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在醫院門口 婦產科醫生緊急出動當街救治

2020-12-22 澎湃新聞

「快來人,快來人!有個孕婦把孩子生在醫院門口了。」3月24日上午,一位路人急匆匆跑進陽曲縣人民醫院婦產科,向值班的護士和醫生求助。隨後,在婦產科主任陳豔陽的帶領下,產科醫生、護士、助產士等10餘人,有人拿產包,有人推救護床,迅速奔向了現場。

經過醫護人員的及時救治,產婦和孩子目前情況良好,還在住院中。26日上午,記者來到了陽曲縣人民醫院3樓婦產科,見到了當時參加救治的陳豔陽主任及其他醫護人員,還有被救治產婦及其家人。產婦家人再三表示,非常感謝醫護人員的及時救治。

10餘名醫護人員緊急出動

這兩天,不少陽曲人的朋友圈裡,都在轉發一條微信,內容是一位產婦把孩子生在了醫院門口,婦產科的10餘名醫護人員第一時間進行了救治。「給婦產科主任陳豔陽主任點讚。」「為陽曲縣醫療集團打call。」「白衣天使,棒棒的!」很多網友給醫護人員點讚。

3月26日10時20分,記者來到陽曲縣人民醫院3樓婦產科。值班護士說,陳豔陽主任剛剛上了一臺手術,得等她下手術再說。過了半小時,陳主任從手術室出來。

24日上午發生的事,她仍記憶猶新。當日上午8時20分許,正好是交接班時間,大家基本都在崗。這時,一名女子急匆匆奔上了3樓,嘴裡大聲喊著,「快來人,快來人,有個孕婦生了……」聽清楚情況後,陳豔陽立刻安排大家拿產包、推床,急匆匆下了樓,向醫院門口跑去。

醫院門口西側30多米遠處,產婦蹲在地上,孩子在地上躺著,地上有大攤血跡,圍觀群眾很多。產婦的丈夫在一旁手足無措,神情慌亂。

陳豔陽從事婦產科工作已經38年了,經驗豐富,經歷過各種各樣的情況,但是把孩子生在醫院門口的,確實少見。她立刻給孩子、產婦做了簡單的檢查和判斷,又讓幾位護士用醫療布把產婦和孩子圍起來,創造一個相對安全、安靜的環境,安撫產婦的不安情緒。給孩子斷臍後,陳豔陽先讓護士用被子把孩子抱進了醫院,之後又給產婦做檢查,「她當時出血有點兒多,所以要趕緊把她推進醫院再救治。」

此時,醫護人員分成了兩撥,一撥負責把孩子抱回醫院,另一撥幫著抬孕婦上床,安撫家屬等工作。醫院的後勤人員也及時打開了綠色通道,讓孕婦第一時間到了婦產科三樓進行救治。整個過程大約5分鐘。

請婦產科主任給孩子起小名

把產婦送回病房後,值班醫生王雲美立刻做了進一步檢查。由於產婦出血過多,初步預測有500毫升,立刻進行了補血,也輸上了液。後來檢查發現,產婦的胎盤還在子宮內,醫護人員又把胎盤取出。之後,給孩子打了破傷風針和抗生素,又做了進一步的檢查,發現孩子沒有其他疾病。

「是個男孩,2950克,身高49cm。」當護士把孩子的情況說給產婦聽的時候,她高興地笑了。

這名產婦今年25歲,是第一胎,懷孕38周。據產婦的母親介紹,他們是附近新莊村的,在24日凌晨兩三點的時候,孕婦說肚子痛,天一亮,她的丈夫就張羅車往醫院趕。可是當車停在路邊,準備排隊進醫院時,孕婦就說疼得厲害,要下車。

「她感覺像要大便,但是沒想到就把孩子給生出來了。」家人說,他們當日在忙亂中照顧產婦,是一名路人幫忙跑上醫院3樓叫的醫生。

因為一樓是急診,所以急診醫生第一個到的現場,給產婦和孩子鋪上了一個被子,隨後婦產科醫護人員就來了。

「太感謝陳主任了,你們的醫生都很好,這兩天把我們照顧得也很好。」產婦的母親握著陳豔陽的手不撒開。

孩子出生兩天了,還沒有起名字,旁邊的父母親都說,讓陳豔陽主任給起個名字。「大名還是你們起吧,我給起個小名,就叫路寶,怎麼樣?」聽了陳豔陽起的小名,孕婦和愛人都說挺好,路上生了個寶貝。

