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連日來的高溫天氣,山西運城鹽湖的湖水竟變得色彩斑斕起來,呈現出紅、黃、藍、綠、等多種顏色。
在一張張「仙女彩虹池」照片的驅使下,人們瘋狂搜索著運城旅遊的相關信息。
除了鹽湖,運城還有著各種各樣的古建築,作家們也似乎相當喜歡運城,這座城市比明星八卦還有料。
相信我,一旦吃上運城這口「瓜」,絕對會越吃越香,越吃越停不下來。
與運城有關的故事們
《史記·五帝本紀》中有這樣一段話:"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炎黃大戰的古戰場阪泉,據說就是今天運城境內的阪泉村。
炎帝、黃帝握手言和後沒幾年,黃帝與蚩尤又在涿鹿殺紅了眼,結果是一劍被斬下腦袋的蚩尤血灑當場。
之後發生了一件神奇的事,蚩尤血竟從850公裡外的涿鹿(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流入運城,將湖水化作殷紅的鹽湖。沈括在《夢溪筆談》也曾有「解州鹽澤,方百二十裡。久雨,四山之水,悉注其中,未嘗溢;大旱,未嘗涸。滷色正赤,在阪泉之下,俚俗謂之蚩尤血」這樣的記載。
女皇武則天時代,詩人王之渙登上運城鸛雀樓,寫下了那句婦孺皆知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到了近代,金庸老爺子開始在報紙上連載他的武俠小說。1961年,臨到《神鵰》尾聲的章節,那一個個在風陵渡雪夜聽來的故事撥動著少女的心弦。
運城風陵渡,是黃河上最大的渡口。
再往後,中國的教育工作者們開始為學生新編教材。為了反映古代中國人民的智慧,他們找到了宋朝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撈起黃河大鐵牛的故事,創作了《撈鐵牛》一文。
在運城蒲州古城遺址外的黃河灘上,人們至今還能看到當年那些「鎮河大鐵牛」。
與茶卡截然相反的鹽湖
運城,是「鹽運之城」的意思。當地這個被蚩尤鮮魚染紅的鹽湖開發歷史超過5000年,《漢書》中便有「黃帝的臣子宿沙氏,是煮鹽之神,謂之鹽宗,尊之也」的記載。
宿沙氏後來被奉為「鹽池神」,人們還專門為他建造了一座池神廟,這是國內唯一祭祀「池神」的廟宇。
由於鹽在古代是極其重要的物資,而且賦稅貢獻率也極高。唐代運城鹽湖貢賦佔到國庫八分之一, 宋代佔到了六分之一。歷代帝王幾乎都會前往運城朝拜池神,較為知名的便有唐太宗、清康熙帝等。
2003年池神廟在舊址上復建後,它成為眺望鹽湖的最佳觀景臺,所以即使沒有無人機,也能夠看到如「彩虹田地」般的運城鹽湖。
提到鹽湖,自然不可不說茶卡「天空之境」,只要迎來一場雨,茶卡鹽湖水位上漲,湖面就變得光滑如鏡,倒映出美麗的天空。
運城與茶卡截然相反,由於夏季高溫,特別是在太陽的照射下,運城鹽湖氣溫最高會超過40度,湖水蒸發使水位下降,湖中的藻類植物、滷蟲瘋狂生長,這正是「蚩尤血」「彩虹池」形成的原理。
與運城有關的名人故事
前文中提到了不少「運城人物」,可他們要麼來自神話故事,要麼來自武俠小說,要麼乾脆不是運城當地人。歷史上,這裡難道就沒有出現過什麼名人?
運城,正是「關二爺」關羽的老家。人們在山上為關羽修建了一座高61米的「世界最大」關公像,連底座都高達19米。
「61」指關羽享年61歲,「19」則指他在家鄉生活的19年。
解州關帝廟是我國現存始建最早、規模最大、建制最高,而且保存最完整的關帝廟宇和宮殿式道教建築群,被譽為「關帝祖廟」。
「祖廟」8公裡外還有一處關帝家廟,它的打造思路與祖廟如出一轍。不過廟中的娘娘殿、聖祖殿及金代磚塔卻是其它關帝廟中絕不可能看到的。關帝家廟的對面,便是那尊氣勢逼人的「第一」關羽像。
那麼,這兩座關帝廟有何區別?前文中提到,關羽一共在家鄉生活了19年,關帝家廟便是說的是這19年中發生的故事,「祖廟」更多講述了「三國時代」關羽的英勇事跡。
除了「關二爺」的故事,運城還有一座與喬家大院、王家大院齊名的李家大院,這是當年晉南首富李子用家族的宅院。
李家大院現存院落11組,房屋146間。和其他兩座大院不同的是,儘管大院內的磚雕、石雕、木雕多以晉南地區漢族傳統故事為主題,但建築在打造時,又採用了多種徽派建築風格。
此外,李子用是名留學英國的「海歸男」,他甚至還娶了一位英國的美女,所以部分院落竟採用了「哥特風」。這種「一南一北,中西結合」的超級豪宅,在我國地方民居中恐怕是獨一份。
如果一座七彩斑斕的鹽湖還不足以讓你心動,那我就把鸛雀樓、風陵渡和關帝廟的故事統統告訴你。這樣的「寶藏城市」,怕是要藏不住了。
(圖片來自網絡,請作者與本號聯繫,以奉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