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時代為什麼沒有巨大哺乳動物?

2020-12-23 齊魯壹點

恐龍時代為什麼沒有巨大哺乳動物?

在恐龍的時代,哺乳動物是弱小的群體,長期遭到恐龍的欺壓。

在恐龍生存的整個中生代,哺乳動物的體型都很小,大部分和今天的老鼠、黃鼠狼個頭差不多。最早的真獸亞綱出現於距今1.6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其發現於中國的遼寧省,它就是著名的中華侏羅獸(Juramaia sinensis)。這種動物只有10釐米長,平時生活在樹上,以昆蟲為食。

圖註:侏羅獸的復原圖,圖片來自網絡

從中華侏羅獸出現開始,哺乳動物的種類不斷增加,生存範圍也擴張照整個世界,但是體型上卻一直沒有質的飛躍,都是老鼠大小的動物。

圖註:遭到近鳥龍捕殺的侏羅獸,圖片來自網絡

目前已知最大的中生代哺乳動物同樣發現於中國遼西,是爬獸(Repenomamus),生存於距今1.25億年前。爬獸的體型較大,身長超過1米,體重在15公斤左右,和一條狗差不多大。

爬獸可是狡猾的食肉動物,其嘴中長有鋒利的犬齒,可以用於死死咬住獵物。古生物學家曾經在爬獸的胃中發現了還沒有完全消化的幼年鸚鵡嘴龍化石,證明了爬獸曾經捕捉過幼年的鸚鵡嘴龍,它也成為唯一一種曾經以恐龍為食的哺乳動物。

圖註:爬獸的化石,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攻擊並殺死恐龍的爬獸,圖片來自網絡

爬獸真的是哺乳動物在中生代的體型巔峰啦,目前我們發現的所有中生代的哺乳動物體型上都沒有超過爬獸的。

為什麼在恐龍時代,哺乳動物的體型沒有大型化,出現體型堪比獅子、老虎甚至大象的品種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恐龍的存在。恐龍作為當時最具優勢的陸生脊椎動物,已經佔據了陸地生態系統,完全壓制了新生的哺乳動物,根本就沒有給哺乳動物大型化的可能性和空間。

圖註:遭到恐龍獵殺的哺乳動物,圖片來自網絡

其實如果追溯恐龍剛出現之時,它們的體型也都很小。在三疊紀晚期,當時統治陸地的是著名的勞氏鱷亞目,這些體型巨大,而且兇猛的爬行動物佔據著陸生食肉動物的位置,它們也曾經長期壓制著恐龍,讓恐龍無法大型化。直到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發生之後,隨著勞氏鱷亞目的滅絕,才給了恐龍變大變強的機會。

圖註:屬於勞氏鱷亞目的波斯特鱷,圖片來自網絡

圖註:三疊紀的北美洲,恐龍還未崛起時,圖片來自網絡

哺乳動物的大型化同樣得益於發生在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隨著恐龍(非鳥恐龍)的滅絕,哺乳動物的體型逐漸大型化,不過與我們通常所認為的不同:在恐龍滅絕之後的1000多萬年間,哺乳動物的體型依然較小。比如下面復原圖中的麥塞爾熱帶雨林,代表了距今4700萬年前始新世的德國,當時的哺乳動物體型依然不會超過100公斤。

圖註:勞爾馬丁創作的,德國麥塞爾始新世時期的熱帶雨林

直到距今4000年前,哺乳動物才開始真正的大型化,出現了像雷獸、巨犀、安氏中獸這樣的大型哺乳動物。

圖註:巨犀是史上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圖片來自網絡

一個新生的動物門類,想要繁盛和大型化需要的是相應的生態位,而這種生態位的讓出往往是需要類似於大滅絕這樣的事件才可能提供的。在一個穩定的生態環境中,由於生態位的飽和,新生的物種,往往會遭到擠壓而無法大型化和實現豐富的多樣化,不過最近有研究顯示其實哺乳動物在侏羅紀就已經達到了「多樣性的爆發」。

圖片 / 網絡(侵刪)

文字 / 江氏小盜龍(江泓)

