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對快捷酒店、商務酒店、賓館、酒店、主題酒店、招待所作一個較為細緻的說明。
先從酒店開始說起。酒店一詞來源於英文HOTEL,最貼進近翻譯過來就是酒店,所以近幾年來基本上新開的酒店都以酒店為後綴進行命名,前面再加上自己的酒店特色或者與人不同的地方,命名成為酒店的完整名字,比如XX精品酒店,XX大酒店,但卻很少再使用XX賓館,XX飯店,酒店名字的變化,也反應出時代潮流的變化。
賓館。建國後至80年代末左右設計落實成的酒店,大部分會以賓館為後綴命名,如錦江賓館,紅株山賓館,望江賓館、國賓館等。賓館,接待來賓的館所。特別在改革開放初期或更早之前,這類酒店大多是以接待外賓為主,高大尚的象徵,所以這個賓多指為外賓。
招待所。在有賓館的同時,為了滿足單位之間和個人的差旅需求,尤其是計劃經濟時代,大家住房都緊張,家裡沒法招待親朋,而企業又有差旅需要,所以大部分中大型國企,都開設有招待所,並由一般稱為勞動服務公司的部門負責管理。再後來,招待所就成為了只提供簡單住宿的代名詞,但我也曾經看到過裝修和服務設置較好的招待所,基本都是單位自建自用。
至於飯店一說可更為久遠,可以追述到建國之前,如和平飯店之類,在當時人們的心目中,飯店就是設備好的高級旅館。而到90年代開始,就進入了酒店時代。
現在城市裡經常可以看到的酒店類型有,快捷酒店、商務酒店、主題酒店、綠色酒店、度假酒店、會議酒店、XX大酒店……其實最主要的還是前綴說明功能和特點,而後綴取名酒店都有攀高心理。其實不管大酒店小酒店,核心是住宿和吃飯,只是標準高低,功能豐富與否。
快捷酒店,在突出快捷特點上,潛臺詞就是簡潔,在有限的服務情況下提供住宿功能,至於吃飯,大部分都只能靠外賣和方便食品。
主題酒店,突出主題的特點上,潛臺詞是想做文化和創意,主要想讓客人通過環境打造進行精神享受,從而提升檔次和房價。這類酒店可大可小,一些大型綜合性酒店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都會在定位過程中有意識地加入主題的元素。而且主題元素多為訂製和獨家,也符合了大型酒店的裝修思路。當然也有一些小規模的酒店,也有主打設計創意主題的,但投入上有限,做得好的很少。反而這兩年民宿熱時,因為民宿相對打造面積較小,投資可控,所以主題特點還更為突出。
另外,除以上這些,還有綠色酒店(金葉級、銀葉級)這個是根據國家綠色酒店評定標準進行打分評定的,主要是針對酒店節能降耗管理、環保方面給出的稱號。會議酒店、度假酒店都是功能上的描述。XX大酒店的稱號的,一般都是城市多功能酒店,這類酒店一般會主打會議、宴會、住宿、娛樂等,服務內容多功能,以政商客戶為主要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