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3日, ViaX(鹽趣)科研教育與來自國內外的知名學者、 教育實踐者、政策制定者及各界人士受邀出席了日前在哈佛大學校園內舉辦的哈佛中國教育論壇(China Education Symposium)。
在此次論壇中,ViaX結識了不少對中國教育懷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和學者,在吸收了大量關於國際高等教育、多元教育等相關教育主題前沿思維的同時,也與在座400餘位學生、學者、教育實踐者們一起,展望了教育裡的更大的世界。
(2019界哈佛中國教育論壇現場)
項目制學習經歷彌補了應試教育缺乏的學術能力的培養
ViaX(鹽趣)科研教育創始人兼CEO曾詩然在會上,與大家分享了ViaX在中國進行創新教育實踐時所經歷的嘗試與阻礙。
其中,曾詩然提到,ViaX在中國做了2年PBL(Project-Based Learning,項目制學習)落地實踐,積累了超過3000位付費用戶和10萬多泛需求用戶,通過對這些用戶的觀察,他們發現創新學習與中國應試教育之間仍存在矛盾,而解決這個矛盾的核心大致可以歸結為三點:
1/ 通過PBL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 讓研究驅動學習的輸出,逐步改變現有的選拔系統
3/ 除了知識本身外,還要為學生提供能夠幫助他們找到自己所謂「personality」的部分,既創造力、雄心及毅力
通過學員案例、學員視頻分享等多種形式的配合,讓無數海外教育學者、實踐者了解到了ViaX的教育理念,也讓他們看到了ViaX在將PBL學習落地中國時所做出的努力與成果。
(ViaX創始人兼CEO曾詩然演講現場)
教育者應該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力
ViaX此次還邀請了到了ViaX學員,來自廣州外國語附屬中學的Madeline一同前往哈佛參與此次論壇,Madeline曾參加ViaX科研項目,並借項目所學,成功斬獲NYU offer,作為ViaX項目制學習及線上科研教育的切身受益者,她在論壇上也分享了她在ViaX學習的故事。
Madeline曾參加ViaX科研項目,並借項目所學,成功斬獲NYU offer,作為ViaX項目制學習及線上科研教育的切身受益者,她在論壇上也分享了她在ViaX學習的故事。
Madeline表示,她最開始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什麼,但在ViaX學習了數據科學課程之後,她開始從自己感興趣的足球賽出發,通過數據建模來研究足球比賽時間和勝率之間的關係,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她發現自己對數據科學充滿好奇,並逐漸明確自己未來希望從事計算機和數據科學的發展方向。
Madeline的演講展現了ViaX所提倡的教育方式——不只是知識,更引導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力——不僅在會場贏得了熱烈的掌聲,更在會後交流時得到了許多出席論壇的教育界人士的認可。
(ViaX學員Madeline演講現場)
社會更需要富有創新精神和探索能力的人才
在對談環節,曾詩然與Stanley Buchesky就什麼是PBL教育中的成功核心展開討論。
Stanley Buchesky是EdTech Fund的創始人兼合伙人,負責多家教育技術公司種子輪投資。於2017年1月被川普總統任命為美國教育部財務長,負責監督該部門的所有財物和運作。擁有政商兩界多年的教育實踐經驗。
在談到PBL教育是否會融入教育體系之內時,曾詩然認為社會對於人才的需求是發生著變化的,不論是從學校的出口還是從社會選拔的出口上都需要更有創新精神和探索能力的人才,這樣的人才需求倒逼必然會帶來教育方式的轉變,因此PBL作為培養創新路徑的有效方法也將會被納入體系之中,只是變化都需要時間,在政策來臨前仍需在教育上做足準備。
Stanley對此也表示贊同,他認為中美兩國都是政策主導教育,在政策正式變化之前需要非常多系統化的努力,包括教學方法的演進、教師人才的培養、配套硬體設施的開放等。
同時,Stanley也充分肯定了ViaX所做的事業對於PBL和創新教育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左一為對談環節主持人,左二為ViaX CEO曾詩然,右一為EdTech Fund的創始人兼合伙人、前美國教育部財務長Stanley Buchesky)
教育的最高目標是讓學生能更好地了解世界,並擁有改變世界的雄心,以及堅持初心的毅力
主分會場的活動結束後,ViaX還受邀參與論壇官方舉辦的VIP晚宴,晚宴嘉賓有上海紐約大學校長、前紐約科技大學(現為紐約大學坦登工程學院)校長、曾獲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及沃爾夫數學獎的著名數學家丘成桐先生等業界一流學者。
ViaX在與各方交流想法之際,還獲贈丘成桐先生自著書數本及親筆題詞:保持學生熱愛數學的興趣,意在希望ViaX能夠激發學生發現數學之美,並能夠幫助學生一直保持對於數學本身的樂趣,而這也與ViaX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
(丘成桐為ViaX題詞)
在ViaX看來,PBL的學習更像是一個途徑,而不是最終目的地,除了幫助學生掌握知識之外,ViaX更希望通過研究驅動的學習,讓學生能更好地了解世界,擁有改變世界的雄心,以及堅持初心的毅力,為學生提供幫助,讓他們找到自己所謂「personality」的部分,這也是ViaX尋求的教育最高目標。
正如曾詩然在演講中提到的,所謂創新能力,其實就是當學生在遇到未知事物時首先能不害怕,並擁有探索的動力,而在探索的過程中,也能找到解決方案或者挑戰現有方案時的質疑和新的創意。而做科研也好,課題研究學習也好,就是一遍遍重複這個過程的模擬和訓練。
(ViaX CEO曾詩然與NYU Poly張教授及其夫人)
(ViaX學員Madeline與數學家丘成桐先生)
結語
在這一場教育界內各知名學者、 教育實踐者、政策制定者及各界人士都出席的年度盛會上,ViaX不僅對外輸送了自身對教育的看法,也吸收了大量關於國際高等教育、多元教育等相關教育主題的前沿思維。
未來,ViaX也將繼續通過PBL教育的方式,充分調動豐富的學術資源,與更多的世界名校、實驗室、科研機構建立長久聯繫,為中國學生與世界頂尖學術資源搭建橋梁,培養更多具有科研思維,享受科研過程,理解科研價值的思辨型人才。
當然,就像ViaX(鹽趣)CEO曾詩然在演講最後說的:ViaX還很年輕, 我們知道從這裡到最後的任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只要一直在路上,就終將會抵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