學校園的「老玩家」,對於選課擁有更多「經驗值」,每到「選課季」自然就會將「經驗」傳遞給學弟學妹們,學弟學妹們再將聽來的「經驗」進行傳遞,久而久之甚至會形成選課信息「江湖」。

  中青報校媒聯盟的調查顯示,70.7%的受訪大學生會在選課前尋求學長學姐建議,其中93.4%的受訪大學生會聽取學長學姐的一些建議。

  武漢大學的學生陳鴻輝告訴筆者,學長和學姐會把公選課的經驗帖組合成集,自己每次選課前都會參考前輩們的經驗帖。「先查詢,後了解,才敢選,絕對不會冒著風險去選平均分很低的課,因為不能保證自己能順利通過。」陳鴻輝說。

  在江蘇一所高校讀書的大四學生許冰倩表示,自己選課「完全憑眼緣」。她解釋道,學校的公共選修課通常考核難度不大,不需找學長學姐諮詢。

  上海大學的尹瑩瑩表示對於學長學姐的建議,她堅信「兼聽則明」。因為她發現,有些學長學姐總是喜歡推薦課堂氛圍比較寬鬆的課程,「對於我本人而言,我更想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識面。」

  「要破除學姐學長的『傳說』最重要的是讓我們有試聽的權利。」暨南大學的林同學認為,學校應該保證每一門選修課的第一節課都是試聽課,讓選課的學生先去了解一下這位老師上課的風格、教學大綱,再決定要不要學這門課。她打比方說,「就像現代人談戀愛要認真相處了解後才結婚,學校也應該把選課中『盲婚啞嫁』的現象消除掉!」

  超六成大學生選擇知「難」而上

  中國青年報校媒聯盟的調查顯示,對於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即使授課老師很嚴格,也有65.5%的受訪大學生表示不會棄選。

  暨南大學大四學生林淼表示,她四年來的選課標準都只有一條標準——「課堂要有乾貨」。這樣的標準也促使她總是選擇一些傳聞中很難的課。她笑稱,「越到後面就越會發現,課程內容難我也還是能以不錯的成績通過考核,如果真的很喜歡一門課,那就大膽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林淼也堅信老師嚴格是負責的表現。在她看來,只要堅持,跟著老師的計劃學習,一定能建立自己在該門課程的學習地圖。」她還記得選修的「傳播方法研究」這門課,老師要求極嚴,她需要在學期內完成一項調研,並要用到質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方法。她和小組成員們每周都外出做志願者、撰寫觀察筆記,還要進行深度訪談、設計、派發問卷,在圖書館寫報告。她回憶起那段時間直呼「真心累」。但是,最後她和小組成員寫出了一份質量極高的調研報告,覺得「一切辛苦都值了」。

  據遼寧一所高校教務處工作人員介紹,該校開設人文選修課達100多門,其中只有不到10門會因選課人數不足而不能開設。「雖然開的多,但這麼多年最受歡迎的一直都是那幾位老師的課,在學生中很出名。」

  閩南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林老師告訴筆者,每年選課都有要退選和重選的同學。「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全班集體退選某門課程,導致任課老師沒課可教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對冷熱門課程的兩種極端表現,引起了學院領導的重視。「根據培養計劃,有些課程非常重要不會因為選課少而停止開課,而大多數人喜歡上口碑良好的課,此時提高老師的講課水平顯得非常重要。」林老師說。

  為了上好公選課,閩南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於老師提出了「小班教學法」。「目前學生和老師普遍錯誤認為選修課沒有必修課重要,因為選修課學分少且以考察課形式出現。」但他認為,從培養學生角度出發,選修課更能激發學生興趣有助於學生對某個領域的深入學習,更適合小班教學。

  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馮芃芃認為,現在所謂的「功利性選課」背後,首先是一種「無奈」,因為值得學生認真對待的課程不夠多,於是他們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能夠輕鬆拿高分的課程。但是她同時也指出,做好公選課的教學並不容易,需要開課老師更多投入到教學設計中。就中山大學的情況來說,她表示,這些年,這種現象一直在好轉。「其實我自己開課時,第一周總會問大家的課程期待。可以說有一個趨勢,希望課程輕鬆的聲音越來越少,希望能夠真正學到東西的回應越來越多。」

  她認為,在理想的公選課狀態下,老師應該認真對待學生的時間,準備好課程;學生也尊重老師的時間,認真對待課程。她希望修課的學生不是因為沒有其他可選的才來,而是真心對課程感興趣,能夠積極參與,完成課程任務。她也表示,「這麼做的前提是要開出足夠多有質量的課程,學校出臺政策,鼓勵老師們進入公選課的教學。」(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受訪學生為化名)反覆核對課程代碼後,王禕和室友分坐在電腦前。她們準備在學校選課系統開放的瞬間,立即按下「選課」按鈕。

  在王禕看來,雖然選不上心儀的課程也能去旁聽,但她總覺得「既上了有意思的課,又能拿到學分」才是最理想的狀態。「時間和精力總是有限的。」王禕說。

  近日,中國青年報校媒聯盟面向全國100餘所高校的532名大學生發起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5.1%的受訪大學生表示選修課不只為學分,教師授課水平、考試的難易程度、作業量、課程的實用性都成為影響學生選課的重要因素。

