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未來科學大獎正式揭曉,來自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的張亭棟和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的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遼寧省副省長、中科院院士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獎。這是未來科學獎自2016年成立以來,第五次頒發此項榮譽。
每年未來科學獎會有4人獲獎,截至目前,已經有20名科學家獲得了此項殊榮。他們的名單分別是:
2016年:盧煜明,薛其坤,施一公,潘建偉。
2017年:許晨陽,李家洋,袁隆平,張啟發。
2018年:馬大為,馮小明,周其林,林本堅。
2019年:邵峰,王貽芳,陸錦標,王小雲。
2020年: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
而這20名科學家中,我們發現,居然有4人都是畢業於同一所大學,那就是山東大學,山東大學簡直太厲害了。
彭實戈出生於1947年,本科畢業於山東大學物理系,他一生大部分求學和工作時間都是在山東大學度過。目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山東大學數學研究所所長,也是山東大學數學泰鬥級人物。這次未來科學獎主要表彰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這位女科學家,1966年出生,從1983年考入山東大學數學系,一直讀到博士畢業,然後留校任教。她是我國密碼界的傳奇人物,2017年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9年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勵她的理由是:她在密碼學中的開創性貢獻,她的創新性密碼分析方法揭示了被廣泛使用的密碼哈希函數的弱點,促使了新一代密碼哈希函數標準。
1963年出生,1980年考入山東大學化學系,目前是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2019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8年獲得第三屆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表彰他在發明新催化劑和新反應方面的創造性貢獻,為合成有機分子,特別是藥物分子提供了新途徑。
1963年出生,1980年考入山東大學光學系,目前是清華大學副校長。2005年,薛其坤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曾因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而轟動整個物理界,這一成果發表的論文被楊振寧先生稱為諾獎級的論文。2016年,獲得第一屆未來科學物質獎,獎勵的理由是:他在利用分子束外延技術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和單層鐵硒超導等新奇量子效應方面做出的開拓性工作。
20名獲獎科學家,有4人是從山東大學畢業,是20名科學家中畢業的院校中最多的,這項數據名列全國第一。其它科學家有的畢業於清華大學譬如施一公,有的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譬如潘建偉,有的畢業於南京大學譬如王貽芳。
山東大學為何厲害?從上述4名科學家畢業的院系來看,主要來自3個院系,分別是數學、物理和化學。彭實戈和王小雲都是畢業於山東大學數學系並留在山東大學數學系工作,數學系是山東大學的王牌院校,在潘承洞、彭實戈等人帶領下,成為了全國數學系裡的王牌。而山東大學的數學和化學,雖不如數學那樣輝煌,但還是培養了不少優秀人才。
只是可惜的是,山東大學的數學、物理、化學都已經在走下坡路,數學系已不再是全國最強的院系,慢慢被北京大學超越,被復旦大學等追趕。而物理、化學更是在學科評估中僅被評為B+。讓人替山東大學惋惜。
對於有4名未來科學獎獲得者畢業於山東大學,你們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發表你們的觀點和看法。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點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