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羅生門》,原本暖心的結尾,卻讓我心中一涼

2020-12-16 電影三把刀

有這樣一位電影導演,

他暴躁,在片場第一天就罵跑知名演員;

他偏執,因為民宅太高遮擋鏡頭,硬是把人家的二樓給拆了;

他謙虛,在自傳中把自己比喻成一隻蛤蟆;

他傳奇,別人抄襲他的片子,結果賠償金比他原片賺的錢還多……

他就是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除了充滿西部片趣味的武士電影外,他的文藝電影同樣經典,今天要推薦的就是1950年的經典影片《羅生門》。

當事人各說各話,讓事情的真相變得撲朔迷離,"羅生門"一詞正是來自黑澤明1950年改編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羅生門》與《竹林中》的電影《羅生門》。

其中黑澤明不只融合了兩個本來獨立的故事,還加入更深的內涵。

"這一次,或許我不再信任人心了。"

電影始於在羅生門下躲雨的三人:乞丐、僧侶與樵夫。

百無聊賴中,僧侶與樵夫便說起了一個令人心寒的故事:數日前,樵夫在竹林中發現一具武士的屍體,調查之後發現是江湖大盜"多襄丸"所殺。逮捕多襄丸後,原來他是看上了武士妻子的美貌而襲擊兩人。強奪其妻貞操後,又殺死了武士。

然而,三位關鍵人物卻說出了截然不同和相互矛盾的供詞。

第一位講述的是多襄丸本人,他說他的確強暴了武士的妻子,但他本無殺意,是武士的妻子要求兩人為她決鬥,才在一番激烈的劍鬥後殺死了武士,而女人則趁亂逃跑了。

武士的妻子卻說出了另一種故事。多襄丸在強姦後就離開了,然而她的丈夫卻不發一語,以鄙夷的眼神凝視著她。握著小刀的她承受不了心理的壓力昏倒了,醒來後卻發現小刀插在丈夫的胸口身上。

仿佛嫌真相還不夠模糊,死者丈夫又通過降靈的方式,說出了他的版本:多襄丸本想娶女子為妻,但女子竟要求先除其夫。厭惡女子的無恥,多襄丸放開了武士,將女人交其發落。最後女人逃跑,武士不堪受辱而自殺。

顯然是一定有人說了謊。但這些人乍看是沒有理由說謊的:多襄丸總難逃一死,女人都沒有犯下罪刑,武士更早已死去。那麼,這些人為何要說謊呢?

"人們太脆弱,對自己也太脆弱,才說謊。"

古希臘政治家狄摩西尼曾說:"沒有什麼事比自欺更容易了,因為人總相信自己所希望的。"我認為三人皆沒有說謊,因為他們所認知的真相,早已被他們對真相的期望所扭曲。

當有人已經死去,有人離死不遠,有人處在生不如死的境地,騙過他人早已沒有意義。三人的矛盾的證言不是為了說服他人獲取利益,而只是想在鏡中看到理想的自己。謊言不是為了欺騙他人,而是為了欺騙自己。

在交織的謊言中,三個版本各為三人添上不同的面貌。在多襄丸的版本中,他英勇而盜亦有道。在女人的版本中,她雖然身軀受辱,靈魂還是貞潔的。而在丈夫的版本中,他受到了女人的背叛,為維護自己的名譽而自殺。武勇、貞潔、尊嚴,三人所重視的價值都在現實中被打破。他們無法接受現實中不堪的自己,只能用自欺蓋住真相。

竹林中究竟發生了些什麼?我們似乎可以在交錯的謊言中梳理出一些真實,這也正是芥川龍之介的用意:當看客尋找竹林中的真相時,也就走入了撲朔迷離的竹林。

即便是看似客觀的看客,在梳理出"真相"時,也會不自覺的摻入自己對現實的期望。"竹林中"就像羅夏墨跡檢測,看出的其實是內心的投射。人們或許會欣賞多襄丸的豪爽,或許會憐惜被玷汙的女人,或許會與武士同仇敵愾,最終相信的,總是自己所期望的現實。

"人如果互相不相信的話,這個世界又與地獄有什麼差別呢?"

