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傳播,截至目前(2月13日14時),根據公開統計,已有將近6萬人感染了這種病毒。
這是一種可以在人際之間傳播的病毒,主要傳播途徑包括病毒感染者排出的空氣飛沫,以及接觸表面帶有病毒的物體等等,預防它的最好方式是減少外出、佩戴口罩、洗手消毒。
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之後,會有一定時間的潛伏期,這個潛伏期的中位數為3-5天,但有個別患者的潛伏期會長達14天以上,而潛伏期過後,一些人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比如肺部感染,這是新型冠狀病毒最為常見,也是最為危險的併發症。
所以,及早識別新型冠狀病毒的發病症狀,及早接受醫療幫助,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因為早期藥物幹預,能夠避免肺部感染進一步惡化,這對於病毒感染者的生命安全至關重要。
近日,武漢中南醫院的一線醫生和專家發布了一份臨床報告,這份報告選取了138位新冠肺炎患者,其中有將近40人(29%)是醫護工作者,並對這138位患者的臨床症狀做了細緻的統計和分析。
1、發燒依然是最明顯的症狀
根據這份報告,138位患者中有136人(98.6%)出現了發燒,96人(69.6%)出現了疲勞,82人出現乾咳(59.4%),也就是說高燒、疲勞和乾咳是最為常見的3個新冠肺炎症狀,其中發燒是最典型的症狀。
不過這裡提醒大家注意,新冠肺炎的發燒一般以高燒(溫度超過38度甚至更高)為主。
2、腹瀉可能是一個「潛在症狀」
在這份報告中,138位患者中有14人(10.1%)在發燒或呼吸困難出現之前的1、2天時間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腹瀉,所以腹瀉或是腹部症狀,有可能是新冠肺炎發病的一個「潛在症狀」,但不適用於所有患者。
而之前的研究表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大便中也檢出過病毒,所以新型冠狀病毒不僅會對呼吸道造成影響,也可能會影響到消化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報告中還提及了一個案例,有位患者出現腹瀉等腹部症狀後,被送到了外科普通病房,而之後根據推測,這位患者感染了至少10位醫護人員。
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其實只是剛剛開始,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說,已將新型冠狀病毒樣本送至全球實驗室,而疫苗也有望在18個月內研發出來,當然,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科學家們能縮短疫苗研發的時間。
*提醒: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