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性子急,得不到及時滿足就會哭鬧,巧用「延遲滿足」正確糾正

2020-12-20 莓果媽媽

「媽媽,趕緊地,爸爸已經在下面等半天了。」璐璐一直在催媽媽趕緊下樓,璐璐不明白,為啥媽媽總是慢半拍呢?媽媽也不理解,為啥我不是急性子,璐璐處處都要趕在前面呢?每次去幼兒園,璐璐總是第一名。媽媽說,晚兩分鐘也沒有事,璐璐卻不依不饒。而璐璐放學後,也是要媽媽第一個來接她。有時候,媽媽有事耽擱, 璐璐就不高興了,還哭鼻子。

孩子做事磨磨蹭蹭、不急不躁,家長肯定會著急上火,希望孩子做事能夠再快一點兒。而當某些家長遇到個急性子的孩子,也是有很多煩惱的。這樣的家長,難道就不會上火了嗎?就會不鬧心了嗎?

自從孩子降生到這個世界中,家長就寄希望於孩子,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倖幸福福,性格好,學習好,……可是,孩子的成長是在一定的客觀環境中進行的,難免會有家長預料不到的情況出現。若是孩子形成了急性子,家長難道就聽之任之嗎?幫助孩子改正,是必須要做的。而在此之前,家長要弄清楚,導致孩子性子急的原因有哪些,以便有的放矢。

一、導致孩子性子急的原因有哪些?

1、受家長性格的影響。

急性子的家長也是很常見的,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孩子出生後成為急性子,所佔的比例要大一些。再加上孩子每天耳濡目染家長的一舉一動,會進一步加深孩子性格的固化,隨著年齡的成長,表現出急性子的次數就會越來越頻繁了。

2、孩子沒有形成準確的時間觀念。

孩子在3歲之前,對時間是沒有概念的,他們不知道一個小時有多長,也不知道一分鐘能夠完成多少事情。他所想的,就是儘快完成自己想幹的事情。看書快快地翻,喝水咕咚咕咚地喝,走路也是要風風火火,不甘心落後。

3、家長不當的教育方式。

小孩子的述求一般都是以哭的形式表現的,有些家長聽不得孩子哭。只要是孩子一哭,家長就好像聽到了集結號,立刻行動來滿足孩子的需求。對於家長來說,這樣做好似無不妥之處,對於孩子而言,家長的這些舉動,就會給孩子的潛意識中形成一種「我一有需求,家長就會滿足」的思維模式,孩子的耐性就會變得越來越差。

或許有些家長會說,性子急些的孩子會有啥問題呢?不就是做事快一些,說話聲音大一些嗎?這樣總比那些做事慢半拍的孩子好吧?若是單純地與慢性子的孩子對比,好像許多家長更傾向於接受急性子的孩子,但若是仔細分析一下性子急對孩子的影響,或許這些家長的認識會有所改變。

二、性子急對孩子的影響有哪些?

1、性子急的孩子脾氣大。

因為性子比較急,孩子就無法忍受等待所帶來的痛苦,在等待時,孩子認為一分鐘甚至比一個小時的時間還長。這不是一種煎熬嗎?為了避免承受更大的心理折磨,孩子會不自覺地發脾氣來排遣自己的焦躁情緒,伴隨而來的,就是大著嗓門說話,甚至還可能做出一些出格的行為。

2、性子急的孩子坐不住。

性子急的孩子還容易和多動性格聯繫在一起,比如在幼兒園上課時,他們會很不安分,尤其是臨近下課時,總是感覺已經到了下課時間,為啥老師還是講個不停?手錶不知已經被他們看過多少次了,屁股自然也就坐不住了,恨不得立刻鈴聲響起。這樣肯定會將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聽課效果就會相對差一些。

3、性子急的孩子缺乏耐心。

這一點許多家長會較為容易理解了,一般性子急的人,都是缺乏耐心的。沒有耐心,對於將來的工作選擇,會有一定的限制。而在孩童時期,性子急的孩子會和其他的小朋友節奏不一致,尤其在參加集體活動時會表現得比較明顯,而這些,也是會影響孩子們之間的感情培養的。