排版 / 江氏小盜龍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解密:為何在恐龍時代鮮有體型巨大的哺乳動物與之抗衡?
    恐龍出現的時代遠早於哺乳動物,當哺乳動物出現的時候,世界各地已經被體型巨大的恐龍佔據,從能量和物質的流動方面來看,資源多被恐龍佔據,不利於哺乳動物發展。恐龍時代大概開始於2.5億年前,興盛於中生代,到6500萬年前,主要的大陸上都有恐龍活動,佔據了大量資源,生存競爭使得恐龍體型不斷發展,部分恐龍體長更是達到數十米,而一片森林或者海洋中,能夠給提供給動物的食物本來就有限,還被恐龍佔據了很多,自然會影響其他動物生存。
  • 恐龍時代有胎生哺乳動物存在嗎?現代哺乳動物和恐龍有什麼關係?
    爬行動物和鳥類都是卵生的,胎生是哺乳動物的重要特徵。胎生的哺乳動物早在恐龍時代就出現了。後來的哺乳動物,包括我們人類,都是這些原始哺乳類進化而來的,而和恐龍沒有什麼關係。哺乳動物分哪幾類?哪些是胎生的?
  • 恐龍滅絕後,鳥類和哺乳動物在陸地上爭霸,為什麼哺乳動物取勝?
    巨大腳爪上有利爪,用來撕碎屍體。竊鶴在大地上追逐小型哺乳動物,宛如恐龍時代沒有結束。這場鳥獸爭霸到晚始新世(約4000萬年前)已經分出了勝負。那時以後,歐洲、亞洲、非洲和北美大大小小的主流食肉動物就都是真獸了,從巨大的安氏中獸,到中型的鬣齒獸,再到小型的牛鬣獸,而竊鶴只能退守南美洲,偏安一隅。
  • 為什麼現在的動物都沒恐龍巨大?藍鯨可以哦!只比最大恐龍差一點
    提起陸地動物界的龐然大物那非大象莫屬,但很明顯這完全不是白堊紀晚期滅絕的大型恐龍的對手,一隻肉食的霸王龍直接就可以秒殺大象,而這只是恐龍界的小弟弟而已,那麼最大的恐龍和現代最大的動物藍鯨相比,哪個更大一點?為什麼現在陸地上都沒有那麼龐大的動物了?一、恐龍大還是藍鯨大?
  • 身形巨大的恐龍什麼時候滅絕的,假如人類和恐龍一個時代會發生什麼?
    那麼為什麼有些恐龍這麼大呢? 除了鯨魚以外,沒有任何現代動物的大小可以與最大的恐龍相提並論。因此,古生物學家認為恐龍的世界與今天的世界大不相同,氣候和糧食供應一定有利於達到巨大的規模。
  • 它是哺乳動物的祖先,是恐龍誕生之前的霸主,後來滅絕了
    可能大自然不滿意恐龍這種龐大的生物進化成長為智慧生命,於是6500萬年前,一場恐怖的天災出現了,那就是巨大小行星撞擊地球,超級強大的撞擊力引起了劇烈的地質運動,火山噴發,天崩地裂。小行星撞擊引發了全球生態的劇變,這種劇變引來了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於是恐龍在這場洗劫之中滅絕消失了。
  • 最早的哺乳動物是如何與恐龍一起繁榮發展的
    她大概有一隻大貓那麼大,很容易被誤認為是哺乳動物,但她那巨大的下顎骨、獨特的牙齒和沒有外耳的外表暴露了她的身份:她是一隻楔齒獸,是哺乳動物進化群中的一員。在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潮溼的河岸突然崩塌,把小卡巖塔獸屬和它們的媽媽埋在了泥裡。
  • 最新研究證明恐龍滅絕後哺乳動物才敢在白天活動,靈長類最先
    恐龍對地球上的動物產生過怎樣的影響?人們很難想像,因為對恐龍的恐懼,恐龍同時代(中生代)的哺乳動物,生活「單調」得只剩下夜間世界,全部晝伏夜出。直到6600萬年前,恐龍滅絕後,哺乳動物才敢在白天活動。迅猛龍和一些翼龍具有明顯的夜行性特徵,但研究人員沒有發現恐龍時代晝行性哺乳動物存在的證據。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博士研究生Roi Maor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該研究直接支持了「夜行瓶頸假說」。後者是人們理解哺乳動物進化的核心概念。在今天,這種理解尤其重要,因為它是規劃有效保護方案的必要條件。
  • 揭秘與恐龍同行的第二大哺乳動物
    圖片來源:LUCI BETTI-NASH 科研人員近日出土了與恐龍同時代的體型第二大的哺乳動物顱骨化石。該類動物生存在7200萬~6600萬年前,屬於一種叫作岡瓦那獸的哺乳動物類群,該類動物曾在1.8億年前的岡瓦納大陸上活動,該大陸後來分裂為南美洲、澳大利亞、南極洲、非洲、阿拉伯半島、馬達加斯加群島以及印度半島。 此前,研究人員僅了解到岡瓦納獸的牙齒,以及下顎骨的形態。
  • 爬行動物的保留地:恐龍滅絕以後,哺乳動物至今未能徵服淡水
    爬行動物曾經統治地球2.3億年之久,在它們最為鼎盛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恐龍統治大地,鱷魚盤踞河湖,翼龍在天空中翱翔,魚龍、蛇頸龍和滄龍相繼稱雄於大海。整個地球海、陸、空都由一個綱的動物統治,這在地質史還是頭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鱷魚在恐龍時代就是淡水霸主了距今約6600萬年的白堊紀末期,一顆巨大的隕星降臨地球,宣告了爬行動物時代的終結。
