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家長需要扮紅、黑臉嗎?

2020-12-22 童趣發現

Hi,各位寶爸寶媽,歡迎來到「童趣發現」。今天我們要和大家討論一個特別有趣的問題:在家裡面到底是不是需要一個人扮黑臉、一個人扮紅臉呢?這個很多家長都在採用的育兒「策略」究竟是對還是錯呢?

首先,我們需要先準確定義什麼叫做黑臉和紅臉?大多數時候我們會想當然的認為黑臉就是說不可以的那個人,而紅臉當然就是說可以的那個人。其實這對於家長來講是一個很錯誤的教育方面的認知!通常我們講在一個大環境裡面無論是黑臉或紅臉,家裡每一個人都應該遵守著共同的規範和標準,絕對不可以在同一件事情面前一個人就說不可以行,而另外一個人就說可以。這個不叫黑臉白臉,這個叫「走後門」、「沒原則」,如果家長總是這麼做的話對孩子規則的養成、自律的形成會帶來非常大的傷害。

所以正確的黑臉跟紅臉的定義應該這樣的:當做黑臉的那個人太嚴厲的時候,另外一個做紅臉的那個人要負責緩和收拾「殘局」的那個人,這個對於父母來說應該是必須的。

因為無論是爸爸或者是媽媽,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時候都會遇到自己有情緒沒有辦法控制的時候,在這個時候如果我們生氣,就需要有另外一個人能夠幫助我們舒緩情緒、控制行為,這樣不會因為情緒一發不可收拾到最後傷害了孩子、傷害了自己。所以基於上面的這個立足點,黑臉與紅臉是必須的。父母需要做的就是要彼此來討論並且達到共識,當我看到你出面的時候,我自己就知道自己已經有點過火,提醒我收斂。

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建立規範、規則且保持一致性非常重要,而對於孩子來講養成這些規則規範、建構完整人格最重要的一個人是——主要的照顧者。而這個主要照顧者的定義就是最多時間陪伴孩子的那個人(比如寶媽等)。

許多時候很多非主要照顧者,比如說是親戚、鄰居、或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甚至爸爸等會因為一時心快口快給孩子一些建議,可以會破壞主要照顧者跟孩子之間建立規範,這會影響主要照顧者在孩子心目中信任感、進而產生質疑(為什麼不一樣呢)。所以要提醒主要照顧者,當孩子在和你互動的時候不要讓非主要照顧者直接給孩子提建議,一定要告訴他們單獨和你溝通,由你來傳遞給孩子。

