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談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2020-12-17 順章0

皈依三寶,你是三寶弟子,三寶是「佛、法、僧」。

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因為你是皈依三寶,不是皈依哪一個法師,這個觀念一定要清楚、明白。如果是皈依一個法師,你就錯了,這個觀念有很大的過失。

這個皈依受戒,怎樣才能讓佛菩薩點頭?讓佛菩薩承認?你要真做到。所以,形式沒有關係,果然真正做到了,你就是沒有受這個形式,佛菩薩也承認。

「皈」是回歸、回頭,「依」是依靠。從哪裡回頭呢?從一切錯誤回頭;依什麼呢?依靠老師釋迦牟尼佛真實的教誨。皈依佛,佛是覺悟的意思,佛教給我們「皈依覺,覺而不迷」。沒有接受佛教導的時候,我們都是迷而不覺,從迷回過頭來,要覺悟。

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見,是對宇宙、人生正確的見解、正確的思想。皈依僧,僧是「清淨、一塵不染、和合」的意思,所謂六根清淨,一塵不染,這是自性淨。其實學了佛,我們也沒有真的回頭!為什麼這麼說法?因為我們心還是被汙染,妄想是汙染、分別是汙染、執著是汙染,貪嗔痴是最嚴重的汙染,叫三毒!

所以,你了解事實真相了,你就會統統放下,不再染著了,恢復到身心清淨,你才曉得從一切汙染回過頭來,依清淨心,這叫「皈依僧」。皈是回頭,從妄想、分別、起心、動念、執著裡回頭。依是依靠,依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覺而不迷」,這是「皈依佛」;「正而不邪」,這是「皈依法」;「淨而不染」,這叫「皈依僧」。這是自性三寶。

所以,學佛的人,從今往後,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不離開這個標準,不離開這個原則,那你就是佛的學生,佛就承認你是佛弟子,你是真正得「三皈戒」了。

我當年發心出家,出家兩年才受戒,受了戒,就到臺中去拜謝老師。我還沒有進門,李炳南老師看到我,就用手指著我說:「你要信佛。」 說了好幾次。

我那時學佛九年,講經兩年,也出家受了戒,怎麼不信佛?他叫我坐下,為我解釋信佛不容易。何謂「信佛」?依教奉行者,謂之信佛。佛在經上講的,你沒有做到,你就是不信佛,那還會有什麼成就?

我們以為是佛弟子,佛菩薩不承認,護法神不承認。

為什麼呢?佛弟子要修戒、定、慧,你「戒、定、慧」三個字統統沒有,你是冒牌的,你不是真的。真修戒定慧,他是個在家人,沒有受過五戒,也沒有受過三皈,佛菩薩也承認他是佛弟子,護法神承認他是佛弟子,他是真正修行人。

所以諸位一定要明了,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我最初學佛親近章嘉大師,章嘉大師就如是教我,重實質不重形式,跟我談到戒律問題,戒是你能夠做到一條,這一條你就受了,不必在形式上受,佛菩薩承認你,護法龍天善神承認你,你真受了,你做到兩條你就受了兩條戒,絕對不在形式。