黑澤明在電影裡做出了兩個有趣的改變。一是初看電影,會覺得以"羅生門"為題有些奇怪。"羅生門"的故事看似只是"竹林中"的布景,跟故事核心沒有太深切的關係。

原著"羅生門"講的是一名很有道德感的乞丐的故事。一日,這乞丐見到一位老婦在羅生門下拔屍體的頭髮。義憤填膺的他上前指責,卻得到"這人本來也是個不義之徒,我為了生存有何不可"的回答。乞丐想了想之後,打昏了老婦,剝其衣物揚長而去。

另一是電影給了一個看似客觀的解答,消除了"竹林中"的懸疑結尾,使其更像一個推理故事。這個解答就是樵夫的證言。

多襄丸在強暴了女子後,又低聲下氣的請求她嫁給他。為此,女人要求兩人為她決鬥,但出乎意料的是兩人竟都膽小地不願拿生命冒險。處境堪憂的女人於是以男子氣概為由挑撥兩人決鬥。原來,兩人的劍術都相當拙劣,在一番狼狽的打鬥後多襄丸殺了武士,女人逃跑。

這兩個改變,有共同的解釋:黑澤明也走入了竹林,做了墨跡檢測。如果說芥川龍之介透過"竹林中"與"羅生門"分別傳達出了真相的懸疑與生存的殘酷,黑澤明就是在"竹林中"的懸疑中看出了"羅生門"的殘酷。

在樵夫的證言中,每個人都如小說"羅生門"的乞丐一般為了生存拋棄信念。在三人之中,挑撥離間又背信忘義的女人,反而是最後的勝者。樵夫代黑澤明所描繪的"真相",是在這撲朔迷離的真相中最不堪醜惡的可能:真相總是最不堪的,不自私就無法生存。

"是的,這個世界就是地獄。"

電影尾聲,三人發現了一個嬰兒。見到嬰兒身上貴重的和服,乞丐立刻把嬰兒的衣服拿走,使僧侶對人性完全幻滅。

樵夫又伸手想接過嬰兒,僧侶本以為樵夫連貼身衣物都想搶走,不過,樵夫解釋他已養育了六個孩子,只是想再收養這個嬰兒。

在很早以前的觀影過程中,我覺得黑澤明還是在結尾做了一個暖心的舉動,對這個世界保持了一絲希望,但是現在想想,這個樵夫的所言又是否是真的呢?我不禁心中一涼,畢竟樵夫私藏了片中出現的一把名貴的匕首。

樵夫的舉動究竟是人性的救贖,還是又一個自私的謊言?在這個撲朔迷離的世界中,我們該相信人性的善良,還是生存的殘酷?

