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不滿足就發脾氣哭鬧不止,這樣的「急性子」,需要趕緊糾正

2021-01-12 皮諾媽媽

生活中很多孩子,跟父母提出自己的要求時,一旦不能得到及時的滿足,就會爆發情緒,又哭又鬧,令很多家長感到頭疼。說實話,這樣「急性子」的孩子,真的不在少數。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呢?針對孩子的這種情況,家長又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急性子」的孩子,一般有這些特徵

1、等不及,愛發脾氣

急性子的孩子一般都會覺得,他提出了要求,別人就要立刻給他解決,多拖一分鐘都不可以。如果家長滿足不了他,孩子就會發脾氣,又哭又鬧,通過這種方式來向家長施加壓力。

2、不堅持,沒有耐心

因為性子急,所以做事情總希望能一蹴而就,而不能接受一步一個腳印,仔細打好基礎、做足準備。這樣的孩子,做事情總是三分鐘熱度,興趣來得快走得也快,如果家長不管,孩子什麼都做不好。

3、坐不住,愛開小差

急性子的孩子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總是不自覺地走神、開小差,而不能一直乖乖地坐著,聚精會神地聽別人講話。這種壞習慣,不僅對孩子將來的學習成績會有影響,就連孩子工作了之後,也會讓孩子的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導致孩子變成「急性子」的原因是什麼?

1、處於「大腦發展飛躍期」

研究發現,孩子急躁發脾氣,也可以算是靈長類動物的一種進化行為。簡單點來說,孩子在成長發育的過程中,大腦也會進行發育,而大腦處於發展飛躍期時,也可能促使孩子出現「性子急」的情況。

2、家長的影響

首先,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其次,父母還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不管從遺傳這個角度來說,還是從榜樣這個角度來說,孩子性子急、脾氣燥,家長都脫不了干係。如果家長生活中就是一個急性子,那麼他們的孩子也是急性子,就可以理解了。

3、跑偏的養育方式

有的家長有了孩子後,由於太心疼孩子,所以有些小題大做,也可以說比較「矯情」。舉個例子,寶寶餓了,要喝牛奶,家長著急忙慌的衝好了奶粉,拿給了孩子,但還是覺得委屈了孩子,給孩子餓壞了。

於是,一邊餵孩子一邊哄著:「乖乖餓壞了,都怪我不好,下次不會這樣了!」如果家長一直這樣,那麼等孩子稍大一點,就會形成一種錯誤的認知:只要自己哭鬧,就能更快達成目的。結果呢?孩子變成了急性子,耐性也越來越差了。

4、孩子沒有時間觀念

不管做什麼,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準備,而孩子如果缺乏時間觀念,就會不懂這點,從而一旦事情發展不如自己預期,就會爆發情緒,也就是慢慢形成了急性子。可見,及時教孩子學會時間規劃,真的很關鍵。

孩子「急性子」,家長怎樣幫他們糾正?

1、延遲滿足

也就是說,當寶寶有需要時,家長沒必要立即達成寶寶的需求,而是應該適當的延遲時間,製造一個等待的過程。在等待的過程中,孩子也許會哭鬧、不滿,但家長必須堅持底線,不能妥協,努力培養孩子的「耐心」和「耐性」。等孩子意識到自己的哭鬧沒有用時,自然就會開始收斂自己的脾氣了。

2、教孩子調控情緒

一般來說,只有年紀很小的孩子,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才會一哭二鬧,因為此時他們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也不懂得理解他人的情緒,這是正常現象。

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如果孩子依舊如此,那就是家長教育的失職了,說明孩子缺乏自我調節能力,需要家長的及時幹預,教孩子正確控制自己的情緒。

3、轉移孩子注意力

孩子因為沒達到目的而發脾氣時,家長也可以採取轉移孩子注意力的做法,暫時性的控制一下孩子的情緒。比如讓孩子看15分鐘的動畫片,給孩子一點小零食之類的。

4、家長以身作則

前面也說了,家長不僅是養育孩子的人,也是教育孩子的人,為了孩子好,於情於理家長都應該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如果家長本身是個急性子,那麼必須及時改正,只有徹底根治了自己的毛病,孩子看在眼裡,才會願意跟著糾正自己的行為。反之,家長一直急於求成,卻要求孩子反其道而行,孩子怎能心服口服地接受家長的管教?請一定要記得,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教不好,家長責無旁貸!