相關焦點

  • 佛教「三皈依」是什麼意思?什麼是「佛法僧」?
    「三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時一刻不能離開。早年,我初學佛的時候,皈依老師,章嘉大師,章嘉大師告訴我,這「三皈」就像我們在臺灣,那個時候從臺北到高雄坐火車,這「三皈」是什麼?就是火車票,你有這張票才能上車;而且時時保留著,路上要查票,不能丟掉,到達站後這票要交回去。
  • 皈依佛、法、僧三寶有什麼好處?
    問:皈依佛、法、僧三寶有什麼好處?答:皈依佛、法、僧三寶是正式成為佛門弟子,學習佛法的第一步。皈依三寶可以獲得無量無邊的功德利益,如《佛說希有校量功德經》云:「若有人能歸依佛竟。歸依法竟。《佛說灌頂三歸五戒帶佩護身咒經》云:「佛言:梵志!以三自歸竟,是為真正弟子,不為邪惡所幹嬈也。」 二、諸戒之本三皈依是受戒的基礎,受持佛教戒律之前應當先受持三皈依。
  • 皈依是什麼意思?
    果然真正做到了,你就是沒有受這個形式,佛菩薩也承認。三、錯誤的皈依觀念  [皈]是回歸、回頭,[依]是依靠。從哪裡回頭呢?從一切錯誤回頭,依什麼呢?依靠老師真實的教誨。所以皈依,諸位要記住,不是皈依一個法師,如果你們大家今天到此地來,「我皈依淨空法師了」,錯了,只有這一個錯誤、這一個罪名就要墮落地獄。
  • 皈依是什麼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麼意思?
    2.不墮惡趣:經雲,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畜生;皈依僧,不墮餓鬼。皈依三寶,可以惡道除名,人天有份。3.莊嚴人格;皈依三寶以後,信仰層次提升,如同人的身上穿戴道德的華服、寶冠,人格因此莊嚴起來。4.善神捷護:佛陀曾指示護法龍天.一切善神,在末法時代,要保護扳依三寶的弟子。因此,皈依三寶可以得到天龍八部、護法善神的擁護。獲得尊敬:皈依三寶的人,能得到人天大眾應有的尊敬。
  • 「皈依佛門」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要皈依?
    那麼皈依佛門是什麼意思呢?這裡有「概念」要說下,歸依佛門不是出家,兩者有著本質區別的。皈依佛門:指佛教用語。皈依的意思是:身心歸向它、依附它。皈依佛門乃佛教徒之根基入門。「皈依」也可以寫成「歸依」,「皈」與「歸」的讀音和意義相同。皈依佛門,相當於是一個入學證。就是皈依三寶,皈依後相當於你是正式的一個佛教徒。三寶就是佛、法、僧三寶。
  • 三皈依和四皈依的區別
    在有些教法下,皈依的對境還會加上皈依上師,這是什麼原因呢?上師為對於內有德智、外有勝行之高德者之尊稱。過去諸佛皆由上師教授、引導,而得信解行證。不依止上師,不知有佛;不從上師教誨傳承,則無法挈入佛機、證悟佛性、成就佛道。
  • 修佛必須「皈依」佛嗎?「皈依」究竟是何意?六祖說……
    今發四弘願了,更與善知識授無相三皈依戒。善知識!皈依覺,兩足尊;皈依正,離欲尊;皈依淨,眾中尊!從今日去,稱覺為師,更不皈依邪魔外道,以自心三寶常自證明。「勸善知識,皈依自性三寶。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自心皈依覺,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離財色,名兩足尊。
  • 如何認識皈依?皈依三寶是什麼意思?
    皈依三寶是成為佛弟子之門。皈依,可以從幾個層面來理解和認識。首先,參加由法師所主持的皈依儀式,儀式之後很多寺院還會發給一個皈依證。這是形式上的皈依。確定自己從此要向佛陀學習,發菩提心,徹悟生命及宇宙萬法本性,把握生命及萬法規律,最終修行成就佛道。這就要深入經藏,並積極尋找大善知識,以使自己儘快領悟佛道。這個時候的關鍵是要領悟佛陀正法的真實義理,切不可以有法門的限制,要知道法門只是路徑,法門不是結果,不可執著。
  • 宗舜法師: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真正皈依?
    《事鈔》云:「《智論》云:互跪合掌,在比丘前五眾得作,當教言:我某甲盡形壽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說。即發善法。次結云:我某甲盡形壽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結。」(《備覽》第18頁)這裡所說的五眾,即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而且一般多由比丘傳授,在沒有比丘時,才能按比丘尼等次序依次進行。
  • 什麼是皈依?皈依有什麼功德利益?
    「皈依」為皈投或依靠之意,「皈依三寶」就是皈投依靠「佛法僧」三寶,是佛教徒的基礎入門。佛寶,指徹悟諸法實相,而能教導他人的教主,泛指一切諸佛。法寶,指諸佛為教導眾生,使其脫離苦海而宣說的教法。僧寶,指修學佛法的清淨和合的教團。
