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郵品裡愛上美麗南海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2021-01-11 寧波晚報
  三沙設市紀念封:2012年7月24日,海南省三沙市掛牌成立。三沙市管轄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及其海域。為紀念三沙市設立,海南省集郵業務局發行紀念封一套四枚。 南沙群島郵政局成立紀念封 1959年西沙群島日戳 國家郵電部郵政總局回信

  □記者 陳愛紅

 

  西沙求戳第一人英國人James Negus先生求得的1959年的西沙群島日戳封,西沙部隊戰士1979年給家裡匯款的航空匯款單,西沙氣象臺工作人員的實寄封和原信,南沙群島郵局成立紀念封,三沙市設立紀念封……在趙晨沙的郵品收藏夾裡,有200多件關於中國南海的郵品,從實寄封、匯款單到包裹單、明信片,不僅數量多、品種齊全,而且品相較好。也許這些現代郵品的經濟價值不是特別高,但它們展示的文化價值和史料價值讓趙晨沙對之愛不釋手。他說,這種收藏,與錢無關,完全是興趣使然。

  看地圖迷上南海,從剪報到郵品收集

  1973年出生的趙晨沙是地道的寧波人,從小特別喜歡看地圖,也記住了很多海峽和島嶼,其中包括南海的諸多島嶼。

  10多歲的時候,趙晨沙從爸爸帶來的《參考消息》裡看到了外國媒體對南海的報導,就開始做南海的剪報。他甚至還寫了一篇小文章表達自己對南海的熱愛,其中寫道:「不知從何時起,我迷上了這片遙遠的海的國土。於是一遍又一遍,仔細地端詳,這是什麼島?這是什麼礁?心中有一種莫名的、難以割捨的南海情結。」

  1997年,趙晨沙因病在家休養,其間收集了更多關於南海的報導。他還讓朋友向在西沙當兵的親人求了第一枚西沙的郵政日戳,日戳上的地名是「海南西南中沙群島」。趙晨沙一下就喜歡上了美麗的郵戳,從此開始專門收集有關南海的郵品。

  1991年,郵電部發行《海南風光》郵資明信片一套共10枚,其中兩枚分別為「西沙石島」和「南沙永暑礁」;1998年,中國郵政第一次發行與南海有關的特種郵票———《海底世界珊瑚礁觀賞魚》,中間的過橋票圖案為西沙群島;2004年,新中國成立55周年時,中國郵政發行的「中國邊陲風光」郵票裡,也出現了西沙島嶼;2013年,中國郵政發行的「美麗中國」普通郵票裡,出現了三沙七連嶼。這些郵品在發行時並不起眼,很多郵迷也沒有對之進行特別關注,但趙晨沙一套也沒落下。

  為了一枚日戳封,他坐了8小時火車趕赴深圳

  網際網路的普及為郵迷們相互交流提供了極大方便。趙晨沙經常在網上逛各種論壇,尋找有關南海郵品的信息,這不僅讓他找到了一些西沙、南沙郵品,還結交了諸多郵友和一些海軍老兵。他建立了一個中國南海諸島集郵群,群成員來自全國各地,大家常在群裡展示藏品,相互交流。

  2014年秋,趙晨沙看到深圳一位郵友在網上展示他剛剛拍到的一枚1959年7月1日廣東西沙群島日戳封,還附有國家郵電部郵政總局信件一封。他馬上意識到,這是目前所見最早的西沙群島日戳,正是他夢寐以求的藏品!他趕緊與這位郵友聯繫,希望對方能轉讓。對方開出了很高的價格,趙晨沙還是決定買下來。第二天剛好是雙休日,他坐了8小時火車趕到深圳,見面後刷卡付款買到了日戳封。如此孜孜以求,只因趙晨沙認為這枚1959年的日戳封價值巨大,是他所有南海郵品中的靈魂所在。

  2015年1月,趙晨沙在朋友圈裡看到一張1979年西沙的航空匯款單,據說是廣東一位老集郵家的藏品,藏友們覺得價格高了點,老人家卻不二價。趙晨沙看到了這件藏品的價值:1978年5月,三亞至西沙的委辦直升飛機郵路開通,每3天一班,由榆林基地海軍派機飛行。這張航空匯款單是西沙開通航空郵路最好的見證物。他趕緊聯繫這位老人家,對方很有個性地說:「要就趕快來買,自己來拿,不寄送。」趙晨沙擔心夜長夢多匯款單被別人買走,恨不得馬上飛赴廣州,但是他要上班。就在這時,有個朋友在微信裡曬行程「明天去廣州」,他趕緊與朋友聯繫,讓朋友幫忙把匯款單帶回來。這個朋友很吃驚:「就一張紙而已,真值那麼多錢?如果是假的怎麼辦?」趙晨沙回答他,這個老集郵家在收藏圈是有名望的,東西肯定不會假,只管付款取貨就行了。這張航空匯款單現在成了趙晨沙藏品中僅次於1959年西沙群島日戳封的重量級藏品。

