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教育的觀念裡,有一種「嚴父慈母」的說法。就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這樣通過父母之間的相互配合,相互補充,便能給孩子一個很好的教育。事實上,雙重標準的理念下,教不出性格健全的孩子。
為什麼這麼說呢?
2-6歲是孩子的習慣養成和規則學習的重要時期,如果在這個時候對孩子過於嚴厲或者過於寬容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對孩子的要求過於嚴厲,在做事的時候孩子就會顯得畏首畏尾,不利於他們的發展;對孩子過於寬容,孩子就會放縱自己,不利於培養他們的習慣和規則意識。
另外,這個階段的孩子基本沒有什麼辨別能力,見到什麼他們就會毫無保留地吸收什麼。如果家長對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孩子也會照單全收,這對孩子的成長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比如,媽媽帶孩子的時候,孩子會遵從媽媽的教導;爸爸帶的時候,孩子便迎合爸爸的喜好。如果爸爸媽媽同時都在的時候,孩子就會顯得無所適從,不知道到底該聽誰的,這樣的結果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困擾。
英國的心理學家薩蓋曾提出一個手錶定律,也叫薩蓋定律。就是說當一個人帶一隻手錶的時候,就可以知道時間;如果當一個人擁有了兩塊或者兩塊以上不一樣時間的手錶時,手錶不但不能準確地告訴他時間,反而會給他製造混亂。
薩蓋定律的深層含義在於:一個人在做事的時候,不能同時挑選兩種不同準則或規範,否則為了讓自己的工作滿足不同的標準,最終會讓自己陷入混亂。
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是一樣,如果按照「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方法教育孩子,就意味著父母雙方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給了孩子兩種不同的標準。孩子就不知道究竟是要聽爸爸的還是要聽媽媽的,這會讓他變得不知所措。
隨著孩子一點點的長大,在雙重標準教育下,孩子會不斷地從以往的經歷中吸取經驗,慢慢地就會遠離對自己要求苛刻嚴厲的父親,靠近對自己溫和寬容的母親。這樣的結果就是缺失父愛,在母親溫和寬容的教育理念的保護下,成為意志力薄弱擁有不良習慣的問題少年。
其實,在現實社會當中這樣的孩子很多。他們和父親幾乎沒有什麼聯繫,成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而在母親的溺愛下,卻變成了問題兒童。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在「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雙重標準的理念下,教不出性格健全的孩子。
那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首先,教育孩子要有統一的理念
不管是孩子的爸爸、媽媽,還是家裡的成人比如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要有相對統一的教育理念。這樣孩子在接受不同人的教育的時候,都會有一個相對統一的標準,不再為選擇什麼樣的標準浪費過多的精力,從而能茁壯成長。
其次,教育孩子時家長要有合作的意識
世界上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絕對相同教育理念的家長。所以要想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統一的理念,家庭成員之間就要有合作的意識。定期召開關於教育孩子的家庭會議,相互之間坦誠地交流各自的想法,求同存異。
最後,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人與人在一起生活久了,難免不會因為一些事情發生矛盾。有了矛盾,要及時通過溝通進行化解,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這樣不管誰贏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都會降低。如果有一方的觀點偏向孩子,那麼孩子就有了與另一方對抗的底氣,甚至會激化矛盾。
總之,「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教育理念,不僅會讓孩子遭受接受不同的教育理念的困擾,還會讓孩子逐漸遠離父親造成教育上的缺失。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這樣孩子才能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下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