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8日 12:43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劉晟源 編輯:覃鴻圖
劉晟源
隴亨屯,地處崇左市龍州縣逐卜鄉弄崗村,一個因為鳥而逐漸進入世人視野的壯族小山村。
2008年,隨著「弄崗穗鶥」這個建國後由我國鳥類學家發現並命名的新鳥種在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發現,在保護區做護林員的農偉宏怎麼都沒想到,因為這個鳥兒,他們屯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由於弄崗穗鶥的發現,國內外鳥類學者和觀鳥愛好者蜂擁而至。而熟悉地形,熟悉鳥況的農偉宏,成了到弄崗保護區看弄崗穗鶥「鳥導」的不二人選。
千裡迢迢到弄崗來看鳥的,無不是國內外觀鳥界的「大咖」。聰明好學的農偉宏,在帶他們觀鳥中,潛移默化掌握了許多鳥的特徵,甚至能夠惟妙惟肖模仿各種鳥的叫聲,他也成了鳥友中的「金牌鳥導」。
據了解,弄崗保護區在2006年就開始開展全球環境基金(GEF)項目,其中協助保護區周邊社區的發展,是項目的一項重要內容,項目旨在通過幫扶、培訓,改善社區生產生活狀況,緩解社區與保護區的衝突與矛盾,通過發展觀鳥生態經濟幫助群眾增收。
但由於缺少規劃,隴亨的觀鳥存在著諸如鳥導數量不足、食宿條件不能滿足觀鳥需要、鳥坑設置不合理、社區群眾參與度不高等問題。
弄崗保護區領導看在眼裡,急在心上。2014年初,保護區領導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座談會,引導隴亨屯的群眾分析觀鳥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促使隴亨屯的群眾特別是「鳥導」們能夠在觀鳥經濟的發展上達成一致,促進隴亨屯觀鳥生態經濟的良性發展。
在弄崗保護區的幫助下,在以農偉宏作為帶頭人的「鳥導」們帶動下,到2015年底,隴亨屯逐漸形成了以觀鳥為主,配套食宿、餐飲的觀鳥生態經濟模式,隴亨屯也由一個普通的小山村,轉變為國內知名的觀鳥點。
隴亨屯的生態經濟模式在周邊社區持續擴散,目前開展觀鳥生態經濟的村屯已經有5個,專業「鳥導」10餘名,建有觀鳥水坑20多個,觀鳥線路6條,觀鳥生態農家客棧3家。服務已經拓展到網絡實時發布鳥訊,機場至觀鳥基地點對點接送服務,食、宿、帶一體觀鳥體驗等更加專業的服務體系,觀鳥生態經濟已經成為當地群眾增收的新亮點。
觀鳥生態經濟的持續發酵,也引起了當地領導的高度重視。2016年,龍州縣把觀鳥生態經濟納入政府工作日程,在交通、通訊、水電、人員培訓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同時依託隴亨屯周邊地區建設了弄崗生態觀鳥科普基地,於2017年2月22日—26日,舉辦了廣西首屆觀鳥節-中國龍州「秘境弄崗」國際觀鳥節,進一步提高了弄崗地區觀鳥的知名度,國內外觀鳥愛好者和攝影者紛至沓來。
據悉,面積僅有101平方公裡的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唯一以保護北熱帶石灰巖季節性雨林生態系統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裡保護著19.1%的廣西野生維管束植物、35%的廣西陸棲脊椎動物、9.6%的廣西已定名昆蟲種類。保護區將依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優勢,加大和當地政府的配合,大力發展森林旅遊,拓展周邊社區的觀鳥生態經濟空間,幫助群眾實現脫貧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