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育兒原則不一樣:爸爸捨得花時間,媽媽捨得讓孩子吃苦

2020-09-10 薩提亞實用心理學

薩姐出品


01

父母育兒存差異:爸爸陪伴少,媽媽包辦多


暑期,單位組織了一場野外燒烤,其中有幾個同事和我們一樣也帶了孩子。


那一天,最令人感慨的情形是這樣的:


幾個孩子的爸爸聚在一起觥籌交錯高談闊論,他們坐在另外幾個未婚的男人中間,外人看來根本分不清誰是已為人父;


而幾個孩子的媽媽任勞任怨伺候著孩子們的吃喝拉撒玩,操心的老母親們說最多的一句話永遠是「小心」,不讓孩子自己動手,生怕受傷。


記得約翰格雷在《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裡說過:「男人和女人就像是來自不同的星球,說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感情需要,按不同的思維方式思考。」


男人在有了孩子以後依然會關照自己的喜好和享受,女人們卻容易在有了孩子以後,淪為家庭的奴隸,全身心投入,甚至忘我犧牲。


比如同樣在外工作一天,爸爸回到家想的是:


「工作一天了,身心俱疲,回家後讓我打會遊戲來消除疲勞吧,孩子會自己玩!」


「工作太忙應酬太多,早出晚歸,哪有時間陪娃啊?我好好賺錢養家,就是對孩子的愛。」


而媽媽回到家想的是:


「因為工作又錯過了孩子的一天,感覺好對不起孩子。」


「我要什麼都給孩子最好的,哪怕自己累點也不讓孩子受苦受累,這才是愛孩子。」


雖然爸爸媽媽都愛孩子,但因為男人和女人的思維方式本就存在差異,所以在當了父母以後,在孩子的養育問題上也應該區別對待:


爸爸要捨得花時間多給孩子一點陪伴,媽媽要捨得讓孩子吃點苦頭,多給孩子一些放手。


02

有智慧的爸爸捨得陪孩子


在知乎,有位網友分享過自己的經歷:


「我和父親有一種生疏感,有時候他向我靠近,想和我有些互動時,我會下意識迴避,和父親待在一起就會感到壓迫,沒有話說。


我和媽媽卻是親密無間的好朋友,每次打電話回家都是媽媽接。


爸爸媽媽都很愛我,但我成長過程中爸爸極少在身邊,所以沒辦法和他更親近一點。」


父親是能帶給孩子一生的安全感的人,童年缺失的陪伴,長大以後也難以彌補。


電影《如父如子》中,齋木對那個六年都沒陪孩子過周末的父親良多說:「父親,也是無人能代替的工作吧!」



這句話讓人淚目。


歐巴馬也曾說過:「我不會做一輩子的總統,但我一輩子都要做好一位父親。」


很多男人不會一輩子都是職員,可卻一輩子都是一名父親,一旦被稱為父親,就是一輩子的責任和擔當。


歐巴馬在進了白宮以後,依然堅持參加女兒家長會,女兒學遊泳,他親自當教練,女兒想去遊樂園,他抽時間陪同……


肯花時間陪孩子的歐巴馬不僅自己事業有成,女兒瑪麗亞在他的陪伴教育下也成功考進哈佛。


心理學專家經研究發現,經常與爸爸相處的孩子顯得比其他同齡孩子更聰明、更獨立,在社會上也更容易成功。


再忙的父親,也要懂得勻出時間,與孩子平等相處互聊心事,觀察他們的性格喜好。


孩子在乎的不是時長,而是心意,有時候全心全意陪伴二十分鐘比敷衍一小時更有效。


都說爸爸帶娃歡樂多,他們會帶孩子嘗試各種新奇的玩法,不拘泥於某種形式,孩子更加自由有創意。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相比較女人而言,男人更適合遊戲,她們具有更強大的體力和天生的遊戲思維,所以更能毫無「大人包袱」逗孩子開心。


在與爸爸的接觸中,孩子會漸漸培養出責任心、性格更開朗、思考問題更趨於理性,而且經常爸爸玩一些運動類遊戲,孩子身體也會更強壯。


所以爸爸們不要再說自己很忙很累,多看看自己的孩子,多抽空陪陪他們。


03

有遠見的媽媽捨得孩子吃苦


很多媽媽自己小時候走過的彎路、吃過的虧、經歷的困難,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去經歷一次。


