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為引導家長和孩子在和諧有愛的家庭環境中高質量陪伴,北京市婦聯聯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父母必讀雜誌社共同推出「陪伴,我們在一起」線上家教課,從教育心理、兒童健康、習慣養成等專業角度出發,為廣大家長和孩子答疑解惑,提供「特殊時期特別家教」,送上一份特殊的溫暖。
● 【問題徵集】我家的陪伴困惑
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是否有很多困惑?關於高質量陪伴,是否也感覺到無從下手?……歡迎您通過文末留言或公眾號回覆說出您的困擾,我們將不定期整理這些問題,邀請專家為各位家長解疑答惑。
幾千年來,中國都有嚴父慈母文化。
由於孩子和母親的那種天然聯繫,母親在養育上的溫柔和父親在教育上的嚴厲往往會形成一種對照。
在崇尚科學育兒的今天,許多母親都會去尋求書本和專家的幫助,吸收了不少教育理論。
但不少家庭糾紛往往也由此而起:父親會怪母親過於溺愛,使孩子沒個正形;而母親會怪父親教不得法,才引得孩子抗拒。
所謂 「1+1=0」就是這樣一種情形。
從這一點看,父母親對孩子的教育保持一致非常重要。
許多專家也都呼籲:千萬不要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那樣不僅空耗內力,而且還有可能讓孩子學會鑽空子。
換個角度想想看
但現實往往並不那麼簡單。很多理論,往往描述的都是一些一般性原則,但由於各家的情況不同,實施起來,會有很多變數。
因此,可以說,對每一個孩子的教育,父母都帶有一定的嘗試性:肯定會有說不到位的時候,也肯定會有說話過頭的時候。
許多研究教育的專家自己也承認,他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經常會出現親子間的衝突和僵持。
重新審視「紅臉白臉」,我們會發現,其實,這樣做也並非一無是處:
1.我們都知道,當談判的雙方陷入僵局時,第三方的調解往往會有柳暗花明的效果。
2.給雙方都有更多的空間,重新思考所面對的問題。
3.孩子的對抗,有時是出於自己的自尊心,有時確實是因為他覺得自己有理。
4.成人的管教,有時可能確實十分在理,有時卻可能很主觀。
5.當親子之間發生衝突時,如果有個人唱紅臉,不僅原本處於弱勢的孩子會有獲救的感覺,而且對於原本處於強勢的成人,也是下臺階的機會。
跳出陷阱
1.拓寬對「教育一致性的」理解。
父母之間的教育一致性,應該體現在期待同樣的發展目標上,而不必拘泥於具體的形式和彼此間的隨聲附和。
2.紅臉的主要作用是緩和衝突,而不是抵消白臉提出的教育原則。
因此無論誰唱紅臉,都不應當著孩子數落白臉的不是。
3.衝突緩和後,父母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恰當,並努力尋找孩子言行背後的真實意圖,尋找其他策略幫助孩子掌握相應的規則。
家是最小國
國是千萬家
陪伴,我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