還有一周退休,曾多次外出接生

一旁的醫護人員悄悄告訴記者,陳豔陽主任還有一周就要正式退休了。

「是啊,今年55周歲,下周就退休了。」陳豔陽說,她能在退休前又幫著接生了一例在院外出生的患者,感到挺欣慰的。原來,因為在縣人民醫院工作,她曾經多次外出到村裡去接生。

去年3月,在大運路旁的一個民房裡,有個產婦就把孩子生在了炕上。陳豔陽帶著醫護人員去了以後,先是消毒、斷臍、輸液,後來又把母子倆帶回醫院,繼續治療。今年2月25日,凌晨3點多,醫院接到了120急救電話,說故縣村一名女子把孩子生在了廁所。陳豔陽主任帶著醫護人員去了以後,發現產婦在廁所,孩子生在了旁邊的地面上,丈夫不知道該咋辦。幸運的是,當時有一個省婦幼保健院的助產士在村裡,也趕來幫忙。當時的情況也是孕婦覺得要上廁所,結果就生了。「每年,我們都會外出接生3到5次。」陳豔陽說,還好都比較順利,母嬰平安。

但在院外生孩子其實挺危險,陳豔陽主任說,因為事發突然,準備得都很倉促,比如,對孕婦有無傳染病,有無進行孕檢,是不是貧血,會不會發生產後感染,以及孩子剛剛出生,會不會破傷風等等,這些都不清楚。「儘管有一定風險,但我們為了保障母子平安,肯定是義無反顧,其他念頭都拋在了腦後。」陳豔陽說,她也非常欣慰,她們這個團隊遇到突發情況,能夠不慌亂、沉著冷靜,體現了醫護人員該有的素質,也體現了「醫者仁心」的信條。

陳豔陽說:「雖然我馬上就要退休了,不過,我相信她們今後一定能做得更好。」(山西晚報 宋俊峰)

