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廣東名點不能不提這叉燒包,它是廣東早茶長盛不衰的存在,是西關名點「三包五點」之首,是名符其實的頭牌早點。它馳名省港澳,在有廣式點心的地方就會有叉燒包的身影,以其獨特的鹹甜口味一直獨領風騷,在老廣心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叉燒包雖然普遍但很少人會在家裡做,一來是因為老廣們對麵食駕馭不深,二來是早茶文化根深蒂固的原因,想要吃一口包子的話,明天早點起床喝早茶便是了,過著「一盅兩件」的生活好像成了大部分人的常態。其實說到底還是對自己沒信心、怕麻煩,今天就為大家公開一穩定的叉燒餡製作秘方,可以說是多年經驗了,十分地成熟,按照方子想失敗都是一件難事了。一個好的包子必須得內外兼修,好餡得配好皮,這些都不是難事,有兩個做法,有沒有烤箱都做了,下面一起來看看。
文/老虎頭上的兔子
一、秘制叉燒餡的做法
準備食材:豬肉(最好選梅頭肉)300g、蠔油10g、醬油5g、叉燒醬40g、蜂蜜15g、澱粉適量、黃酒適量、生薑、蒜頭
1、豬肉清洗過後切成小薄片,熱炒鍋,先不放油,開小火。放入豬肉,這裡沒放油,如果是偏瘦的就放一些吧,一般用的梅頭肉是帶肥的不用放油,開著小火煸炒,慢慢烘出油來。
2、待豬肉變成白色並煸出油來時,加入切好的薑片和拍碎的蒜頭,調成中火煸炒出香。加入少許的黃油、叉燒醬40g、醬油約5g、蠔油10g、蜂蜜15g等,翻炒均勻。然後加入熱水,沒過食材便可,然後轉入砂鍋中繼續燜煮。
3、開大火燒開,然後轉成小火繼續燜,大概1小時後看看收汁情況,轉成中大火,一邊攪拌一邊倒入水澱粉(水和澱粉比例:5:1),攪拌均勻並收汁便可。盛出放涼,然後放冰箱進行冷藏至凝固便難使用,大概需要冰1小時。
二、傳統叉燒蒸包的做法(免烤箱)
1、麵粉準備350g,加入酵母5g、白砂糖60g、玉米油25g,再倒入200g的純牛奶,一邊攪拌一邊倒入,直至成絮狀,然後下手揉成光滑的麵團,最好是很光滑的那種,這樣做出來的外皮才會鬆軟。麵團揉好以後直接搓成長條,沒有看錯,不需要發酵!然後分成大小均等的小劑子,每個約50g。
2、小劑子放掌心,揉成圓再壓成餅,就像做餃子皮一樣。壓成一個個餅以後,每個餅再用擀麵杖擀成中間厚而四周薄的外皮。
3、平的那一面朝上,然後放入適量的叉燒餡,分量約為30g,然後很隨意地把包起來就行,把皮往中間揪然後捏緊,家裡做的,不需要捏褶子什麼的,這樣的叉燒包才更容易開口,等熟了以後你就能欣賞裡面的笑臉了!
4、包子依次包好以後,在蒸籠上鋪上油紙,然後放入包子,蓋上蓋子讓其靜置15分鐘。記得加蓋,否則外皮很容易就乾涸了。時間到了以後開大火燒開,接著繼續大開燒12分鐘,好了以後再關火燜約3分鐘便可。叉燒包要趁熱吃,這樣才能嘗出內外兼修、 鬆軟爆漿的感覺。
二、烤箱版的叉燒餐包
1、250g的高筋麵粉加入蛋液20g、白砂糖30g、清水130g、酵母3g、黃油25g等,揉至麵團擴展階段,然後蓋上保鮮膜進行發麵,大概1-2小進便可,發至原來的2倍大。面發好以後要輕輕地按壓,儘量擠出裡面多餘的空氣,然後再分成12等份的小劑子。
2、取一小劑子揉成球再壓成餅,再用擀麵杖稍微擀開,加入約15g的叉燒餡,然後包緊封口,再搓成圓球。如此一個個做好,然後置放在不粘烤盤中,依次緊挨著,放溫暖溼潤處進行發酵,直至滿模便可。如果沒有適宜的環境可以自己製造,放入烤箱最上層,然後在最下面放上一碗熱水就可以了,記得不是開水。
3、發麵至滿格時,烤箱預熱200度,然後再調到上下管180度,送進烤箱進行烤制,時間為22分鐘即可。時間到了放涼即可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