  如今,趙晨沙已收集了200多件關於南海的郵品,除了郵票、首日封和公函,還有西沙老兵寄給女友的匯款單和信封;有1976年西沙氣象臺工作人員寄給媽媽的信件,信中寫道:由於下海較多,涼鞋、拖鞋、布鞋都爛掉了……這些都是南海郵政歷史的見證。趙晨沙介紹說,南海諸島最初隸屬廣東省,1988年劃歸海南省管轄,西沙的郵路分為水運郵路和航空郵路……這些變遷都能從他收藏的郵品中找到實物印證。

  收集了這麼多關於南海的郵品,但趙晨沙還沒到過南海。他有一個夢想,希望帶上這些郵品,在三沙永興島舉辦一次南海郵品展,讓郵品展示南海郵政的發展歷史,表達他對南海的熱愛。

  求戳秘笈

  情真量少附回程郵資

  除了收集郵品,趙晨沙還製作少量信封,寄到三沙郵政部門求戳,然後贈送給有同樣愛好的郵友。

  趙晨沙介紹說,近年來,南海主題郵品成為集郵愛好者關注的熱點題材,但這方面的郵品數量有限,集郵愛好者們常常通過主動求戳來豐富自己的藏品。三沙市郵政局會收到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求戳信,因為工作量大,郵政局的工作人員並不會回復每一封求戳信。而趙晨沙先後四次向三沙寄去求戳信,每次都能成功。

  趙晨沙總結了求戳成功的經驗:寫信過去,信中寫明需求,要真誠懇切;為安全起見,用一個大的信封裝;裡面除了裝求戳的信封或明信片外,再附帶一個回寄的信封,信封上要貼夠郵資,最好是掛號信,這樣不容易丟失。切記,求戳的信封或明信片的數量不要太多,否則人家以為你是為了賺錢。

  特色藏品

  1959年西沙群島日戳

  和國家郵電部郵政總局回信

  日戳和回信最初出現於2013年12月香港布約翰(John Bull)郵票拍賣有限公司的「新中國郵票專場」拍賣會。回信中提及,1959年4月英國著名集郵家James Negus先生寫信給中國外交部,要求加蓋西沙群島郵戳。外交部將信轉給郵電部,郵電部郵政總局幫其加蓋郵戳後,將日戳封與信一起寄給他。James Negus先生是歷史上西沙求戳第一人。這也反映了西方國家和公民對南海諸島屬於中國領土、領海主權的認知。

 

  西沙群島航空匯款單

  匯款人為西沙部隊戰士,於1979年1月25日將錢款從西沙群島匯往湖南長沙。

  西沙郵政機構成立以來,郵件主要靠往返西沙群島的船隻運輸,基本上每月一次。1978年5月,三亞至西沙直升飛機郵路開通,長336公裡,每3天一班,由榆林基地海軍派機飛行。

  此件印證了當時西沙群島開通航空郵路的歷史。

 

  南沙群島郵政局成立紀念封

 

  1988年10月1日,南沙群島郵政局成立,這是我國最南端的郵局。同年11月1日,南沙群島郵政局開始營業,海南省郵票公司在開業首日制發紀念封1枚,刻制啟用紀念戳1枚。

