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評價某某學校怎麼樣,總會說:某某學校教學質量如何好,某某學校教學質量又怎樣地不如人意。
有的家長為了孩子上一所好學校,總是想盡辦法,比如租房、買房、找關係。他們把孩子從規模小的學校轉到規模大的學校,從農村學校轉到城鎮學校,從普通學校轉到重點學校,從市縣級示範學校轉到省級示範學校。這些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可以理解,誰不想「水往高處流「?他們這樣做的理由是:這些學校教學質量好。
但是,它們的教育質量怎麼樣?教學質量與教育質量,別看只有一字之差,其含義迥然不同。
教學質量,主要指課堂教學的質量,而長期主宰我們思想的認識是:學生考試成績是學校教學質量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反映。也就是說,以教學質量為綱的教育,重心放在了應試教育上了,考什麼,就學什麼,為考而學,功利優先。
那麼,教育質量指的是什麼呢?它是指教育的全部質量,重在以人為本,以實用為本。它不僅要求考什麼、學什麼,還時刻把人當人看,把人本身的生存、生活和勞動的需要當作教育的重心,人生所需要的思想、知識、技能等都是教育的內容,不單純以考試為目的,不僅僅甚至不主要用學生成績來衡量學校和老師。
以人為本,以實用為本,以人的肉體、心理、靈魂及基本生活需要為本,把促進身心健康、思想健康、提高道德修養作為教育的首要任務,把滿足正常正當的生活需求當作教育的前提條件和融合教育的現實載體,讓學生過上豐富多彩的青少年生活,讓教育融進生活,實現生活即教育。
以人為本,就是尊重個體差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不能幻想人人都應該優秀,要包容和悅納所有學生,要包容和理解學生的弱點和缺點,要寬容學生犯錯,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尊嚴。
教育,應該以培育有生命力的人為起點,讓學生有人生發展的身心條件;以培育高尚情操為首要任務,讓學生情感有溫度、思想有高度,讓他們成為有靈魂的人;以傳知、授業為重要任務,幫助、教導學生進行知識儲備和技能獲得,讓他們用知識、技能使自己變得有厚度、有寬度、有力度,成為對社會有用、能為人民服務的人。
以應試味道很濃的教學質量來評價學校的優劣,不只是家長走進了教育的誤區,走進了片面重視分數的欲望膨脹之中,連我們的一些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和教師也走進了誤區,片面用學生成績評價學校和教師,至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精神風貌、社會適應和應變能力等非考試的重要的育人領域,卻往往擺在次要的地位,甚至邊緣化。這種純應試或泛應試性的教育,是畸形的,是用一隻腳走路,是對教育本質的曲解。這種忽視人本身價值、把學生當作學習機器和考試工具的應試教育,是容易讓學生產生壓抑情緒的,會增加催生靈魂悲觀厭世、肉體能量透支的的風險。網載某小學生長期做大量作業而體力透支,有一天她對媽媽說:「媽媽,我累了,我想睡一會兒。「可是,卻再也沒有醒來。因作業沒做完、手機沒收被老師批評或要求回家反省、學習壓力過大而跳樓自殺的事件也屢有發生。校園暴力等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現象時有發生。這些不幸的悲劇和青少年違法犯罪中人性的罪惡告訴我們,我們的教育片面地重視教學質量,而把教育裡的很多應該做的且極其重要的工作邊緣化、淡化了。一些學生沒有了身體健康、沒有了心理健康,沒有了思想健康,而這些健康方面的教育都是我們學校和老師的首要任務。我們的應試教育把分數主義下的教學質量當作了教育的全部。可是,學生是人,他們需要健康的身體,健康的心理,健康的思想,我們必須先讓學生成人,成為肉體和靈魂健康的人,有了這個首要前提,然後才能進一步讓其成才,任何忽視」成人」教育,只想著」成才」教育,都是極不完整的教育,只有將二者結合,才能稱得上是真正意義的教育,只有二者都做到位,我們的教育質量的提高才能有所體現。
