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遊運城開始了!去七彩鹽湖探訪火烈鳥的奧秘吧!

2020-12-19 運城市文化和旅遊局

最近一段時間

運城人的朋友圈裡

六隻火烈鳥是絕對的主角

就是圖中的這六隻可愛的紅色小精靈

它們又回到了運城鹽湖

這是2015年9月份在運城鹽湖首次發現火烈鳥蹤跡後

連續五年與火烈鳥的「一期一會」

6隻火烈鳥在運城鹽湖嬉戲

它們在湖水中或覓食、或嬉戲、或棲息

成為初冬運城鹽湖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前來拍攝

近幾年來,

運城鹽湖鳥類逐年遞增,

據不完全統計,

每年九月下旬至來年三月下旬的鳥類遷徙期,

在此棲息、休整或是越冬的鳥類最多時近二百餘種,

數量數千隻,

其中不乏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及罕見珍稀種類。

隨著越來越多鳥類的青睞和「定居」,

運城鹽池在迎來全國各地攝影愛好者的同時,

其豐富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地理特徵,

也引發了更多的討論、關注和研究。

一群反嘴鷸在運城鹽湖飛翔

究竟為何如此多的鳥類會選擇來到運城鹽池?

運城鹽池又有哪些獨特的優勢?

成為吸引鳥類來此越冬的關鍵因素?

追本溯源,

跨越歷史,

我們跟尋運城鹽湖的歷史進程,

解題探秘,

尋根問底。

是什麼原因,

讓這個開發生產歷史長達幾千年的「工廠」,

能夠確保資源開採與自然生態始終一脈相連,

交融和諧?

