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州縣隴亨屯發展觀鳥生態經濟 愛鳥護鳥發「鳥財」

2020-12-20 廣西新聞網

2017年12月28日 12:43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劉晟源 編輯:覃鴻圖

劉晟源

隴亨屯,地處崇左市龍州縣逐卜鄉弄崗村,一個因為鳥而逐漸進入世人視野的壯族小山村。

2008年,隨著「弄崗穗鶥」這個建國後由我國鳥類學家發現並命名的新鳥種在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發現,在保護區做護林員的農偉宏怎麼都沒想到,因為這個鳥兒,他們屯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由於弄崗穗鶥的發現,國內外鳥類學者和觀鳥愛好者蜂擁而至。而熟悉地形,熟悉鳥況的農偉宏,成了到弄崗保護區看弄崗穗鶥「鳥導」的不二人選。

千裡迢迢到弄崗來看鳥的,無不是國內外觀鳥界的「大咖」。聰明好學的農偉宏,在帶他們觀鳥中,潛移默化掌握了許多鳥的特徵,甚至能夠惟妙惟肖模仿各種鳥的叫聲,他也成了鳥友中的「金牌鳥導」。

據了解,弄崗保護區在2006年就開始開展全球環境基金(GEF)項目,其中協助保護區周邊社區的發展,是項目的一項重要內容,項目旨在通過幫扶、培訓,改善社區生產生活狀況,緩解社區與保護區的衝突與矛盾,通過發展觀鳥生態經濟幫助群眾增收。

但由於缺少規劃,隴亨的觀鳥存在著諸如鳥導數量不足、食宿條件不能滿足觀鳥需要、鳥坑設置不合理、社區群眾參與度不高等問題。

弄崗保護區領導看在眼裡,急在心上。2014年初,保護區領導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座談會,引導隴亨屯的群眾分析觀鳥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促使隴亨屯的群眾特別是「鳥導」們能夠在觀鳥經濟的發展上達成一致,促進隴亨屯觀鳥生態經濟的良性發展。

在弄崗保護區的幫助下,在以農偉宏作為帶頭人的「鳥導」們帶動下,到2015年底,隴亨屯逐漸形成了以觀鳥為主,配套食宿、餐飲的觀鳥生態經濟模式,隴亨屯也由一個普通的小山村,轉變為國內知名的觀鳥點。

隴亨屯的生態經濟模式在周邊社區持續擴散,目前開展觀鳥生態經濟的村屯已經有5個,專業「鳥導」10餘名,建有觀鳥水坑20多個,觀鳥線路6條,觀鳥生態農家客棧3家。服務已經拓展到網絡實時發布鳥訊,機場至觀鳥基地點對點接送服務,食、宿、帶一體觀鳥體驗等更加專業的服務體系,觀鳥生態經濟已經成為當地群眾增收的新亮點。

觀鳥生態經濟的持續發酵,也引起了當地領導的高度重視。2016年,龍州縣把觀鳥生態經濟納入政府工作日程,在交通、通訊、水電、人員培訓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同時依託隴亨屯周邊地區建設了弄崗生態觀鳥科普基地,於2017年2月22日—26日,舉辦了廣西首屆觀鳥節-中國龍州「秘境弄崗」國際觀鳥節,進一步提高了弄崗地區觀鳥的知名度,國內外觀鳥愛好者和攝影者紛至沓來。

據悉,面積僅有101平方公裡的廣西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唯一以保護北熱帶石灰巖季節性雨林生態系統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裡保護著19.1%的廣西野生維管束植物、35%的廣西陸棲脊椎動物、9.6%的廣西已定名昆蟲種類。保護區將依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優勢,加大和當地政府的配合,大力發展森林旅遊,拓展周邊社區的觀鳥生態經濟空間,幫助群眾實現脫貧致富。

 