相關焦點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人物    名片    賀秋帆    北京三聯《愛樂》、上海《看電影》雜誌專欄作家,寧波圖書館系列講座《秋帆樂話·如是我聞》、寧波交響樂團系列講座《寧波交響·秋帆導讀》、寧波電臺系列節目《相約秋帆·洗耳恭聽》主講人,著有音樂筆記《洗耳恭聽》等。
  • 儘可能地 「滿載而歸、不虛此行」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由於多種原因,我沒有來過寧波,非常遺憾。這次前來,我感到非常高興,不僅要藉此機會,虛心向寧波的同行學習辦報辦網經驗,還要好好感受一下寧波的城市風情,領略天一閣藏書樓、老外灘港口等歷史文化名勝,儘可能地「滿載而歸、不虛此行」。    作為東西部協作的對口幫扶單位,寧波日報報業集團給了黔西南日報太多的支持和幫助,作為黔西南日報的一員,我很感動。
  •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教培機構已成為不少學生求學生涯中的一個有效補充,那麼,在寧波眾多的教培機構中,您最信賴哪一家?自上周四寧波晚報刊登了「2020教培行業年度口碑榜評選全面啟動」的消息後,我們的郵箱收到了不少家長推薦和機構自薦的信息。即日起,年度口碑榜評選活動進入市民投票環節,歡迎讀者朋友來信(或郵件),對您所信賴的教培機構投上寶貴一票。
  • 寧波大學男籃 創造歷史!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通訊員供圖    昨天,在福建泉州進行的第22屆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一級聯賽全國賽男子組八強戰爆出冷門,寧波大學隊96:86力克「三冠王」北京大學隊,隊史首次挺進CUBA四強。    賽後,寧波大學體育學院副院長、寧大男籃前主教練任峰接受了記者採訪,他表示:「2009年第一次帶隊徵戰CUBA,已過去十多年了,一步步走來沒有人比我更清楚,我們有很多次可以衝擊前四,但都失之交臂。這一次我的學生江慈擔任主教練,把比賽拿了下來,我非常非常開心!寧大男籃的精神,責任、寬容、奉獻,不管在訓練還是比賽中都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們要把它傳承下去,打造寧波的體育名片。」
  • 公園安裝噪音監控裝置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遞交方式如下:    寧波晚報微博:    http://weibo.com/nbwb0574    寧波晚報微信:公眾號搜索「寧波晚報」,回復「直通兩會」獲取留言頁面,在本頁面中寫下您想對代表、委員說的話    寧波晚報熱線:87777777 記者 石承承
  • 姐弟倆考上職高 父親多了份兼職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你說這麼熱的天,人家孩子都躲在空調房裡,他們卻在太陽底下掃地,我看著心疼。後來我眼睛好一點了,就沒讓他們幹了!」    孩子們幫他掃馬路,這個舉動在張士亮意料之外,卻也在情理之中,因為姐弟倆從小就很貼心,懂事。「每天晚飯後,他們會分工幹家務,姐姐洗碗,弟弟掃地;媽媽洗好的衣服,他們會幫著晾到陽臺;知道掙錢不易,從不亂花錢……」張士亮說。
  • 從「量化矽谷」到金融小鎮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金融集聚區創客夢想升級  兩年多前,連續兩次獲得加拿大皇家銀行「最高業績獎」的金融學博士樓軍龍和一群從美國華爾街歸來的年輕金融投資家「組團」來到寧波,在此創立寧波量化矽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帶來了「量化對衝」這樣一個新鮮詞彙和用「數學公式」投資的概念。  憑藉在數字金融領域的經驗見識,樓軍龍和他的「海歸團隊」將建立金融集聚區的創客夢想帶到寧波。
  • ——寧波「十三五」改革發展回眸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傳統製造業走向高精尖,新興產業蓬勃興起,智能製造迎來2.0版,5G+工業網際網路快速布局,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迎來發展黃金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正在這片9000多平方公裡的熱土上轟鳴。    「優」無止境    「在寧波,我遇到了做科研最好的時代。」方太集團技術總監李斌道出了寧波科創人員共同的心聲。
  •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蓀湖花海    初夏時節,作為寧波「老牌網紅景點」——江北蓀湖花海又開始在甬城不少市民的朋友圈裡刷屏。這樣的數字也超越了當地村民的想像。記者了解到,這片花海其實是在閒置土地上種植的,在增添美景的同時,更多了一份社會效益。    「花海」與「人海」交匯    記者昨日驅車來到蓀湖路,只見路旁是排排綠樹,樹葉縫隙間有若隱若現的紫色在 「跳躍」。停好車,便迫不及待地在路旁找個口子向裡觀瞧。哇!
  • 「新年祝福進萬家」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昨日,農行杯「新年祝福進萬家」2020春聯大獎賽在環球銀泰城、鄞州萬達廣場、寧波二百、銀泰百貨江東店(世紀東方)等商業綜合體正式拉開大幕,多點開花,熱潮湧動,吸引了數以千計的市民參與,有八旬高齡的老書法愛好者,也有熱愛書法的00後、10後,在甬城掀起了一股寫春聯迎新年的熱潮。