相關焦點

  • 超八成受訪大學生表示選修課不只為學分
    超八成受訪大學生表示選修課不只為學分東北大學 馬佳序 中山大學 梁心璐 閩南師範大學 魏翠雲反覆核對課程代碼後,王禕和室友分坐在電腦前。她們準備在學校選課系統開放的瞬間,立即按下「選課」按鈕。近日,中國青年報校媒聯盟面向全國100餘所高校的532名大學生發起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5.1%的受訪大學生表示選修課不只為學分,教師授課水平、考試的難易程度、作業量、課程的實用性都成為影響學生選課的重要因素。
  • 必修課、選修課、限選課、任選課……學姐幫你解析如何修滿大學學分
    答案是當然也很重要了,不過大學的分不單是指每門課程的專業成績,同時也包括這門課程的學分。學分是獲得大學畢業證和學位證的前提,一般高校要求修夠200各左右的學分才能如願拿到「雙證」。大一新生軍訓完後,就要面臨著選課的問題,很多大學生在選課過程中沒有仔細研究本專業的培養計劃,須記住,千萬不要脫離培養計劃選課,不然很容易存在盲從性和盲目性。還有學生對於課程屬性不知甚解,在這裡就常見的必修課、選修課、限選課、任選課作一個解析。第一類課程,必修課。
  • 大學開學「選課潮」:部分選修課成「選休」(圖)
    隨著新一輪「搶」課大戰的開始,許多新穎有趣的選修課很吸引大學生,比如浙江紡織服裝學院的「微博與社交」,中南大學的「名偵探柯南與化學探秘」,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愛情心理學」,中國地質大學的「舞龍」,南京大學的「武術養生健身氣功」,南京醫科大的「足球裁判法規」……那麼西安各高校的學子又在搶哪些選修課,而選修課的上座率又如何呢?
  • 廣東:鼓勵用創新實踐學分替代選修課學分
    要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列入人才培養方案,積極開發創新創業類課程並納入學分管理。增加實踐教學比重,確保各類專業實踐教學學分。鼓勵學生通過社會實踐、發明創造或參加科技、競賽活動獲取創新實踐學分替代選修課學分。對畢業論文(設計)、專業論文、調研報告被社會有關部門採用或在解決生產實際問題中,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者,可適當獲取部分學分替代選修課學分。
  • 超九成受訪大學生希望有更多跨校選課機會
    李葉說,校際互選課在大一學生中比較受歡迎,「大一專業課不多,大家有更多時間可以上選修課,年級高了,選修課學分一般就修夠了,會在專業課上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調查顯示,71.0%的受訪大學生所在學校開展了與其他學校的課程互選。96.4%受訪大學生希望高校多給學生提供跨校選課的機會。
  • 大學選修課如何選擇?大一新生別迷茫,這份「選課攻略」值得一看
    大學除了必修課,還有選修課,同樣計入成績,比重比較大,所以選課就成為一件重要的事。很多大一新生對此感到很迷茫,不知道要怎麼選,選擇哪些課程才是最好的,作為過來人,筆者為大一新生整理了一份「選課攻略」,比較實用,值得一看。一、選課流程大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課程,有機會學習更多廣泛的知識,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 大學生跨校去選課,照樣能拿學分
    嶽麓山大學科技城大動作來了:推動學分互認、教師互聘、課程互選湘江邊、嶽麓山下,嶽麓山大學科技城簇擁了20多所高校院所、57個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匯聚了40餘名「兩院」院士、10餘萬名科研人員、30餘萬名在校大學生
  • 大學生選修課要怎麼選,這些選課小秘訣,早知道早受益
    大學生們都知道,從大學開始到學期末,學校都會要求大學生們在網上選修公共課,有線課和線課有這兩種,是有學分計算的,那麼大學生選修課要怎麼選,這些選課小秘訣,早知道早受益,快來一起看看吧。首先,比較線課和線課的優點和缺點。
  • 大學選修課如何選擇?一些潛在規則你要了解,否則拿不到學分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選修課還是挺重要的。但是,為什麼我又說選修課不重要呢?因為同學們已經不重視選修課了。說的難聽一點,選修課就是為了學分而已,我敢問現在的大學生你們有人是真的認真聽過選修課嗎?包括我自己,選修課對我來說就是學分而已,必修課說不定還要打個瞌睡,選修課怎麼可能認真聽講呢?
  • 高校選修課爭奪戰激烈上演 熱門課程擠爆倉
    一成學生搶不到自己想要的課日前,武昌首義學院選修課網上開搶,不少學生吐槽:「花很長時間才登入系統」「搶不到喜歡的課」和「登入系統後被擠掉線」。171名學生給學校的選修課搶課系統打分,均分僅為3.63分(滿分10分)。大學生們紛紛表示:「系統太慢」「排課的名額太少」「伺服器容易崩潰」「搶得很心累」。
  • 76.0受訪者稱身邊大學生功利性選課現象普遍