  • 科學網—揭秘與恐龍同行的第二大哺乳動物
    圖片來源:LUCI BETTI-NASH 本報訊 科研人員近日出土了與恐龍同時代的體型第二大的哺乳動物顱骨化石。該類動物生存在7200萬~6600萬年前,屬於一種叫作岡瓦那獸的哺乳動物類群,該類動物曾在1.8億年前的岡瓦納大陸上活動,該大陸後來分裂為南美洲、澳大利亞、南極洲、非洲、阿拉伯半島、馬達加斯加群島以及印度半島。 此前,研究人員僅了解到岡瓦納獸的牙齒,以及下顎骨的形態。近日在《自然》雜誌在線發表的新研究成果中,研究團隊則呈現了該哺乳動物一個新物種的完整顱骨。
  • 與恐龍共存的哺乳動物
    上周的大事件你有沒有錯過?谷歌首次演示量子優越性;俄羅斯科學家啟動"CRISPR嬰兒"研究項目;阿爾茲海默病藥物「復活」。本期內容還包括《自然》插畫師的冷冷冷笑話,以及與恐龍共存的遠古哺乳動物。大部分專家認為,如果沒有默克公司的實驗性伊波拉疫苗,情況可能還要糟糕——共有24萬被認為有患病風險的人接種了該疫苗。 《自然》新聞:The Ebola outbreak is finally slowing down 長按並識別右方二維碼,閱讀全文 4.
  • 為什麼那麼多的史前動物,我們只記住了恐龍?
    但是我不是恐龍——我是劍齒虎。」 「雖然沒有牙齒,但我有鋒利的顎,一對如鋸子一樣的骨鍘。我一口就能把其他魚切斷。在大海裡,我是頂級掠食者。但是我不是恐龍——我是鄧氏魚。」遠古時代的神奇動物們一一亮相,也給孩子們拋出了一個難題。到底什麼是恐龍?恐龍,似乎已經成了原古時代兇猛、野性的巨型動物的化身。
  • 為什麼恐龍時代之後的動物越來越小?可能跟資源和生存環境有關
    而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藍鯨,可是藍鯨跟6500萬年前的一些大型恐龍相比,仍然有不少的差距。於是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恐龍時代之後的動物越來越小?如果不是科學家通過發現的遠古化石,我們永遠不知道,很久以前的地球生物界是那麼的精彩,那麼的不可思議。就拿距今3億年前開始的石炭紀來說,那個時期是蟲子的世界,稱霸世界的是在我們現代人眼裡非常渺小的昆蟲。
  • 為什麼恐龍一億多年沒完成的進化,哺乳類幾千萬年就實現了?
    有人說恐龍進化了一億多年都沒有出現智慧生物,而哺乳動物只用了幾千萬年就有了人類文明,很多人不解其中緣由。實際上這說法本就是錯誤的,哺乳動物出現並不比恐龍晚,恐龍大約在晚三疊世出現,幾乎與此同時,合弓動物中的犬齒獸類就演化出了最早的哺乳動物。雖然傳統意義上的恐龍已經在白堊紀末大滅絕中消失了,但它們的後代——鳥類仍繁衍至今。
  • 為什麼地球生命要先經過恐龍時代再出現人類?這就好比軟體升級
    為什地球生命要經過恐龍時代再出現人類呢?我們發現地球上的生命演化是一個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的過程。從這個規律來看,人類是地球上最複雜高等的哺乳動物同時又是智慧生命,因此也就最晚出現在地球上。
  • 為什麼史前的生物都十分巨大?
    文分為三大部分,分別是:史前巨型昆蟲,史前巨型恐龍和當代巨型哺乳動物。當然也有很多人熟悉的馬門溪龍等,都是非常巨大的為什麼那個時代巨型生物那麼多?兩個原因1:食物充沛。這是我上面提到的植物的因素,植物在登陸地球後,由於缺乏足夠多的敵人,導致植物異常泛濫,而植食性恐龍是以植物為食物的。因此食物不缺乏,自然缺乏足夠的選擇壓力。
  • 為什麼吃肉的哺乳動物都是四條腿跑,吃肉的恐龍就都是兩條腿跑?
    哺乳動物本來就是四足行走,人們都知道;而恐龍本來就是二足行走——儘管這有些令人意外。印象中,恐龍既有四足行走,也有二足行走,而且多數是四足行走。那些著名的腕龍、劍龍、甲龍、角龍,都是四條腿,只有暴龍、迅猛龍是之類的是兩條腿,或者更有見識的,還知道禽龍回和鴨嘴龍,它們大多數時候也都是四肢著地,只在奔跑的時候偶爾二足著地。
  • 天天科普 | 恐龍可以那麼大,人類為什麼不行?
    說到恐龍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巨大」那麼恐龍為何能擁有龐大的體型呢但總體而言,恐龍生存的年代的確可以說是巨人的時代。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是什麼決定了恐龍體型大小?體型大型化的「天花板」是什麼?恐龍是如何突破體型極限的?
  • 如果6500萬年前恐龍沒有滅絕,它們會進化成什麼樣?
    以至於原始的哺乳動物只有老鼠一般大,而正是如此小的體型,讓它們成功地躲過了恐龍的大滅絕事件。因此,恐龍的崛起是因為它們的祖先所處的時期正好是生物大滅絕時期,而它們的祖先以小小的體型成功的躲過了滅絕事件,這才有了之後生態位的空缺,而這也是恐龍能夠統治地球約1.6億年的根本原因。恐龍如果沒有滅絕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