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時,一個家長唱黑臉,一個家長唱紅臉真的有用嗎?

2020-12-22 騰訊網

1

我在早教課上見過這樣一個小男孩。

他三歲多,爸爸帶進教室的時候特別乖,表情嚴肅,一聲不吭的坐下來。

後來媽媽進來,爸爸就出去了,走之前特別嚴肅的跟那個小朋友說:「今天要是再不乖,照樣打屁股,聽到沒?」小朋友乖巧的點了點頭。

爸爸一出門,小朋友就好像換了一個人一樣,開始眉飛色舞地大聲說話。

後來的課程中全程都在搗亂,把別的孩子的手工材料搶走,在教室裡跑圈,甚至在老師不注意的瞬間跳上桌子。

媽媽在身後帶著無奈又不好意思的表情不停地念叨,但是孩子就像壓根兒聽不見媽媽的聲音一樣,繼續著他的搗亂事業。

在小朋友偶爾能坐下來的幾個瞬間,媽媽就會露出欣慰的表情一邊抱著小朋友,一邊誇獎他。

後來簡單了解了一下,這個小朋友是出了名的調皮鬼,唯一能夠治得住他的就是他爸爸。

因為爸爸是個暴脾氣,一言不合就要打屁股。所以爸爸在的時候他就會唯唯諾諾,唯命是從。

家裡以媽媽為代表的其他家長對待孩子又是另一種極端,過度的縱容使得孩子在他們面前成為了十足的小霸王。

而且爸爸和媽媽還因為管教方式的不同經常鬧矛盾,爸爸覺得媽媽對待孩子太沒有原則,過度溺愛。

媽媽覺得爸爸對孩子過於嚴厲,導致孩子跟爸爸的關係都出現了矛盾。寶寶經常跟她說:「不要爸爸,要媽媽」這樣的話。

2

我回想了一下,在這五年的早教老師生涯中,我見過特別多被家長稱作調皮的孩子。

但是最調皮的孩子幾乎都是生長在這樣的家庭中:家裡人對待孩子的方式不一致。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有人唱紅臉、有人唱黑臉

有的是像上面提到的那個孩子,父母雙方教養方式不一致,甚至有衝突。

還有的是家裡的老人跟孩子父母的教養方式有衝突,多表現為老人較為溺愛孩子。

我後來跟其他同事聊了聊,他們也有同樣的感受。

為什麼對待孩子的方式不一致會讓孩子的行為更加沒有約束呢?

我認為問題在於孩子得到的反饋。

什麼是反饋呢?

比如孩子做了一件你覺得對的事,見到了鄰居主動打招呼,你誇獎了他,這就是一個正向反饋。

當孩子做了一件你不喜歡的事,比如為了拿到玩具動手打了幼兒園裡的小朋友,老師制止並批評了他,這就是一個負向反饋。

對於幼兒期的孩子來說,他們就是通過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反饋,慢慢建立起了最基本的是非觀:即應該做那些會得到鼓勵和認可的事,而不是被禁止、批評的事。

但是如果孩子得到的反饋是不一致的,孩子就很難建立正確的是非觀。

比如有一天三歲的小皮把家裡的電視機給砸了。(我為什麼要舉這麼極端的例子?)

爸爸回家後看到,二話不說打了他一頓。

媽媽回家一看小皮在哭,就抱起他哄了起來,一邊罵爸爸,一邊為了氣爸爸還誇小皮砸的好。

長此以往,小皮不僅會感到迷惑,還會自然而然的把媽媽當成靠山,以後犯了錯就避開爸爸,往媽媽懷裡鑽。

那你說家裡要是買了新電視小皮還敢不敢砸?

所以,想要讓孩子養成好習慣、規則感,就一定要給孩子一個教養氛圍一致的家庭環境。

父母雙方或者家庭成員之間,一定要就孩子的教養方式不斷協商、溝通並達成一致,千萬不要出現一方在教育,另一方在拆臺的狀況。

3

那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去對待孩子呢?