相關焦點

  • ·孩子生在醫院門口 婦產科醫生當街救治
    有個孕婦把孩子生在醫院門口了。」3月24日上午,一位路人急匆匆跑進陽曲縣人民醫院婦產科,向值班的護士和醫生求助。隨後,在婦產科主任陳豔陽的帶領下,產科醫生、護士、助產士等10餘人,有人拿產包,有人推救護床,迅速奔向了現場。  經過醫護人員的及時救治,產婦和孩子目前情況良好,還在住院中。
  • 高速行駛的動車裡,孩子食物卡喉嚨窒息,醫生緊急出手救治
    孩子吃東西不小心卡在喉嚨裡,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送醫。那如果是在高速行駛的列車上,孩子進食發生了意外呢?前不久,這一幕在武漢到利川一輛動車上真實上演。現場情況緊急,好在列車上有兩名醫生正在出差。他們及時出手,救治了孩子。
  • 這對27周早產兒被馬尾區醫院成功救治
    7月21日,馬尾區醫院的婦產科成功救治了一對27周早產兒,見證了兩名「袖珍寶寶」的生命奇蹟。7月21日,婦產科病房裡來了一名懷孕27周的準媽媽,她早上在家突然感覺肚子疼痛,什麼都沒有準備就由家屬攙扶入院。
  • 看看這位當街生娃的孕婦,顛覆你的觀念
    說起生娃的經歷,是各位媽媽最不願回想的,生娃時有多痛苦,大概只有自己知道了,都說女人生孩子,就是到鬼門關走了一遭,每個媽媽在預產期來臨之前,都會想著自己躺在床上痛苦生孩子的畫面,但是有的媽媽生孩子確實so easy,走著路就能順便把孩子生了。
  • 乘客昏迷不醒,瀘州婦產科醫生緊急救人!
    新聞播出後,遠在四川瀘州的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院醫生們發現,新聞中這名叫楊永強的乘客很眼熟,莫非就是中醫院的醫生?經證實,楊永強就是該院婦產科醫生。1月20日下午,楊永強從重慶出差回瀘途中,臨時「客串」了一回急診科醫生,及時挽救了患者生命。
  • 大醫鑄精誠 妙手扶桑梓——訪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婦產科趙揚玉教授
    如果要成為一名產科醫生,那麼就要面臨著種種辛苦:工作壓力大、風險大,肩負著產婦和新生兒兩條人命;而且經常會有緊急病人,加班更是家常便飯,工作計劃性差……而做婦科醫生這些問題會好很多,又符合自己專業主攻的方向。「所以在一開始,我和大多數醫生一樣也想成為一名婦科醫生。」趙揚玉大夫笑著承認。然而,當時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產科嚴重缺少人手,醫院需要趙揚玉這樣的人才加入產科工作。
  • 婦產科醫生上一線後給孩子發簡訊,「這個時候需要我們站出來保護...
    長江日報-長江網2月24日訊(記者劉晨瑋 通訊員胡夢)改造病房、連夜轉運,和同事為醫院新增600張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床而忙碌著……自2月14日接到通知後,省中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鄧阿黎在抗疫一線戰鬥至今,她的丈夫也是醫生,兩人只能將孩子託付給老人。
  • 婦產科醫生救活「腦癱」嬰兒 遭到孩子父親打罵
    2011年11月3日凌晨4點多,劇烈腹痛的王靜被丈夫陳立送往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經過初步診斷後,值班醫生羅軍立刻發現了眼前的危險:胎兒有窒息情況,必須儘快送入手術室。  陳立回憶,當時醫生告訴自己,孩子即使生下來,「也是個大白痴」。但羅軍否認自己說過這樣的話,他聲稱自己只是按照慣例將「最壞的情況」告訴家長,「可能會白痴、腦癱甚至死亡。」
  • 杭州市婦產科醫院助力黔東南 下沉桐廬縣 攜手共促婦幼保健事業...
    首席記者 俞茜茜 記者 張慧麗 通訊員 鄧月月 姜潔斯 緊急救治胎盤早剝危重孕婦 遠程開展病例討論 制定規範化流程 此次前往凱裡市婦幼保健院的專家團隊由醫務部副主任陳臨節主任醫師、NICU(新生兒重症監護科)主治醫師孔雲偉、產科LDR護師汪柏雲3人組成。來到這裡的第9天,他們就遇上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產科搶救。
  • 湖南一孕婦突然臨產 站著就把孩子生在褲子裡
    原標題:這孩子太著急!趕到醫院來不及進產房,產婦孩子生在褲子裡……   1月9日7:30,在長沙市中心醫院住院部一樓大廳內,一名急匆匆前來待產的孕婦突然臨產,只短短幾分鐘,就站在住院部大廳中將孩子娩出,時值早晨上班時間,路過的多名醫護人員緊急參與救助,並推來平車合力將其送往醫院產科進行救治
  • 生娃醫院怎麼選?公立私立各有利弊
    如果孕婦出現複雜緊急情況可以及時發現和解決(尤其是跨科室的病症),新生兒也可以得到快速的救治。對於有醫保的人,產檢+順產價格會很低,即便是剖腹產也不貴。缺點:醫療資源緊張,每次產檢排隊耗時長。病房服務較差,醫務人員態度較急躁,很多醫院都沒有無痛,母嬰護理條件不完善。