    資料圖:3月11日,天津大學新推出的「精品咖啡文化與品鑑」選修課開講。中新社記者 佟鬱 攝近日,各大高校學生已經陸續拿到這一學期的課程表,除了專業課,還可以根據興趣愛好選修部分課程,但不難發現,當下大學生選課更偏向於選修與就業相關度高、易得高分的課,拓展、興趣類課程聽課人數寥寥。
  • 2019-2020學年下學期通識選修課選課通知
    2019年12月18日中午12:00後,開課部門統一發布未能開班的課程名單,選了名單中課程的學生參加第二輪選課。第二階段:2019.12.19(周四)下午16:00—2019.12.20(周五)下午17:00。此階段為因所選課程未達到開班要求,課程被取消的學生進行補選;不能進行退選、改選。(四)開課校區:2019-2020學年下學期僅在楊林校區開設通識選修課。
  • 湖北高校千人搶選修課 性學概論成熱門
    這是武漢理工大學的「秒課大戰」,該校教師雷五明開設的《大學生職業規劃》選修課,1800人搶210個名額,選課系統差點癱瘓。雷五明老師的課為何這麼熱?去年「秒」上該課的材料學院大二學生雷江浩至今回味無窮。雷江浩:我主要喜歡他的講課風格,詼諧幽默,還有他也經常請記者、法警來給我們講一些社會上的知識,課堂氣氛很好,能增加人的閱歷。
  • 四川新課改高中生選課掙學分並不意味可提前畢業
    適應選課掙學分   高中要分設行政班和教學班   新課改較目前的教育模式最大的區別就是實施學分制,課程由必修和選修兩部分構成,並通過學分描述學生的課程修習狀況。按照教育部的規定,高中課程設置了語言與文學、數學、人文與社會、科學、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和綜合實踐活動八個學習領域。
  • 藝術選修課非常"搶手" 滬高校公共藝術課將記入學分
    東方網1月8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日前,《上海市文教結合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公布,其中提出未來三年內,要求全市所有高校開設公共藝術課程並計入學分。  未來三年裡,有關部門將實施師生人文綜合素養普及提升計劃,注重大學生藝術素養,鼓勵開設更多戲劇課,要求全市所有高校開設公共藝術課程並計入學分,引導每一位大學生在校期間至少修讀1-2門藝術課程。
  • 大學生選修課要怎麼選?這些選課小秘訣,學姐:早知道早受益!
    大學生們都知道,到了大學開學初或者學期末,學校都會要求大學生們在網上進行選修公共課,有線上課和線下課這兩種,是有學分計算的,那麼,我們該如何選課呢?是選線上課還是線下課呢?選什麼類型的課呢?但是,線上課對那些自制力比較差的同學來說是很好的,線上課每年都有代刷課的現象,這樣一來,那你選修公共課除了有學分之外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選修課一般都是常識性東西,專業性不強,目的是為了擴寬學生視野,提高自身素質,上大學就是來提高自己的,增長自己見識的,代刷網課的話你是一點東西都學不到的,而由於線下課是要有結課考試的,考試合格之後才會有學分,學生多多少少都會學些東西的
  • 大學裡的選修課:你知道怎麼選課能釣到男神/學妹嗎? | 大學生之聲
    如果每個分數段都按照分數段的中位數(80-90分的都按85分)粗略算出的男生選修課平均成績為80.8分左右,而女生則為82.6分左右。985,211,以及普通本科高校的分數平均值分別為:84.56;82.88和81.56分,這種現象一方面是因為985高校學生學習基礎本來就更好,另一方面也是他們對於選修課的學習態度更加認真的原因。
  • 大學生該如何選課
    在選修課有兩個方面,專業選修與通識選修。專業選修一般是本專業的專業課選課,在一個培養方向上存在一系列課程,在某個階段性的培養方向或者水平存在要求,需要在一系列選課中選夠要求的學分就可以,這種情況下,對於課程和老師都有選擇權,作為成年人,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感興趣的方向或者自身需求,選擇合適的選修課程。
  • 大學選修課如何「搶」?新生要提前明白套路,學分保證幫你拿到手
    ,但是也是會被記入到成績裡面去的,會影響到你以後的畢業問題,所以選課就成為大學生入學之後的第一件大事。相信很多學生都知道「選修課」是需要「搶」的,可是又很茫然這個「選修課」怎麼搶?不明白選什麼課程才是最好的?不用擔心,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準備了一份「選課攻略」,學分保證幫你拿到手!
  • 廣東學分制改革文件出臺 大學生修滿學分可提前畢業
    日前,廣東省教育廳正式下發《關於普通高等學校實施學分制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大幅提高了大學生課程選擇的自主性,相關改革已經在省內部分高校啟動。  《意見》提出,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身體狀況、經濟條件等實際情況,按照學校公布的開課計劃和選課規定跨學期、跨專業、跨班級選課。學生選課時首先保證必修課的修讀,選課數量應與學生的學習能力相符,而學校則要規定學生每學期或每學年所應修讀的最低或最高學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