「一池活水」引鳥來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從最早「天日映曬,

自然撈採」的堯舜時期,

到春秋戰國「墾畦澆曬法」的進步,

催生了隋末唐初「五步產鹽法」工藝的發明成熟,

以及80年代後期的水硝生產、

2014年鹽池資源開採的轉型、

生物養殖資源的開發,

運城鹽池所經歷的所有工業生產過程及生物資源開發,

都需要一項重要步驟——操練滷水。

運城鹽池的年平均降雨量在500毫米左右,

蒸發量卻達2000毫米。

為了維護正常的工業生產,

每年要外引500—800萬方黃河水等大量客水進入鹽池,

作為生產後續水,

為鹽池注入了源源不斷的「生命源」。

每年將有1000—2000萬立方不同類型、

不同組份、

不同濃度的滷水,

通過鹽池特有的生產設施——泵站、江道、口子,

順著儲滷池、蒸發池、結晶池,

遵循一年四季的季節時令,

在大自然和人力的共同作用下,

按照各自生產工藝,

有規律、有節奏地,

來回流動,

不停循環。

大體量的淡水、

半成型滷水和成型滷水,

遵循著自然和四季的變化,

以年為周期,

一年一循環,

贈予了鹽池「一池活水」,

成為鹽池這池「老滷」的「保鮮」秘訣。

池水裡蘊藏的豐富的鈉離子、鎂離子、硫酸根離子、氯離子,

依據各自化學性質,

隨著節令氣溫的變化,

不斷轉換「身份」——春秋鎂鹽、夏日食鹽、冬季水硝,

歲月更迭,

精彩不止,

讓運城鹽池的四季始終充盈豐厚。

在工業生產過程中進行的滷水操練,

要經過溶礦、灘曬、蒸發、風力攪拌、反覆循環,

池中池水濃度由低到高,

最終完成結晶。

在此過程中,

這個位於黃土高原南緣的內陸湖泊中,

出現了自然的「七彩鹽湖」壯麗景觀,

更在淡水儲存區域形成了許多圍繞鹽池的條帶溼地,

成為眾多野生鳥類的樂園。

在保證生產的同時,

對鹽池生態平衡和鹽池溼地維繫發揮了實質性作用。

尤其是進入2014年,

生物養殖作為山焦鹽化新興產業逐漸規模化發展崛起,

鹽池養殖面積逐年增長,

水面的擴大為鳥類提供了廣闊的生存環境和食物資源。

工業生產的逐步轉型升級,

使運城鹽池水域面積不斷發生變化,

水質多樣化和可控程度進一步加強。

在幾千年的人工開採與自然演變的共同作用下,

運城,

這個中國農耕核心,

擁有的極為罕見的鹹水湖泊,生態溼地,

形成了穩定、適宜、和諧的鳥類棲息環境,

為鳥類生存提供了獨有而特殊的棲息條件。

在黃河流域的中下遊,

能夠擁有上百平方公裡的一塊長期穩定的鹽池水域和條帶溼地,

且開發歷史和保護現狀,

歷經幾千年。

這本身已經非常難得,

異常珍貴。

相對於較深的淡水湖泊,

運城鹽湖池畦中的滷水深度一般都不到一米,

為水禽和涉禽獲取食物提供了可能和便利。

以火烈鳥為例,

火烈鳥腿長九十公分,

脖長七八十公分,

可以很輕鬆的在這樣的水域中來回走動,

肆意覓食。

因為大型涉禽均擁有一雙「大長腿」,

這樣的水深,

能夠讓它們穩穩噹噹的踩到池底,

同時,

羽毛部分也不至於溼水,

引起不適或生病。

這便成為吸引鳥類前來的重要原因。

「安全空間」築樂園

在工業生產進程中,

需要遵循大自然的節令和鹽池獨特的氣溫,

藉助和順應鹽池獨有的盆地氣候,

利用風力對池水進行「攪拌」,

通過不同的氣溫結晶生產出不同的季節性產品。

在整個循環過程中,

操練滷水過程貫穿整年,

不同時期、不同濃度、不同組份、不同類型,

滷水不僅服務於工業生產,

更為鹽藻和滷蟲的生長提供了豐富的水體環境。

因為有了藻類,

以滷蟲為主的生物開始大量繁殖和生存,

為需要的鳥類提供了優質的高蛋白和充足的餌料。

火烈鳥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它的直接需求就是鹽池中的滷蟲。

眼下的運城鹽池,

也已因中國唯一的野生火烈鳥種群連年越冬在全中國「榜上有名』。

除了涉禽火烈鳥,

作為陸禽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灰鶴,

以及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

也是近年來運城鹽池的「常客」。

它們所看中的,

是運城鹽池穩定的「安全空間」。

在長期工業生產中,

58公裡鹽池「禁牆」作為「人工屏障」,

使運城鹽池形成的相對穩定、資源平衡、生態和諧的系統,

沒有人居環境的過渡打擾,

成為這個「安全空間」被越來越多鳥類選擇的重要契機。

陸禽一般以鹽湖周邊田地裡的麥苗為主要食物,

在有水的地方也可食用魚、蝦。

運城鹽湖穩定的棲息空間為它們解決了安全問題,

鹽湖周邊的麥田為它們提供了主要的食物。

選擇留在運城鹽池的灰鶴群不再需要一路跋涉翻過大別山、秦嶺,

向南飛行近一千公裡去往長江中下遊溼地鄱陽湖過冬。

而更具有探究價值的一點在於,

攝影人發現,

河津黃河灘同樣具備灰鶴所需的這兩種條件。

相較於更近的黃河灘,

為何每年都有穩定的灰鶴群,

偏離一百多公裡飛來運城鹽池?

