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12月8日報導,美國國會眾議院當天以335票贊成78票反對,表決通過了總額超7400億美元的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那麼,與以往相比,美國眾議院通過的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有哪些新動向值得關注?法案中提到的所謂「太平洋威懾倡議」將給中美關係帶來怎樣的挑戰?就相關話題,軍事觀察員梁永春為您深入解析。
經過數月協調,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軍事委員會對2021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內容達成共識後,美國國會眾議院12月8日通過了這項法案。軍事觀察員梁永春認為,這項法案中提出針對中國的所謂「太平洋威懾倡議」以及加強美臺軍事關係等內容,需要引起警惕和重視。
梁永春:這個「國防授權法案」,首次設立了「太平洋威懾倡議」,而且是採用單項條款的形式,這表明了美國參眾兩院對這個動議的重視程度。按照這個法案規定,從2021到2026財年,美國每年都要增加在太平洋方向的軍事建設經費,總的追加額度超過了200億美元,目標就是要在太平洋上,針對中國重新確立起所謂壓倒性的軍事優勢。2021財年要增加多少錢呢?美國軍方本來是要16億美元。今年7月,美國參眾兩院軍事委員會在草擬和審議該法案時,砍掉了一些,只編列了14億美元,這次眾議院全體審議時,又做了調整,增加到了22億美元,比美軍最初想要的還要多。
對美國來說,與中國的軍事對抗是它當前軍事建設的一個重點。所以,它現在要實施「太平洋威懾倡議」。從經費上講是不缺錢的,從它7000多億軍費總盤子裡進行一些微調,就能擠出這筆錢來。但是,它要想通過這個計劃,達到所謂對中國建立壓倒性軍事優勢的目標,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另外,這個法案當中,還有加強美臺軍事關係、繼續擴大對臺軍售的條款,超過80%的眾議員都投了贊成票。這說明,與中國加強軍事與政治對抗的論調,目前在美國政界很有市場。
軍事觀察員梁永春認為,除了所謂的「太平洋威懾倡議」,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的這項法案呈現出的其他新動向也不容忽視。
梁永春:第一個動向,是美國軍費的逆勢上揚。今年美國政府應對疫情不利,美國GDP負增長已經基本成為定局。在這種情況下,明年美國的軍費開支,仍然要從今年的7380億美元,小幅增長到7405億美元。可見,軍事力量已經成為美國維護其霸權地位最主要的手段。
第二個動向,是美軍的核武器已經進入快速升級換代的周期。從明年開始,美國要加快把6000噸左右當量的小型核武器投入實戰化部署,另外還要大力加強戰略核力量的建設,而且將要開工建造12艘新型戰略核潛艇。美國海軍本來申請在明年採購一艘「維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沒想到眾議院不僅沒有否決,而且要求他們採購兩艘。一般來說,都是軍隊申請預算的時候「獅子大開口」,國會審核預算時要「攔腰砍一刀」。現在卻反過來了,在採購武器裝備上,國會比軍隊的胃口還要大。可見,美國政客在大國競爭中的這種焦慮情緒有多緊迫。
第三個動向,是美國軍事科研經費的投入力度前所未有。美國2021財年要把超過1000億美元的經費,重點投入到人工智慧武器、高超音速飛彈和軍用5G技術的研發上,這些是美軍面向未來大國競爭的一筆巨額投資。
據報導,這項法案還須經美國國會參議院表決通過後,送交白宮並由美國現任總統川普籤署後才會正式生效。此前有報導稱,由於這一法案包括多項讓川普不滿的條款,他曾一度威脅要否決這一法案。軍事觀察員梁永春認為,川普並不能對美國是否通過這項法案施加更多影響,對處於動蕩中的中美軍事關係應該理性認識。
梁永春:美國參眾兩院都是由民主、共和兩黨組成的,一個法案在眾議院醞釀審議的過程,實際上已經反映出兩個黨對法案的基本態度。現在針對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眾議院的贊成票超過了80%,遠遠突破了黨派界限,這就說明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對其中的條款,已經基本形成共識。下一步參議院投票表決,反轉的可能性已經很小了。
之前,川普之所以對這個法案不滿意,是因為其中針對他要修建邊境隔離牆等問題設置了限制,其實這些都是一些非常細碎的枝節問題,特別是他的總統任期已經進入倒計時,影響力就更加有限了。如果參眾兩院都高票通過,他還要行使否決權,就很有可能自取其辱,所以說他實際上否決的可能性並不大。
對我們來說,更應關注的是美國加強與中國軍事對抗的趨勢,並不會因為換一個總統或者換一屆政府就有所改變,中美兩軍之間有鬥爭、有合作,恐怕將會成為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中美軍事關係的主基調。
來源:央廣軍事·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記者: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