出於強烈的補償心理,想要從孩子一出生開始,就給他最多的愛和最好的物質條件,想盡己所能地教育和保護好他,給他一個安穩的人生。


初為人母,天性使然,我們恨不得把孩子保護在自己豐滿羽翼之下,不受任何風吹雨打。


這種愛,雖看似偉大,卻不一定是最好的愛。


很早之前,聽說過一個「苦難守恆定律」:


苦難,是所有人生的基本屬性。


每一個人一輩子吃苦的總量是恆定的,它既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無故產生。它只會從一個階段轉移到另一個階段,或者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外一種形式。


作為媽媽,你越是選擇現在不讓孩子吃半點苦,那未來反而可能讓孩子飽嘗苦難的折磨。


養育孩子,要有適當地狠心,讓孩子接受生活中一點一滴困難的洗禮,才能越挫越勇,激發出強大的抗挫能力。


周杰倫曾經就說過,媽媽對他特別嚴格,別人家的孩子在玩耍,他要被關在房子裡練琴。練琴的時候,媽媽手裡經常拿著藤條看著他。


但是長大以後他很感謝媽媽當初逼他一把,讓他學會不輕易放棄,所以他寫了一首《聽媽媽的話》。



福原愛的媽媽也是在福原愛小的時候哭鼻子想要放棄桌球的時候,教育她無論再怎麼辛苦也要扛過去,才有了後來她在桌球界的一片天地。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要捨得孩子去嘗試,去差使孩子,什麼都替孩子幹,反而剝奪了孩子獨立成長的機會和可能。


蔡少芬的大女兒湯圓7歲的時候就能做出一整桌飯,有菜有肉,長大完全不用擔心會餓著自己。


而有的媽媽因為從小什麼都捨不得讓孩子幹,所以才有「21歲楊鎖餓死家中」的奇聞。


有遠見的媽媽從來不覺得,貼身的保護是愛的唯一表達方式,適當減少細心呵護,多捨得讓孩子吃點苦。


不僅在無形中鍛鍊了孩子的獨自性和社交能力,還是對孩子內心的錘鍊,讓孩子抗挫力更強,不怕失敗,性格也更加堅毅。


小時候媽媽捨得讓孩子吃點苦,長大孩子才會有從容面對生活的韌性。


04

父母求同存異,彼此支持


爸爸給孩子最好的愛,不是給他買昂貴的玩具,帶他去不菲的餐廳,讓他穿奢侈的衣服,而是花時間花心思的陪伴;


媽媽給孩子最好的愛,不是替他事事包辦,操心費神,不敢磕著碰著,而是捨得讓孩子去嘗試和體驗這真實的有苦有樂的人生;


而爸爸媽媽之間則要根據自身的區別,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求同存異,彼此支持,多給對方一些信任和讚美,找到彼此在家庭教育中的互助感和成就感。


媽媽們,要適當做出讓步,多給爸爸和孩子單獨相處的空間和時間,對自己寬容些,放下操心,放下內疚,相信自己是個好媽媽,抽點時間給自己。


爸爸們,要多理解媽媽的狠心,當她下定決心讓孩子自己去獨立承受生活挫折的時候,她心裡比你更揪心難受,需要你的安慰。比起那些弄亂的廚房,髒了的地板,孩子get了新的生活技能更讓人欣慰。