研究者說,

「我們不能排除,有些鳥類選擇運城鹽池,是因為有補充礦物質和鹽分的需求。」

和灰鶴同樣依賴於這片「安全空間」的大鴇,

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飛行鳥類之一,

更在「觀鳥界」享有一席之地。

因它的到來,

運城鹽池迎來了更多專業「觀鳥」團隊、

鳥類調查組及生態保護機構的到訪。

據運城市攝影家協會範力老師介紹,

他所拍攝的一張大鴇生境照,

曾被刊登在2020年第四期《中國鳥類觀察》大鴇專輯期刊上,

被業內人士評價:

「這是我心心念念一直想看到的一幕。」

照片的前景是麥地,

十幾隻大鴇在麥地中間,

背後是運城鹽池,

再背後就是房屋和運城市的城市天際線。

「在百萬級人口的城市周圍,依然有大鴇選擇落腳。」

在這麼多年的調查過程中,

鳥和人類一直「矛盾對立」,

「人進鳥退」是普遍現象。

「這張照片吸引別人的,是與動物和諧共處的景象,

而吸引我的是照片裡的運城鹽池,

沒有這個鹽池,沒有鹽池的生態和環境,大鴇不會來。」

這足以說明,

運城鹽池在這座城市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讓百萬級人口的城市近郊就已經具備了極強的生態潛力。

除了能夠為需要的鳥類提供特殊的「滷蟲」食源,

提供「安全穩定」的空間,

處於中條山以北的運城鹽池,

也成為很多南遷鳥類在飛躍中條山之前的遷徙「驛站」。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琵鷺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

白琵鷺嘴長直而扁闊,

如琵琶一般,因而得名。

「通俗點比喻,它的嘴型像炒菜用的鏟子。」

在飛往越冬地的途中,

它們會選擇在運城鹽池短暫停留「歇腳」修整,

飽腹後,

再飛躍連綿不斷的大山,

到達目的地。

往往最短的時候它們只會出現幾天。

無論如何,

我們都應該感謝與珍惜,

因為有了運城鹽池,

有了現在的生態體系,

不僅讓這座城市擁有了與眾不同的無限「可能」,

更讓我們有機會與越來越多珍貴與可愛的鳥相遇。

而相遇,

本就難能可貴。

「情感養料」育轉型

隨著鹽池資源開發工藝的不斷進步、改進、創新,

實現了平衡開採,

保持了生態穩定。

其生產而出的食鹽(氯化鈉)、

水硝(十水硫酸鈉)、

硫酸鎂(七水硫酸鎂)、

氯化鎂型滷水四種產品,

釋放出巨大能量。

由鹽池先民集體智慧而形成的「墾畦澆曬」法,

以及到隋末唐初最終發展完善成熟的「五步鏟鹽法」工藝,

領先世界鏟鹽史1000年,

柳宗元在《晉問》中感嘆「唐之富庶,

鹽稅之半。

「運城食鹽是當時中國最早的重要戰略資源」。

直到現在,

河東大鹽仍具有它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時代意義。

幾千年的開採,

在生產與保護之間、

在平衡和轉型之間、

在獲取和捨棄之間,

人類與自然共同塑造了運城鹽池的獨特生態,

終成為現在眾多鳥類依賴的重要生存環境。

「鳥類是靠記憶一代一代延續而來的,幼鳥跟著父母飛行,當他長大後,需要自己飛往越冬地,全憑父母帶它飛過來的這一趟記憶。在歷年的飛行記憶庫裡,它們會知道這裡可以棲息生存。運城鹽池已經在它們一代一代的遷徙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烙印……」