一些學校以狠抓教學質量為中心,為了讓學生考出好成績,給教師施壓,以學生成績為依據來考核教師工作。自然,教師把學校加在他們身上的壓力轉移到學生身上,什麼題海戰術呀,魔鬼訓練呀,什麼頭懸梁、錐刺股的誘導呀,都是在對學生進行「飽和「式加壓。學生如果在學習上不配合,不聽話,老師就會有」如臨大敵「的感覺,似乎自己的某個利益受到威脅,比如:評先評優、職稱晉升、績效考核的利益。在利益受到威脅下,功利主義思想強烈地驅使著教師產生不良情緒。在這種不良情緒主導下,有少數教師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批評、施壓學生,還有可能對學生予以」制裁「,比如罰站、罰抄多少遍、回家反省,完全不考慮學生的自尊心和顏面,不知道什麼叫和風細雨,什麼叫耐心、愛心,什麼叫包容、寬容、慈愛、博愛,不知道」不可能人人都能做到優秀」和「人無完人」的常識,似乎忘掉了曾經學過的甚至寫過的高大上的教育理論。如此教育生態,浮躁、壓抑,缺乏應有的人文關懷的氛圍和儒雅恬靜的境界,使教育看上去充滿競爭、一片繁榮,其細思卻極恐,盲目競爭、惡性競爭、追名逐利、殘酷施壓、育人畸輕、應試畸重,還有打著提高教育質量旗號的教條主義,如:年復一年地寫教案等。忽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全面發展學生的教育方針,不從面上提高教育質量,只抓教育裡的一個點,即只抓教學上的質量,錯把追名逐利當作競爭、把浮躁當作繁榮,這就走進誤區了,也是多年來教育改革難見成果的根源所在。
當學校以教學質量為重心的時候,教育也就畸變了,應試成了中心任務,其餘都是次要的,甚至可有可無。當我們只抓教學質量的時候,教師為學生應試忙得不亦樂乎甚至焦頭爛額,並且誤以為這佯做就是在努力搞好教育,全然不知自己的工作是殘缺不全的,或者明知這樣做是殘缺不全的教育卻為了功利,不得已而為之,此種境界下,學生成績幾乎成了教育的代名詞。在這種以教學質量為導向的學校或者教育主管部門,他們很現實,為考試而教學。但是他們所努力的,不是教育,至少不是完整意義上的教育。
百姓茶館認為,真正的教育是全面的,以全面發展學生為中心任務。全面發展學生是國家確定的教育方針。教學不等於教育,教學質量不等教育質量。學校是搞教育的單位,教師是教育工作者,學校和教師的共同任務是抓教育質量,而不是教學質量。我們很多人,包括專家學者及某些地方的教育官場,都常把「教育「和」教學『並列在一起進行表達,比如「教育教學工作「,嚴格來講是錯誤的,教育包含學科教學、課堂教學,教學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和教學的關係是整體和部分的關係,二者不可並列。
教育教學質量獎?對學校進行綜合評價時,教學工作不屬於教育嗎?
考察一所學校、一位教師,要以學校的整體功能發揮和教師工作的綜合成效為依據。學校怎麼樣,就看教學.質量,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很容易把人帶進應試教育的怪圈裡。百姓茶館希望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及教師以提高教育質量為中心,樹立正確的教育導向,全面發展學生和塑造人才。學生身體好不好,心理健不健康,思想道德水平有沒有進步,法治意識有沒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如何,安全意識怎樣,非考試科目學得怎樣等等,這些方面都需要教師去教育和引導,雖然不考這些,但其重要性卻不亞於考試科目。我們可以通過課堂教學、班主任工作、各種校園文化體育活動、櫥窗文化、勞動實踐、校園廣播站記者站、學生會、校園各項管理制度建設、家校聯繫等途徑和方式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和管理。同時改革教育評價機制,不唯分數,不把90分和80分用「優秀「和」良好』區別開來;改革工資分配製度,取消職稱與工資掛鈎制度,弱化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與分數的聯繫,從而淡化分數至上的意識,斬斷功利主義與應試主義的連接鏈條,讓教師靜下心來全面教育學生。另外,全民樹立正確的人才觀、育人觀,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優秀,做個普通人也未嘗不可;不只是上名牌大學才有出路,行行出狀元,條條大路通羅馬;育人是慢工細活,不可急躁,不可違背人的生長規律和個體特質。再者,國家要大力發展職業技術學校,把學和用直接結合起來,不能進大學深造的學生,可以進入職業技術學校學習並掌握一兩門職業技術。國家應該幫助即將成為成年人的年輕人在進入社會謀職謀生前進行有效」過渡「。倘若做到以上幾點,百信茶館相信,一部分學校的應試教育的僵局一定能化解,真正的全面育人的時代必將來臨!
這裡是百姓茶館,感謝您的閱讀,更期待您的點讚、留言和轉發。您的參與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和幫助。讓我們一起關心教育,一起為改變應試教育、培育適應社會發展的社會主義勞動者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