我認為有兩點至關重要。

其一是無條件的愛。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會滋養孩子,讓他自信、勇敢、獨立。

即使孩子犯了錯,也要用對事不對人的方式去糾正,把孩子的行為和孩子本身分離開來。

其二是有規則的環境。

給孩子有邊界的愛。要讓孩子知道在家庭中、社會中,有一些規則是我們每個人必須要遵守的。

比如尊重他人、(這點非常非常重要,我經常會看到允許自己的孩子不尊重自己的成人)比如禮貌用語等。

當然,父母先遵守這些規則,用言傳身教的方式去傳遞給孩子。

我們對兒童所作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一生,也決定他一生。

——蒙臺梭利

相關焦點

  • 教育子女需要做的事情很多!為什麼不要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
    子女教育的方法先表明小編的觀點:家長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是很不適合的,而且非常沒必要, 以前的蒙養園曾經有這樣一對父母,父親很是峻厲,說一不二,基本不商議,媽媽很柔和,經常姑息子女, 大概就是上文說的一個唱紅臉
  • 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這麼不靠譜的教育方式,別再犯了!
    於是,當孩子犯錯時,爸爸批評媽媽哄,或是爸爸媽媽嚴厲教育,爺爺奶奶立馬勸架的事情經常發生。然而,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的教育方式,不僅非常不可取,還暗藏諸多隱患。一旦孩子的腦海中不斷有這種「爸爸媽媽到底想讓我怎麼做呢」的想法時,他的內心就會有種無法預測感。甚至價值觀會產生混亂,一直糾結於對錯之中。時間久了,內心的不安全感便會加重。讓孩子性格搖擺長期處在「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的教育模式下,孩子的性格就很容易形成兩面派,左右搖擺。在遇到事情時,容易依賴對他寬鬆的那一方。
  • 家長教育孩子還在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專家:這是教育大忌
    自古以來,教育孩子一直都是最令父母們頭疼的難題之一。近幾年比較常見的教育方式就是唱紅白臉,不是虎媽,貓爸就是嚴父慈母,可這樣的教育方式真的適合孩子嗎?唐女士的家中就是典型的虎媽貓爸家庭,家裡有一個6歲的女兒,對待這個女兒,唐女士的丈夫格外溺愛。
  • 大隱教育 | 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這麼不靠譜的教育方式,別再犯了!
    於是,當孩子犯錯時,爸爸批評媽媽哄,或是爸爸媽媽嚴厲教育,爺爺奶奶立馬勸架的事情經常發生。然而,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的教育方式,不僅非常不可取,還暗藏諸多隱患。這時,孩子的心裡可能就會犯嘀咕了。「究竟我做的是對還是錯呢?為什么爸爸媽媽對我的態度都不一樣呢?」一旦孩子的腦海中不斷有這種「爸爸媽媽到底想讓我怎麼做呢」的想法時,他的內心就會有種無法預測感。甚至價值觀會產生混亂,一直糾結於對錯之中。時間久了,內心的不安全感便會加重。
  • 錯誤的教育方式: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家長別再使用了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家有人唱紅臉嗎?我們都知道,教育孩子既要夠嚴厲,又不能讓他覺得自己不招人喜歡,所以,很多家庭選擇一個當"好人",一個當"壞人",父母雙方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要麼是"慈父嚴母",要麼就是"慈母嚴父。"
  • 「紅黑臉」教育,只會模糊孩子對錯誤的認知,家長要如何避免?
    在教育孩子時,大多數的爸爸媽媽選擇了「嚴父慈母」的形象,很多孩子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不過細細想來這樣真的恰當嗎?這樣長此以往,父母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在一個問題上表現出相反的態度,實際上並不能讓孩子清晰地知道到底何為對、何為錯。 那麼,「紅黑臉」教育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呢?1. 導致家庭關係緊張長期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會不自覺地在心理上傾向「紅臉」而排斥「黑臉」,從而導致家庭內部關係的不和睦。
  • 「一方唱紅臉,一方唱白臉」的管教方法真的對嗎?
    昨天遇到幾個孩子媽媽,聊起了孩子教育方式,大家慣用的就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幾個媽媽聊得津津樂道。教育孩子時「一方唱紅臉,一方唱白臉」的方式,真的好嗎?你怎麼看?媽媽是典型的農村女人,溫柔卻真的缺乏方法,於是期待著爹回來,等著爸爸唱黑臉,媽媽唱紅臉,於是孩子犯了錯誤,通常是爸爸打,媽媽在中間勸說,甚至出手重了,媽媽會心疼,奶奶也心疼,結果……最終就是三個哥哥跟父親的關係都不太好,特別是青春期以後,有時候直接頂撞爸爸,記得有時候鄰居阿姨喜歡晚上到我們家來找我媽媽玩,幾個孩子上班後有時候回家不多
  • 專家:教育中,父母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老傳統大錯特錯!
    最近收到不少關於家庭中父母雙方對於孩子教育問題的私信。其中有一條,讓我感觸很深,一個家長問到「在對於孩子的教育中,是爸爸唱紅臉,媽媽唱白臉好,還在爸爸唱白臉,媽媽唱紅臉更好呢?」相信不少家長從小也是生活在父母雙方一個慈愛,一個嚴厲的家庭教育環境之下的。「白臉紅臉,欲擒故縱」,一個充當壞人裝腔作勢的要打要罵孩子,另一個便站在和孩子一個立場上去保護孩子,像演戲一樣把孩子套在統一戰線上,讓孩子對自己信服。乍一聽好像很有道理,也好像很有用,讓孩子在家裡既有怕的人,又有信的人!他會由於怕而不去觸碰不該碰的底線,也會由於信而坦誠自己所有的想法。
  • 黃覺的育兒觀:教育孩子不要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不只如此,與大多數家長不同的是,章齡之還會備課,有系統的教案,注重與孩子互動。相比很多家長拿起課本亂教,她的輔導更有系統性,更有章法,也可見章齡之的思考和堅持。不想評論兩個家庭孰對孰錯,事實上,教育孩子到底該圈養還是散養,一直是爭論不休的話題。見微知著,雖然只是短短一期節目,完全可見兩個家庭教育的不同,兩對父母的迥異。
  •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陶行知:教育孩子,父母統一戰線很重要