黑澤明沒有給出答案,就好像《盜夢空間》結尾,那隻旋轉的陀螺最後停下來了嗎?現在,輪到我們答題了。

相關焦點

  •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羅生門
    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羅生門——芥川龍之介小說欣賞教學目標1. 了解芥川龍之介小說《羅生門》《竹林中》《鼻子》2. 知道《羅生門》的含義3. 體會人性的複雜性和人性的弱點。
  • 《22年後的自白》發終極預告 真假犯人上演羅生門
    豎版海報 網易娛樂1月3日報導 由藤原龍也、伊藤英明主演,夏帆、野村周平、石橋杏奈、龍星涼、仲村亨共同出演的2019開年懸疑大作《22年後的自白》今日發布終極預告,將影片中引人深思的細節與爆點一併釋出
  • 《羅生門》隨筆感想
    僕人的心境從開頭到結尾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被主人解僱以後,僕人面臨生計問題,同時也在做心理鬥爭---是餓死(選擇善良)還是淪為強盜(選擇邪惡), 而老太婆的行為和觀點有更加堅定了僕人的信念,最終選擇棄善從惡。芥川龍之介把故事地點設置在羅生門下,羅生門是一個通往城內城外的大門,同時也是決定僕人未來選擇的重要場所(善良or邪惡)。
  • 重溫《羅生門》的經典語錄
    《羅生門》這本書是值得推薦的,裡面的幾個故事發人深省。「最聰明的處世術是:既對社會陋習投以白眼,又與其同流合汙。」道出了世人的雙重標準。「一言以蔽之,理性告訴我們的是理性的無力。」人的行為,更多是情緒化的衝動,真正的理性很少,所以有很多不可避免的悲劇。「傻子總是以為自己以外之人統統是傻子。」
  • 《童年之謎》,記憶中的「羅生門」是內在小孩的呼喊
    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個體意識到其認識能力;另一方面使個體為了適應現實而對本我加以約束和壓抑,遵循的是"現實原則";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社會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組成,超我的力量是指導自我、限制本我,遵循"理想原則"。
  • 千手柱間的五重羅生門比大蛇丸的三重羅生門強在數量而非防禦力?
    「羅生門」在日文漢字寫成「羅城門(城的外郭)」,最原始意義是指設在「羅城」即「京城」的門。古代日本常年戰亂,屍橫遍野。許多無名死屍,被拖到城樓丟棄,年久失修後給人們心中留下了陰森恐怖、鬼魅聚居的印象,故而有了「羅生門」是通向地獄之門這一鬼談幻象之說。
  • 《羅生門》:這是人的本性
    正文第一次知道芥川龍之介聽到了高中語文的介紹,我記得當時文章在學習川端康成,當他談到川端康成自殺時,老師想到了同樣以自殺結束生命的芥川龍之介,所以他提到了《羅生門》,我就因為他的故事買了這本書。當初讀《羅生門》時,很難理解其深層含義。
  • 淺談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分析短篇小說《羅生門》
    就說我正拔的這位吧,她活著時就是把蛇剁成一段段,曬乾了當成魚乾賣到東宮護衛營裡去的。要不是害瘟疫病死了,估計她現在還賣呢。她賣的魚乾味道鮮美,東宮護衛們買來當菜吃,還求之不得呢。她幹那營生也沒錯,不幹就得餓死,反正是沒有法子嘛。我幹的這營生也沒錯。沒有法子,不幹就得餓死。我跟她一樣,都是走投無路呀,我想她也會原諒我的。」老嫗大致講了講。
  • 春節來讀於丹的《重溫最美古詩詞》,喚醒你心中的詩意
    春節假期,終於盼來了小長假,從忙碌的工作中閒下來,親朋好友相聚敘敘舊,談談心,熱鬧過後特別希望自己能靜下心來,給心靈放個假,讀書是最好的選擇,選擇什麼書呢,和小編一起來品讀這本於丹的《重溫最美古詩詞》,喚醒你心中的詩意。這本書延續於丹老師的獨特風格,通俗、易懂、妙語連珠且能激起讀者共鳴。
  • 《羅生門》歌詞賞析
    當然,酒桌上的我們都知道,那只是青蔥歲月在我們心底系下的一個小小的結兒,深埋在每一個雞飛狗跳焦頭爛額為生活奔波的日子裡。只有在這樣特定的場合特定的氛圍,它才會倏地浮上心頭,讓你知道,它一直都在。 《羅生門》這首歌,我第一次聽就覺得很有創意,後來又了解了一下歌詞的來龍去脈,就萌生了寫一篇文章的想法。