有了彼此之間的愛和支持,爸媽才能成為彼此育兒路上的得力幫手。


而我們也深深明白:父母終究無法保護孩子一輩子,總有一天,他們要走出我們的溫暖港灣,獨自踏上徵途,學著抵禦風雨、乘風破浪。


此時,爸爸給的陪伴,媽媽給的堅韌,會讓孩子們一路走得底氣十足。

相關焦點

  • 父母育兒原則不一樣:爸爸捨得花時間,媽媽捨得讓孩子吃苦
    :爸爸陪伴少,媽媽包辦多暑期,單位組織了一場野外燒烤,其中有幾個同事和我們一樣也帶了孩子。雖然爸爸媽媽都愛孩子,但因為男人和女人的思維方式本就存在差異,所以在當了父母以後,在孩子的養育問題上也應該區別對待:爸爸要捨得花時間多給孩子一點陪伴,媽媽要捨得讓孩子吃點苦頭,多給孩子一些放手。
  •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
    《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中有一句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句話的意思是:天下之大愛就是父母對孩子的那種愛,父母習慣為孩子做長遠打算,想給孩子謀一個好的前程。但是我認為這個「計深遠」,並不是為孩子鋪就好一切,而是應該讓孩子自己去經歷和鍛鍊,通俗的說就是捨得讓自己的孩子吃苦。因為,那些你為孩子避開的苦,遲早都會繞回來。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
  • 周聖超: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
    例如孩子學走路時,不要總是扶著她,有心的父母可以發現,那些總是由父母扶著練習走路的孩子,學會走路所花的時間,比那些自己去練習走的孩子所花的時間要長。所以,父母在各個年齡段,要捨得讓孩子去吃這些苦:1.孩子到了五六歲,就要讓他幫你提點東西,掃掃地擦擦桌子,並告訴他如何節省用電,還可以教他們整理自己的房間。
  • 爸爸購萬斤西瓜讓孩子賣: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
    導讀:爸爸購萬斤西瓜讓孩子賣: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爸爸購萬斤西瓜讓孩子賣:有遠見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苦!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梁啓超:有格局的父母,捨得讓孩子吃苦
    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古人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有格局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三種苦。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捨得讓他吃讀書的苦。在孩子想要放棄時推他一把,在孩子貪玩偷懶時,教育他不要半途而廢。等孩子長大了、走向社會,自然會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 養育男孩,就要捨得讓他多吃苦
    那個時候就覺得父母幹農活很是辛苦,要多幫大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可我眼前這個小傢伙,就是吃苦太少了,什麼都要吩咐才去做家務,不知道體諒父母的辛苦。看來是對他磨練太少了,一定要讓他多吃苦才行。 都說養育男孩,就要捨得讓他去鍛鍊,捨得讓他去吃苦,畢竟總有一天他會成長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成為一個女孩的的丈夫,成為孩子的爸爸。
  • 長不大的啃老族 | 有遠見的父母 都捨得讓孩子吃苦
    都捨得讓孩子吃些苦望眼當下,無論是富豪家庭還是普通家庭,都不捨得讓孩子吃一丁點苦頭,甚至有部分的父母依舊在溺愛自己的孩子。老話說的好,「溫室裡長不出參天大樹,胡同裡也跑不出駿馬」。真正有遠見且疼愛孩子的父母,一定捨得讓孩子吃點苦。都說「怕吃苦的人苦一輩子,不怕吃苦的人苦一陣子」,要想孩子有所成就,或是有一技之長,就必須讓孩子吃點苦。
  • 有格局的父母,捨得讓孩子吃苦
    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古人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有格局的父母,都捨得讓孩子吃這三種苦。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年少無知時,總以為讀書是天底下最熬人的差事;長大成人後才明白,讀書是世界上最公平、最好走的路。梁啓超說:「我們讀書,並不是想向所讀這一本書裡討現錢現貨、得多少報酬的。
  • 這4件事,父母越捨得,孩子越優秀
    捨得給孩子陪伴現在有很多父母一直都在忙著工作,基本沒有時間去關心和陪伴孩子。一些家長甚至以為自己在外面辛辛苦苦賺錢,給孩子一個好的生活環境,讓孩子衣食無憂就是對孩子最好的。兒子用媽媽的手機通過微信找爸爸,希望用自己的紅包買他一天的陪伴,最終這位父親淚崩了。其實,每一個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都是希望得到父母的陪伴的,哪怕一天也好。所以,無論你有多忙,都不要忽略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要多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
