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蟲屬昆蟲綱、半綱目、臭蟲科。臭蟲以吸人血為生的寄生蟲,又稱床蝨、壁蝨。人被臭蟲叮咬後,常引起皮膚發癢,過敏的人被叮咬後有明顯的刺激反應,傷口常出現紅腫、奇癢,如搔破後往往引起細菌感染。亞心網記者 朱翊 攝 |
亞心網訊 (記者 張曉潔)兩個多月來,市民魏先生家裡出現了一種神秘「吸血蟲」,不僅咬得人滿身疙瘩,買來多種殺蟲劑都對付不了,讓魏先生十分抓狂。
8月28日11時許,記者來到位於魏先生租住的小西門中橋三巷1號院子。「蟲子怕光,白天見不到。」魏先生說著,從一個盒子裡拿出一隻提前抓來的蟲子。這隻蟲子身體扁而寬,長約5毫米,通體呈紅褐色,有6條腿,頭頂還有一對觸鬚。
魏先生一家三口從5月份開始在這裡居住,6月底,他的身上出現了很多疙瘩又紅又癢,抓破了還留疤。到醫院一看,醫生說是蕁麻疹,是被蟲子咬引起的。
魏先生挽起衣袖和褲腿,記者看到他的胳膊和腿上布滿了圓圓的疤痕。
「什麼蟲子怎麼這麼厲害?」魏先生正納悶,他的妻子和不到一歲的女兒身上也出現了同樣的紅疙瘩。直到7月中旬的一天晚上,魏先生才在床上捉到「疑兇」。
「拍死了發現蟲子肚子裡都是血。」魏先生認定這種吸血蟲就是罪魁禍首。後來,他經常會同時發現自己身上新添的疙瘩和這種蟲子。
為了殺蟲,魏先生下足了功夫。由於蟲子主要在大臥室的木床上出現,他便翻開床板,上上下下找了個遍,也沒找到蟲子的巢穴。他又買了蟑螂藥、滅害靈等4種殺蟲劑,在床上、牆角、以及屋子裡的各個角落到處噴灑,都沒能殺死蟲子,這讓魏先生十分苦惱。
魏先生拿著捉到的蟲子請同樓的其他人辨認,很多人都說沒見過,但也有老年人一下就認出來,說這是多年未見的臭蟲。記者根據魏先生捉到的蟲子的特徵和他被咬後出現的症狀到網上搜索後確認,這種蟲子就是臭蟲。
記者電話聯繫了負責該片區的西河街南社區,社區工作人員表示,還沒有接到社區其他住戶反映家裡發現這類蟲子,8月30日下午,社區工作人員已到魏先生所在的小區進行環境衛生治理。
就此事,記者聯繫到烏市愛衛會,「臭蟲以前有,但在烏市已經多年未見了」烏市愛衛會的工作人員表示,臭蟲孳生主要和環境衛生有關。
據了解,臭蟲又稱床蝨、壁蝨,是以吸人血為生的寄生蟲。臭蟲群居於床榻、木家具、天花板、牆壁等的縫隙中,晝伏夜出。常藏匿在衣物、舟車內散布各處。
以前,由於衛生條件較差,我國臭蟲的危害相當嚴重,一度曾為「四害之一」。近年來,由於人們生活的提高和衛生條件的改善,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無臭蟲危害,但在某些衛生狀況較差的場所,尤其是在某些老式建築中,仍有臭蟲孳生為害。
在防治方面,主要是整頓室內衛生,清除雜物,對床板、牆壁、棕棚等容易孳生臭蟲的縫隙,用石灰堵嵌。也可以用沸水澆燙、太陽曝曬來對付臭蟲。而目前比較好的防治臭蟲的殺蟲劑是溴氰菊酯類或高效氯氰菊酯類。
(責任編輯:周徑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