相關焦點

  • 龍州:觀鳥經濟推動生態、人文齊發展
    原標題《觀鳥觀到「好風光」——龍州縣發展觀鳥經濟推動生態、人文齊發展》弄崗晨曲。嚴造新 攝2020年11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龍州縣上龍鄉民權村坡那屯,平層小樓前齊屋高的燈籠花開得正盛,一朵朵橙紅飽滿的花朵垂吊枝頭,嬌豔憨嫩。
  • 全國「愛鳥周」活動舉行 「愛鳥護鳥」深入人心
    中國政府一直很重視對野生鳥類的保護,自1981年正式確立「愛鳥周」以來,每年都會開展各種宣傳教育活動,引導社會公眾愛鳥、護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今年,各地也都以「愛鳥周」為契機積極創新鳥類保護活動,讓「愛鳥護鳥」深入人心。
  • 美麗鄉村 四季風景 生態文化助推龍州走上致富路
    隴亨屯一些頭腦靈活的村民,便巧妙利用當地的鳥資源做起了鳥生意,逐漸形成了特色的觀鳥經濟,2017年到弄崗觀鳥的人數多達8000多人,是2016年的四倍,弄崗觀鳥基地也一躍成為廣西最大的觀鳥基地。   逐卜鄉借勢將生態觀鳥科普基地的建設發展作為精準扶貧工作的重點之一,指導幫助群眾算好經濟帳,制定村規民約,鳥經濟,讓村民脫貧致富,也讓弄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最直接的保護。
  • 從捕鳥到護鳥 人民日報點讚雲南盈江「鳥塘經濟」
    滿眼皆綠,萬鳥翔集,車子一進石梯,耳畔便響起陣陣鳥鳴。觀鳥,在石梯已成為致富的代名詞。近年來,盈江縣充分發揮石梯的生態優勢,用活鳥資源、做實「觀」文章,全村農民人均收入從2014年的不足2000元,躍升至2019年的10152元。
  • 廣西崇左龍州縣弄崗村發展生態遊 增收致富門路寬(走向我們的小康...
    走出自家開辦的緣之園民宿,農海忠來到隔壁的印支綠鵲客棧,那是弄崗村第一家民宿,主人農偉宏也是村裡第一位觀鳥嚮導。  在客棧後山,農偉宏正給一處鳥坑換水。「在鳥經常出現的地方架起有凹陷的石塊,裡面倒上清水,就會有鳥來洗澡,我們管這個叫鳥坑。客人可以在我們搭建的隱蔽觀鳥點裡觀鳥。」  農偉宏愛鳥護鳥,緣於他的職業——弄崗自然保護區的護林員。
  • 我市舉行「愛鳥護鳥·禁食野生動物」鳥類放飛主題活動 劉鳳庭張瑞...
    作為河北省保護野生動物宣傳月系列活動之一,11月23日,由省林業和草原局、市政府共同主辦的「愛鳥護鳥·禁食野生動物」鳥類放飛主題活動在北戴河鴿子窩公園舉行。省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劉鳳庭講話並宣布活動開始,市長張瑞書出席並致辭。
  • 鳥棲枝頭說道真 2019全國觀鳥拍鳥勝地百佳榜在北京發布
    作為生態文明之靈,候鳥是評價一個省區或一座城市生態環境好壞的終極性靈動標杆。2019全國觀鳥拍鳥勝地百佳榜專家評價課題組負責人、深圳市候鳥院執行院長王合成研究員介紹,候鳥以生態之靈和自然之道啟迪人類的綠色未來,引領人類康養回歸自然。逃離大都市,鳥知道答案。未來我們應該在哪裡生活?當下應該有著怎樣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
  • 英國「鳥神」在中國護鳥近十年 繪製北京觀鳥地圖
    英國「鳥神」繪製北京觀鳥地圖 無國界環保人士唐瑞在中國護鳥近十年,成為中國多個立法機構環保法律顧問,幫助玉樹發展生態經濟在溫榆河畔與記者攀談了幾個小時,英國人唐瑞(Terry Townshend)扛著三腳架準備回家,這一天,唐瑞總共看到
  • 女護鳥人肖輝躍:從小愛鳥 為護鳥直懟獵槍
    拍鳥,愛鳥,護鳥,成為了寧鄉妹子肖輝躍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湘第一女「鳥人」,為護鳥直懟獵槍  攀登到山頂,肖輝躍在拍攝遷徙的候鳥  拍鳥4年,她是茫茫荒野中的獨行女俠;愛鳥路上,她是敢直面危險的環保戰士;護鳥心切,她曾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 候鳥歸來 營口有愛――全民護鳥公益行動倡議書