  • 《羅生門》:去處不是去處,歸途也不是歸途
    甚至人們也習慣將無主的死屍拋到此地,簡單的幾筆卻將這羅生門的荒涼與恐怖勾勒出來,但在這羅生門的故事遠不如此,其實真相才是世間的最大謊言。一、羅生門既不是去處也不是歸途被主人遣散的家將正巧在向羅生門走來,又剛好遇到淅淅瀝瀝的雨從遠處下來,正想著自己該去往何處時,家將已經站在羅生門前了,看著周圍和他一樣無家可歸的人,有死的,有活的。
  • 【暖心】天涼了,醫生的這個「小動作」有點暖
    【暖心】天涼了,醫生的這個「小動作」有點暖 2020-10-19 18: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鬼畏羅生門
    鬼畏羅生門每個人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編造謊言,令事實真相不為人知,是為「羅生門」。其實,不是不為人知,是在絕對意義裡,根本就沒有真相可言。我曾經聽說過羅生門裡面的鬼因為害怕人類的兇殘而離去。所有神的屬性中,我最同情的是:神不能自殺。
  • 1950年《羅生門》懸案,一個連柯南也無法知道的真相
    武士金澤武弘和他的妻子真砂,旅行之中遇到了強盜多囊丸,原本只是普通的相遇卻因一陣風吹過,徹底改變了三人的命運...正當所有人都以為,這起案件只是強盜多囊丸的謀色害命之時,武士和真砂卻爆出了驚人的秘密,劇情發生大反轉。《看不見的客人》就是借鑑了本片的模式,不同人的說辭互相矛盾。
  • 羅生門什麼意思 黑澤明《羅生門》被翻拍美劇劇情介紹
    近日,據外媒報導,由黑澤明執導的經典影片《羅生門》將改編翻拍成美劇,由史匹柏聯合創立的安培林娛樂公司操刀,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1950年8月25日,《羅生門》首次在日本上映,立即在日本國內掀起了一陣熱議。
  • 《羅生門》到底在講什麼?
    要說羅生門到底講了什麼,我們最好還是先說說羅生門是什麼吧。《羅生門》是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在1915年創作的短篇小說,主要情節取自日本古典故事集《今昔物語》。故事主要講述在一個雨夜。一位武士家奴被主家趕出家門,碰巧在羅生門這個地方看見了一個正在拔死人頭髮的老婦人。
  • 經典老電影:《羅生門》一切的起點源於小說家芥川龍之介
    一切的起點:小說家芥川龍之介關於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藪之中〉(1922),有一個非常奇妙的分界點──黑澤明改編的電影《羅生門》(1950)。在那之前與之後,至少在華語世界中,它是以不同的方式被認識的。
  • 火影忍者:三重羅生門被輕易打穿,難道他召喚的是假的羅生門
    而在動漫裡面,羅生門也是一個防禦系忍術屬於超高等級的忍術,也是屬於一種通靈術,召喚出來的時候能夠抵抗敵人的物理性攻擊,而這裡的羅生門也代表著死亡,但是難道羅生門就都是很厲害的嗎?其實也不是如此,比如今天要來說的下面的羅生門就有點坑了。
  • 芥川龍之介《羅生門》讀後感
    」最早對這本書感興趣還是因為一部動漫——《文豪野犬》,當然《火影忍者》裡面也有一個叫做「三重羅生門」的忍術。近來找到了這本書來看,意外地發現前半部分章節我似乎都有印象,那就應該是在大學時期讀過了。羅生門原為日語,後用來借指人世與地獄之界門,事實與假象之別。通常指:事件當事人各執一詞,分別按照對自己有利的方式進行表述證明或編織謊言,最終使得事實真相撲朔迷離,難以水落石出。這本書是由許多個小章節組成,可以看成很多個短篇小說,當然最後一部分《侏儒警語》除外,當中最精妙最值得推崇的當屬《地獄變》,讀來真使人有後脊發涼之感。它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
  • 為什麼說麥浚龍和謝安琪的《羅生門》是一首細思極恐的粵語歌曲?
    而《羅生門》這首歌很有意思,女主「現身說法」,講述和男主的戀愛回憶,女主所講的卻是另一個版本,完全不同的故事。本文將《念念不忘》和《羅生門》的歌詞穿插交替,在全局上、最客觀的解讀這兩首歌詞的故事。哪怕我現在有了女友,可我心裡還有一絲幻想,也許有一天你會回來對我說,我們和好吧,重新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