相關焦點

  • 孩子一不滿足就發脾氣哭鬧不止,這樣的「急性子」,需要趕緊糾正
    生活中很多孩子,跟父母提出自己的要求時,一旦不能得到及時的滿足,就會爆發情緒,又哭又鬧,令很多家長感到頭疼。說實話,這樣「急性子」的孩子,真的不在少數。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呢?針對孩子的這種情況,家長又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 孩子一不滿足就發脾氣哭鬧不止,這樣的「急性子」,父母該這樣做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公交車上孩子因為不滿衝父母或者爺爺奶奶大喊大叫。商場裡因為父母沒有給孩子買玩具,躺在地上打滾的孩子。這些孩子都是因為父母沒有及時滿足自己的需求,爆發情緒的典型例子。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這樣呢?父母應該做些什麼幫孩子改善這些情緒呢?
  • 需求沒滿足就哭鬧不止,孩子"急性子"背後,這些影響你知道嗎?
    &34;孩子遇事不能等,愛發脾氣,他們內心的想法仿佛就是自己想要什麼,立馬就需要什麼,甚至不願意多花一點時間去等待;他們同樣遇事不堅持,缺乏耐心,當做一件事的時候,只有三分鐘熱度,熱度一過,立馬也就放棄了;他們也遇事坐不住,愛開小差,在凳子上坐著就東倒西歪,只要聽見旁邊一有其他聲音立馬注意力也被吸引走了
  • 得不到滿足就哭鬧不止,孩子「急性子」背後,這些影響你知道嗎?
    首先說在前面這裡說的可不是做事快的急性子,而是一種偏離正常的急。「急性子」孩子的3個特點1、遇事不能等,愛發脾氣遇事等待這對於急性子的孩子來說是根本做不到的,這些孩子亂發脾氣慣了,無拘無束,而這樣的做法還能讓大人來滿足自己的想法,如前文說到那個想喝水的白衣服小男孩兒在地上打滾的場景。
  • 寶寶不滿足就哭鬧怎麼辦 如何糾正孩子這樣的行為
    家長在對孩子實施棍棒教育的同時,也為孩子樹立了粗爆待人的榜樣,對孩子心理產生陰影,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一不滿足就哭鬧發脾氣,如果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家長可以先從這幾個方面找原因:一、環境影響。如果家長平時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況,容易暴躁發脾氣,孩子也會耳濡目染,學會發脾氣。
  • 孩子得不到及時滿足,就特別「猴急」,父母如何搞定娃的急性子?
    01 養孩子過程中不良習慣如今的孩子,在家庭中普遍會被家長們過分疼愛,比較嬌嫩,所以,當孩子哭鬧、撒潑、發脾氣後,多數家長都會率先妥協。比如,某天孩子還沒到飯點,他就餓了,就急的發脾氣質問媽媽為什麼還沒有做飯,於是媽媽趕緊著急慌忙的先單獨給他做了一頓飯。
  • 寶寶性子急,得不到及時滿足就會哭鬧,巧用「延遲滿足」正確糾正
    「媽媽,趕緊地,爸爸已經在下面等半天了。」璐璐一直在催媽媽趕緊下樓,璐璐不明白,為啥媽媽總是慢半拍呢?媽媽也不理解,為啥我不是急性子,璐璐處處都要趕在前面呢?每次去幼兒園,璐璐總是第一名。媽媽說,晚兩分鐘也沒有事,璐璐卻不依不饒。而璐璐放學後,也是要媽媽第一個來接她。有時候,媽媽有事耽擱, 璐璐就不高興了,還哭鼻子。
  • 寶寶一不滿足就發脾氣哭鬧怎麼辦?聰明的父母都是這樣處理的
    各位爸爸媽媽,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你家寶寶有沒有這兩位媽媽的苦惱:媽媽一:我發現我家寶寶摔倒都不哭,但是一不滿足他意願時就又哭又鬧撒潑打滾的,而且他做什麼特別沒耐心,教他做什麼做不好就發脾氣,玩個拼圖,拼不好就整個都掀翻了......
  • 得不到及時滿足就哭鬧不止,孩子「性子急」,家長早知早受益
    老人家因為行動不方便,而且身上又拿了好幾個塑膠袋,聽到孩子要喝水,就趕緊翻箱倒櫃的找,但是找到也需要一點時間,雖然時間不長,但是旁邊的小孩子就等不及了,突然邊哭邊叫要水喝。老人家聽到孩子不滿意就更著急,越著急他越拿不出水來。等到老人找到了孩子已經發脾氣,發了好長時間。老人看到我站在一旁,非常不好意思的告訴我說,他們家的孩子是一個急性子,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能等。
  • 不滿足就哭鬧不止?面對孩子的「情緒勒索」,家長試試「冷處理」
    一旦孩子撒潑打滾,哭鬧不止,一部分新手家長就會手足無措,最終妥協,滿足孩子心願。但是每一次家長的妥協都有可能成為孩子威脅家長的手段,孩子都是很聰明的,一旦通過哭鬧吃到了甜頭,覺得發脾氣對事情解決有用就脾氣日益增大,他們逐漸學會「情緒勒索」,綁架家長得到心願滿足。