    我老公有個同學,為了教育他那5歲淘氣調皮的孩子,和妻子分工合作,老公的朋友唱唱白臉,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他便板著臉,或訓斥,或懲罰,或打罵;而他的妻子個性比較溫柔,則負責唱紅臉,當丈夫對孩子管教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再出面圓場,哄孩子按大人的要求行事。他們夫妻兩個對這種教育方法非常推崇,他們認為:教育孩子的時候,家裡一定要有一個讓他怕的人,否則孩子很難管教的。
  •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家長這樣做真的好嗎?
    文/婷媽」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在撫養孩子的問題上,曾經流行這樣的方式,一個嚴厲,一個寵愛,但實際上,這樣的方式,並不能讓孩子按我們想要的方向走,反而讓孩子很搖擺,到底應該聽誰的呢?與其編造一個令人困惑的、無關緊要的懲罰,比如「如果你騎三輪車上街,你將必須把這本書頂在頭上」,不如取消一項特權。孩子必須很自然地把取消特權和某項行為聯繫起來:「如果你騎三輪車上街,今天剩下的時間你就不能再用三輪車了。」被打罵的孩子更容易與其他孩子產生爭執,甚至打架。他們更有可能使用攻擊性來解決與他人的爭端。
  • 孩子犯錯時,父母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到底該不該?
    ,很多時候總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舉一個例子: 洋洋爸爸媽媽為了教育好孩子,生活中夫妻倆常常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媽媽偏重於高強度訓練,認為說幾句教訓一下是很正常的事情。 每當媽媽發威訓斥的時候,爸爸總是會在一邊勸解,袒護洋洋。一天周末,爸爸正在書房讀報,洋洋急急跑到爸爸身邊,叫喊道:「爸爸,媽媽要教訓我了,快幫忙。」
  • 父母教育孩子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這種育兒後果18年後才知道
    父母教育孩子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這種育兒的後果18年後才知道。在很多家庭的教育模式中,都是這種「有人唱紅臉,有人唱白臉」的模式,連哄帶嚇的讓孩子聽話和懂事,而目前這種方式,確實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說都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對於長期來看一些不好的後果會使家長崩潰。
  •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這樣的教育方式是錯誤的,你還在用嗎?
    文丨啵啵育兒經(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我發現,在我們大多數的中國家庭中,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都是採取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教育方式。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父母雙方教育戰線不同意,教育孩子中扮演著截然不同的兩種角色。最常見的就是「慈父嚴母」或者「慈母嚴父。」
  •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這樣的教育方式是錯誤的,你還在用嗎?
    文丨啵啵育兒經(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我發現,在我們大多數的中國家庭中,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都是採取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教育方式。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是什麼?簡單來說,就是父母雙方教育戰線不同意,教育孩子中扮演著截然不同的兩種角色。最常見的就是「慈父嚴母」或者「慈母嚴父。」
  •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是不是非常必要?
    父母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是很不合適,且沒有必要的。很多家庭,爸爸非常嚴厲,說一不二,基本不商量,母親很柔和,習慣遷就孩子。在父親面前極其乖順,父親任何要求立即執行,即使有些過於嚴苛的要求。在母親面前,這個孩子極其固執,母親說什麼基本不聽,為所欲為。
  • 家長一個黑臉一個紅臉,會養出啥樣的孩子?
    父母雙方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這種觀念仿佛在傳統教育中十分常見,「嚴父慈母」或是「嚴母慈父」的教育模式是很多家庭的教育標配。可這種模式對孩子的教育有起到好的成效嗎?短期來看,有。孩子感受到寵溺的同時,會感受到畏懼,逐漸表現出順從和聽話。
  • 父母教育孩子,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究竟好不好?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為引導家長和孩子在和諧有愛的家庭環境中高質量陪伴,北京市婦聯聯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父母必讀雜誌社共同推出「陪伴,我們在一起」線上家教課,從教育心理、兒童健康、習慣養成等專業角度出發,為廣大家長和孩子答疑解惑,提供「特殊時期特別家教」,送上一份特殊的溫暖。
  •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這種教育方式真的有效嗎?
    在這些小細節上能感受到她們家庭的教育理念是不一致的,媽媽想給孩子立規矩,而爸爸和奶奶卻一直在縱容孩子,這種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這種拆臺式的教育,只會讓孩子的分不清是與非、長大後價值觀容易錯亂。
  • 教育孩子一個唱紅臉另一個白臉,你覺得有效果嗎?
    在很多家庭裡,家長們當教育孩子的時候,就會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認為唱「白臉」的一方對孩子嚴格要求,樹立規矩;唱「紅臉」的一方則對孩子表達關愛,拉近親子關係,達到關愛有加、一舉兩得的效果。這樣的教育模式是很多家庭的教育標配,可這種模式對孩子的教育有起到好的成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