  • 贛州一村民實名舉報贛州人民醫院婦產科主刀醫生收紅包!
    十月懷胎,喜得貴子,這本是一家人歡歡喜喜等待孩子的降臨,全家人最高興的時刻,然而等來的結果卻是孩子在醫院、母親的血淚中離去,甚至母子尚未見上一面。江西省贛州市人民醫院方卻聲稱自己無任何責任,只是個別醫生的個人問題,責任不在醫院。
  • 婦產科醫生紅黑榜 涉及濟南8家醫院20名醫生
    近日,「濟南媽媽網」根據眾多女士的求醫經歷,自製了一份濟南市各主要醫院婦產科醫生的紅黑榜,涉及8家醫院的20位婦產科醫生。每個上榜醫生背後都有一位女士自述的看病經歷。紅黑榜公布後,幾十位準媽媽爭相跟帖介紹自己的看病經歷。婦產科醫生紅黑榜公布後,由於真實性高,不少準媽媽也開始根據紅黑榜醫生名單,找紅榜醫生看病。
  • 女嬰出生在醫院外 護士半蹲託住搶救
    雖然面臨職業暴露的風險,但她們還是完成一場爭分奪秒的救治,最終母嬰平安。 【現場】 有的半蹲著託住嬰兒,有的清理其口鼻異物 「醫生,要生了,要生了。」
  • 午夜列車為臨盆孕婦緊急停站9分鐘,送醫救治順利產下女嬰
    李永衛找來女列車員在產婦身邊照料,同時通過列車廣播呼叫醫生。已經是午夜時分,乘客們都已經睡下。廣播了好一會,兩名年過六旬的阿姨披著外套趕來。「我們以前都是醫生,讓我們看看。」兩位阿姨從列車急救箱裡拿出聽診器等儀器,簡單診斷後判斷,孕婦臨盆在即。
  • 昨日凌晨一產婦突發險情 中山醫院婦產科火速施救
    這種情況如果拖上幾分鐘,孩子將會窒息死亡。情況危急,但是婦產科其他醫護人員正在進行一臺剖宮產手術。緊急時刻,值班醫生爬上病床,跪在產婦腳邊,一隻手伸進去託住脫垂的臍帶和孩子的雙腳。「打電話!」「通知手術室!」「推車!」一連串指令吼出來,病床被直接推進手術室……當孩子響亮的啼哭在手術室響起時,保持一個姿勢跪了近半小時的值班醫生,已渾身溼透直不起身了。
  • 火箭軍某部聯合地方醫院組織戰時一線救治保障演練
    接到命令後,戰救小組迅速出動,戰鬥隊員交替掩護。硝煙中,一場野戰救護行動拉開序幕。、軍隊救治資源和條件有限等情況,聯合駐地醫療機構研究探索戰時衛勤保障方案,與地方醫院共建戰時急救系統,制定科學緊密的銜接機制,不斷提升軍地戰時一線救治保障能力。
  • 晉中市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 單文豔--外出進修 填補婦產科技術空白...
    晉中市第二人民醫院婦產科 單文豔 外出進修 填補婦產科技術空白 於是單文豔要求自己白天在門診上班,晚上在產房陪助產士老師上夜班,因為她知道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正確認識處理各種情況,只能通過不斷努力,從而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看著無數小生命從她手中誕生,看到產婦疲憊但又幸福的神情,一個醫生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2003年醫院開展腹腔鏡技術,派單文豔到上海學習1年,當時她的女兒僅4歲,對於新技術的嚮往,她選擇了離開家和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緊張的學習當中。
  • 生門背後,一個男婦產科醫生的世界
    劉淼是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的一名婦產科醫生。作為一名男性,從醫18年,他的患者都是女性。婦產科是劉淼自己選的,實習輪轉科室的時候,他就喜歡上了這裡。這孩子來得艱難,順產四個小時生不下來,胎心監測開始出現問題,再等下去會因為宮內缺氧窒息,就算生下來大腦很可能已經損傷。「剖。」劉淼在一分鐘內做出判斷,很快孩子出來了,母子平安。手術前,劉淼和胃腸科的大夫吵了一架,為的是搶下這個手術臺。在手術室門口爭執了半天,最後他態度堅決地說:這個孩子現在不救,有可能就眼睜睜地看著他沒了。
  • 四川瀘州醫院婦產科兼營奶粉 嬰兒吃後病危(圖)
    婦產科兼營奶粉 嬰兒吃了病危  當地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執法部門介入,相關醫護人員已經開始接受調查  產婦在瀘州市納溪區人民醫院生下一個男嬰後,「好心」的婦產科醫生主動推薦好奶粉。不料自從喝了這種奶粉後,新生兒出現腹瀉現象:從3月17日至今,這個出生僅半個月、連名字都還沒有來得及取的男嬰就輾轉在瀘州市人民醫院、江安縣人民醫院接受治療,並連續收到兩張上述醫院下達的病危通知。3月30日,因病情嚴重,嬰兒又被緊急轉送到瀘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新生兒科接受隔離治療,至今尚未脫離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