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皈依中的「兩足尊」,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2020-12-17 國學雜談

我們漢語詞彙的含義非常豐富,一個字都可能有很多含義,用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意思,外國人學起來會很頭疼。比如佛教三皈依中的「兩足尊」,對於不了解佛教的人來講,就很可能誤解。

「兩足尊」,是釋迦牟尼佛的十大稱號之一,並不是說兩隻腳很尊貴,不是這個意思,大家千萬不要錯解了。佛的十大稱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中的「明行足」也稱「兩足尊」,明足代表智慧圓滿,行足代表福德圓滿,「兩足尊」的意思就是福慧兩足,什麼都圓滿了。

所以我們聽到、看到佛的這個稱號,就要提醒自己,學佛一定要福慧雙修 ,不能光修一種。

學佛的目標,就是覺悟解脫,明心見性,就是開啟我們自性本具的無量智慧德能。要想生智慧,就得從戒、定、慧三學入手,由戒生定,由定生慧,要多學習經典,多學習經、律、論三藏,這是修慧。

但光修慧不修福也不行。只管自己學習經典,只管自己修戒、定、慧,善事讓別人去做好了,弘揚佛法的事也讓別人去做好了,這樣不行。《雜譬喻經》上講:「修慧不修福,羅漢託空缽」,即使你智慧修到了,證了阿羅漢果,到時候因為沒有修福,就沒有人供養你,天天託著空缽,連飯都討不來,那不就慘了。

光修福不修慧就更不行。現在人知道修福的比較多,很多人去寺廟燒香拜佛、布施、做義工等等,就是為了眼前利益,為了增長福報,卻忽略了修慧,不去依教奉行,不去修戒、修定、修慧,這樣學佛就虧大了,相當於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這種很常見。

「修福不修慧,象身掛瓔珞」,你雖然修了很多福報,但沒有修智慧,就好比一隻大笨象,又高又大,還有力氣,脖子上還掛滿了寶珠,但虛有其表,沒有智慧,寶珠遲早也會被人搶走。所以福報多並不一定是好事,有智慧的話,福報還會繼續增長,沒有智慧,福報都可能變成災難。