有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心理實驗,他們準備了好吃的軟糖給4歲的孩子吃,但是有條件,20分鐘後吃糖的孩子,可以有額外的獎勵,而立即吃的孩子沒有。心理學家用「延遲滿足」來概括20分鐘吃糖的孩子的行為。而根據後續的多年持續觀察發現,具有「延遲滿足」性格的人,行事沉穩、考慮事情比較周全,對於情緒的管理也非常到位。若是孩子性子急的話,家長們可以用「延遲滿足」來引導孩子適當放緩做事的節奏。

三、家長善用「延遲滿足」,教孩子管理情緒。

1、哪個年齡段的孩子適合使用「延遲滿足」?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孩子在3歲以前,是建立安全感的敏感期,若是此時家長刻意營造延遲滿足的場景,在孩子內心會形成家長不愛他的意識,長期以往,對於孩子的性格形成是不利的。所以,若是家長有實施延遲滿足的意願,則適合在孩子3周歲之後進行。

2、實施「延遲滿足」,家長要循序漸進。

在實施延遲滿足時,家長切不可急於求成,單方面地認為孩子也會配合家長的行動,耐心地按照家長的節奏完成。家長要根據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表現來摸索孩子的耐心,從而因事施教,以便既可以延遲孩子的忍耐時間,又不至於將事情變得不可控制。

3、一旦下決心實施,家長的心就要「狠」一些。

若兩位家長下決心通過延遲滿足這種方式來糾正孩子的急性子,那麼,在實施時,兩位家長的默契程度一定要掌握好,不能一位家長延遲滿足正在哭鬧的孩子的願望,另一位家長心就軟了,悄悄地開始幫助孩子了,這樣,不就等於是前功盡棄了嗎?所以,此刻的家長,心一定要「狠」一些,才能換了最後的成效。

若家長本身就是急性子,在引導孩子時,家長一定要嚴格克制自己。若是條件允許,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改變,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式。家長在實施「延遲滿足」時,還可以多陪孩子做一些需要耐心才能做好的事情,比如泥塑、長跑等等,逐漸讓孩子的性格步入正軌。

今日話題互動:各位家長,您的孩子是急性子還是慢性子?面對這樣兩種截然不同的個性,您會採取哪些措施來引導孩子朝著更穩重的方向努力呢?歡迎您結合自己的故事,參加大家的討論

