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市環境保護局、市交通管理局聯合發布《對部分載客汽車採取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明確自2019年11月1日起,外省、區、市核發號牌(含臨時號牌)的載客汽車,進入六環路(不含)以內道路和通州區全域範圍道路(不含高速公路主路)行駛的,須辦理進京通行證。每輛車每年最多辦理進京通行證12次,每次辦理的進京通行證有效期最長為7天。
此外,交通部門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本市對小客車數量調控政策不斷進行優化,已經先後修訂了3次。目前,對於增量部分,「以家庭為單位搖號」和「以停車位為條件搖號」等更加精細化的管理方案都在積極研究中;對於存量部分,正在重點研究燃油小客車通過碳交易平臺轉讓並變更為新能源小客車的可行性。
焦點
六環路內及通州全區須辦理進京證
市交通委表示,為精準管控以異地上牌長期在京使用方式規避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政策的車輛,確保機動車總量調控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緩解城市道路交通運行壓力和停車資源供需矛盾,降低機動車汙染物排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北京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有關規定,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要求,自2019年11月1日起,外省、區、市核發號牌(含臨時號牌)的載客汽車,進入六環路(不含)以內道路和通州區全域範圍道路(不含高速公路主路)行駛的,須辦理進京通行證。
無證停車扣減當年可辦進京證天數
北京晨報記者發現,《通告》對進京證的辦理次數也進行限制,即每輛車每年最多辦理進京通行證12次,每次辦理的進京通行證有效期最長為7天。有效期屆滿前,車輛應駛出上述範圍。
未辦理進京通行證或進京通行證超過有效期,在上述範圍內支路等級以上城市道路停放的,根據停放天數相應扣減當年可辦理進京通行證的天數。
遠郊區可劃定須憑進京證通行區
《通告》指出,六環路和通州以外的區域,由各遠郊區人民政府根據實際需要,劃定外省、區、市核發號牌(含臨時號牌)的載客汽車憑進京通行證通行的區域。
《通告》稱,已經領取外埠客運通行證的省際長途客運汽車和省際旅遊客運汽車;軍隊、武警車輛及執行任務的警車、救護車等特種車輛無需辦理進京通行證件。
追問
1 為何要限制辦理進京通行證次數?
交通部門表示,進京通行證是外埠號牌車輛臨時來京在本市部分區域內行駛的憑證。多年來,這項管理措施為確保首都安全、保障進京車輛符合環保標準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6年以來,市交管局通過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的方式進一步提升了申請辦理進京通行證的便捷性。但是這一便民之舉也促使辦證數量迅猛增長,目前日均辦證數量已突破13萬張,平均每周辦理91萬張。根據對近12個月的數據分析,約70.9萬輛外埠號牌車輛連續辦理進京通行證長期在京使用。
據監測和調查,近年來部分本市常住人口為規避小客車調控政策轉而在外省市登記上牌,月均超過3000輛,嚴重影響了本市機動車總量調控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目前,在城市快速路上行駛的車輛中外埠客車佔比高達10%;五環路內居住區停放車輛中外埠客車佔比為5%至13%,五環路外已達到15%至29%。外地車本地化的情況已十分突出,越來越多的外埠號牌客車長期佔用本市道路資源和停車資源,不僅加劇了交通擁堵、加大了道路交通安全運行壓力,也使得本已十分緊張的停車資源更加緊缺,同時還增加了機動車尾氣汙染。最新一輪細顆粒物(PM2.5)來源解析研究成果表明,機動車等移動源在本地排放中的佔比明顯上升,已高達45%,是上一輪解析結果(佔比31.1%)的1.4倍。
因此,綜合考慮外埠號牌車輛臨時來京辦事、旅遊等剛性需求和城市綜合承載力的客觀約束,決定採用限制辦理進京通行證次數的方式,加強進京通行證管理。
交通部門表示,進京通行證每次最長有效期為7天,每輛車每年可以在辦證範圍內通行的時間為84天,佔全年時間的23%,可以滿足臨時來京辦事、旅遊等需求。
2 通州納入範圍出於什麼考慮?