  • 這3件事情,父母越捨得,孩子越優秀
    01 捨得花時間陪伴孩子現在很多父母為工作忙碌,甚少有時間來陪伴孩子,喜歡喊爸爸媽媽。他們這種做法的背後含義,是希望獲取大人的關注,得到父母的認可和鼓勵。可是,很多父母會直接忽視孩子的需求,可能還會惡言惡語訓斥孩子。當孩子被父母嚴厲訓斥後,他們的情緒會變得很低落。若是被訓斥的次數多了,孩子對父母容易產生害怕心理,變得不自信。知名演員陳喬恩,從小被媽媽嚴厲管教。
  • 培育高情商孩子,媽媽要「捨得」
    我們總覺得要留出時間給孩子學習,可事實是,他們並沒有把時間用在學習上,而是用在了拖沓上。不懂得感恩,認為媽媽的付出是應該的。學會感恩是高情商的最重要的表現之一。應該放手讓孩子做家務,孩子是家庭一員,有義務承擔部分家務,也學會體諒父母的不易,學會感恩。
  • 有遠見的媽媽,捨得讓孩子吃苦
    為什麼很多媽媽不願意孩子吃苦不少媽媽在自己小時候走過很多彎路,吃過很多虧,所以當有孩子之後,就特別不希望孩子再去經歷一次自己走過的彎路。 我們常聽到一句話:當老師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當老師;當醫生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當醫生,就是這個道理。因為他們這份職業裡吃了很多苦,所以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再吃了。
  • 班主任提醒:這4件事,父母越捨得,孩子就越優秀
    捨得花時間陪伴孩子每位家長都知道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也都願意付出一切培養孩子成才。陪伴孩子,並不要求你時刻待在孩子身邊,而是孩子在需要你的時候,你能給予一個肯定的眼神。優秀的父母,會和孩子一起成長,更會用心去陪伴孩子的成長。聰明的父母,都捨得花時間陪伴孩子。陪伴,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 父母越捨得這四件事,孩子會越優秀
    在孩子的教育上,很多家長都非常捨得。比如說花高價買學區房。花幾十萬讓孩子讀貴族學校,給孩子報精英老師的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只要對孩子好,再貴也要學!但捨得也是有講究的,家長不能只在物質上滿足孩子,更重要的是在這四個方面要大舍!一、捨得花時間陪孩子工作再忙,也要捨得花時間陪孩子。
  • 管孩子要趁早,還得男女有別:男孩"三捨得",女孩"立四規"
    怎麼管教孩子,是父母育兒路上的一個大難題。因為孩子的心理髮育很快,而且有多個階段,如果不好好管教,孩子容易養成不好的習慣。而且,父母管教孩子還得注意男女有別,要謹記男孩&34;、女孩&34;原則。管教男孩&34;①捨得放手男子要獨立,父母就要捨得放手。
  • 白巖松:有格局的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你會捨得嗎?
    從所有父母的良苦用心可以知道,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能夠擁有將孩子培養成才的能力。和孩子們需要時間逐步成長一樣,父母們也需要注重提升自己,才能成為更優秀的父母。在優秀的父母需具備的條件中,眼界和格局是至關重要的。
  • 白巖松直言:有格局的父母,捨得讓孩子吃「這3種苦」,你捨得嗎
    從所有父母的良苦用心可以知道,沒有父母不希望自己能夠擁有將孩子培養成才的能力。和孩子們需要時間逐步成長一樣,父母們也需要注重提升自己,才能成為更優秀的父母。在優秀的父母需具備的條件中,眼界和格局是至關重要的。
  • 白巖松的教育理念,期待孩子將來有出息,父母要讓孩子捨得吃苦
    人們都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金貴,其實就是只現在的父母都不捨得讓孩子吃一點點苦頭。白巖松的育兒觀,值得眾多家長學習白巖松是著名的新聞節目主持人,不少人應該都是看他節目長大的,論資質和能力都是前輩級別。,就要捨得讓孩子吃苦,不可心軟。
  • 養育男孩,聽聽李玫瑾建議:家長越「捨得」3件事,孩子越有本事
    李玫瑾還提出了一個「脫敏」教育的概念,她曾說過,想要孩子有出息,在下面這3件事上父母要捨得。不要一味的溺愛孩子,否則孩子以後恐怕難成才,俗話說得好:「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其實孩子遠遠比你想像的要堅強的多,所以你要捨得對孩子放手讓孩子吃苦,正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從小吃苦的孩子抗壓能力都特別強,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多半都能有成就。如果你愛孩子,就別過分的溺愛孩子,要捨得讓孩子吃苦,讓孩子自己去探索世界。
  • 要不要給孩子「吃苦」,捨得讓孩子吃四種苦,他會感恩你
    如今社會各方面競爭激烈,就連孩子也不能倖免,孩子會的技能越多,就能得到別人的認可,未來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不少家長想要給孩子創造好的未來,想要讓孩子適應未來的生活,就想著讓孩子小的時候吃點苦,俗話說「人這一輩子,吃多少苦,享多少福,都是有定數的。」你不捨得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就要讓他更苦,真正愛孩子的父母,是把手放開,讓孩子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