  • 孩子發脾氣哭鬧時,家長最好的處理方式不是講道理,這樣做更有效
    發脾氣是憤怒的表示,這樣的情緒不僅大人會有,小孩子也是會有的。小孩子發脾氣也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其實很多孩子的脾氣都是非常暴躁的。他們不顧場合、時間,如果有什麼不順心的事情,他們就會大發脾氣,甚至有脾氣更暴躁一些的孩子還會打滾哭鬧。
  • 你家孩子是急性子嗎?
    「我的孩子真是性子急!什麼事情不依著她就又哭又鬧,大人都跟著鬧心!」「我的孩子一歲前好好的,特別乖可是一歲之後就急了,急性子上小學該怎麼辦呢?」「急性子」孩子的3個特點1、遇事不能等,愛發脾氣2、遇事不堅持,缺乏耐心3、遇事坐不住,愛開小差如果有任意一個符合就可以初步斷定孩子是急性子了。
  • 孩子愛發脾氣,是天生的急性子嗎?
    ,一不如願就暴跳如雷。沒有孩子喜歡吃的菜,孩子發脾氣不吃飯,家長立馬給孩子做喜歡吃的菜,或者帶孩子出去吃。只要孩子一哭鬧,無論什麼要求,家長都會盡力滿足。這種做法等於是強化了這種行為,孩子會得到一個經驗——哭鬧是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只有這樣爸媽才滿足我。
  • 不滿足孩子要求他就放聲哭鬧,撒潑打滾,家長應該怎樣處理呢?
    ,他就會大發脾氣哭鬧呢?面對孩子無釐頭的哭鬧家長一定不要心軟,要明確的拒絕孩子,即使孩子哭鬧糾纏不止,家長也需要堅持住,可千萬不能不能看孩子哭的可憐就滿足他無論孩子是因為什麼原因哭鬧,他哭了一場肯定憋了一肚子委屈。這時候家長需要拉過孩子的手蹲下來平視他,或者抱抱他,詢問孩子為什麼哭鬧,並向孩子解釋不滿足他要求的原因。
  • 不想孩子將來「急性子」?媽媽要學會壓制欲望,1歲前就要布局了
    不一會有孩子哭了,過去一看,原來玉姐家的寶寶看有的孩子拼圖拼得慢,就搶過去幫著拼好了。正在玩的孩子被打擾後,就哭了起來。玉姐不好意思地說:我家寶寶是個急性子。「急性子」孩子不停地指使媽媽,稍微晚一點就大哭大鬧,玉姐也很苦惱,自家寶寶性子太急了,不知道怎麼改正過來。
  • 得不到及時滿足就哭鬧不止,孩子「性子急」,父母要知道
    男孩的媽媽在包裡找棒棒糖,但是沒找到就和男孩說已經吃完了,結果男孩很著急,說自己也要吃,還哭鬧了起來,男孩媽媽說帶他去樓下小賣部買好不好,結果男孩不願意說現在馬上就要吃。這個時候男孩媽媽只能不好意思地看著我,和我說他兒子的性格一直都比較急躁,如果想要的東西沒有立刻得到的話就會一直大吵大鬧,可能是遺傳了他爸爸的急性子吧。
  • 孩子是「急性子」,會產生3點影響,家長要讓孩子「穩一點」
    快到吃飯的時候,孩子仍然在屋裡亂跑亂跳,朋友罵了他兩句,讓他趕緊來吃飯,結果小傢伙就像是沒聽到一樣,繼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朋友可能有點下不來臺,於是走過去抓住孩子的衣領,想要打孩子,我趕緊上前攔住了她,我對她說:「沒關係的,男孩子淘氣很正常。」
  • 面對哭鬧和發脾氣的娃,束手無策的你需要看看
    都說爸媽穩定的情緒對孩子的安全感很重要,於是很多家長每天拼命克制自己,可殊不知,這樣硬憋是會把自己憋出內傷的。 控制情緒並不代表硬憋、不溝通、冷處理,是需要我們去直面寶寶發脾氣,而不是躲避,要去了解娃兒發脾氣的內在原因、巧妙地選擇溝通方式、合理運用化解衝突的工具,而在進行這一切時需要保持穩定的情緒。
  • 孩子哭鬧不止,「哄」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孩子哭鬧不止,因為小事發脾氣,單純靠哄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孩子哭鬧,家長的首要任務並不是立馬去哄孩子,而應該嘗試了解孩子哭鬧、發脾氣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孩子哭鬧不止,起因是一件很小的事情,沒給他買某個玩具,然後孩子賴在商場裡不走了。不管媽媽是哄也好,打罵也好,還是講道理也好,對孩子一點用都不管。
  • 當孩子哭鬧和發脾氣時,作為父母能做的5件事
    如果你仔細為引發孩子哭鬧和發脾氣的情境分類,你會發現是有規律可循的,一般情況下,當被阻止做某件事情時、要求沒能得到滿足時、想要做的事情沒能做成功時,孩子是最容易發脾氣的。事實上不需要所有的事情都要順從孩子,我們需要把感受和行為分開,接納令孩子感到挫敗的感受,引導他因挫敗產生的不得當的行為。如果孩子一邊發脾氣一邊扔東西、打人,那麼你的處理方式需要讓他感覺到發脾氣是正常的,但扔東西、打人的行為是需要調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