交通部門表示,《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明確指出,北京城市副中心為北京新兩翼中的一翼。要以最高的標準、最好的質量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示範區、新型城鎮化示範區和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把通州區納入需辦理進京通行證的範圍、與中心城區採用同等管理標準,是加強區域交通環境綜合治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切實推動通州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
交通部門表示,《通告》發布後,預計本市常住人口購車登記外埠號牌會得到有效抑制,增量會明顯減少。2019年11月政策實施後,外埠號牌車輛在辦證範圍內的使用強度將大幅降低,必然會對減輕道路交通運行壓力、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緩解停車難、減少機動車尾氣排放等產生積極影響。政策實施後,交通管理部門將會對政策實施效果進行跟蹤評估並向社會公開。
3 本市對機動車調控的總體考慮是什麼?
交通部門表示,《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明確指出,要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公共運輸優先戰略,加強交通需求調控,將綜合交通承載能力作為城市發展的約束條件。
為落實新版城市總規要求,本市還將繼續嚴格控制機動車的增長,到2020年底全市機動車保有量要控制在630萬輛以內。同時,在大力發展公共運輸的同時,本市將按照控擁有、限使用、差別化的原則,劃定交通政策分區,實施更科學、更嚴格、更精細的交通需求管理。綜合利用法律、經濟、科技、行政等措施,分區制定擁車、用車管理策略,從源頭調控小客車出行需求。到2020年小客車出行比例和車均出行強度降幅力爭達到10%到15%,到2035年降幅不小於30%。
天津、上海、廣州和深圳等城市結合本地區交通綜合治理的需要,均出臺了對非本市號牌車輛的管理措施。
交通部門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根據道路和交通流量的具體情況,可以對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採取疏導、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等措施」。
《北京市大氣汙染防治條例》第六十二條規定:「本市根據國家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和本市大氣環境治理目標,對機動車實施數量調控」;第七十一條規定:「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大氣環境質量狀況,在一定區域內採取限制機動車行駛的交通管理措施」。
因此本《通告》內容符合法律精神,法律依據充分。
4 調控政策是否還有完善的空間?
不少北京市居民買車上外地牌照是因為家庭有「用車剛需」但長期搖不上號迫不得已而為之,而現在有的一家有好幾輛車還在參加搖號,還有很多外地人也有北京牌照車。
交通部門表示,北京機動車快速增長來得早、來得快,人口基數又大,為保障城市可持續發展,控制機動車總量是必然選擇,目的是實現機動車的合理、有序增長。該政策實施以來,對於緩解交通擁堵、改善大氣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同和普遍遵守。
「搖號政策」確實讓很多市民暫時無法擁有私家車,但也正是由於大多數市民遵守小客車調控政策,願意為了公共利益而減損個人利益,約束自身行為、做出自我「犧牲」,才保證了北京城市的有序發展和正常運轉。如果對少數市民以登記外埠號牌來規避調控政策的行為不加以有效控制,既影響到調控政策的有效性,對於絕大多數遵守政策的市民來講也是不公平的。
近年來,市政府廣泛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意見和建議,對小客車數量調控政策不斷進行優化,已經先後修訂了3次。目前,對於增量部分,「以家庭為單位搖號」和「以停車位為條件搖號」等更加精細化的管理方案都在積極研究中;對於存量部分,正在重點研究燃油小客車通過碳交易平臺轉讓並變更為新能源小客車的可行性,既盤活存量,增加市民獲得指標的途徑,又同步實現機動車能源結構的優化。
5 政策出臺後,如何加強執法?
北京晨報記者了解到,為確保政策落地實施,市交管部門將在強化路面現場執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整合全市非現場執法監控設備,大力推進信息數據技術與交通執法實戰全面融合,通過車輛通行證辦理數據與前端執法設備採集信息關聯比對,實現全數位化交通執法閉環管理,有效提高執法效能和管控效果。
通過「北京交警APP」網上辦證的,車主仍需自行下載列印進京通行證並放置於車內前擋風玻璃處,以便於自我約束和全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