相關焦點

  • 「性子急」的孩子,要求得不到滿足便會哭鬧,情緒化寶寶該怎麼教
    同樣的,孩子性子急真不是件好事,對於這樣容易情緒化的孩子家長該怎麼教育呢?1.影響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對於性子急的孩子來說,等待是一件讓人難以忍受的事,為了反抗等待,孩子們的「殺手鐧」就是大發脾氣,只要久等一會兒就會又哭又鬧。
  • 得不到及時滿足就哭鬧不止,孩子「性子急」,家長早知早受益
    本來對於大人來說性子急,做事快的人更容易受到別人的喜歡,但是對於小孩子來說,性子急但是做事情還是要爸爸媽媽做,有的家長就覺得這樣非常的鬧心,他們就想改變一下孩子急性子的毛病。但是有些家長覺得,這樣挺好的,雖然小時候不怎麼樣,但是長大之後對他們的工作生活都有好處,也有一部分家長覺得急性子是天生的,根本不能夠改變。
  • 孩子一不滿足就發脾氣哭鬧不止,這樣的「急性子」,需要趕緊糾正
    如果家長滿足不了他,孩子就會發脾氣,又哭又鬧,通過這種方式來向家長施加壓力。2、不堅持,沒有耐心因為性子急,所以做事情總希望能一蹴而就,而不能接受一步一個腳印,仔細打好基礎、做足準備。這樣的孩子,做事情總是三分鐘熱度,興趣來得快走得也快,如果家長不管,孩子什麼都做不好。
  • 孩子一不滿足就發脾氣哭鬧不止,這樣的「急性子」,需要趕緊糾正
    生活中很多孩子,跟父母提出自己的要求時,一旦不能得到及時的滿足,就會爆發情緒,又哭又鬧,令很多家長感到頭疼。說實話,這樣「急性子」的孩子,真的不在少數。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養成這樣的習慣呢?針對孩子的這種情況,家長又應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 寶寶不滿足就哭鬧怎麼辦 如何糾正孩子這樣的行為
    哭鬧行為說明2歲以後,孩子已經有了自我意識,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不斷增強,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在不斷加強。喜歡哭鬧往往不是因為自身面臨痛苦,更多的時候是因為自身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孩子企圖嘗試用各種方式來與外界相處,引起外界的注意。
  • 得不到滿足就哭鬧不止,孩子「急性子」背後,這些影響你知道嗎?
    在平常和寶媽們的交流中經常聽到關於孩子急性子的談話:「我的孩子真是性子急!什麼事情不依著她,又哭又鬧,大人都很著鬧心!」「我的孩子一歲前好好的,特別乖可是一歲之後就了,急性子上小學該怎麼辦呢?」有的寶媽覺得孩子急性子是天生的遺傳的,有的媽媽有不同看法,那到底什麼樣的孩子才可以稱為急性的孩子呢?怎麼判斷孩子性子急呢?
  • 需求沒滿足就哭鬧不止,孩子"急性子"背後,這些影響你知道嗎?
    「我家寶寶是個急性子,如果她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又哭又鬧,真不知如何是好?」「我家寶寶1歲前性格可好可乖了,但自從長大一點了,做事總是風風火火的,急的不得了!」「我家孩子不光性子急,還容易在這個過程中因為慢一點就開始發脾氣,使得大人們特鬧心!」
  • 得不到及時滿足就哭鬧不止,孩子「性子急」,這些特點你知道嗎
    性子急的孩子做事也急,比較愛爭強好勝,如玩遊戲時如果輸給小朋友,就會急得直哭。性子急的孩子,通常不達目的不罷休,只要是他們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並且有點急不可耐。怎麼判斷孩子性子急呢?他們最擅長的就是通過發脾氣來讓大人儘可能快的滿足自己的心願。比如公園那個要喝水的小男孩,在地上滾來滾去。
  • 得不到及時滿足就哭鬧不止,孩子「性子急」,父母要知道
    男孩的媽媽在包裡找棒棒糖,但是沒找到就和男孩說已經吃完了,結果男孩很著急,說自己也要吃,還哭鬧了起來,男孩媽媽說帶他去樓下小賣部買好不好,結果男孩不願意說現在馬上就要吃。這個時候男孩媽媽只能不好意思地看著我,和我說他兒子的性格一直都比較急躁,如果想要的東西沒有立刻得到的話就會一直大吵大鬧,可能是遺傳了他爸爸的急性子吧。
  • 孩子得不到及時滿足,就特別「猴急」,父母如何搞定娃的急性子?
    不能很好的控制情緒,導致情商比較低孩子性子急,一急就發脾氣,這容易導致孩子學不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而控制情緒是高情商的一種體現。如果孩子性子急,很有可能會因自己的低情商行為,處理不好人際關係,從而交不到好朋友、跟老師長輩同事相處不好等。3.
  • 孩子一不滿足就發脾氣哭鬧不止,這樣的「急性子」,父母該這樣做