所以說,佛的這個稱號「兩足尊」,也是為了幫助教學,釋迦牟尼佛修福又修慧,福慧圓滿,我們也要向佛學習,時刻牢記要福慧雙修,不能偏科。

相關焦點

  • 「皈依佛,兩足尊」是什麼意思?
    在佛教三皈依的儀式中說:「皈依佛,兩足尊……」那麼這個兩足尊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稱佛為「兩足尊」,這個兩是代表兩個、兩種的意思,是說的福和慧。足是滿足、圓滿。是說佛具備智慧圓滿、福報圓滿,因為世出世間的福報沒有超過佛的,佛的智慧圓滿,所以我們稱佛是「兩足尊」。
  • 佛教皈依三寶是皈依哪三寶,三寶又代表什麼意思
    佛教皈依三寶是皈依哪三寶《六祖壇經》說過,善知識的眾生啊,皈依覺悟,就能【兩足尊】;皈依正法,就能【離欲尊】;皈依淨土,就能【眾中尊】。要把覺悟當作修習佛法的老師,不要去依附各種外道,要認清自己本性中的佛、法、僧三寶來自證自悟。
  • 什麼是皈依、兩足尊、離欲尊、眾中尊?弟子又該如何修智慧?
    佛法僧三寶學佛第一個入門就是皈依三寶。「三」是數量,少了兩樣或多了一個都不行,剛剛好是「三」:佛、法和僧,這三樣加起來就是三寶,指這三樣東西在這世上都是寶。如果這個世間上沒有這三樣東西,眾生的福就很薄了。
  • 佛教「三皈依」是什麼意思?什麼是「佛法僧」?
    「三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時一刻不能離開。早年,我初學佛的時候,皈依老師,章嘉大師,章嘉大師告訴我,這「三皈」就像我們在臺灣,那個時候從臺北到高雄坐火車,這「三皈」是什麼?就是火車票,你有這張票才能上車;而且時時保留著,路上要查票,不能丟掉,到達站後這票要交回去。
  • 皈依是什麼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麼意思?
    皈依\皈 依 三 寶的意思為什麼要皈 依?皈 依 三 寶的原因皈 依與不皈 依的區別關於皈 依的基礎問答皈依是什麼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麼意思?  「皈依」為皈投或依靠之意,「皈依三寶」就是皈投依靠「佛法僧」三寶,是佛教徒的基礎入門。
  • 「皈依佛門」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皈依?
    那麼皈依佛門是什麼意思呢?這裡有「概念」要說下,歸依佛門不是出家,兩者有著本質區別的。皈依佛門:指佛教用語。皈依的意思是:身心歸向它、依附它。皈依佛門乃佛教徒之根基入門。「皈依」也可以寫成「歸依」,「皈」與「歸」的讀音和意義相同。皈依佛門,相當於是一個入學證。就是皈依三寶,皈依後相當於你是正式的一個佛教徒。三寶就是佛、法、僧三寶。
  • 何為皈依,皈依是什麼意思
    何為皈依,皈依是什麼意思皈依是有了依靠的意思,皈依三寶就是用三寶做為自己的信仰,自己的依靠。根據佛教的因果關係來講,你的法心就是因,那麼你自然也會得到果,其果就是根據你的發心而得到的皈依體,發上等心自然得到的就是上等皈依體,以此類推。皈依體是由三世諸佛和歷代佛教的祖師代代傳承而得到的。
  • 佛教的「三皈依」有哪些含義
    圖片來源:資料圖三皈依即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的「皈」字是反黑為白,轉染成淨,把心地住於正念清淨境界;「依」字是依靠的意思。普通皈依二字簡釋為依靠、救度、恭敬等義。如把三皈依淺白地說:皈依佛是我依靠佛陀的指示,皈依法是我依靠教義求得真理,皈依僧是我依靠僧伽引導,正信佛教。換句話說,皈依了三寶可得救度,好像大海中的航船,需要有指南針,迷路的小孩重歸慈母懷抱,便可獲得天倫的溫暖與慰藉。
  • 皈依是什麼意思?
    學佛,我們對於佛教,也就是佛陀的教育有了相當的理解,真正發心,或者說是發願向釋迦牟尼佛學習,這才發心來求受皈依。  求受皈依就是求釋迦牟尼佛收我做學生,從今之後,我們願意做釋迦牟尼佛的學生,遵從釋迦牟尼佛的教誨,糾正我們在生活當中許許多多錯誤的行為,這是皈依的正確動機,或者是說皈依正確的發心。
  • 三皈依一一智者學佛
    《三皈依》一、皈依的佛經記載。1、《五分律》記載:佛陀成道後不久,在鹿野苑度五比丘,三寶開始具足。時,長者子耶舍為比丘,其父先受三皈依,次受五戒成優婆塞(男居士),是第一位獲授三歸五戒的佛教徒。二、皈依的涵義。歸依是歸順、依靠的意思。「歸」與「皈」同義,是回頭的意思。「依」是依靠的意思。三歸依,即歸依三寶,指歸依佛、法、僧三寶,而不是皈依某人、某位法師。佛是覺悟人生宇宙一切真理的聖者,是三界的導師,四生的慈父。
  • 這才是佛教「皈依三寶」的真正深義!
    佛、法、僧三寶,構成了佛教的主體和核心,也是一個立願做佛弟子的人皈依的主要對象。這樣看來,佛教的皈依三寶,似乎跟其他宗教信仰比如基督教的信上帝、信耶穌等差不多,都是要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某種外在的力量(他力)中,從而使自己得到拯救或解脫。但其實,這是對佛教有所誤解。
