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市2018年中考《考試說明》出爐,跟去年相比,今年中考試卷結構、考點、題型有何變化?今日(29日),上遊新聞記者邀請重慶市知名中學的一線名師為你解讀。
語文:增加名著閱讀考查
【解讀人:重慶外國語學校初三語文備課組長周麗】
今年語文中考試題將呈現兩個變化:一是增加名著閱讀考查,2018年中考考試說明相較於2017年,調整了古詩文篇目,明確劃定了「名著閱讀」篇目為《駱駝祥子》《水滸傳》,側重於對小說人物形象、關鍵情節及小說主題等方面內容的考查;二是現代文閱讀題,按照文本組合試題文段變為按照非連續性文本(實用類文本)與連續性文本(文學類文本)組合。
建議:針對以上變化,後期複習應當注意:考生對於文學名著要認真閱讀,名著的主要人物、性格、故事情節等不能靠死記硬背,要注意在閱讀中將故事情節與人物形象結合起來理解,進而明確了解名著的主要創作手法及主旨。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複習,考生應該有意識地訓練自己跨文本分析、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圖文轉化能力,對文本關鍵信息判斷、推理的能力以及用文本內容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外,古詩文默寫複習除了原文的精準記憶之外,應加強理解性背誦,做到在情境中正確選填詩文,真正「學以致用」。
文言文複習不能僅僅停留在字詞解釋和語句翻譯上,要強化語言特點、思想內容、寫作技巧的全面掌握,並能有意識地將十篇必考篇目做歸類整合以及課外相關內容的拓展延伸。
數學:填空題難度降低,選擇題難度略增加
【解讀人:重慶外國語學校初三數學備課組長肖慶】
2018年中考數學題目數量和題型設置和2017年相同。試題難度可能略有增加,對知識點的考查適度調整。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選擇題比去年難,可能會增加一部分中檔題的難度,增加一道較難的選擇題;
填空題調整了第十八題的考法,不再出現前幾年特別難的幾何填空題,會適當降低最後一道填空題的難度。
解答題的題型跟前幾年相比變化不大,最後三道大題依然是幾何證明、閱讀理解、二次函數壓軸題。
建議:後期複習中,要注意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全面複習。選擇題的難度增加後,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包括計算速度方面的熟練程度上要求更高一些。同時,學生在考試的時間分配上要進行一定的調整,給後面大題留足充分的時間去解答。
英語:新增了部分詞彙,作文分值提高
【解讀人:重慶外國語學校初三英語備課組長魯坤】
「今年的考題對學生而言,總體不會大變,但在能力考查部分可能會有明確的區分度。」 魯坤說,中考英語想要得高分,不再是件容易的事。
今年繼續加強對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試題會有「一減」「兩增」。單選題分值在去年的基礎上減少3分,變為15分;作文由18分變為20分;任務型閱讀最後一小題由原來的2分改為3分的開放性問題,總分變為9分,這樣會更有效的考查考生的審辨式思維能力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基礎知識方面,一部分詞彙由理解詞彙變為掌握詞彙。另外,根據新課程標準又新增了部分詞彙。語法方面,將定語從句變為需掌握句型。對考生基礎知識的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議:考生複習時,必須夯實基礎、突破閱讀和提升寫作。每天堅持進行有針對性的閱讀訓練,建議由細節提取側重為高階能力考核。至於寫作,要注重積累與系統訓練相結合。
政治:出現了一些新表述
【解讀人:重慶南開(融僑)中學初三政治備課組長李娥】
今年的考試有一點變化是國內重大時事範圍為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考試形式不變。
今年要特別關注的是,出現了一些與原教材不同的新觀點、新表述。比如,對憲法的表述。
中考試題的命題特點是源於生活,答案更多的落於生活。今年也特別提到考試的時候答案是生成的,而不是抄寫的。因此,儘管是開卷考試,同學們仍要以閉卷方式準備。
建議:考前熟悉知識點,學會從熱點材料中分析知識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三個角度),最後還要適當練題。
歷史:新增對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考查
【解讀人:重慶南開(融僑)中學初三歷史備課組長鄒佰茹】
今年中考歷史新增對經濟和社會生活的考查,更加關注經濟生活的發展。古代史新增宋代經濟和社會生活,近代史新增近代經濟和社會生活,體現古代中國人豐富的經濟文化面貌和近代中國人對經濟生活的近代化探索。
建議:後期複習中,要注意知識框架的系統梳理,貫通理解知識,把古今中外的知識有機統一。注重材料教學,精做精練。要學會用歷史的眼光關注社會熱點。注意填圖題等題型的深層次創新。
物理:光的折射初步規律探究能力提高
【解讀人:重慶南開(融僑)中學初三物理備課組長黃億斌】
今年中考考試說明內容的描述有整合,刪除了一些重複性表述,主體內容的能力要求描述上基本一致,體現了繼承與穩定,力求「穩中求變,變中求新」。
有關「熱學部分」的表述,今年簡化為8條,其中「物質部分」板塊中呈現了5條,「運動和相互作用部分」板塊中呈現了1條,「能量部分」板塊中呈現了2條。原說明中「熱學部分」的第3、4、5、6、7條簡化成了新說明中「物質部分」的第3、4條。
光學部分,從表述上看,光的折射初步規律的探究能力要求有所提高。考慮到光學內容及學生實際,光學的考查依然會以現象識別、平面鏡成像探究及透鏡對光線作用與成像條件為命題核心。
建議:後期複習要深挖教材(包括教材中的插圖、注釋和實驗等),語言描述以書為準。同時,要注重聯繫生活實際,突出社會熱點問題。注意常見的生活現象和物理知識的聯繫,歸納總結各年中考物理選擇題裡估測、常識類試題,信息題來源等。
重視數學知識和物理的聯繫。對理解類題型(「理解」層次依然是:密度、壓強、歐姆定律、電功和電功率)每天要有一練。此外,綜合訓練必不可少,精析精練。
化學:增加了有機化合物
【解讀人:重慶南開(融僑)中學初三化學備課組長肖立平】
2018年中考化學考試範圍、題型、題量、難度,與2017年基本保持一致。值得注意的是,中考試題將進一步凸顯化學學科的實踐價值。重視化學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化學與環保、能源、材料、人體健康的聯繫,科學方法與原理的應用。
考試說明中的變化有兩點:第一是刪除了原「了解催化劑」考點。可以認為催化劑概念將不會在中考中考查,但不等於對於催化劑一點都不作要求,例如,實驗室用氯酸鉀或過氧化氫溶液製取氧氣的方程式書寫要求;用硫酸銅溶液催化過氧化氫溶液分解的相關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題等考查方式。
第二是增加了「知道有機化合物的概念及簡單的有機化合物」。從中考要求看,應理解為知道教材中出現過的一些常見有機物,如:甲烷、乙醇、葡萄糖等有機化合物,其中對於簡單有機物,應明確為甲烷、乙醇,要能正確書寫其化學式,葡萄糖的化學式書寫中考中不做要求,但要求知道其是有機化合物。
建議:後期複習要注重基礎,要重視對身邊化學物質的了解,如空氣、氧氣、水、碳、碳的氧化物、常用燃料、金屬、溶液、酸鹼鹽、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合成材料等。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化學用語,如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物質的分類、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要能理解和熟練地運用。
同時,要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特別是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發生的),聯繫實際,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上遊新聞記者 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