    候鳥歸來 營口有愛——全民護鳥公益行動倡議書候鳥是人類的朋友、大自然的精靈。我市處於全國3條候鳥遷徙通道中「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通道上,是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歇地和中轉站。目前正值候鳥遷徙的季節,數以萬計的候鳥在大遼河入海口處的溼地停歇、覓食,補充能量,它們時而振翅高飛、時而閒庭信步、時而聚合形成鳥浪奇觀,為濱城營口增添了一道自然美景,也成為營口一張靚麗名片。觀鳥賞美景,愛鳥弘美德。
  • 海南周刊 | 觀鳥「大咖」海南說鳥 用智慧愛鳥
    觀鳥「大咖」海南說鳥  黃胸鵐  在昌江海尾溼地公園觀察到的黃胸鵐。盧剛攝  出現在新盈溼地的勺嘴鷸。  日前,松鼠學堂自然教育工作室與中國紅樹林保育聯盟在海口聯合舉辦了一場講座,只講和鳥有關的故事。故事從候鳥開始,最後以「號召大家一起去找鳥」結束。  講座上,來自IUCN世界保護地委員會的委員、成都觀鳥會的理事長沈尤,還有生態學博士、網紅微信號「鴉雀有聲」的主編朱磊等「大咖」帶來了一場精彩的「鳥人說」,他們三句不離鳥,有趣有乾貨。
  • 山光悅鳥自在啼 愛鳥周帶來生態保護和自然教育的多重思考
    愛鳥周第一天,中國溼地博物館首次發布了《杭州西溪溼地百鳥圖》,並聯合西湖傳媒中心、西溪國家溼地公園邀請浙江野鳥會會長童雪峰通過「雲」觀鳥的形式,給中小學生上了一堂特殊的「識鳥愛鳥護鳥,保護自然生態」課,來自全國各地的20萬觀眾觀看了直播。浙江到底有多少種鳥類?怎樣的人鳥關係才是和諧融洽的?青少年自然教育又該如何開展?
  • 福建明溪舉辦生態觀鳥產業發展現場會 打造「觀鳥 森林康養」基地
    人民網三明11月6日電(焦豔)中國·明溪生態觀鳥產業發展現場會於11月4日至5日在福建省三明市明溪縣舉辦。中國鳥類研究專家和來自全國各地的觀鳥攝影師、鳥類保護志願者等260餘人集聚明溪,共同探討生態觀鳥、森林康養產業發展舉措,為進一步推明溪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獻計獻策。 明溪縣地處全球三大候鳥遷徙重要通道之一,森林覆蓋率達81.48%,獲評「中國黃腹角雉之鄉」「中國候鳥旅居小城」。
  • 東莞多個森林公園發出《愛鳥護鳥倡議書》
    籍著秋冬候鳥避寒南飛時節,我市多個森林公園近日發出《愛鳥護鳥倡議書》,大嶺山森林公園還對外招募「愛鳥護鳥」志願者。森林是鳥類最大的家園森林擁有獨特的資源環境,本身就是鳥類最大的家園。而每逢秋冬季節,候鳥避寒南飛途經東莞時,也會在森林、溼地、農田裡歇腳。
  • 共青森林公園打造「觀鳥長廊」 1萬平方米觀鳥區全年有鳥可拍
    其實,這只是共青森林公園一個臨時觀鳥點,還不是平日裡「鳥粉」們最密集的場地———為了保護鳥兒棲息、覓食和玩耍,吸引更多種類的鳥兒,公園還用一年多時間改造了一處鳥兒原來最喜愛的區域,完善植被群落,種上鳥喜植物,擴展河道面積,改善水質,修建了60多米長的「觀鳥長廊」,為觀鳥、拍鳥者提供方便。
  • 當窗外飛過一隻鳥
    從開始的好奇到後來的「鳥痴」,手中的望遠鏡和相機便再也放不下。「野生鳥類是自然界中最易見到的動物類群之一,它們是生態的晴雨表。」沈尤說。因緣際會成「鳥痴」  天空飛過的一隻白色大鳥,49歲的羅相文一下就認出是幾天前來過他小屋的那隻鳥,「它的嗓門大,聲音又細又尖,一聽就是!」
  • 新時代文明實踐丨青島市開展護鳥志願服務活動,保護生態環境
    鳥是人類的朋友,是翱翔藍天的精靈,是與人類關係非常密切的動物。為了增加市民愛鳥護鳥的意識,近日,青島市城陽區和膠州市開展志願服務活動,號召志願者們行動起來,保護生態環境。
  • 愛鳥識鳥伴「香花」:資興市生態教育綠少基地「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
    10月26日上午,資興市生態教育綠少基地-香花學校全體師生在參加升旗儀式後,由校長黃彥傑宣布「2020年香花學校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正式啟動。今年活動主題是「鳥趣」。為了達到預期效果,香花學校綠少基地以科技興趣小組為活動主體,通過了解身邊鳥類情況,培養學生的生態環保理念,弘揚生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