  • 詳說佛教的「皈依」含義
    二、三皈依:(一)、皈依佛:我們皈依佛,向他學習與修學,以他為模範、為導師,這就是所謂的依靠了。此外,我們凡夫誰也靠不住,因為你今生做人,下一生可能做畜生,今生做畜生,來世可能做人,在六道輪迴裡轉來轉去,今生是好人,來世可能墜落,這樣的人我們怎樣依靠呢?所以唯有脫離六道輪迴,大覺大悟的聖者——佛陀,才能做為我們的依怙。
  • 你知道嗎?佛教「皈依三寶」不是剃頭出家,而是如學生上課一般
    落髮那叫出家,皈依三寶是不需要剃頭的,皈依三寶後叫居士,出家是僧眾。首先咱們得知道什麼是皈依三寶,簡單說是入佛教的儀式。下面我們來看看什麼是三寶,通常三寶是指的佛、法、僧三寶。以上三寶都齊全了,才是完整正統的佛教,而這皈依三寶,就相當於咱們日常的在校註冊,舉行開學儀式般。這時的我們作為學校學生,學習是義務,而教我們學習智慧,也就是學校與老師們的責任。因此皈依三寶在佛教中,是一種很嚴謹且慎重的。有人說,我不去學校註冊,也就是說不皈依三寶,難道就不能自己學習?
  • 佛教:學佛為什麼要皈依?皈依有何好處?
    皈依意指「身心歸向它、依靠它。皈依三寶稱之為佛教徒。」皈依亦可寫成「歸依」,其皈與「歸」的意義讀音相同。皈依三寶,親近三寶,是每一個學佛之人所行持的首要條件。皈依乃是皈依三寶,並不是「皈依一寶、皈依二寶。」三寶分為「佛寶、法寶、僧寶。」其皈依三寶,是讓信徒以三寶為榜樣。佛有大悲大智大願大力,佛是覺悟的意思。
  • 佛教常說的「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不知道
    佛教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了,在很多個朝代都推崇佛學。一直到現在,還是有很多人在信奉佛教。而佛教之人經常說的一句口號「南無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佛不僅是一種學問,佛門重地也成為了收留苦難人的場所,因為無論你是乞丐,或者是富商,只要有問題困擾自己,來到這裡,佛法都會為你開化。而作為佛教的口頭禪「南無阿彌陀佛」,更是時常在信佛,禮佛的人口中聽到,那這句話到底蘊含了什麼道理呢?「南無」二字是表示恭敬,禮拜的意思,也是阪依的意思。
  • 佛教:受三皈依的功德!
    釋提桓因說:「天上的人都是如此的,誰也逃不了無常,不過你的運氣很好,現在釋迦牟尼佛在天上為母親說法,你現在趕快去求佛,說不定還有希望。」善住天子來到佛陀座前,世尊告訴他:「你現在果報現前,要消業、轉業,不是這麼簡單,第一、要受三皈,第二、要受戒,第三、要禪坐。」善住天子說:「世尊,只要不墮惡道,什麼條件我都答應。」
  • 佛教:什麼是三皈依?什麼是三寶?
    信佛、學佛、皈依佛門的人,首先要受持「三皈依」,何為「三皈依」?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寶。「歸」就是回歸,「依」就是依靠。我們法界有情眾生往往迷惑顛倒、執著妄想,而皈依佛門就是讓自己回歸清淨自性,住真實慧,明心見性。
  • 學佛是否需要皈依?非佛弟子學習持戒有好處嗎?
    「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壇經》皈依為皈投或依靠之意。學佛要皈依三寶,受到三寶的加持。三寶指佛、法、僧:佛為覺悟者,法為教義,僧為延續佛的慧命者。佛教的皈依有一定的儀式,這其中的繁簡我們不去探討,皈依重要的是心皈依佛處。有很多人會疑惑或者害怕,讀讀經書,拜拜佛可以,但是皈依後要遵守那麼多的清規戒律,還有那麼多的功課要做,是不是要出家才行?心裡眷戀紅塵俗世的不得了。其實皈依是心法,不拘於身出家在家,但要遵守一定戒律,基本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 淨空法師談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三寶,你是三寶弟子,三寶是「佛、法、僧」。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因為你是皈依三寶,不是皈依哪一個法師,這個觀念一定要清楚、明白。如果是皈依一個法師,你就錯了,這個觀念有很大的過失。這個皈依受戒,怎樣才能讓佛菩薩點頭?讓佛菩薩承認?你要真做到。所以,形式沒有關係,果然真正做到了,你就是沒有受這個形式,佛菩薩也承認。「皈」是回歸、回頭,「依」是依靠。從哪裡回頭呢?從一切錯誤回頭;依什麼呢?依靠老師釋迦牟尼佛真實的教誨。皈依佛,佛是覺悟的意思,佛教給我們「皈依覺,覺而不迷」。
  • 修佛必須「皈依」佛嗎?「皈依」究竟是何意?六祖說……
    今發四弘願了,更與善知識授無相三皈依戒。善知識!皈依覺,兩足尊;皈依正,離欲尊;皈依淨,眾中尊!從今日去,稱覺為師,更不皈依邪魔外道,以自心三寶常自證明。「勸善知識,皈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皈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