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組織調查統計,全球肝病患者每年新增85萬以上,這個數量還在持續升高,且肝病患者人群逐漸趨向於低齡化。
我國更是全球肝病發病率最高的國家,造成這種局面,多與肝病具有一定的隱匿性有很大關係。
肝病前期症狀極易被忽視,若是不能在早期發現肝臟異常,很有可能會拖至不可挽回的地步。
醫生提醒:肝臟病變,面部或會出現3種異常,莫大意
1、黃褐斑
黃褐斑是肝病的典型症狀之一,又被稱為肝斑,多出現在鼻梁兩側,黃褐色斑點呈片狀分布,形狀像蝴蝶,所以還被稱為"蝴蝶斑"。
肝病患者的肝臟受損,對毒素分解、代謝的能力下降,部分毒素會隨血液循環在面部沉積,加重面部色素沉澱,引起黃褐斑分布。
2、黑眼圈
黑眼圈大多是因為睡眠不足所致,若是經過充足的休息,仍不能使其緩解,就可能是肝功能下降的原因。
肝臟病變會引起肝功能下降,體內鐵元素不能及時被分解,由於眼圈部分毛細血管比較密集且皮膚較薄,鐵元素隨血液循環,在眼圈周圍沉澱,出現黑眼圈的症狀。
3、面部發黃
面部發黃這種症狀是黃疸的一種,黃疸是肝功能下降所引起的典型症狀,其多表現為面部、鞏膜、尿液發黃。
肝臟病變,其代謝能力下降,不能有效代謝膽紅素,它是一種橘黃色的神經毒素,它隨血液流通至面部皮膚,在面部呈現發黃的症狀。
出現上述3種症狀,多是肝已變"硬",應及時進行檢查、治療,莫要大意。
生活中,3種食物或會誘發肝病,轉告父母,儘早撤離餐桌
1、油膩食物
人類在攝入高油脂食物是,通常會有一種滿足感,這種習性多是狩獵時期所遺留的,然而如今食物充足,已經不需要攝入過多油脂來儲存能量。
肝臟具有分解、代謝脂肪的功能,常吃高油脂的食物會加重肝臟工作負擔,過多脂肪在肝內堆積,還會增加肝臟病變的機率。
2、醃製食物
蔬菜、大豆、肉類等食物在醃製時,會滋生出大量有害物質和細菌,經常食用這種食物,或會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
有害物質隨食物攝入人體,經肝臟代謝時,會存積在肝臟,對肝細胞造成傷害危害肝臟健康。
生活中我們常見的醃製食物,有臘肉、黃豆醬、鹹菜等,此類食物應控制攝入量。
3、剩飯剩菜
節儉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但節儉不宜過度,如家庭中的剩飯剩菜,若是因為節儉,仍然食用可能會危害肝臟健康。
家中的剩菜通常都不會馬上扔掉,認為只要沒有"變味"就是可以食用的,但是食物剩下以後,尤其是隔夜的剩菜,會滋生大量細菌和有害物質,會嚴重危害到肝臟的健康。
生活中,保護肝臟健康,可以養成2個好習慣
1、多補充營養元素
保護肝臟健康少不了微量元素參與,其中菊甙、胺基酸和硒元素等,都是對肝臟很有益的物質。
雲臺冰菊中富含硒元素、胺基酸和菊甙,很適合日常飲用。
硒元素有助於提升肝臟自我修復損傷的能力,還可以提升肝臟抵抗有害物質的能力,對肝臟起保護作用。
胺基酸具有出色的促進分解作用,能夠很有效的提升肝臟分解脂肪的效率,避免脂肪聚集損傷肝臟。
菊甙能夠促進分解毒素,有效抑制毒素沉澱,降低損傷肝臟的風險。
上述3種元素,能夠從雲臺冰菊中獲取,80度熱水悶泡3分鐘,更利於營養物質吸收。
2、早睡早起
據醫學研究表明,晚上睡覺時,身體的其他器官休息,會有更多血液流向肝臟,是肝臟高效進行代謝、分解毒素的時間。
經常熬夜,毒素不能及時被代謝、排出,容易在體內淤積,影響肝臟功能,危害肝臟健康。
晚上10點左右開始睡覺,6-7點起床為最佳,既可以保證充足的睡眠,又可以避免睡得"太過"。
小知識:運動有益於肝臟健康
運動是保持人體健康比較有效的方法之一,堅持運動有助於燃燒脂肪、促進毒素排出,減輕肝臟代謝負擔,或能降低肝臟病變的風險。
可以堅持如太極拳、廣播體操、散步等有氧運動,每天運動半小時以上為最佳。