如今,

運城這一獨特生態體正在「退鹽還湖」,

運城鹽湖的轉型和發展,正在注入「情感」溫度。

而情感,

正是培育創新、轉型與發展的最佳「養料」。

相關焦點

  • 山西運城藏不住了!七彩鹽湖、郭襄的風陵渡竟都在關羽老家
    由於連日來的高溫天氣,山西運城鹽湖的湖水竟變得色彩斑斕起來,呈現出紅、黃、藍、綠、等多種顏色。在一張張「仙女彩虹池」照片的驅使下,人們瘋狂搜索著運城旅遊的相關信息。除了鹽湖,運城還有著各種各樣的古建築,作家們也似乎相當喜歡運城,這座城市比明星八卦還有料。
  • 今年雙節假期,運城旅遊活了!火了!
    重點旅遊景區熱度空前 在家國同慶的節日氣氛中,遊客出遊熱情高漲,七彩鹽湖景區(運城當地俗稱死海)當之無愧成為運城最受歡迎的景區之一。
  • 山西旅遊:運城最好玩的七個旅遊景點,運城鹽湖只能排第二
    山西旅遊:運城最好玩的七個旅遊景點,運城鹽湖只能排第二旅遊是每一個人的天性,幾乎每一個人都嚮往說走就走的旅行。只有在旅途中,我們的智慧才能得以展現。山西那麼大,你要去運城。運城是三國名將關羽的故鄉,到了運城,你會最直觀的感受到華夏文明的始祖和起源。今天我就給大家推薦一下去山西運城旅遊的七個旅遊景點,保證每一個都讓你流連忘返。一、解州關帝廟解州關帝廟在山西運城解州鎮,是國家4A級景點。運城是三國名將關羽的故鄉,。
  • 山西運城鹽湖魔耳英語培訓學校,致力於運城青少年的英語普及教育
    山西運城鹽湖魔耳英語培訓學校校區山西運城鹽湖魔耳英語培訓學校魔耳國際英語更權威,魔耳國際英語是2010年由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子公司開發的大型素質教育培訓項目,教材的研發全面體現了《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
  • 2020年在運城鹽湖,6隻火烈鳥又如期的回來了
    2012年山西運城鹽湖發現火烈鳥,最初2隻,目前已繁殖增加到8隻。運城鹽湖是個古老而又典型的內陸鹹水湖,有著大片適合鳥類棲息繁衍的溼地,在此聚集了眾多的鳥類種群。
  • 那麼好,今天給大家講述一下中國四大鹽湖之一的運城!
    今天隨著先生給大家講述一下山西的鹽湖之一運城。是鹹水湖的一種,乾旱地區含鹽度很高的湖泊。淡水湖的礦化度小於1克/升,鹹水湖礦化度為大於1克/升,礦化度大於35克/升的則是鹽湖。鹽湖是湖泊發展到老年期的產物,它富集著多種鹽類,是重要的礦產資源。
  • 花開河東,樂遊運城!2020年運城市美麗鄉村百花節《賞花指南》
    ·花海鹽湖·百花綻放 奮進小康2020年「花開鹽湖」美麗鄉村遊系列活動1、梨花 花 期:3月下旬至4月初 地 點:泓芝驛北古新科果吧、王過村、郭半村 賞花路線:沿運稷路向北經北相鎮至北古村口,右轉直行就可在北古新科果吧和王過梨園循環圈觀賞萬畝梨花
  • 山西運城有哪些必去的旅遊景點?
    運城位於山西省最南端,也被稱為晉南,或者河東;最近幾年,隨著考古的發現,在運城市轄的垣曲縣境內,發現了世紀曙猿的化石,推翻了人類起源在非洲的說法;又在芮城縣發現了中國境內人類最早用火的實物證據。如果你對人類的起源和文明發展過程感興趣的話,來運城旅遊不能不去看看這兩個遺址。
  • 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教育局蔡衛國局長一行來運城鹽湖二中考察交流
    根據國家、省、市教育大會精神,運城市委書記劉志宏提出的「全國有強項,中部有地位,全省佔前列「的教育強市總體要求,鹽湖二中一班人在北師大田玉敏教授「優質高效教學體系」項目的引領下取得高效成效,受到社會各界一致好評。並吸引了全國百強縣阜寧縣教育局一行前來考察交流。
  • 山西省境內適合親子遊的四個景點,記得帶孩子去看看
    這一次,小編給大家介紹山西境內適合親子遊的四個景點,記得帶孩子去看看噢!1、王莽嶺王莽嶺景區位於晉城市陵川縣,是陵川與河南輝縣的界山。山之東崖,俗稱天柱關,由高低錯落的56個山峰組成。大者,峰頂可跑馬,小者狀如筆尖聳立。
