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廁所什麼樣?市教委剛發布了規矩:校園裡的廁所每天至少打掃三次;每節課的課間10分鐘後,應根據學生使用情況對廁所進行一次臨時保潔等寫入《北京市中小學校幼兒園廁所管理規範(試行)》中。同時,各校要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定期組織學生參與校園廁所衛生保潔勞動,提升學生維護公共場所衛生環境的意識,培養學生吃苦耐勞,不怕髒、不怕累的良好道德品質。
市教委介紹,本規範所稱學校廁所,是指校園內教學用房、辦公用房等建築內的廁所和教學、辦公等建築物外獨棟獨立建設的廁所。規範規定了中小學校幼兒園廁所的管理體制、衛生保潔、設施設備維護、宣傳教育和監督檢查等,適用於全市普通中小學校、幼兒園。民辦中小學校幼兒園參照執行。
專人負責學校廁所管理
區教委是本區學校廁所管理的責任主體,負責統籌轄區內學校廁所的規劃、新建、改建、日常管理和宣傳教育工作。學校是校園廁所管理工作的實施主體,校(園)長是第一責任人,負責對校園廁所的管理、維護、保潔和服務工作進行監督檢查。
各校要明確專人負責本校廁所日常管理工作,配齊清潔衛生、設施維護等人員,確保責任到人。同時,學校應建立健全廁所管理規章、保潔作業流程、安全管理、設備管理等制度。
學校廁所也要有考核制度,明確管理部門和工作職責,督促學校加強日常管理與服務,設置專項經費保障學校廁所的日常管理和正常維護。
學校廁所每周除臭兩次
學校應建立廁所日常保潔責任制,每天定人、定時對廁所進行保潔。原則上每天不少於3次,也可根據使用情況增加常規保潔頻次。市教委介紹,保潔時應避開學生下課時間。每次保潔作業完成後須填寫《學校廁所清潔記錄表》。
規範中描述了合格的校園廁所:地面、牆壁、門、窗、紗、蹲臺、便器、座圈、蓋板、隔斷板、洗手臺、洗手(盆)池、墩布池、管理間等設施設備無積灰、無雜物,無積水、無結冰,無積尿(尿鹼汙物)、無臭味、無蚊蠅,無亂堆物品、無暴露的保潔工具和廢紙,無亂寫亂畫。廁所天花板、立牆面、燈具等確保無灰塵、無蜘蛛網。
另外,每節課的課間10分鐘後,應根據學生使用情況對廁所進行一次臨時保潔。每周應對廁所進行2次以上消毒除臭處理並有記錄;蒼蠅、蚊蟲孳生季節要及時採取滅殺措施。
校園廁所監督電話亮出來
規範提到,學校廁所門、窗、紗、地面蹲臺、便器、座圈、蓋板、隔斷板、鏡子、水龍頭、洗手臺、洗手(盆)池、墩布池、掛衣鉤、標識燈具、管理間、通風除臭等各種設施設備要齊全完好,保證使用;應配備、配足洗手液、廁紙等衛生用品,全面提升服務功能。
學校應明確專人每天對廁所設施運行情況進行2次以上檢查,發現損壞及時報修。每日檢查情況應有記錄。學校應制定年度維修和日常養護計劃,及時修繕維護並做好記錄。每周至少對各類設施設備檢修一次。
另外,學校應設置統一標識的指示牌、引導牌,廁所門口明確標示「男、女」字樣;要在廁所明顯位置公示保潔人員服務規範、檢查記錄、監督電話與聯繫方式等內容。另外,學校要制定《校園文明如廁公約》,加強對學生的宣傳教育,引導學生如廁行為文明。
【追訪】學校廁所「分數」納入年度考核
新規發布,監督細節同時發布。各區教委應建立督查工作機制,將學校廁所日常管理工作作為對相關業務主管部門年度考核內容和學校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標。
同時,市、區教委將學校廁所日常管理工作作為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加強對各區教委和學校的督導檢查。市教委表示,學校應健全完善管理制度體系,採用適當方式定期與學生、教師溝通,充分聽取廣大師生對學校廁所日常管理與服務的意見建議,不斷改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