    1.沒有耐心,愛發脾氣這樣的孩子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只要自己的需求沒有及時得到滿足,哪怕多等了一分鐘,他都可能表現得不開心,大吼大叫,亂發脾氣。她想通過這種方式給大人試壓。2.做事三分鐘熱血,沒有恆心因為孩子性子急,所以不管做什麼事情都希望一蹴而就,一下子就能把事情做完了。遇到困難的事情,沒有立即完成,就容易放棄。
  • 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哭鬧不止?
    作者:寶寶知道天使來過樂園剛才午休的時候下樓買飯,路過便利店的時候看到一個小男孩拽著媽媽的袖子不停的哭鬧,其實這種戲碼我看過無數次,因為公司樓下就是便利店,經常會看到孩子跟父母要零食,玩具得不到滿足後就開始大哭大鬧,不肯回家。這樣的問題確實很讓家長尷尬並且頭疼,怎麼辦?
  • 兒童發展心理學——延遲滿足實驗
    如果寶寶要什麼,父母馬上給什麼,寶寶很容易養成性格急躁、不會等待、不懂珍惜、不會感恩等不良品性,這樣的孩子不但難以成功,更難以得到快樂。為此,我們有必要對寶寶進行延遲滿足的訓練。1、根據不同的年齡合理掌握延遲滿足的時間和方式。 因孩子的年齡、需要不同,父母給予其延遲滿足的時間和方式也應有所不同不同。
  • 寶寶越想要,越不能馬上給?別讓「延遲滿足」毀了寶寶
    孩子想買機器人,媽媽馬上想起「延遲滿足」準則,告訴孩子:下次過節的時候才能買。孩子想看動畫片,媽媽謹遵「延遲滿足」,跟孩子商量:練一頁字才能看哦。這完全是假的「延遲滿足」!延遲滿足≠「大人延遲滿足寶寶的願望」。
  • 一個要求沒滿足,娃就開始暴躁?孩子性子急,大多是這些原因造成
    有些寶媽反應自家的孩子從小性格就特別急。在還是嬰兒的時候,只要一餓就特別煩躁,要立馬吃到東西,要是慢了幾分鐘,他還生氣不吃了。等大點,練習抬頭、翻身的時候,明明脖子還沒有硬、頭還沒有抬好就想著翻身了。原本以為大了會好點,結果還是老樣子,做啥事情都急急忙忙的,想要的東西立馬要就得到,得不到就又哭又鬧,真的是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
  • 「延遲滿足」的孩子更優秀?別傻了,及時滿足才是對的
    針對以上的說法我們就可以知道,「推遲的滿足感」其實是一種個人能力,並不僅僅是「延遲滿足孩子需求」的意思,也不能簡單地作為一個教育方法來看,我們如果想正確使用「延遲滿足」的方法,必須要了解孩子不同情況下的不同狀態。比如有個朋友家孩子今天提出想去吃自己喜歡吃的美食,朋友想起了「延遲滿足」的說法,於是告訴她說等周日再去吃。
  • 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又哭又鬧,怎麼破?
    作者:寶寶知道 育兒風向標這篇文章我打算從更加實操的角度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寶寶因為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哭鬧時的應對方法。大家都知道,在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很多寶寶的第一反應都是哭鬧,因為從出生的第一天開始,哭鬧就是他們表達需求並得以生存的重要手段,所以在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寶寶哭鬧是非常普遍而正常的反應。
  • 延遲滿足,99%的家長都理解錯了
    他們找來一批孩子,在他們面前放了一顆糖果,並告訴他們,如果你能夠等15分鐘的話,那麼你將得到兩顆糖果,如果你不能多等一會兒的話,就只有一顆糖果。經過20年以上的追蹤調查,這一小部分的孩子在後來人生中各個方面都表現得更好。可見,擁有延遲滿足能力,對於人的各個方面發展都有非常大的價值。所以當這個概念一傳到國內,「延遲滿足」很快開始被大家所熟知,現在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延遲滿足」的重要性。
  • 「延遲滿足」的方法,做到比知道更難
    延遲滿足孩子的教育方法:1.根據不同的年齡合理掌握延退滿足的時間和方式2.家長需要告知滿足的理由3.延遲從一分鐘開始4.等待時不要過分關注5.採用代幣法來延遲滿足6.冷靜對待孩子的任性哭鬧7.不要吝嗇表揚,儘量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 不同階段孩子用哭鬧來讓家長滿足自己,應對方式各有不同
    孩子得不到滿足,總是亂發脾氣怎麼辦?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很多時候父母都生怕自己不能滿足孩子,而不去考慮孩子的想法是不是合理。如果經常孩子說什麼就是什麼,最後的結果就是他們的胃口越來越大,脾氣也更驕縱,稍微有不順心的地方就會大發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