歡迎關注和分享。

相關焦點

  • 棍棒底下出孝子,一方扮紅臉一方扮黑臉,誰輕信這樣的畸形思想?
    &34;的故事曾引發了教育界家長們的一致好評,不少家長堅信&34;,凡是遇到孩子不聽話,孩子頂撞家長,孩子考試不及格,不少父母都會直接選擇&34;解決。而一個扮紅臉一個扮黑臉也是家庭教育中父母一貫扮演的角色,那麼這種棍棒和紅黑臉的教育到底是否合理呢?
  • 家庭中,父母一個裝白臉,一個扮黑臉,這樣好嗎?
    慈母嚴父的家庭教育好嗎?孩子回家晚了,爸爸教訓孩子以後不得這麼晚回家,孩子哭了,媽媽馬上哄孩子……家庭中,一個裝白臉,一個扮黑臉,這樣的角色分配對孩子的成長發展有什麼影響呢?這樣的教育方法好嗎?寶寶頑皮了,爸爸會出聲指責,媽媽捨不得看到寶寶挨罵或是哭,馬上哄。
  • 「紅黑臉」教育,只會模糊孩子對錯誤的認知,家長要如何避免?
    在教育孩子時,大多數的爸爸媽媽選擇了「嚴父慈母」的形象,很多孩子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不過細細想來這樣真的恰當嗎?這樣長此以往,父母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在一個問題上表現出相反的態度,實際上並不能讓孩子清晰地知道到底何為對、何為錯。 那麼,「紅黑臉」教育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呢?1. 導致家庭關係緊張長期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不自覺地在心理上傾向「紅臉」而排斥「黑臉」,從而導致家庭內部關係的不和睦。
  • 家長「紅黑臉」竟是錯誤方式?教你三種方式,每一種都超實用
    其實現如今這樣的案例有很多,很多中國式家庭教育中都會出現紅黑臉的教育方式。那麼這樣的方式為什麼會存在著呢?為什麼中國式家庭教育中會出現「紅黑臉」?其實「紅黑臉」在中國的教育中算是比較常見的教育方式。而「紅黑臉」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懲罰,一個人通過言語或者行為來懲罰孩子,而另一個人去安撫孩子,實際上只不過是打了一巴掌,又給了一個甜棗而已。由此可見,也正是因為如此,大部分家庭才有這種紅黑臉的教育方式。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教育方式對於孩子來說是沒有任何好處的。
  • 黑臉!白臉!到底行不行?
    黑臉!白臉!到底行不行?2009-02-27 11:05 作者:佚名 來源: 錄入:mengyurong   收藏本文導讀:寶寶頑皮了,爸爸會出聲指責,媽媽捨不得看到寶寶挨罵或是哭,馬上哄。次數多了,「黑臉白臉」的教育方法就不知不覺根深蒂固於家庭教育之中。但是這種教育方法真的對寶寶的發展好嗎?除了一個扮黑臉,一個唱白臉,還有更好的教育方法嗎?  寶寶頑皮了,爸爸會出聲指責,媽媽捨不得看到寶寶挨罵或是哭,馬上哄。
  • Gucci種族歧視風波:毛衣設計被指「扮黑臉」,老闆道歉
    因旗下毛衣產品設計涉嫌「扮黑臉(Blackface)」,義大利時尚品牌Gucci(古馳)被指存在種族歧視。這一形象被認為是充滿種族歧視意味的「扮黑臉(Blackface)」,這在社交媒體上引發軒然大波,不少人都宣布抵制Gucci。
  • 教育孩子需要「變臉」,黑臉唱罷白臉登場利於孩子健康成長
    但這種換臉需要夫妻適時輪換,不能父親總是演黑臉漢子,母親總是做好人;也不能母親一直兇神惡煞,父親一直做和事佬。不要刻意為之,要適時而動,不能讓孩子摸著規律,找到依賴。由此可見,過日子也是一門深厚的哲學。生活也像是一場大戲,光有惡人沒有善人,光有善人沒有惡人,都不能佔據生活舞臺的全部。
  • 張歆藝拉黑臉,嚴肅批評石頭,二姐在教育孩子方面,有自己的底線
    而袁弘則比較嚴肅一些,這對夫婦在教育孩子方面,配合的也相當默契。不過,在最新一期的花絮中,張歆藝卻一改常態,直接就拉黑了臉,非常的嚴肅。而且批評的孩子,竟然是最乖巧懂事的石頭。原來,二姐在教育孩子方面,還是有自己的底線的。在某些方面,張歆藝是絕對不允許孩子犯錯的。
  • 家長一個黑臉一個紅臉,會養出啥樣的孩子?