  • 三皈依一一智者學佛
    12、《法界次第初門》記載:三歸之用,正破三邪,濟三途,接三乘,出三有。佛法以此三歸為本,通發一切戒品及諸出世善法。三歸依,即歸依三寶,指歸依佛、法、僧三寶,而不是皈依某人、某位法師。佛是覺悟人生宇宙一切真理的聖者,是三界的導師,四生的慈父。法是佛所覺悟的道理,是暗夜裡的明燈,是指引我們如何斷除煩惱,出離六道輪迴,得到究竟安樂解脫的智慧路徑方法。僧是剃髮斷欲,依法修行,代佛弘化,住持佛法的出家人,嚴格持戒具足正見的清淨僧寶是眾生的福田和善知識。
  • 何為皈依,皈依是什麼意思
    相信三寶大家都已經很清楚了,在此就不與大家做過多的介紹了,皈依是作為一個佛弟子最基礎的修行條件,你只有誠心誠意皈依三寶,供養三寶,這樣你才會得到佛力的加持,得到漫天神佛的庇佑,才可以在死後能夠迅速的往生極樂,從此不再受六道輪迴之苦。皈依之前肯定是要發心的,而發心又被分為上中下三種,其中上等的發心是為了一切有情眾生,便意味著我們得到了諸佛世尊沿襲至今是傳承。
  • 佛教:如何皈依?皈依又有哪些好處?
    皈依需要準備的材料:一張一寸的彩色照片(辦理皈依證用),身份證(原件、複印件均可),找到有緣師父起法名(最好讓與自己有緣的師父給自己行皈依儀式)。皈依的儀式:「我某某,盡形壽皈依佛,盡形壽皈依法,盡形壽皈依僧。(念三遍)我某某,皈依佛竟,寧捨身命,終不皈依天魔外道。
  • 淨空法師:皈依三寶,但是三寶真正的意思知道的人不多
    而實際上講應當說三寶,佛、法、僧三寶,三寶裡面才有常樂我淨。離開三寶,常樂我淨求不到。三寶,大家知道佛、法、僧,但是三寶真正的意思知道的人不多,所以我們看到許多人皈依三寶,他是不是真的皈依?沒有皈依,做了那一個儀式,那個儀式是空的、是假的,是形式沒有實質他不明三寶、不解三寶,所以他也不得三寶。
  • 幸好佛只是說了三皈依,如果佛說四皈依,那我必死無疑
    老和尚用早已準備好的繩子將盜賊的手捆在屋內柱上,然後打開房門,手拿禪杖,照著盜賊猛地打了一禪杖,同時大喊一聲「皈依佛」!盜賊心中恐慌,也跟著喊了一聲「皈依佛」;老和尚舉起禪杖,又狠打一禪杖,同時大喊「皈依法」!盜賊心中害怕,也跟著喊一聲「皈依法」;老和尚再次舉杖猛打,喊「皈依僧」!
  • 詳說佛教的「皈依」含義
    我們在生死輪迴的苦海中浮沉,依佛法來說,唯有佛、法、僧三寶才能做我們眾生的依怙,是我們真正的皈依處。二、三皈依:(一)、皈依佛:我們皈依佛,向他學習與修學,以他為模範、為導師,這就是所謂的依靠了。(三)、皈依僧:僧就是和合眾的意思。奉行佛陀教法的佛陀出家弟子,這些實踐佛法的出家弟子都稱為僧,他們是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等。然而這裡的皈依僧,真正的是指皈依聖賢僧,就是佛陀在世時,僧團中有很多證果的聖人,他們依據佛法修行,結果解脫證果,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榜樣。看到聖賢僧,我們應該生起信心,努力修行,斷除煩惱,於聖者一樣解脫生死,證得涅槃。
  • 佛教:什麼是三皈依?什麼是三寶?
    信佛、學佛、皈依佛門的人,首先要受持「三皈依」,何為「三皈依」?就是皈依佛、法、僧三寶。「歸」就是回歸,「依」就是依靠。我們法界有情眾生往往迷惑顛倒、執著妄想,而皈依佛門就是讓自己回歸清淨自性,住真實慧,明心見性。
  • 皈依造句和解釋_皈依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皈依(guī yī)。反義詞有:脫離。佛教語。原指佛教的入教儀式。表示對佛、法(教義)、僧三者歸順依附,故也稱三皈依。後多指虔誠信奉佛教或參加其它宗教組織。[孫中山《中國問題的真解決》:「當時的大學士徐光啟,其本人皈依了天主教。」]身心歸向、依託。[葉聖陶《倪煥之》:「這惟有皈依酒了。」]
  • 學習佛學一定要明白「皈依」的真正含義
    佛教有三門——皈依是入佛法之門,發心是入大乘之門,灌頂是入密乘之門。皈依乃佛教徒之基礎入門,表示對佛、法(教義)、僧三者歸順依附,故也稱三皈依,受到三寶的加持。三寶指佛、法、僧:佛為覺悟者,法為教義,僧為延續佛的慧命者。皈依的含義是什麼呢?
  • 佛教:受三皈依的功德!
    善住天子來到佛陀座前,世尊告訴他:「你現在果報現前,要消業、轉業,不是這麼簡單,第一、要受三皈,第二、要受戒,第三、要禪坐。」善住天子說:「世尊,只要不墮惡道,什麼條件我都答應。」但是,時不待人,善住天子剛剛念了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就往生了。很多人認為現在很忙、事情很多,要等老了再來修行、再來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