  • 嵐山根·運城印象:篝火晚會點亮最美夜空
    嵐山根·運城印象:篝火晚會點亮最美夜空 2020-10-08 21: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圖說山西運城六大旅遊勝地,你都去過哪個地方?
    中國死海養生城,位於運城市區南中條山下的鹽湖中。鹽湖內,道路如織,池水清澄,微風徐來,水波漣漪起伏,山上的蔥蘢松柏與山腳下的皚皚銀湖相互映襯,風光別具一格。佔地面積百餘畝的養生城,有兒童、成人、黑泥三個浴池,日接待千人。
  • 山西運城:旅遊觀光的好去處,吃喝玩樂的好地方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人們也開始慢慢的享受生活,勞逸結合,除了工作外,在閒暇時間會選擇放鬆自己,去吃丶喝丶遊丶玩。如果你想去玩,一定不能錯過這裡——山西運城。五千年文明看運城,有「中國死海」之稱的運城鹽湖,是盛產食鹽的地方,且有「鹽運之城」的稱謂。歷史上有很多傳說都出於這大美運城。也是武將關羽,歷史名人司馬遷丶薛仁貴丶王維丶柳宗元等諸多名人墨客的故鄉。運城市規模宏大,佔地面積總達一萬四千多平方公裡。旅遊景點眾多,大小共一千六百餘處,其中被評為國家歷史文物保護的有九十餘處,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數量最多的地級市。
  • 來運城過民俗文化年 感受有年味的年
    原標題:運城民俗文化年 有年味的年  遊運城,過大年。2020「關公故裡·大運之城」民俗文化旅遊年即將拉開帷幕,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活動內容亮點更加突出,內容更加豐富。山西晚報從主要景區活動、各縣(市、區)春節活動等方面搜集梳理,給讀者提供一份權威、全面的賞玩攻略,陪伴您度過一個歡樂祥和、充滿運城味兒的地道中國年!
  • 傳承舜帝德孝文化 蹚出轉型發展新路 第十一屆運城舜帝德孝文化節...
    區委書記李哲在致辭中說鹽湖是德孝聖地,關公故裡。德孝忠義,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和「魂」,蘊含著最樸素的家國情懷,是歷史留給鹽湖最深刻的文化烙印。第二篇章「大河之東·家鄉」中,著名主持人、朗誦藝術家任志宏的國寶講壇《寶藏運城》,帶領觀眾們一起探索運城的歷史寶藏,感受運城的經年滄桑;情景音樂劇《最美紀念日》,讓觀眾們認識了全國最美志願者上官衛校;鋼琴協奏曲《黃河》選段,洋溢著河東兒女的自豪與驕傲
  • 山西運城文化旅遊旗艦店,帶你雲遊關公故裡
    運城文化和旅遊局與攜程聯袂推出「山西運城文化旅遊旗艦店」,將運城的景點、酒店、人文薈萃、非遺特色、地道美食融匯聚合,在旗艦店中,可以找到詳細的運城攻略,了解地道美食,入住品質酒店,足不出戶,就能將旅途安排的妥妥噹噹。
  • 尋夢西北:絲綢之路七日遊 大漠風情之旅 青海湖 茶卡鹽湖 敦煌
    4、【茶卡鹽湖】享有中國「天空之鏡」之美稱,是「青海四大景」之一,是國家旅遊地理雜誌評選的「」人一生必去的 55 個地方」之一。5、【情人湖】有兩個一大一小、美麗恬靜的湖泊,名叫可魯克湖和託素湖。它們就象是兩面熠熠閃亮的巨大寶鏡,鑲嵌在浩瀚的戈壁、茫茫的草原之間。
  • 運城市鹽湖區,一個去了就可以變美的地方,被譽為「中國死海」
    運城市鹽湖區,一個去了之後就可以變美的地方,被喻為「中國死海」說起鹽湖最棒的是它的天然產物:鹽湖黑泥。在旅行途中來一次全身的黑泥面膜是最棒的,它會讓你的皮膚富含更多蛋白質,在一次旅行中進行一次最天然的護膚是多少人神往的事情,在旅途中不但沒有皮膚的任何損傷,還會讓自己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