    父母雙方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這種觀念仿佛在傳統教育中十分常見,「嚴父慈母」或是「嚴母慈父」的教育模式是很多家庭的教育標配。可這種模式對孩子的教育有起到好的成效嗎?短期來看,有。孩子感受到寵溺的同時,會感受到畏懼,逐漸表現出順從和聽話。
  • 臺灣女主播「黑臉」扮包公上街:誰知道我是誰啊
    ,《旅行應援團》節目日前到宜蘭介紹美食,主持人謝忻不免俗的再次搞怪變身,不過這次是變成「黑臉」扮包公,令她忍不住開玩笑抱怨:「弄成這樣,誰知道我是誰啊?乾脆找路人來扮就好啦!」
  • 父母紅白臉教育容易導致孩子「兩面派」,這麼Low的手法該拋棄了
    很多家庭會提前商量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一個扮黑臉一個扮紅臉。家長扮紅黑臉不可取想想看,家裡的黑臉一般都會怎麼扮?或者壓抑自身、敢怒不敢言;而在對孩子較為寬鬆的家長面前,孩子往往會因為過度的溺愛和保護,養成依賴他人的習慣,變得撒嬌、任性,阻礙孩子自信和獨立性的發展。
  • 臺灣女主播"黑臉"扮包公走紅 主播雷人不要命!
    謝忻「黑臉」扮包公。   人民網北京3月22日電  (李巖)據臺灣那媒體報導,《旅行應援團》節目日前到宜蘭介紹美食,主持人謝忻不免俗的再次搞怪變身,不過這次是變成「黑臉」扮包公,令她忍不住開玩笑抱怨:「弄成這樣,誰知道我是誰啊?乾脆找路人來扮就好啦!」
  • 王菀之演《小人國4》扮黑臉魔女
    王菀之演《小人國4》扮黑臉魔女 2013-04-04 04:25:03  來源:大公報
  • 教育孩子需要唱「黑白臉」嗎?
    記憶中父親一直是黑臉角色,時常對我實施棍棒教育,也時常教育我要自立。母親是白臉角色,經常把我從父親的嚴教下搶走。於是,父親和母親大吵,關於我的頑劣大概黑臉和白臉都不好使吧?可是,細想起來:也許正是父親的棍棒教育,才造就了我不服輸的脾氣。一度的叛逆在有了女兒後,逐漸地收斂。也突然明白了做父母的心。
  • 教育子女需要做的事情很多!為什麼不要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
    子女教育的方法先表明小編的觀點:家長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是很不適合的,而且非常沒必要, 以前的蒙養園曾經有這樣一對父母,父親很是峻厲,說一不二,基本不商議,媽媽很柔和,經常姑息子女, 大概就是上文說的一個唱紅臉
  • 張可昀爆料韋汝私底下是「雙面人」總是叫她扮黑臉
    事實上,兩人過去常一起上節目互爆黑料,4年前小甜甜指控自家牆壁被韋汝弄壞,對方卻嘻嘻哈哈帶過,不覺得自己有錯,更加碼爆料韋汝私底下更是雙面人,總是叫她扮黑臉,氣得直說:「她是派來毀滅我的人。」▲小甜甜和韋汝撕破臉。
  • 不要再唱黑臉白臉了,李玫瑾教授:這樣教育孩子才是對的
    在許多家庭中,父母兩者必定有其中一者唱白臉,另一者唱黑臉,當孩子不僅不會意識到錯誤,而且在認為自己有人護著的情況放下,孩子只會覺得當我的父親/母親打我時,也就是父母之間唱黑臉的那一位,在孩子心目中就會變成「他一點也不愛我」的形象。
  • 孩子教養還在分誰白臉誰黑臉?其實,爸媽應該要有這三點共識!
    非得一個扮黑臉,一個扮白臉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在親子教養上有個觀念,就是雙親中有一方要扮演黑臉,另一方則扮演白臉。在許多傳統的家庭裡,父親的形象是嚴肅而有威嚴的,很自然地,黑臉由父親來扮演;母親的形象則是柔和而慈祥的,白臉便由母親來扮演。
  • 日本:黑臉背後的種族主義
    [摘要]桃色幸運草Z(Momoiro Clover Z)的成員都塗上黑臉和老牌低音組合Rats&Star微笑合影,Rats&Star扮黑臉的歷史可追溯到19世紀80年代,而且這兩個組合即將一起亮相日本主流媒體——富士電視臺。
  • 教育孩子時,一個家長唱黑臉,一個家長唱紅臉真的有用嗎?
    家裡以媽媽為代表的其他家長對待孩子又是另一種極端,過度的縱容使得孩子在他們面前成為了十足的小霸王。 而且爸爸和媽媽還因為管教方式的不同經常鬧矛盾,爸爸覺得媽媽對待孩子太沒有原則,過度溺愛。 媽媽覺得爸爸對孩子過於嚴厲,導致孩子跟爸爸的關係都出現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