  • 音樂扶貧,致敬成長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記者 謝曄 通訊員 洛奇) 寧波青少年新年音樂會將於2021年1月9日舉行,作為寧波音樂港青少年交響樂團藝術總監、洛奇音樂圖書館聯合創辦人,戚繆笛是這次音樂會的總統籌,主要負責音樂內容的呈現。「希望市民朋友能看到孩子們在這些年中音樂素養的不斷提升。」戚繆笛對記者說。    「本次音樂會的主題是溫暖。」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這個由老外灘、寧波市電子競技運動協會、寧波互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的「電競+文旅」寧波老外灘特色酒吧電競活動,讓寒冷的天氣變得火熱。    其實,寧波一直不缺閃耀在電子競技運動中的選手和戰隊。    走出高校來看,寧波電競運動其實也是可圈可點的。2014年5月,奉化電子競技協會正式成立,這是寧波第一個電子競技協會。2018年12月,寧波市電子競技協會成立。不過,有進步的同時也有遺憾。位於寧波國家高新區的甲子文化體育發展有限公司前幾年曾重點打造女子電競項目,舉辦的首屆中國女子競技運動會(EWG)比賽,一度成為業內熱點。
  • ——走進賞菊勝地鎮海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位於鎮海新城的寧波植物園,正在舉辦的菊展已到了賞菊佳期最後的時間,呈現在記者面前的依舊是一幅菊花爭豔的秋景圖。紅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黃的明媚妖嬈。雖是盛開在百花凋零之後,但菊花雋美多姿,以素雅堅貞取勝,讓人一見傾心。
  • 陳鴻:兩地故鄉情盎然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他講徽商,更講徽學,講歷史上徽商和寧波文化的淵源,把時代背景和商幫個體實例結合,讓人聽得興致盎然。    他,生長於安徽,大學畢業後選擇了寧波這個城市。對於第二故鄉寧波,他從新奇到探秘到熟稔,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他的微信號「紅塵一羽」中,有大量涉及寧波歷史文化、人文掌故的文章。    他迄今已在各級媒體上發表文章300多篇,經精挑細選,結集出版。
  •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12年來,柴米油鹽樣樣都漲價了,但在吳先生的公司裡,結婚紅包基本維持著200元的水平。無論是中層領導結婚,還是新人結婚,大家都是一視同仁。前幾年吳先生結婚時,也是一樣的待遇:整個部門10多個同事每人拿出200元,裝在一個紅色信封裡,寫上祝語,在婚禮當天交給新郎新娘。  唯一一次「升值」,是有同事提議,應該討個吉利,288元比較合適。
  • 田徑賽場期待 「小謝震業」「小李玲」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田徑也是寧波代表團優勢項目之一,比賽首日我市小將就已披金掛銀:女子17-18歲鐵餅比賽陳佳輝奪冠,男子17-18歲三級跳遠王哲辰奪冠,女子15-16歲100米倪雨洋摘金、王子怡獲銅牌,男子17-18歲100米盛乾東獲得銀牌,女子15-16歲鉛球胡嬌霞名列第二。
  • 一位青年畫家 傳遞愛的火把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14年前,在「甬黔攜手·萬人助學」活動中,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仁縣學子覃周奇和一位「寧波奶奶」結緣,在這位奶奶的資助下他順利完成了大學學業。如今覃周奇成了一名大學老師,一直和「寧波奶奶」保持著聯繫。    在2006年下半年舉行的「甬黔攜手·萬人助學」活動中,寧波1萬餘名市民結對了1.5萬餘名貴州貧困學子。
  • 韓東道打造美麗「田園生活」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寧波市象山縣定塘鎮小灣塘村的象山柑橘博覽園裡,一群小學生正坐在玻璃大棚前,歪著頭細細地瞅著「紅美人」,不時嘰嘰喳喳地詢問老師,認真地在畫板上畫著……    看著這幅長幼同樂、和諧歡喜的畫面,柑橘博覽園的主人韓東道開心地笑了,這便是他最嚮往的「田園生活」。可誰又知道,5年前,這片園子還是個荒地;5年後,它在韓東道手裡變成了沃土,裡面藏著許多你看不見的故事。
  • 愛國僑商吳錦堂一生心繫家鄉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吳錦堂,寧波旅日華商的傑出代表,從豆腐坊小工做起,白手起家,後來成為日本關西實業界的十大巨頭之一。    人們用「富而有德」來評價這位成功的華商。於華僑社會,吳錦堂創辦慈善、教育事業,有篳路藍縷之豐功;於家鄉慈谿,他興教育、修水利、辦賑濟,有福蔭家鄉之偉業;對孫中山,他捐巨款、獻宅邸,有情同手足之友誼。    當年吳錦堂在家鄉創立的錦堂學校,如今成為全國知名職高之一。
  • 柳梢上的 「胖翠鳥」 - 寧波晚報•數字報刊平臺
    小果樹的客人    鄞州藍青小學201班    陳曉沐(證號2020959)    指導老師 陳維娜    陽光明媚的周末,麗麗在自家院子裡種了一棵小果樹。麗麗每天都給小果樹澆水、施肥。日子一天天過去,小果樹越長越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